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类)》试卷1(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问题交换了意见,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共同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在会面时,习近平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习近平在这里强调的是( )。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D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A, 本题考查哲学中的矛盾双方的关系。大陆与台湾是具有不同形态的两方面,是矛盾的对立面,体现了矛盾的对立性;但两岸同胞又“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这体现了矛盾的统一性。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也未体现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排除B、D两项。C项中“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2(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2015年8月23日至29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中国举行,这是有着“史学奥林匹克”美誉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自1900年举办以来,首次在亚洲国家举办,举行开幕式的城市是( )。
B上海
C济南
D曲阜
解析:C, 本题考查时政。2015年8月23日至29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济南举行,这是有着“史学奥林匹克”美誉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自1900年举办以来,首次在亚洲国家举办。故本题答案为C。
3(单选题) 客观题/人文
泰山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列诗句描写泰山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解析:A,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A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杜甫的《望岳》,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正确。B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排除。C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排除。D项,“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游钟山》,表达了作者日游钟山时的所见所感,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4(单选题) 客观题/人文
古代中国思想活跃,文化繁荣。下列思想主张并非产生于齐鲁大地的是( )。
A“以人为本,礼法并用”
B“和而不同”
C“三人行必有我师”
D“允公允能”
解析:D, 本题考查历史人文。A项的“以人为本,礼法并用”出自《管子》,《管子》是我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故A项的思想主张产生于齐鲁大地。B项的“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C项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述而》,《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源于齐鲁。D项,“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大学的校训,由严修先生与张伯苓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共同制定,严修先生祖籍浙江,张伯苓为天津人,两人与山东并无关联。故本题答案为D。
5(单选题) 客观题/人文
在山东的历史文化名人中,2500年前与学生们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试验,对光的直线传播第一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
A曾子
B墨子
C鲁班
D甘德
解析:B, 本题考查历史人文。在山东的历史文化名人中,墨子在2500年前与学生们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试验,对光的直线传播第一次作出科学解释。故本题答案为B。
6(单选题) 客观题/法律《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由山东省十一届人大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并通过,该《办法》属于( )。
A法律
B地方性法规
C规章
D规范性文件
解析:B,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由山东省十一届人大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并通过,是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属于地方性法规。A项,法律的制定主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C项,规章分为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所属各部、委、行、署及其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D项,该《办法》虽然也属于一种规范性文件,但规范性文件的范围较B项中的地方性法规的范围更广,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故本题答案为B。
7(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为加大陆海统筹力度,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实施( )。
A“海上粮仓”工程
B“透明海洋”工程
C“陆海协同”工程
D“海洋保护”工程
解析:B, 本题考查时政。《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优化海洋科技、教育、人才资源配置,集中力量攻克海洋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推进海洋生物医药、深海技术装备研发、特种船舶研发设计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施“透明海洋”工程,重点在海洋监测、深水技术、资源开发等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建设海洋智库,组织开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权益保护等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故本题答案为B。
8(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关于“十二五”时期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不准确的是( )。
A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B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55%
C我国成为全球第二货物贸易大国和全球第一对外投资大国D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解析:C, 本题考查时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包括: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稳定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居民消费率不断提高,城乡区域差距趋于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1%;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A、B、D三项表述均正确,C项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9(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 )。
A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解析:A,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本题答案为A。
10(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斗争
B与一切反马克思主义做最彻底的斗争
C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D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D,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本题答案为D。
11(单选题) 客观题/人文
2015年8月23日,第73届雨果奖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 )获得最佳长篇故事奖。
A《超新星纪元》
B《三体》
C《球状闪电》
D《朝闻道》
解析: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2015年8月23日,第73届雨果奖在美国举行的世界科幻小说大会上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三体》获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世界科幻文坛最高奖。故本题应选B。12(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在长征过程中,召开了许多重大的会议,才让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让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下列不属于长征途中我党召开的会议是( )。
A黎平会议
B毛儿盖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解析:D, 本题考查历史常识。长征时间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A项的黎平会议是1934年12月18日召开的,B项的毛儿盖会议是1935年8月20日召开的,C项的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均属于长征途中召开的会议。D项的洛川会议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召开,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召开的。故本题应选D。
13(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纲领弱化了以往规划中“五年”的时间限制,更注重中长期规划。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
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D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解析:A, 本题考查哲学常识。纲领弱化了以往规划中“五年”的时间限制,更注重中长期规划。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题干中这段话描述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规划,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故本题应选A。
14(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此次纪念活动的主题是( )。
A反对战争、反对杀戮、反对掠夺、反对侵略B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尊重生命
C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D和平友好、平等互利、互利信赖、长期稳定
解析:C, 本题考查时政。201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此次纪念活动高扬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极大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展现了我国良好国际形象。故本题应选C。
15(单选题) 客观题/法律
根据我国《慈善法》相关规定。每年的( )为“中华慈善日”。
A7月12日
B8月15日
C9月5日
D12月4日
解析:C, 本题考查时政。根据我国《慈善法》第7条的规定,每年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故本题应选C。
16(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城市是( )。
A伦敦
B里约热内卢
C巴黎
D北京
解析:B, 本题考查时政。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里约热内卢。故本题应选B。
17(单选题) 客观题/法律
根据我国《宪法》相关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是( )。
A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B住宅安全权
C宗教信仰自由
D人身自由权
解析:C,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包括:(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指公民享有人身不受任何非法搜查、拘禁、逮捕、剥夺、限制的权利;(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指与人身有密切
联系的名誉、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权利,具体体现为人格权,如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禁止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3)公民住宅不受侵犯,即住宅安全权,指公民居住、生活的场所不受非法侵入和搜查;(4)通信自由,指公民通过书信、电话、电信及其他通讯手段,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通信,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由。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属私生活秘密与表现行为的自由。包括公民的通信他人不得扣押、隐匿、毁弃,公民通信、通话的内容他人不得私阅或窃听。故本题应选C。18(单选题) 客观题/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是中国唯一的全省性的敌后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施了民主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1940年11月11日,作为代表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民意的立法机构,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通过公布施行( )。
A《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B《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人权保障条例》
解析:D, 本题考查历史常识。1940年11月11日,作为代表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民意的立法机构,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通过公布施行《人权保障条例》。A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政权的根本法,于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由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B项,《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由列宁起草,于1918年1月25日在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C项,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公布。故本题应选D。
19(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下列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解析:A,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故本题应选A。
20(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为提升经济竞争力,中国将改造传统行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服务业并积极培育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下列不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是( )。A节能环保产业
B生物产业
C新能源产业
D装备制造产业
解析:D, 本题考查时政。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尚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故本题应选D。
21(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魏源说:“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毛泽东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 )。
A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C坚持物质第一性
D人的意识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解析:B, 本题考查哲学常识。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学习中)听说比不听好,见到比听说好,知晓比见到好,实践比知晓好,学习的最终就是实践,实践了,就明白了。魏源的“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分条说明各种珍贵食品的菜谱,就认为知道了味道,其实还不如厨师亲口尝一尝。毛泽东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强调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事先调查,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三个论断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故本题应选B。
22(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1820年的秋天,英国要在泰晤士河修建地下隧道,松软多水的岩层很容易塌方,工程师布鲁尔想不到好办法。一天,他发现一只小虫在其硬壳保护下使劲往硬橡胶树皮里钻。此情此景,使工程师恍然大悟。河里挖隧道可以学一学这只小虫,先将一个空心钢柱体打入松软岩层中,然后在这个“构盾”的保护下进行施工。“构盾施工法”的发明,体现了( )。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B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解析:D, 本题考查哲学常识。松软多水的岩层很容易塌方,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但工程师布鲁尔由“小虫在其硬壳保护下使劲往硬橡胶树皮里钻”这一现象得到启发,发明了“构盾施工法”,使“松软多水的岩层”变得不容易塌方了,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故本题应选D。
23(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解析:D, 本题考查哲学常识。“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的意思为:泰山不拒绝每块泥土,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深广。强调了量变的重要性,要重视量的积累,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故本题应选D。
24(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领导人中,最早提出“小康社会”这一概念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解析:C,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是一个小康的状态。1984年3月邓小平同志又指出:“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这是党的领导人首次提到“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故本题应选C。
25(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下列不属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的是( )。
A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B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C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D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解析:D, 本题考查时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A、B、C三项均属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实基础,故D项不属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故本题应选D。
26(单选题) 客观题/文化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是( )。
A人文精神
B时代精神
C中国精神
D民族精神
解析:C,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2014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故本题应选C。
27(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要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其中,土地制度改革要坚守的“三条底线”不包括( )。
A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
B农村利益不受损
C承包经营形式不设限
D耕地红线不突破
解析:C, 本题考查时政。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指出“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
线’,防止犯颠覆性错误”。故本题应选C。28(单选题) 客观题/政治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万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实践必然经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过程
D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解析:B, 本题考查哲学常识。题干中这句话的大意为:西方有一种树木,名叫射干,树茎只有四寸长,可它生长在高山上面,就能俯临万丈深渊。这并不是在高山上面的射干树茎就能够长得长些,而是它所生长的地势使它如此的。说明树木的树茎到底能长多长受其生长地势的制约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6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类)》试卷》真题及18026套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