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和信息工具有( D )。 ①飞机 ②电子计算机1946 ③有线电话 ④汽车 ⑤火车 19时间初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3.非政府组成人员的行政领导者的产生可用( A )。 A.委任制 B.选任制 C.聘任制 D.考任制 24.如果当事人申请复议后又向法院起诉的,只要是因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诉讼是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天内提出的,人民法院( C )受理。 A.必须 B.应当 C.可以 D.不能 2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B)。 A.客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26.当作者与主要受文者存在不相隶属关系时,只能选取(B )。 A.上行文 B.平行文 C.下行文 D.公布性文件 27.在我国,有关法定继承人的顺序,错误的说法是( D )。 A.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 B.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作为第一顺序人 C.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D.前一顺序排斥后一顺序,同一顺序的继承人间也有先后次序之分 28.下列内容在规范性文件中均应包括的是( A )。 A.标题、发布或通过或批准的日期、章题 B.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通报日期 C.标题、主送机关、正文 D.标题、制发机关、成立时间 29.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A )。 A.权利的平等性 B.权利的广泛性 C.权利的真实性 D.权利的平衡性 30.下列不属于物质鼓励的是(D )。 A.奖金 B.奖品 C.工资晋级 D.加班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共30分)(更多复习资料) 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它们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后的相应字母涂黑。(每小题1.5分)
A.授权性行政主权 B.内部行政主体 C.职权性行政主体 D.外部行政主体 10.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AB CD )。 A.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 B.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C.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11.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具有执行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主要有( ABCD )。 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 B.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 C.组织社会化大生产 D.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12.当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时(AB )。 A.事物处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B.事物表现为平衡和静止 C.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 D.事物矛盾的双方只有统一没有斗争 13.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 BC )。 A.拒绝执行 B.停止执行 C.变通执行 D.退回上级国家机关 14.现代公共政策制定体制是各种权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完备的科学体系,一般有以下构件( ABC )。 A.中枢系统 B.咨询系统 C.信息系统 D.执行系统 15.关于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正确的说法是( ABCD )。 A.绝对运动是具体物质形态产生的根源,相对静止则是物质存在和分化的条件,二者的统一说明了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和丰富多彩 B.只有承认和肯定相对静止,我们才能具体认识和区分事物,对事物及其运动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也只有承认和肯定物质的绝对运动,我们才能够因势利导,改造事物 C.割裂物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和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D.正确处理社会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注意政策的调整与连续性,符合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原理 16.下列哪些情况下不得辞职?( AB C)。 A.涉及重要机密不满解密期 B.正在接受审查 C.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未满五年 D.工作不称职连续两年
8.有限责任公司就是股票不能流通和股东不承担什么责任。 ( F ) 9.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世纪60年代。 ( F ) 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调整和完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解决基本矛盾。 ( F) 11.一般认为,引进硬件,引进成套设备,属于比较低级的引进方式。 ( T ) 12.社会主义法制实质上是制度化、法律化了的社会主义民主。 ( T ) 13.市场经济是相对于产品经济而言的,讲的都是资源配置问题。 ( T ) 14.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物价,这种稳定是绝对的。 ( F ) 15.公文处理是指对公文的撰制、传递处理与管理,是使公文得以形成并产生实际效用的全部活动。 ( F ) 16.财政部对国务院其他部委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活动、财政税收政策、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属于职能监督。 (T ) 1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9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 ( T ) 18.行政制裁措施在同一事件中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反复使用。 ( T ) 19.党员违法犯罪后受到国法追究,可不再受党纪追究。 ( F ) 20.工会、共青团、妇联受同级党委以及其上级组织的双重领导,以上级党委为主。 ( T ) 第二部分 主观题 四、案例分析题(共10分)(更多复习资料) 认真阅读案例,并根据案例回答所附问题。(每小题5分) 1.黄某9岁丧父,与母亲一起生活。一天邻居单某家的鸡少了一只,说是黄某所为。后其母亲与单某发生争吵。黄某因而对单某怀恨在心。一日,单某来黄某家串门,黄某假装为其倒茶,将其事先准备好的一包剧毒农药倒入茶中。单某回家后毒发身亡。经查,黄某在作案时仅差5天就满14周岁。 问:黄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本案例中黄某因其年龄不满14周岁,属于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因此黄某虽实施了投毒行为,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不能予以刑事处罚。但可以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某刑警队侦察员邢某着便装执行任务时,看到熊某正在商店购买东西。邢某上前要熊某跟他走一趟。熊某知其是侦察员,于是撒腿就跑。邢某抬起警棒,朝熊某喊“站住”。随即朝熊某砸去,正中脑部,将其打倒在地,熊某死亡。 问:(1)根据《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国家是否对熊某的死亡承担赔偿责任? 国家赔偿是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由国家对受害者予以赔偿的一种法律制度。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请求国家赔偿必须具备以下要件:①国家侵权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② 国家侵权行为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不是行使职权的行为,国家不负赔偿责任。
③行为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必须是违法行为。
④行为主体的违法行为必须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5条第(五)项,行使侦查、检查、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本案中的侦察员邢某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违法使用警棒将熊某打死,符合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国家应对熊某的死亡承担赔偿责任。 (2)谁为赔偿请求人?谁为赔偿义务机关?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6条:“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要求赔偿。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抚养关系的亲属有权要求赔 偿。”第6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所以,本案中的赔偿请求人应为熊某的继承人和其他与熊某有抚养关系的亲属,赔偿义务机关应为邢某所在公安局。 (3)对邢某应如何处理? 首先,邢某的行为已触犯刑法。应由司法机关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其次,邢某所在公安机关在赔偿损失后,可责令邢某承担全部或部分赔偿费用。 五、公文改错题(共10分)(更多复习资料) 请将下面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6关于推荐陈雨等九位同志参加××考察活动的请示1报告 ×财发2[2002]307号 省外办: 4根据你办《关于组织××省第九届对外交流考察活动的通知》精神,经我局研究决定,同意推荐陈雨等9位同志参加××考察活动,名单附后: ××行 李 强 高级会计师 ××所 陈 雨 所长 ┇ ┇ ┇ 5报告当否,请批示。 7××市财政局
82002年2月10日 六、综合分析题(共10分) “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也令人触目惊心: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骗税、走私、商业欺诈、财务失真、文化市场混乱……这些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给国家、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已迫在眉睫。 阅读材料请回答: (1)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种种表现违反了市场交易的哪些原则? 违反了市场交易中的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2)说明假冒伪劣屡禁不止的原因并分析其后果。 原因 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不健全。
②地方保护主义支持假冒伪劣活动。
③假冒伪劣仍然通过市场获取非法暴利。
④执法部门力量不够,打击不力。 后果:①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②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③浪费了国家经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