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0日重庆市渝北区事业单位面试真题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领导让你到基层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调研,但是你的脚扭伤了,医生建议你卧床休息,你怎么办?
第2题:网络问政是今年出现的热点话题。我国公民通过网络舆论、网络监督、网络质询、网络民意表达、网络反腐等方式参与社会政治与公共管理的问题,日益受到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视。对于网络问政,你怎么看?
第3题:有群众要越级上访,领导安排你处理这件事情,你怎么做?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领导让你到基层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调研”
领导安排到基层做调研,这既是一个工作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到基层锻炼自身的机会。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把调研成果转化成政策的创新、制定、实施,而基层调研需要深入群众地头、群众心中,可能会面临着环境压力、舆情压力、群众压力等挑战。因此,这份工作重要且艰巨,需要全身心投入、付出。
审题点2:“但是你的脚扭伤了、医生建议你卧床休息”
出现了题目中的矛盾点:“脚扭伤、且被建议卧床休息”。这个矛盾点有着“需要卧床休息”这一迷惑点,可能会导致很多同学“望而生畏”,不敢大胆假设。其实,虽然被建议卧床休息,但是联系现在互联网+政务的便捷性,以及调研工作的流程法,调研工作不一定必须“长腿”才能完成。这样想那就既能够解决问题,也能够结合社会热点,一举两得。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领导交代的下基层调研是走进一线、深入群众的宝贵机会,遭遇脚扭伤的意外情况,我一定以确保调研正常进行为主,量力而行、灵活变通为辅,做好工作的统筹安排。
第一,我会详细询问领导关于此次调研的具体要求,例如调研主题、对象、环节设置以及我在此次调研中的作用和位置,初步预判和规划调研的强度和安排。同时,我会请教医生对于我的身体状况进行科学的预估和诊疗,看是否能够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保障调研为先。
第二,如果脚扭伤情况在可控范围内,一方面,我会配合医生做好前置治疗,利用针灸介导、按摩热敷等方式缓解脚伤状况;另一方面,把握前置的缓冲时间,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例如,设计调研问卷、宣传调研初衷、协调调研对象、规划调研路线等,以此提高调研的规划性和方向性。待脚伤状况缓解,我会积极跟随一线调研同事,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实地走访,收集一线资料。
第三:如果脚扭伤情况不在可控范围内,必须静卧修养,一方面,我会如实向领导汇报情况,并且向领导请求增派其他同事,避免因为自身情况,影响集体效率。另一方面,我也会向领导表示,自己可以利用互联网视频通话的方式,及时跟进调研内容,并且利用自身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优势,在问卷筛选、表格制作、数据分析、形成报告等细节上面精益求精,做好后备工作。
第四: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要注意平衡工作与健康的关系。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团建活动,积极利用单位的健身活动室为工作保证健康体魄,为身体注重科学锻炼。同时,对于出现的紧急事项,要及时和领导汇报,避免出现集体工作的木桶效应,以实现集体效能的最大化。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我国公民通过网络舆论、网络监督、网络质询、网络民意表达、网络反腐等方式参与社会政治与公共管理的问题”
首先,在背景介绍中的这半句话,告诉我们网络问政能让公民参与进来,显然这为我们提供了意义分析的素材。我们不妨以此为出发点,以主体分析法为依托,分析网络问政的好处。其次,民众是复杂的,民意在网络中是自由不受约束的,借此,我们可以分析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存在问题多管齐下提出对策。
审题点2:“日益受到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视”
日益受到重视,说明国家对互联网+政务模式和民众参与形式的认可,进而,各地方网络问
政的具体形式将会全面拓展,且不拘泥于形式,如政府官员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网络直播公推公选“一把手”、电视问政等。无论何种,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合作重塑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实现社会共治的边际效应最大化。审题点3:“对于网络问政,你怎么看”
“怎么看”的问法是典型的综合分析题目问法,我们要有一个完整的分析逻辑回答问题,即表态-原因、问题或意义分析-对策。具体到这道题目当中来。网络问政中的“网络”与现在的“互联网+政府”的工作模式相呼应,“问政”体现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的民本思想,因此,我们应该对其持肯定的态度。对于正面的社会现象,分析部分我们就可以分析其意义,然后可以说明如何做到更好;也可以在分析意义之后分析现存的问题,再在对策中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网络问政,体现了政府对“互联网+政务”工作模式的响应,是以民为本的创新执政方式,我们应该为这种行为点赞。
网络问政益处良多,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民众行使监督质询权,拓宽反映渠道。质询,即对政府及工作人员行为提出质疑,要求其作出说明,本质上是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将质询、监督以网络进行,减少民众跑路,并借助网络广度将民意征求范围最大化,提高公民获得感,力求政府决策更贴近民众需求。
第二,有利于法治政府的建设进程,提升政府形象。公开公平公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与网络问政的公开透明相契合,借助网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有利于实时互动效果的呈现,拉近干群关系。网络问政借助网络的开放性,打破官僚体制内信息传递难以逾越的层级限制,实现了从公民到政府官员的直接平等互动,帮助政府官员以最少的时间成本,及时发现、解决公民问题,并且让公民了解政府机关的工作状态,能够有效的拉近干群关系,化解干群矛盾于萌芽之中。
但是,网络问政作为一种创新执政方式,在落实过程中易产生一些问题。网民代表性不足,
网民中以中青年人为主,老年人仍以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参政议政为主。并且,受客观条件制约,偏远地区的贫困人口很难使用网络参政议政;虚假性恶评充斥,部分道德素质低下的网民因责任意识的缺失发表、传播虚假、非理性信息,抹黑政府,误导网友,形成裹挟之势;政府回应力缺失,网络问政时间紧迫、信息不对称,往往只有网络民意输入,却没有及时地有效信息的回应,政府的失声使其公信力降低,激化干群矛盾,陷入塔西佗陷阱。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网络问政发挥其正向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完善:
第一,全面宣传推广,提升问政效果。在线上,可以通过各市新闻联播中播放网络问政的新闻通稿,三微一端公布政府部门开展网络质询、网络听证会、政府官员网络在线互动的时间、具体方式等,广而告之公众,适当可以采用有奖转发,中奖者请进市政府参观的方式提升参与度。在线下,借助传统纸媒刊登,公交站广告牌上进行广告宣传。
第二,夯实软硬设施,加强网络管理。一方面,针对老年群体、贫困人口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劣势,要以村、社区服务为基础,提供免费的信息技术培训和免费的上网服务,拓展民众利用网络参政议政的渠道。另一方面,对参与网络问政人群的身份信息要进行实名登记,在确保真实性、代表性基础上严格筛选,避免别有用心分子借机滋事,并且在网络问政过程中及时过滤不文明用语,对不实消息或通过技术手段及时制止或尽快以权威发布澄清。
第三,明确问政主体,挂钩绩效考核。确立以人大、政协为主体的法制化问责机制,形成制度化问责机制;同时使问责覆盖面不断扩大,纳入由有关领导、监察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问题团队,共同形成问政主体。此外,强化绩效考评,形成激励和惩处机制,把问政后的回应工作纳入官员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分值权重。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有群众要越级上访”
群众上访一般是由于正常途径下利益诉求得不到解决,所以会有一定情绪,为了不让情绪影响事情解决,先安抚群众再开展工作;其次越级上访不合规定,所以群众上访的原因可能是对上访程序、信访制度不了解,或者逐级上访中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需要先了解情况,最后通过沟通针对群众上访的原因、诉求进行解决。
审题点2:“领导安排你处理”
领导安排负责处理此事,说明必要时可联系同事协助,但超出自身权限时要及时请示领导,以及事情解决后要汇报领导。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信访工作涉及群众利益,必须严格依法依规,才能更好的为群众解决问题,保障群众利益。为此我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处理此事:
第一,主动联系,安抚情绪。联系群众,上门进行沟通,在沟通中对群众的激动情绪表示理解,安抚群众情绪。同时委婉告知越级上报不符合规定,耗时耗力,不利于信访工作的开展,希望能遵守逐级上访原则到基层信访部门上访,并承诺一定会予以解决,给一个满意的答复。
第二,了解原因,核实情况。在征得群众同意后询问越级上报的原因、具体情况及诉求,耐心倾听,认真作好记录,尽快和同事核实情况,通过实地走访、与周边群众交谈、资料查阅等方式核实上访情况,并与相关责任部门做好协调。
第三,针对原因,予以解决。结合群众上访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如果群众不了解信访程序和信访制度,误以为只要向上一级反映就能解决。我会耐心细致的为其讲解“逐级上访”的内容规定,告知逐级上访更利于问题处理及有效解决,并且把具体文件的复印件展示给群众,说明 “越级上访”不予受理。最后我会给群众发放关于信访规定及流程内容的宣传材料,指导其合法合规反映问题。
如果群众对基层处理结果不认可,选择继续向上级上访。我会向群众说明原因,把信访规定及相关法律条文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给群众,告知上访要合法合规,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可以申请复核,无需重复上访。
如果群众在基层信访过程中遇到单位推诿扯皮不受理,只能越级上访。我会立即上报领导,在领导指示下按照规定惩处追责,并责令相关负责人迅速督办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要求保证60日内办结。
第四,汇报领导,提出建议。待全部事情处理结束后,形成工作报告上报给领导,说明解决过程及处理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加强宣传,通过线上微信微博有奖转发,线下发放宣传手册等普及信访知识;另一方面畅通群众监督反馈渠道,如市长热线、
信访邮箱、微信微博私信等方式,了解群众困难和需求。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领导让你到基层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调研”
领导安排到基层做调研,这既是一个工作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到基层锻炼自身的机会。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把调研成果转化成政策的创新、制定、实施,而基层调研需要深入群众地头、群众心中,可能会面临着环境压力、舆情压力、群众压力等挑战。因此,这份工作重要且艰巨,需要全身心投入、付出。
审题点2:“但是你的脚扭伤了、医生建议你卧床休息”
出现了题目中的矛盾点:“脚扭伤、且被建议卧床休息”。这个矛盾点有着“需要卧床休息”这一迷惑点,可能会导致很多同学“望而生畏”,不敢大胆假设。其实,虽然被建议卧床休息,但是联系现在互联网+政务的便捷性,以及调研工作的流程法,调研工作不一定必须“长腿”才能完成。这样想那就既能够解决问题,也能够结合社会热点,一举两得。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领导交代的下基层调研是走进一线、深入群众的宝贵机会,遭遇脚扭伤的意外情况,我一定以确保调研正常进行为主,量力而行、灵活变通为辅,做好工作的统筹安排。
第一,我会详细询问领导关于此次调研的具体要求,例如调研主题、对象、环节设置以及我在此次调研中的作用和位置,初步预判和规划调研的强度和安排。同时,我会请教医生对于我的身体状况进行科学的预估和诊疗,看是否能够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保障调研为先。
第二,如果脚扭伤情况在可控范围内,一方面,我会配合医生做好前置治疗,利用针灸介导、按摩热敷等方式缓解脚伤状况;另一方面,把握前置的缓冲时间,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例如,设计调研问卷、宣传调研初衷、协调调研对象、规划调研路线等,以此提高调研的规划性和方向性。待脚伤状况缓解,我会积极跟随一线调研同事,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实地走访,收集一线资料。
第三:如果脚扭伤情况不在可控范围内,必须静卧修养,一方面,我会如实向领导汇报情况,并且向领导请求增派其他同事,避免因为自身情况,影响集体效率。另一方面,我也会向领导表示,自己可以利用互联网视频通话的方式,及时跟进调研内容,并且利用自身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优势,在问卷筛选、表格制作、数据分析、形成报告等细节上面精益求精,做好后备工作。
第四: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要注意平衡工作与健康的关系。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团建活动,积极利用单位的健身活动室为工作保证健康体魄,为身体注重科学锻炼。同时,对于出现的紧急事项,要及时和领导汇报,避免出现集体工作的木桶效应,以实现集体效能的最大化。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我国公民通过网络舆论、网络监督、网络质询、网络民意表达、网络反腐等方式参与社会政治与公共管理的问题”
首先,在背景介绍中的这半句话,告诉我们网络问政能让公民参与进来,显然这为我们提供了意义分析的素材。我们不妨以此为出发点,以主体分析法为依托,分析网络问政的好处。其次,民众是复杂的,民意在网络中是自由不受约束的,借此,我们可以分析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存在问题多管齐下提出对策。
审题点2:“日益受到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视”
日益受到重视,说明国家对互联网+政务模式和民众参与形式的认可,进而,各地方网络问政的具体形式将会全面拓展,且不拘泥于形式,如政府官员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网络直播公推公选“一把手”、电视问政等。无论何种,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合作
重塑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实现社会共治的边际效应最大化。审题点3:“对于网络问政,你怎么看”
“怎么看”的问法是典型的综合分析题目问法,我们要有一个完整的分析逻辑回答问题,即表态-原因、问题或意义分析-对策。具体到这道题目当中来。网络问政中的“网络”与现在的“互联网+政府”的工作模式相呼应,“问政”体现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的民本思想,因此,我们应该对其持肯定的态度。对于正面的社会现象,分析部分我们就可以分析其意义,然后可以说明如何做到更好;也可以在分析意义之后分析现存的问题,再在对策中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网络问政,体现了政府对“互联网+政务”工作模式的响应,是以民为本的创新执政方式,我们应该为这种行为点赞。
网络问政益处良多,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民众行使监督质询权,拓宽反映渠道。质询,即对政府及工作人员行为提出质疑,要求其作出说明,本质上是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将质询、监督以网络进行,减少民众跑路,并借助网络广度将民意征求范围最大化,提高公民获得感,力求政府决策更贴近民众需求。
第二,有利于法治政府的建设进程,提升政府形象。公开公平公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与网络问政的公开透明相契合,借助网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有利于实时互动效果的呈现,拉近干群关系。网络问政借助网络的开放性,打破官僚体制内信息传递难以逾越的层级限制,实现了从公民到政府官员的直接平等互动,帮助政府官员以最少的时间成本,及时发现、解决公民问题,并且让公民了解政府机关的工作状态,能够有效的拉近干群关系,化解干群矛盾于萌芽之中。
但是,网络问政作为一种创新执政方式,在落实过程中易产生一些问题。网民代表性不足,网民中以中青年人为主,老年人仍以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参政议政为主。并且,受客观条件制约,偏远地区的贫困人口很难使用网络参政议政;虚假性恶评充斥,部分道德素质低下的网民因责任意识的缺失发表、传播虚假、非理性信息,抹黑政府,误导网友,形成裹挟之势;政府回应力缺失,网络问政时间紧迫、信息不对称,往往只有网络民意输入,却没有及时地有效信息的回应,政府的失声使其公信力降低,激化干群矛盾,陷入塔西佗陷阱。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网络问政发挥其正向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完善:
第一,全面宣传推广,提升问政效果。在线上,可以通过各市新闻联播中播放网络问政的新闻通稿,三微一端公布政府部门开展网络质询、网络听证会、政府官员网络在线互动的时间、具体方式等,广而告之公众,适当可以采用有奖转发,中奖者请进市政府参观的方式提升参与度。在线下,借助传统纸媒刊登,公交站广告牌上进行广告宣传。
第二,夯实软硬设施,加强网络管理。一方面,针对老年群体、贫困人口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劣势,要以村、社区服务为基础,提供免费的信息技术培训和免费的上网服务,拓展民众利用网络参政议政的渠道。另一方面,对参与网络问政人群的身份信息要进行实名登记,在确保真实性、代表性基础上严格筛选,避免别有用心分子借机滋事,并且在网络问政过程中及时过滤不文明用语,对不实消息或通过技术手段及时制止或尽快以权威发布澄清。
第三,明确问政主体,挂钩绩效考核。确立以人大、政协为主体的法制化问责机制,形成制度化问责机制;同时使问责覆盖面不断扩大,纳入由有关领导、监察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问题团队,共同形成问政主体。此外,强化绩效考评,形成激励和惩处机制,把问政后的回应工作纳入官员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分值权重。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审题重点审题点1:“有群众要越级上访”
群众上访一般是由于正常途径下利益诉求得不到解决,所以会有一定情绪,为了不让情绪影响事情解决,先安抚群众再开展工作;其次越级上访不合规定,所以群众上访的原因可能是对上访程序、信访制度不了解,或者逐级上访中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需要先了解情况,最后通过沟通针对群众上访的原因、诉求进行解决。
审题点2:“领导安排你处理”
领导安排负责处理此事,说明必要时可联系同事协助,但超出自身权限时要及时请示领导,以及事情解决后要汇报领导。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信访工作涉及群众利益,必须严格依法依规,才能更好的为群众解决问题,保障群众利益。为此我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处理此事:
第一,主动联系,安抚情绪。联系群众,上门进行沟通,在沟通中对群众的激动情绪表示理解,安抚群众情绪。同时委婉告知越级上报不符合规定,耗时耗力,不利于信访工作的开展,希望能遵守逐级上访原则到基层信访部门上访,并承诺一定会予以解决,给一个满意的答复。
第二,了解原因,核实情况。在征得群众同意后询问越级上报的原因、具体情况及诉求,耐心倾听,认真作好记录,尽快和同事核实情况,通过实地走访、与周边群众交谈、资料查阅等方式核实上访情况,并与相关责任部门做好协调。
第三,针对原因,予以解决。结合群众上访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如果群众不了解信访程序和信访制度,误以为只要向上一级反映就能解决。我会耐心细致的为其讲解“逐级上访”的内容规定,告知逐级上访更利于问题处理及有效解决,并且把具体文件的复印件展示给群众,说明 “越级上访”不予受理。最后我会给群众发放关于信访规定及流程内容的宣传材料,指导其合法合规反映问题。
如果群众对基层处理结果不认可,选择继续向上级上访。我会向群众说明原因,把信访规定及相关法律条文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给群众,告知上访要合法合规,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可以申请复核,无需重复上访。
如果群众在基层信访过程中遇到单位推诿扯皮不受理,只能越级上访。我会立即上报领导,在领导指示下按照规定惩处追责,并责令相关负责人迅速督办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要求保证60日内办结。
第四,汇报领导,提出建议。待全部事情处理结束后,形成工作报告上报给领导,说明解决过程及处理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加强宣传,通过线上微信微博有奖转发,线下发放宣传手册等普及信访知识;另一方面畅通群众监督反馈渠道,如市长热线、信访邮箱、微信微博私信等方式,了解群众困难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