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项意义重大的成果,既不属于宣布成果的马克拉姆教授本人,也不属于洛桑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甚至不属于来 自 18 个机构近百位论文作者中的任何一人或机构。确切地说,它属于“蓝脑计划”。
自然科学发展到今天这一步,科学界早就不是当年那个个人英雄主义盛行的江湖了。面对新时期新形势,科学研究
也不得不发扬起了“人多力量大”的精神——不少时候,政府会出面将一大群最顶尖的头脑集中起来,用集体力量攻关
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
最复杂的问题是什么?大概除了宇宙就是人脑了。在人脑这样精致的存在面前,即便是最有能力的神经学家穷尽一
生,也只能窥探其中毫末。即便是自己所研究的脑区几毫米外的另一个脑区,大部分神经学家也会有种“隔行如隔山”
的感觉。而由于科研的保密性,诸如同一种神经元在不同的研究中被叫做不同名字,被赋予不同定义的状况也并不少见。
怎么办?把大量神经学家纳入统一标准的框架下,并共享研究数据,就是当今神经科学研究的一条出路。形势所迫,
拉大队干大事的序幕拉开了。
政府主导大型科研项目并非没有先例,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最著名也最成功的一项。这项计划拉开了国际大型科研
合作的序幕。作为参与国里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当时在生物学界并不出众的中国,也为这项计划承担了 1%的测序量。可
以说,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生命科学被带进了一个新纪元。
2005 年 5 月,另一个庞大的科研计划诞生了:洛桑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牵头召集了十多个来自欧盟的团队,加上少量
来自以色列、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国的研究团队,共同启动了“蓝脑计划”。他们目标明确,就是要在彻底了解大脑结
构与功能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完全模拟一个大脑。到 2013 年,这项计划更进一步,由欧盟政府牵线来自更多国家和地区
的科研机构,出资一亿多欧元,将其扩大为“人类脑计划”。
然而,政府主导似乎免不了会掺入一些奇怪的东西——这一次,围绕大脑的研究计划仿佛就不再是纯粹的科研活动,
而带上了国力比拼的战场气息。
大洋彼岸的美国不甘落后。尽管在此之前小布什政府也推出过诸如“脑十年”之类的小型计划,但是这一次,他们
决定要来一票大的了:2009 年 7 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启动“人类连接组计划”。到 2013 年 4 月 2 日,奥巴马政府更
是启动了“利用超前创新神经技术的脑研究计划”,简称“脑”计划。政府首轮斥资一亿多美元,几乎集中了全美乃至
全学术界最豪华研究阵容。这项野心勃勃的计划号称要“绘制人脑的地图”,分明有着与人类脑计划分庭抗礼的意味。
在这场较量中,美国在人力财力上占据上风,不过欧盟毕竟有先发优势,蓝脑计划十年磨一剑,终于毫不客气地拿
下第一滴血——这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不过话说回来。模拟 3 万多个神经元的确很了不起,但是面对拥有几百亿神经元的人脑来说,这仍然不过是沧海一
粟。更何况,这项工作基本建立在大鼠的体外大脑切片之上。与活体大脑相比,这样的模型还存在不小的差异。然而,
现存的技术还并不能“暴力破解”活体哺乳动物的脑活动——毕竟,你没法把老鼠的大脑切成片的同时,还能确保它们
活着。
所以说,尽管蓝脑计划是迈出了很积极的第一步,但是未来的道路并不能一直这样走下去。回想当年的人类基因组
计划,若非一代科学怪才克莱格·文特尔开创“鸟**法”测序技术,面对总量超过 30 亿碱基的测序任务,当时那一次只
能测序几百碱基的技术可能使计划陷入泥潭。
2
^91考试网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400-630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