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4日江苏省省直事业单位面试题(联考部分单位)1、南美洲生长着一种即有趣又奇特的植物,名叫卷柏。每当气候干旱,严重缺水的时候,它会自己把根从土壤里拨出来,腰身一变,让整个身体卷缩成一个圆球状。又轻又圆,只要稍有一点儿风,它能随风在地面上滚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迅速的打开,恢复“庐山真面目”。根部会重新再钻到土壤里,暂时安居下来。如果,它又感到水分不足,住得不称心如意时,它又继续的拨起跟来,再过旅游的生活了。在途中有时会被汽车轧死,挂到树上会枯死,但是如果确实不具备走的条件,它也会好好的扎根下来。卷柏就是这样旅游着,有水就往下,无水就滚走,所以难怪有人称它是植物王国中的“旅游者”。对此你有什么启示?【题型分类】综合分析题
【具体分类】启示类
【难度系数】★★★★
【题目解析】
启示类题目已成为面试的重点,这符合当前面试“去模式化”的要求。这里九帆只强调一点,启示类题目侧重考查思维发散能力,而不是侧重考查综合分析能力!不要问为什么,课堂上我们会细讲。
在启示类题目上,各个机构的答题思路千差万别。但只要看过考官题本,就会发现80%的思路都是错的。
具体到这一题,我们会发现,题干太长了……有些考生见到这一题,直接就蒙了。
遇到题目,养成好习惯,先看设问。看到启示类的题,马上就有一个意识——题干越长越好,意味着信息点多,思维更好发散。所以这一题的难度要远比题干短的启示题简单,基本每一句话都能捕捉到启示点。
【常见问题】
1.思路出现偏差
2.思维不够发散,启示点过少
3.联系实际展开不够
【答题思路】
启示类的答题思路比较固定:
1.捕捉题目中的信息点(明显的道理放在前面讲,5点以上)。
信息点从题干中获取。如:“第一,卷柏根据气候和天气变化四处“旅行”,这说明外因对内因起推动作用,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一个启示点。其他的点要大胆发散,这一题题干较长,想到5个启示点是不难的。
2.根据信息点谈对工作生活的启示(这一步为重点,发散5点以上为高分)
联系工作实际谈启示是重点,也是考官最想听到的内容,不能点到即止。语言的组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句:启示是什么?第二句:为什么要遵循这个启示?第三句:怎么按照启示开展工作。举一个例子:“从卷柏的特殊习性联系到我们个人工作生活,给我的启示主要有:第一,(是什么)工作中要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善于跟随环境的变化做出合理的选择。(为什么)哲学上讲,外因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古人也说识时务。(怎么办)我们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客观环境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能够看到环境的改变,客观分析眼前形势,根据环境变化想出应对之策,保证自己能够一直稳定的发展。”
【作答TIPs】
启示类答题的重点:
一是信息点要多,启示要多。短时间内如何想到?这要求考生在平时练习过程中打开思维,甚至可以天马行空,切题且言之成理即可。如这一题,“做事要有目标,做事要勇往直前,做人要知足常乐,做事要三思而行”,都是可以捕捉到的信息点。
二是联系实际要有深度,不能泛泛而谈,希望大家能掌握组织语言的方法,多多积累。
2、你市之前举办第三届“最美的哥的姐”评选活动,效果不理想。群众反映参与度不高,投票有造假现象。今年,准备组织第四届评选活动,领导交给你来组织,谈谈你的工作思路?
【题型分类】计划组织协调类
【具体分类】评选类
【难度系数】★★★★
【题目解析】
计划组织协调题的考法越来越非常规,这一题就是最好的例证。考生按照组织评选类的思路去答题,是得不到高分的。这一题是典型的计划组织与应急应变交叉考查,题目中有两个陷阱,如果考生没有注意到,会丢很多分。
第一,这次活动前已经举办过几届,上一届出现了一些问题。考生在计划组织时,有没有想办法把这些问题解决?这就是在计划组织题中加入了应急应变的考法。
第二,这道题不是问“你如何去组织”,而是问“谈谈你的工作思路”。细细分析,是有一些差别的。“如何组织”侧重活动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有“事前—事中—事后”的逻辑顺序;“谈谈思路”重在谋划,重在事前,事中事后都不需要过多地落实。
把握住这道题的两个题眼,就抓住了高分点。这一题,考官着重听考生是否在计划组织过程中留意解决过往问题,是否看清设问。
【常见问题】
1.设问没看清
2.以往评选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
3.谈思路缺乏正确的逻辑顺序
【答题思路】
1.在策划第四届评选活动开始前,要对前三届活动进行总结,延续好的做法,吸取经验教训。要深入的哥的姐、群众了解他们对活动的意见,听取领导以及先前活动组织者的意见。
2.根据前期工作,要制定一个完备的活动方案。包括时间、评选标准、评选方式、评选奖励等,抽调工作人员成立工作组,准备好评选所需物品,申请经费。
3.针对前面活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这一次要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增加活动在全社会的知晓度。更为重要的是,要取得效果,更应该在评选结束后花大气力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号召从业者学习典型,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
4.针对群众反映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这一次要设置更丰厚的奖品,调动的哥的姐的参与度;同时也可以设置一些投票奖励,比如发放打车抵用券等,来鼓励群众进行投票评选。
5.针对投票造假的问题,在评选方案中要科学设置评选标准,采取更加公平的评选方式。避免使用单一微信投票评选的方式,可采取评委会打分和群众投票相结合的评选方式。深挖先进的哥的姐的事迹,向社会公示,成立由各出租车公司领导、劳模代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评委会,对候选的哥的姐进行打分。结合群众投票结果确定最终人选,确保获奖者经得起检验。
(请大家仔细分析,传统计划组织题的“事前了解-制定方案-宣传通知-过程把控-事后总结”等步骤,在这一题中都有体现,只是回答的方式和顺序不同,这是由题目的问法决定的。大家要逐步培养整合各类答题要素的能力!)
3、某地市长把自己的手机号公开了,让群众有事直接打他电话。有一天市长在召开一个紧急会议,把手机给了小王。一个市民打电话过来知道接电话的不是市长,就很生气,说如果市长不来接电话就要把这件事公开,如果你是小王,你怎么做?
【题型分类】应急应变类
【具体分类】一般情景处理
【难度系数】★★★
【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很常规的应急应变题,把握两个关键:
第一,“我是谁?”考生的身份是小王,没有具体的职务,但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是公职人员,领导身边的人。这里要注意,小王不是领导,不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自身有权限,所做的事情更多的是沟通、协调、汇报。
第二,“要解决哪些问题?”考生发掘问题,思维里要明确,问题有眼下的,也有未来的。这一题,眼下的问题很容易找到,就是与市民的矛盾冲突,这也是很好解决的。未来的问题,有的考生容易遗漏,就是市民可能把这件事“曝光”,这个要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解决与市民的矛盾冲突时很容易的,把自己切实摆进这个场景就可以。工作中有误会,就做好解释、消除误会。
【常见问题】
1.缺少防范可能出现问题的举措
2.事后不汇报领导
3.把自己“全能化”,事事都由自己来处理,越权工作,找不准自身定位。
3.有的考生没有看到这是一个场景性的题,一上来保持冷静、自己会妥善处理。这是非正规培训中形成的典型的模式化语言,或者是考生认为自己语言匮乏,喜欢给每个题目带个“帽子”。紧急场景性的题目,直接解决最紧急的问题即可。
4.有的考生问我,要不要提醒领导不要公开手机。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考生要能够发现市长公开电话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市长哪有时间接电话?工作太忙了!)。但不能放弃掉公开手机的方式,会失信于民。所以在解决未来问题的时候,可以建议领导成立专门的市长热线,市长定期接听市民电话等。
【答题思路】
1.(消除误会)安抚市民情绪,告知自己的身份和职务,向其解释真实情况。说明这的确是市长的手机,由于召开紧急会议无法接听,希望获得市民的谅解。
2.(应对生气)向市民保证,他反映的问题,在会后一定会向市长反映。希望他把问题讲清楚。
3.认真记录市民反映的情况,并记录市民的联系方式。
4.会后,要将市民反映的问题报告给市长,根据市长指示开展下一步工作,按有关规定限期答复市民处理结果。
5.(事后举措)针对这一起误会,要联系政府舆情监管部门,告知情况,密切跟踪网络舆情,误会如果公开,要采取措施进行稳控。此外,也要向上级领导建议成立专门的市长热线,可以采取推进市长定期接电常态化制度化的方式来拉近干群关系。
4、政府支持并鼓励群众使用农业机械,农民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他们对机械的日常保养和故障维修都不懂,并且存在维修地点过少、维修费用高等情况,你认为应该怎么来解决?
【题型分类】应急应变类
【具体分类】一般情景处理
【难度系数】★★
【题目解析】
这一题非常简单,背景中存在的问题很明确,针对问题讲出举措即可。答题的关键在于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这种解决问题的试题,如何把措施讲出高分?一是把自己置身于场景中去思考;二是讲一些固定的常规举措,在工作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如搞宣传,我们可以拉横幅等;三是在人力物力资源允许的前提下,要大胆的举出一些创新的举措,只要能够取得效果。大家可以想一想,现在是什么时代?是科技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政府购买服务早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行为,高大上的举措要敢于去说。考官极度厌恶还没有参加工作就带着机关工作人员的呆板、单调。如搞调研,我们可以找云计算公司帮助我们进行大数据分析,等等。
【常见问题】
举措没有很好地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答题思路】
1.针对不懂农业机械的保养和维修这一问题,要组织机械厂商的技术人员下乡为农民现场指导,也可以组织各村的机械能手集中学习培训,把日常保养和常见故障维修的方法进行详细传授,委托技术能手作为各村的农机保养和维修负责人,可给予适当补偿,鼓励技术能手的积极性。另外,要设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