2014年7月浙江省温州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一、案例分析题,分析所给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每题15分,共30分?(一)? 泼粪、鸣枪、放藏獒……为了对抗广场舞,各地奇招频出,在多次交涉无果后,温州市区新国光商住广场的住户们花26万元买来“高音炮”,和广场舞音乐同时播放,广场舞大妈终于被逼退。小区业务委员会主任吴先生说:“这也是无奈之举,从早上6点左右开始,到晚上10点多结束,多的时候几百人在跳,音乐一个比一个响,业主们苦不堪言。”? 日前,一组中国大妈在莫斯科红场跳广场舞的照片在网络上热传,其实关于中国大妈在国外跳广场舞引发争议的事件并不新鲜了,今年4月中国大妈在法国卢浮宫前跳广场舞,就曾引发了很大争论。? 无锡市万科社区专门做过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业主中有超过20%的中老年人参加跳广场舞,广场舞成员年龄集中在50~75岁。“很多中老年人退了休,空闲下来,就想要通过学习舞蹈圆一个梦,为自己充充电。”市老年大学舞蹈系吴老师说。今年4月,该社区与居民一起探讨如何妥善处置广场舞扰民的问题,出台了一份“广场舞公约”。公约中明确,有音乐伴奏的广场舞应在上午8:00(周末9:00)之后,或晚上8:00之前,音乐声源(扬声器、音响等)音量值不超过55分贝,社区还设立了楼道长和志愿者队伍,遇有广场舞扰民投诉,会第一时间主动上门做调查工作,处理矛盾。? 为解决广场舞的困扰,锡城一些街道社区开始做出有效尝试,滨湖区太湖街道共有14个社区,在配套建设时考虑到居民公共生活的需要,安排了相应的场地和设施,居民不出小区就能在公共场地跳广场舞,他们还将学校的操场在一定时间内向市民开放,除了学生考试期间外,平日避开学生上课时间,操场在早上7点前,傍晚5点后向市民开放。??1、你怎样看待“广场舞公约”?(字数在150字以内)??2、结合实际,谈谈政府应如何破解广场舞带来的困局?(字数在200字以内)??(二)? 《中国老年事业发展报告(2013)》称,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我国正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更加重要的是,由于地域流动日益增强,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离家后,空巢老人将越来越多。专家预测,到2015年,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爸爸的谎言》播出一年多来,打动了无数在外游子的心,该片讲述了年老的父亲为了不让出门在外的女儿担心,在电话中隐瞒妈妈生病住院,自己独自照顾的真相。广告结尾发人深省的发问:“老爸的谎言,你听的出来吗?”呼吁儿女关爱父母,“别爱的太迟,多回家看看”? 随着核心家庭日益成为中国家庭的主要形式,而代与代之间工作生活作息规律又各不相同,传统孝道习以为常的“晨昏定省”已经很难实现,而从孝道衍生出来的种种丧葬祭祀乡党酬酢礼节,在快节奏的当下更只能是奢望。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的格局未变,如何在当下行孝,我们需要有合乎时代的新孝道。? 2012年8月,全国老龄办等部门发布新版“二十四孝”行为标准,对从“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到“定期带父母做体检”、“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等多方面提出了要求规范,赢得了社会较为广泛的认可。
??3、新版“二十四孝”的发布反映了什么?(字数在150字以内)??4、你是如何认识孝道的?你觉得什么才是合乎时代的新孝道?(字数在200字以内)??二、文书改错题,请根据题目要求作答,10分?5、下面这份文稿在格式、语序、用语等方面有6处错误,请指出其中至少5处并改正。?[图1]???三、作文题,根据下面所给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三)? 某市文明办举行了“十大不文明行为”评议活动,主办单位共印发20万张投票单到各县(市、区)、市直机关、学校、社区和街道,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和统计局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发动全市人民积极参与,汇总市民评议结果和问卷调查情况,列出了市民最为反感的“十大不文明行为”排序如下:? 1.乱扔垃圾、乱扔烟头、随地吐痰;2.行人不走斑马线,随意横穿马路;3.闯红灯;4.故意遮挡号牌或使用套牌、假牌;5.在公共汽车上不为老、幼、孕及病残者让座;6.乱养乱放宠物、家禽;7.开车时打电话、抽烟或做其他影响安全行车的行为;8.办事不自觉排队;9.践踏草坪、攀折花木;10.向窗外拋掷杂物。其中,“乱扔垃圾、乱扔烟头、随地吐痰”,居“十大不文明行为”之首,成为令人最为反感的不文明行为。? 该市《晚报》刊出了一篇短评,高度评价了这次活动的积极意义,认为这样的结果正反映了广大市民对于这些”不文明行为”的无比反感;同时,也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这些所谓的“十大不文明行为”,未必都是“他人所为”。也就是说,我们大家一方面是这些不文明行为的“批判者”,同时也常常是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制造者”。事实常常告诉我们,成为不文明行为的“批判者”并不难,而成为文明行为的“实施者”却不易。这样的问题,令人深思。其实,我们当然需要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口诛笔伐,但是,我们最为需要而往往最为缺乏的,正是这个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人的身体力行。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全体市民的热议。??6、请就《晚报》的短评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论述。要求: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内容充实,分析深入,观点鲜明;字数不少于800字。
????1、答案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3、答案见解析?4、答案见解析?5、答案见解析?6、答案见解析???1、 “广场舞公约”是市民针对广场舞扰民问题,采用协调对话方式形成的约定,该约定意义重大,它规范了广场舞行为,加强了公民的自律和规范意识;通过民主协商的形式调节居民矛盾,使得社会关系变得和谐。但广场舞者也需合理诉求,“广场舞扰民”的症结主要还是由于缺乏场地。因此,单纯依靠协调矛盾和居民自律难以解决问题。(147字)??2、 (1)出台公共活动行为规范,加强对市民的公德教育,杜绝广场舞扰民行为。? (2)设立防扰专线,第一时间组织社区专人和志愿者解决广场舞扰民纠纷。? (3)将部分公共用地、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空闲场地划给就近的广场舞团队使用。? (4)分片分区对广场舞者进行培训和指导,建议使用无线耳机等设备,以减小噪音。? (5)政府引导市民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休闲活动,给市民更多选择。(182字)??3、 (1)反映我国目前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养老压力非常大,对“孝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2)反映我国目前“4——2——1”家庭结构和高速运行的社会节奏,改变了传统孝行,需要新的孝道文化。? (3)反映了当前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明白,尽孝不能只关注父母的物质生活,更应该注重父母的精神生活,包括多陪伴父母,与父母交流等。(140字)??4、 我这样理解孝道:? (1)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是最为普遍的情感,子女孝敬父母也是中华传统美德,是立身之本。? (2)公职人员尤其应当传承孝道,这样才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3)提倡孝文化对缓解我国目前面临的养老压力大有帮助。我认为合乎时代的新孝道应当具备两个特征:? 首先,不能改变传统孝文化中所包含的核心理念,强调子女感恩;第二,更加重视孝心的意义,强调子女与父母的交流和陪伴。(191字)??5、 错误1:标题文种错误,“通报”应改为“通知”。? (从行文内容和文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这一表述可知,本文文种应是通知。通知是周知或执行的事项;通报通常为批评错误或表扬先进。)? 错误2:主送机关中应删除“省工商局”。? (通知一般为下行文,市政府不能通知省工商局;另外从行文内容看,并未涉及省工
商局的相关事宜。)? 错误3:正文第一句“洗脑”一词引号应去掉。? (这里的“洗脑”是实指,不是正话反说;而“励志”恰恰是正话反说,是讽刺手法。因此洗脑无须用引号。)? 错误4:正文第二句“各级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此类传销活动”应该移至段尾。? (按照逻辑顺序,只有在说明传销活动的危害后,才提出严厉打击该活动的措施和结论。)? 错误5:正文第三句,危害应当按照递进关系重新排序,应当改为“扰乱了市民的正常生活,破坏了社会安定,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 (按照语言逻辑理解,危害应当是递增排列的。)? 错误6:成文日期应改为“2013年7月10日”。? (成文日期或者落款日期需要按照公文规范格式书写,简写是错误的。)? 注:这一题中,错误1、2、3、6较简单,错误4、5比较难。此题至少需要得8分。??6、 这里,就是我的家? ——“主人翁”意识是执行力的关键? 某市举行“十大不文明行为”评议活动,乱扔乱吐行为高居榜首,这本不足为奇。然而该市《晚报》继而刊出一则短评,追问市民既然厌恶“不文明行为”,为何却又成为“不文明行为”的实施者呢?回答这一问题确实一言难尽。? 《读者》中曾经刊载一则小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印度学生留学意大利,此前他从未见过壮丽的城市和便捷的交通。第一学期,他的哲学导师邀请班上的学生去家里做客,导师将大家聚拢在火炉边,问道:“你们谁能说说家与社会的区别?”有位来自米兰的学生应声回答:“家就是居所,社会就是舞台”。一阵掌声响起。紧接着又有一位来自佛罗伦萨的学生抢答道:“家是休憩所,社会是竞技场”。这个答案又迎来了一阵掌声。导师看到了默默无闻的印度男孩,问他的想法。这个印度男孩答道:“我来自班加罗尔,印度的一个大城市,在来到罗马之前我从未见过这么繁华的大城市。在我的家乡,大家随意吐痰、大声吵嚷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来到罗马后,虽然城市非常壮丽,但我发现还是有人摘取公园的花,也有宠物在草坪上解便。今天当我来到这里,我发现一切是那么美好,温暖的火炉、意蕴深远的壁画、丰富多彩的图书,我爱这样的地方,我不愿意破坏这里的一切,我想这就是家。”? 我们从这则故事中去追寻答案。为什么市民厌恶“不文明行为”,却又是“不文明行为”的制造者?根源在于我们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那种主动去爱护我们所居住环境的心态,这成为社会公德病的根源。? 我国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经济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提高,但我们的精神文明的发展是否跟上了时代的节奏?我们一面在发展,一面在破坏;一面在建设美丽家园,一面却又在毁坏美丽。正如印度男孩所言,社会就是家,当社会中的每一位成员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地去爱护社会环境,遵守社会公德,树立主人翁意识,相信“不文明行为”将会消之弥散!? 当然,有人不禁要问,“主人翁”意识从何而来?它并不是来自于空洞的理论或说教,而是来自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与工作。有些年轻人埋怨着生活的无聊,却从不考虑改变;有些职员抱怨着别人偷懒,却将自己的工作推诿给别人……年轻人应当做生活的主人,对自己负责。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要宽人严己,做到言行一致;在工作中要将心比心,懂得吃亏是福。没有担待,没有付出,没有那样一份主人翁的觉悟,我们将永远无法立足,也无法找到家的方向,更无法为文明社会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