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9. 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找到革命的新道路 B. 没有扩大民主主义宣传
C. 没有到群众中做实际的调查 D. 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10.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 )。A.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 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C. 实现充分就业 D. 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
11.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13.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 在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基础上,提出党在民主革命中的基本路线
B. 写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着作,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 D.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4. 下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表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B.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C. 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完善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D.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为中心
15.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不动摇、不懈怠、(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 不折腾 B. 不改变 C. 不踌躇 D. 不放弃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四个尊重”,其核心是( )。
A. 尊重劳动 B. 尊重知识 C. 尊重人才 D. 尊重创造
17.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
A.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 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8. 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邓小平理论所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中的思想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19.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
A.价值 B.价格 C.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2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
A.复杂劳动为尺度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2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
A.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B.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D.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2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