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上海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一、案例分析题,分析题目所提供的案例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在不断提高,但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扩大,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相差12022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从相对数来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99年的2.65倍上升到2009年的3.33倍。??1、造成城乡收入差距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对策有哪些???(二)? 材料1:2010年6月21日,央视《24小时》节目的电话连线中,主持人焦急地询问汛情和灾区群众撤离情况,G省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却不紧不慢地念起了不下10位领导的名字和“重要指示”。电话连线多次被主持人打断,这段3分钟视频因此在网上引发热议。? 材料2:2010年6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深情致辞。在这篇李校长本人撰写的讲稿中,没有空话套话,饱含着对国家、对教育事业、对母校(李校长亦毕业于该校)、对同学的深情,他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及“蜗居”“被就业”“被坚强”等网络热词整合在一起,引起了场内7700余名学子的共鸣。10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演讲结束全场起立,高呼“根叔!根叔!”。? 材料3:前不久,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讲话中强调,积极倡导、大力弘扬优良文风,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3、在电话连线中,G省防总办公室副主任的讲话被主持人频频打断并惹来公众批评,请分析原因。??4、上述案例中的调查应遵循什么原则???二、书写改错题,下面这份公文在格式、用语及文字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请修改后使之符合常用公文格式?(三)? [图1]
???5、上面这份公文在格式、用语及文字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请修改后使之符合常用公文格式??三、材料作文题,根据题目所给材料和要求写作?(四)? 印度洋海啸、美国卡特里娜飓风、中国汶川地震、海地太子港地震、中国舟曲特大泥石流……进入21世纪以来,除了人为灾难外,大规模的自然灾害频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急剧上升。?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据国家灾害数据库的统计,自然灾害对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980至1989年为134亿美元,1990至1999年为1229亿美元,2000至2009年为1816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13.6倍。? 在自然灾害面前,经济损失固然无法避免,但人员的伤亡却可以减到最少。据新闻报道,新西兰遭遇7.1级强震,废墟之中无一人伤亡;南美洲智利铜矿垮塌,历经长达60多天的抢救,井下矿工无人伤亡。古巴,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从1983年到2003年共遭受240起飓风,其中7起是灾难性的飓风,最小的飓风风速也有119至153公里/小时,但20年间只有36人死于飓风。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出版的《世界灾难报告——2009》指出,防备风险与灾害的早期行动是对未来的投资,比灾后的救灾更为有效。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预防时投人1美元,紧急反应时能节省4美元,更有一些资深救灾专家认为这一比例是1:9。? 2010年联合国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建设具有抗灾能力的城市:让我们做好准备!”如今,如何应急救灾、防灾备灾、建立风险意识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文化、一种制度,甚至是一种自觉的实践。??6、请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800~1000字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1、答案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3、答案见解析
?4、答案见解析?5、答案见解析?6、答案见解析???1、 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居民在就业机会、工资收入以及社会福利方面,都享有更多的政策优惠,城乡居民和工农的收入差距也日趋拉大。现实原因:目前,我国正在对收入分配体制实行渐行式改革,传统的收入分配机制基本被打破但尚有残余,而新的市场分配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在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当前,旧有分配机制处于失灵状态,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配的不公。??2、 缩小收入差距,首先应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平等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城乡就业歧视,克服因就业限制而造成的收人分配差距;加快各种要素在行业、职业间的流动速度,以提高各生产要素的价值收入;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税收制度,控制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工资福利增加过快的现实,调节各行业的收入分配差距。其次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运用政府力量使社会收入分配向中低收入阶层倾斜,并缩小各阶层的收入差距。扩大就业,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无业者和失业者的工资收入;建立健全涵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并重点推进农村医疗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既要保证老有所依,又可减轻乡镇年轻一代的养老压力。??3、 该主任讲话被打断以及引起公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在时间紧迫并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危的情况下,他依然空话连篇、套话成堆,不能给社会公众提供真实有效的现场消息。在发生汛情的情况下,汛情的发展情势以及群众撤离情况,是人们最关心和最关注的事情,也是最有价值的信息。作为防总办公室的副主任,本该在采访中提供这方面的最新信息,但他却念名字、说指示,一副官僚作风。??4、 本案例在第一次调查的过程中存在失真,在调查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1)全面调查原则,即执行人员应当调查与本案有关的所有事实和相应的证据;(2)客观调查原则,即执法人员在调查时不从主观臆断出发,不先设定结论,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从客观实际出发;(3)公正调查原则,即执法人员在调查时本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处事公正,不带个人偏见,排斥外界的干扰和压力;(4)合法性原则,即执法人员在调查时必须合乎法律规定,包括调查的方法合法、调查的时间合法、调查的程序合法。??5、 (1)标题书写不规范。应改为“G局关于表彰2009年度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通报”。(2)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应改为“G局发〔2010〕17号”。(3)签发人姓名标注于上行文中,故应删除签发人。(4)主送机关书写不规范。应改为“各处室、局属各事业单位:”。(5)正文内容表述不当。“经过各处室(单位)推荐、民主协商”应改为“经过各处室(单位)及局属事业单位推荐”。“G局先进个人”应改为“2009年度G局先进个人”。2009年度G局先进集体加上双引号,即“2009年度G局先进集体”。(6)由文中“具体名单附后”可知,缺乏附件。应增加附件为“附件:G局2009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名单”,并且应在正文下空???行左空二字编排。(7)本公文应该加盖印章,《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的名称,只标识成文时间,加盖印章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8)成文日期应改为“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七日”。(备注:根据2012年7
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且加盖发文机关印章的公文,成文日期右空四字编排。)??6、 未雨绸缪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灾害频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急剧上升。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灾害形势愈加严峻复杂,灾害损失日趋严重。汶川、玉树、舟曲……太多的不幸充斥着我们的记忆,这告诉我们:要未雨绸缪,在平安时期更应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防灾备灾,做好事前防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预防时投入1美元,紧急反应时能节省4美元。由此可见,防灾备灾这一事前防御工作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要建立科学的防灾预警机制。气象、地震、水利等部门要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报的科技水平,落实责任,对地质、气象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建立以基层社区、村社为基础的省、市、县、乡、村、社6级监测体系,群众与政府相结合,地方与中央相协作,做到群防群测。二要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相关部门要引导、教育广大民众,提高社会公众防灾、抗灾、救灾意识,使之掌握各种水文、气象、灾害的特点,预警信号及防范常识,增强公众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应急救灾,做好事中应对。自然灾害面前,经济损失固然无法避免,但是人员伤亡却可减到最少。新西兰遭遇7.1级强震,废墟中无一人伤亡;南美洲智利铜矿垮塌,历经长达60多天的抢救,井下矿工无人伤亡。这启示我们,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至关重要。首先,建设与地方实际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基础设施以及专门的避难场所,以便灾害到来时第一时间转移群众,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其次,各级地方政府要制定详细、具体的应急救灾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救灾的各项工作能在第一时间启动并得到落实。最后,军队、医疗等单位应切实加强协作,提高应急救灾能力。此外,建立科学的灾后保障机制不容忽视。一要及时疏通道路,保证援助物资运输通道畅通,确保救灾物资输送及时;二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各类社会组织及个人为辅的援助体制,随时发布受灾地区信息,鼓励社会各界关注灾情,充分发挥社会救援力量;三要以受灾地方政府为主导,制定与地方实际相适应的重建规划,在政策上对受灾地区有所倾斜,确保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应急救灾、防灾备灾,提高风险意识不应仅仅是一种文化、一种制度,更应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实践。当下,社会越来越尊重生命,愿意并且能够为安全付出更多的成本,我们必将从灾难中获得快速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