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 月 14 日浙江省事业单位统考笔试试卷(A 类)《综合应用能力》 1.本试卷全部为主观题,总分为 100 分,限时 150 分钟。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相应位置。请使用 2B
铅笔填涂答题纸第一页准考证号的信息点。 3.看清答题纸答题页面,每题都要在指定的页面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作答一律无效。
4.请一律使用现代汉语,在答题纸上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用铅笔作答不得分。
5.答
题
结
束
后
,将
试
卷
和
答
题
纸
一
并
交
给
监
考
人
员
,并
务
必
请
监
考
人
员
在
你
的
准
考
证
上
签
字
。否
则
,
若题本和答题纸遗失,由你承担责任。一、案例分析题(根据所给案例,回答后面的问题。50 分)
案例一
资料 1
很长时间以来,“奇葩证明”“循环证明”折腾了不少人,成为社会的痛点。《人民日报》2015 年 4
月 8 日报道,落户北京的陈先生一家准备出境旅游,需要明确一亲人为紧急联络人,他想到自己亲妈。
问题来了:他需要提供他母亲是他母亲的书面证明。可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户口簿,早就没有了陈先生的
信息。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 2016 年全国两会期间,通过问卷网对 2002 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60.5%的受访者及身边人曾遭遇过“奇葩证明”。不久前,中国传媒大学发布的“2015 媒体关注度十大榜
单”中,“奇葩证明”名列十大“痛点”榜单之中。“奇葩证明”之所以成为一个难以忽视的关键词,是
因
为
它
???
中
折
射
出
了
民
众
“办
证
难
”“跑
证
难
”的
辛
酸
,成
为
政
府
公
共
服
务
水
平
仍
有
待
提
高
的
一
个
标
识
。
资料 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教授王太元表示,“奇葩证明”有 3 个特点:一是毫无必要,比如对亲
自
领
取
养
老
金
的
老
人
索
要
“
活
着
”
的
证
明
;
二
是
让
没
有
参
与
、
不
可
能
知
情
甚
至
根
本
不
相
干
的
人
或
单
位
为
某事出具证明;三是某些事情根本无法证明。 什么都要居委会开证明,表明政府部门固守传统思想,管理落后,凡事都想着其他单位干;但更主
要的是,转移责任、规避义务,将核实认证的责任转嫁给基层社区承担,社区的章就成“万能章”。“像 无
犯
罪
记
录
、未
婚
证
明
、精
神
正
常
证
明
等
‘奇
葩
证
明
’,要
么
没
有
必
要
开
,要
么
就
是
我
们
也
不
了
解
情
况
,
实在没法对此负责。”某街道派出所工作人员李某对此非常无奈。 办
证
,是
职
能
部
门
的
一
项
权
力
,给
你
办
还
是
不
给
你
办
,审
批
的
速
度
快
还
是
慢
,都
有
很
大
的
调
节
空
间
。
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少数工作人员便借机刁难民众,吃拿卡要、谋取私利。日前,《人民日报》刊登许多
读者关于办证难的来信,自己去办证,就受到各种刁难办不下来,说什么“规定就是这样的”,可一旦
红包拿上去,或找个熟人帮下忙,三下五除二就办下来了。一些政府部门之间还没有完成信息的互联互通,大家“各自为证”:个人有身份证,亲属关系凭户
口本,社保有社保卡,生育情况找计生办,税务又是另一个系统……这就造成老百姓不断地在政府部门
之间“跑断腿”“磨破嘴”,甚至有的还需要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间进行循环证明和重复证明。 资料 3
过去一年,为治理“奇葩证明”,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2015 年,公安部官方微博晒出
了 18 个不该由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民政部则明确,今后除办理涉台和哈沙克斯坦等 9 国的公证事项
外,不再向任何部门和个人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2015 年 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简
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要求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凡
没
有
法
律
法
规
依
据
的
证
明
和
盖
章
环
节
,
原
则
上
一
律
取
消
,
各
地
要
加
强
部
门
间
信
息
共
享
和
业
务
协
同
,
从
源
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 今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
纵
深
发
展
。
以
敬
民
之
心
,
行
简
政
之
道
,
切
实
转
变
政
府
职
能
、
提
高
效
能
。
继
续
大
力
消
减
行
政
审
批
事
项
,
注
重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对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 问题:结合给定资料,分析“奇葩证明”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20 分)
要求:观点正确,分析有理有据,措施合理、可行,条理清晰,不超过 350 字。 案例二
资料 1
谐
音
成
语
,是
用
同
音
字
或
近
音
字
对
固
有
成
语
进
行
谐
音
换
字
而
形
成
的
,其
形
式
、音
节
与
某
个
耳
熟
能
详
的成语相似,意义却完全不同。它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多出现在广告等商业活动中。在网络畅
通
、
信
息
便
捷
的
当
下
,
社
会
语
言
的
使
用
发
生
了
巨
大
的
变
化
。
社
会
生
活
诸
多
领
域
都
出
现
了
成
语
谐
音
改
用
的
现象,如某摩托车公司广告语——乐在骑中,咳嗽药的广告语——咳不容缓等。 资料 2
某研究抽样调查了 600 名初高中生、大学生和部分社会人员。问卷设计了 11 个问题,主要内容包
括,
是
否
接
触
过
谐
音
成
语
、
主
要
通
过
什
么
媒
介
接
触
、
如
何
看
待
成
语
谐
音
在
商
业
活
动
中
使
用
等
。
在
关
于
“
生
活中您是否接触过诸如‘衣衣不舍’‘天长地酒’等成语谐音改用现象”的调查中发现,有 559 人接触
过谐音成语,占总人数的 94.4%,只有 5.6%的人没有见过。那么人们又是如何接触到谐音成语的?调查
发现,谐音成语的主要来源是广告,占比 72.8%。谈及对谐音成语的态度,在回答“您对成语谐音改用
广
泛
运
用
在
商
业
活
动
中
的
看
法
”
时
,
50.4%
的
人
认
为
影
响
汉
语
规
范
,
容
易
误
导
消
费
者
;
43.7%
的
人
认
为
属
于巧妙运用语音,吸引消费者,利于产品推销;5.9%的人认为无所谓,与己无关。 资料 3
我
国
《通
用
语
音
文
字
法
》对
汉
语
的
规
范
使
用
有
明
确
规
定
,但
是
如
何
监
管
执
行
却
是
一
大
难
题
,有
专
家
针对商家滥用谐音成语现象呼吁:“希望商家能使用规范汉语,还学生一片净土。”
中学校长 A 认为,谐音成语的广泛使用给中小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学习成语过程中出现
成
语
误
用
现
象
,
同
时
也
给
中
小
学
教
师
在
教
授
成
语
时
带
来
不
必
要
的
麻
烦
,
老
师
常
常
需
要
解
释
本
不
需
要
解
释
的内容。 法律专家 B 认为相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对乱改乱用成语的广告等公众信息进行强有力的监控和
整治,应采取立法形式杜绝此类现象。 教育专家 C 认为应狠抓中小学语文教学,提高青少年语文素养。
资料 4 “海南:广告词篡改成语将被重罚;江西:拟立法禁广告滥用谐音字篡改成语词语;北京:户外广
告禁用谐音成语……”以上新闻一传出,旋即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有人认为从广告艺术的角度看,应该
允许创新,利用汉字的谐音改编成语等常用语制作成广告语,既有独创性又符合产品的形象特征,能够
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对祖国语言也是一种丰富,是众多商家津津乐道的新创意,上述规定将
扼杀广告的创意性,严重影响其效果。也有人认为广告词中低俗的成语谐音改用无助于语言本身的发展
与
运
用
,只
为
了
牟
利
或
者
标
新
立
异
而
牵
强
附
会
地
乱
改
成
语
,反
映
了
社
会
的
一
股
不
良
风
气
。为
了
追
逐
利
益
,
乱改习用已久的成语,不但对语言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会误导青少年。
针对相关省份各种法律规定的相继出台,2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赞同,认为利于规范国家语言文字; 31.8%的受访者表示不赞同,认为这会对广告业造成极大的限制,是对广告创意的扼杀;43.2%的人认为
应该辩证地看待,规范是应该的,但是不应该完全禁止。资料 5
在
谐
音
成
语
和
传
统
文
化
的
关
系
问
题
上
,一
种
观
点
认
为
,谐
音
成
语
是
一
种
文
化
创
新
和
文
化
丰
富
的
途
径,
绝
不
是
文
化
阉
割
,和
异
体
字
、繁
体
字
等
不
规
范
使
用
汉
字
的
行
为
更
不
可
同
日
而
语
,我
们
理
应
以
足
够
的
宽
容
,
给这种文化以充分的发展空间。语言学家李兴建先生说:“我们应该认识到‘活用’在语言表达中的积
极作用,因而不应一概指责它不对,重要的是认清‘活用’的现象和它的本质。它们是语言固有形式在
特定语境下的一种临时变体,不能把它们同原有的规范格式等量齐观。”但对于已经习惯于理解传统成
语文化的另一方来说,谐音成语不仅是对成语字面的篡改,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篡改和严重挑战,代代相
传的成语是不可更改的,任何更改都是一种亵渎行为。问题:
1.有人认为:“没有必要把谐音成语上升到文化高度。”对此,你怎么看?(15 分)
要求:观点正确、逻辑清晰,不超过 200 字。 2.针对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现象,语言文字管理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哪几方面的工作?(15 分)
要求:符合实际、针对性强,不超过 200 字。 二、作文题(阅读以下材料,然后按后面的要求作答。50 分)
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工匠精神”一词红遍大江南北。“工匠精神”也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报告中如是写道:“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
业
发
展
三
个
方
面
。鼓
励
企
业
开
展
个
性
化
定
制
、柔
性
化
生
产
,培
育
精
益
求
精
的
工
匠
精
神
,增
品
种
、提
品
质
、
创品牌。” 网上有一个热门的回答“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样的?”其中,被广泛引用的是好莱坞巨星娜塔
莉·波特曼在去年哈佛毕业典礼演讲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她和丈夫去东京一家著名寿司店吃寿司,发现
寿司好吃到让她这个素食主义者都欲罢不能,但发现店里只有 6 个座位。她一开始很好奇为什么不扩张,
后
来
朋
友
向
她
解
释
:东
京
所
有
最
棒
的
饭
店
都
这
么
小
,而
且
只
做
一
样
料
理
,因
为
他
们
要
把
事
情
做
好
做
漂
亮
,
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对事物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快。 某种程度上,推崇效率的现代社会同“工匠精神”有着冲突。19 世纪中期,当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拉
开工业时代的大幕时,效率更高、更精确的机器逐渐取代人类的手工,带来匠人行业的日渐式微。连“工 匠”这个词都在逐渐往历史后台退,由“工人”来代替。即便在推崇“工匠精神”的日本,对它的评判
也出现分歧。因为进入工业社会的日本,只有量产、高效率的大公司才能更好地生存,中小企业在市场
竞
争
大
潮
中
倒
闭
的
很
多
。而
且
,“匠
人
精
神
”就
是
全
身
心
专
注
于
技
术
而
不
重
视
其
他
方
面
,在
经
济
不
好
时
,
这样做往往显得不切实际。有人甚至认为,过于细致反而忽视了“简单就是最美”的原则。 问题:结合以上材料,以“工匠精神”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1000 字左右的议论
文。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5 月 14 日浙江省事业单位统考笔试试卷(A 类) 《综合应用能力》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案例分析题(根据所给案例,回答后面的问题。50 分) 案例一
结合给定资料,分析“奇葩证明”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20 分)
要求:观点正确,分析有理有据,措施合理、可行,条理清晰,不超过 350 字。 【解题思路】
这
是
一
道
典
型
的
探
究
原
因
+
提
出
对
策
题
型
,
作
答
原
则
是
依
据
原
文
。
第
一
小
问
,仔
细
阅
读
原
文
材
料
,资
料
一
先
用
具
体
案
例
说
明
了
“奇
葩
证
明
”的
现
象
,末
句
再
用
“政
府
公共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结尾,一句话阐明了“奇葩证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紧
接
着
资
料
二
就
具
体
分
析
了
其
表
现
。
第
(
1
)
段
王
太
元
教
授
的
话
说
明
现
有
的
办
证
要
求
不
合
理
,
许
多
证明没有意义;第(2)段说明了“政府部门固守传统思想、管理落后”、“转移责任、规避义务”等,
把
责
任
转
嫁
给
基
层
社
区
;
第
(
3
)
段
说
明
了
权
力
的
滥
用
,
公
职
人
员
借
职
务
之
便
,
贪
污
腐
败
,
侵
害
群
众
利
益;第(4)段说明了“政府部门之间还没有完成信息的互联互通”,导致大家“各自为证”,工作效率
低下。第二小问,要求针对“奇葩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资
料
三
中
详
细
阐
述
了
为
治
理
“奇
葩
证
明”,政
府
已
经
出
台
了
一
些
有
力
举
措
,那
么
,在
作
答
此
题
时
,
要
遵
循
“
政
府
做
什
么
、
对
策
提
什
么
”
的
原
则
。
但
作
答
时
,
还
要
注
意
两
点
:
第
一
,
作
答
要
全
面
,
材
料
中
出
现
的
对
策
,
要
进
行
归
纳
;
第
二
,
材
料
中
没
有
明
确
提
到
,
但
分
析
原
因
时
发
现
的
问
题
,
也
要
针
对
性
解
决
,
不
得遗漏。作答时,还要做到条理分明,分条列项。
组
织
答
案
时
,
用
词
要
准
确
,
表
达
要
规
范
,
严
格
控
制
字
数
。
【参考答案】
主要原因是政府公共服务意识薄弱,服务水平不高,具体表现
如下:
1.现有办证规范不完善; 2.相关部门固守传统思想,管理落后,互相推诿,权责关系不清,将办证责任转嫁给基层社区;
3.部分官员滥用权力,吃拿卡要,刁难群众,服务意识差。
4.
政
府
行
政
的
信
息
化
水
平
低
。
各
部
门
之
间
没
有
实
现
互
联
互
通
,
各
自
为
政
,
行
政
效
率
低
。
对策:1.加
快
行
政
审
批
体
制
改
革
。建
立
健
全
权
力
和
责
任
的
清
单
制
度
,削
减
没
有
法
律
依
据
的
审
批
事
项
,简
化
审批流程。2.健
全
权
力
运
行
的
监
督
机
制
。坚
持
“法
无
授
权
不
可
为
”,完
善
民
主
监
督
机
制
,引
入
群
众
监
督
,让
权
力在阳光下运行。3.打造网上政务平台。推动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高效审批。
4.强化服务意识和问责机制。定期开展强化服务意识的教育工作,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完善问责机
制,倒逼其改进作风建设。(338 字)案例二
1.有人认为:“没有必要把谐音成语上升到文化高度。”对此,你怎么看?(15 分)
要求:观点正确、逻辑清晰,不超过 200 字。 【解题思路】
本
题
属
于
观
点
评
价
题
。仔
细
阅
读
材
料
,通
过
相
关
的
法
律
规
定
和
有
关
专
家
的
言
论
,我
们
可
以
得
出
结
论
:
成
语
是
文
化
的
一
部
分
,
谐
音
成
语
现
象
关
系
到
传
统
成
语
文
化
的
规
范
与
意
义
,
要
慎
重
对
待
。
作
答
时
,
先
直
接
表
明
态
度
,
再
说
明
理
由
,
即
谐
音
成
语
的
危
害
。
为
了
观
点
全
面
、
准
确
,
也
要
适
当
提
及
谐
音
成
语
中
有
利
的
一
面,最后再提出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即可。【参考答案】
该
观
点
是
片
面
的
。成
语
是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而
谐
音
成
语
往
往
是
商
家
出
于
利
益
需
求
对
规
范成语进行改造,一些谐音成语完全是胡编乱造,甚至低俗,不仅对语言发展造成极大影响,而且会误
导
青
少
年
,更
是
对
传
统
文
化
的
篡
改
,必
须
从
文
化
上
予
以
重
视
。当
然
,也
有
一
些
谐
音
成
语
巧
妙
运
用
了
语
言
,
具有独创性,有利于语言发展的多样性。因此,谐音成语的发展,归根结底需要文化部门进行规范化管
理。(181 字) 2.针对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现象,语言文字管理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哪几方面的工作?(15 分)
要求:符合实际、针对性强,不超过 200 字。 【解题思路】
本题是一道提出对策题。作答的身份主体是语言文字管理部门,要解决的是语言文字不
规范使用的
现
象
,
而
且
题
干
要
求
“
符
合
实
际
、
针
对
性
强
”
,
那
么
考
生
在
作
答
时
必
须
从
“
语
言
文
字
管
理
部
门
”
的
角
度
作答,不能超出这个职能范围,提出的对策也要切实可行,不能过于空洞。在
回
答
对
策
题
时
,
对
策
的
来
源
主
要
有
:
材
料
中
已
经
出
现
的
措
施
、
当
前
政
府
施
行
的
措
施
、
专
家
建
议
意
见、个人生活经验等。【参考答案】
(1)制定并完善语言规范使用的法规,明确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情况,健全广告发布问责制,
确保执法有法可依。(2)联合市场监督局等多个部门开展整治。对于胡编乱造谐音成语的商家要依法予以惩处,引导
其加强对员工规范用字的培训与考核。(3)联合教育部门狠抓中小学生语文教学,提高青少年语文素养。
(4)定期组织开展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活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引导媒体予以宣传,增强群众
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193 字)二、作文题(阅读以下材料,然后按后面的要求作答。50 分) 问题:结合以上材料,以“工匠精神”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1000 字左右的议论
文。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写作思路】
本
文
是
一
篇
材
料
作
文
。
首
先
阅
读
材
料
,
材
料
第
一
段
是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中
对
工
匠
精
神
的
描
述
,
第
二
段
包
含
了
工
匠
精
神
的
具
体
内
涵
,
第
三
段
是
围
绕
是
否
应
该
弘
扬
工
匠
精
神
的
讨
论
。
很
明
显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中
提
到
工
匠
精
神
,
再
结
合
当
前
我
国
制
造
业
的
困
境
,
就
可
以
明
确
必
须
要
弘
扬
工
匠
精
神
。
那
么
,
考
生
可
以
围
绕
该
怎
么样弘扬工匠精神写一篇策论文,也可以围绕为什么要弘扬工匠精神写一篇政论文。【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