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揭示了教育的()
A.个体功能B.社会功能C.经济功能D.政治功能
14.1956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下列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共同构成三大教育目标的是( )
A.思维目标B.态度目标C.价值观目标、D.动作技能目标
15.教师模拟组织了一场话剧,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人物心路历程。该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实验法B.谈话交流法C.情境教学法D.读书指导法
16.“坚持真理,惩罚分明”体现了教师的( )
A.职业良心 B.公正意识C.教育义务D.专业荣誉
17.与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共同构成教育基本要素的是( )
A.受教育者B.教育领导者C.教育方法D.教育内容
18.关于视听材料的逼真程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越逼真学习效果越好B.中等程度的逼真度效果最佳
C.越模糊学习效果越好D.学习效果与逼真程度无关
19.张老师在教学生区分形近字“慢”、“漫”、“谩”、“ 幔”时,将四个字相同的右半部分用白色粉笔写出,相异的左半部分用彩色粉笔标出,张老师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20.有些人生病时想病快点好,又不想吃苦药。这种冲突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
21.学生将《辛丑条约》的内容“赔款、禁止人民反抗、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建领事馆”浓缩为“钱禁兵馆”四个字,并用“前进宾馆”来帮助自己记忆。该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自我提问法B.位置记忆法 C.视觉联想法B.谐音联想法
22.“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
23.在学生动向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A.扇贝现象B.蓄势现象C.高原现象D.掩蔽现象
24.教师期望效应又称为()
A.晕轮效应B.酸葡萄效应C.马太效应D.皮格马利翁效应
25.教师发现班里有一名学生缺课,就会想到该生缺课的各种可能性。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集中思维B.辐合思维C.发散思维D.自觉思维
26.“左手画圆、右手画方”描述的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注意的()
A.广度B.分散C.分配D.转移
27.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无律阶段、他律阶段到()
A.超律阶段B.节律阶段C.纪律阶段B.自律阶段
28.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已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这种意志品质称为意志的()
A.自制力B.自觉性C.果断性D.坚韧性
29.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相对较易,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相对较难。这说明情绪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