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6人民银行济南支行面试真题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某事业单位计划招3个人,本以为会很火爆,结果发现只有9人报考,不够招录比例。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年轻人在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岗位时都选择慢就业,在家做啃老族,对此你怎么看?
第2题:一个关于拒绝时敢于说“不”调查显示,63%以上的人认为拒绝会有损关系,而70%的人认为要学会说“不”。谈谈你的看法。
第3题:你的主管准备跳槽,找你谈话希望你跟他走,你会怎么办?
第4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结合自身谈谈你的认识。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事业单位招考遇冷”
事业单位的招聘应该算是比较火热的,有编制,铁饭碗。在以往的事业单位招聘现场肯定是人满为患的,而现在出现事业单位招聘现场报名寥寥无几的情况,也是对现实就业境况的一种展现。
审题点2:“年轻人在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岗位时都选择慢就业,在家做啃老族”
慢就业日渐兴起,于社会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从正面看,既可以让大学生通过慢就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发现社会的新需求,也能一定程度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但是无论何种理由,如果长期啃老都是不应该的,危害巨大。其出现的背景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就业观念风气的影响,也有大学生的家庭环境的因素,还包括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认识本身出现了较大的转变。
审题点3:“你怎么看”
从问法可以看出此题为典型的综合分析,而事业单位招聘报名少的情况,就可以作为分析慢就业和啃老族的切入点。同时给出如何去解决当前现状,可以为大学生的普遍就业支招,比如大学期间学校做更多就业辅导,社会媒体增加正向的舆论引导等。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题目当中表述的事业单位招聘现场遇冷,正是慢就业和啃老族兴起的一种现实缩影,确实让我感慨良多。
第一,慢就业影响多。一方面,包括事业单位在内的诸多体制内单位,如果长期招聘不顺利的话,单位会急缺人,缺乏新鲜血液,人员结构老化,导致单位的工作效率降低,缺乏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慢就业等于继续回到父母港湾,让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成长没有担当。如果长时间啃老的话,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自理能力会遇到巨大的挑战,而大学生也会慢慢的对这些单位失去兴趣,甚至丧失了就业的能力,“慢就业”变“不就业”,变成“啃老族”。无论从哪个维度讲,啃老族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而长此以往,很有可能造成整个行业的失衡,更有甚者会加剧当前地域发展不平衡。
第二,慢就业之所以出现,相关因素众多。从积极层面而言,其一是由于现阶段整个社会风气越来自由,允许大学生有不同的选择,就业市场也不再以出身论英雄。其二是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择业时不再只是考虑薪酬因素,而是考虑职业规划和发展空间等等。其三是家庭鼎力支撑,很多的家庭条件不错的大学生,能够有父母的支持,允许他们毕业后无需为基本的生活水平担忧。
而很多时候,慢就业更像是一种无奈之举。在当前毕业生众多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就业能力有限,无法匹配岗位需求,有的毕业生则面临专业不对口,就业渠道窄、薪酬低等困境,而一些招聘单位仍存在不规范乃至侵害员工权益的行为,毕业生迫于无奈走向“待机”。
第三,“慢就业”虽好,但毕竟还存在一定的困境。要让“慢就业”回归理性,还必须有所作为。
其一,包括事业单位在内的用人单位要主动发力。一方面,在招聘之初就应该通过网站、报纸、订阅号等方式把招聘的信息、需求、待遇等进行充分的宣传;另一方面,也应该从现实大学生的需求出发,给更多的人才提供合适的、有竞争力的待遇,增加职位的吸引力;再一
方面,也要从多维度方式考察大学生的能力水平,不要局限于学习成绩,多考虑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其二,高校和家庭也都应该对于大学生有正向的引导。高校除了以往的知识教育以外,也应该联系社会的就业前景和现实,给同学们更多的正确就业择业的观念,让大学生从本领和心理双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不仅如此,有大学生的家庭在教育方面也应该长远考虑,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支持以外,更多的让学生离开高校之后,依靠自我的本领去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和发展。
其三,政府不仅要做好制度安排,还要搭建平台。比如可以推广公租房,廉租房,为大学生群体提供更多住房保障。可以加大创业就业帮扶,激发年轻人活力,也可以推动高校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变革,让高校学子更加适应社会,并能够改变社会。
而作为“慢就业”的主力军,毕业生更应该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要么从容落实工作,在工作中提升自我能力,要么“慢慢来”,精准定位,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无关快慢。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63%以上的人认为拒绝会有损关系
可以看出,63%的人认为拒绝会对人际关系造成损害,那么他们属于在拒绝时不敢于说“不”的一类人,不能果断拒绝,好处是能够顺应传统的观念——以和为贵;坏处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
审题点2:70%的人认为要学会说“不”
这是遵从自己内心的一部分人,勇于说“不”,好处是能够明辨是非曲直,是果敢担当的体现,比如可以想到王石不行贿、布鲁尼等例子;坏处是一味拒绝,会导致自我,从而不利于人际关系和谐,像特朗普拒绝《巴黎协定》。
审题点3:谈谈你的看法
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从这两类人出发,分别分析其好处和坏处,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明确怎么合适的拒绝。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题目中的数据反映了多数人不敢说“不”的情况,但是,结合生活实际在“拒绝”他人时一种是主观不愿做,另一种是客观不应做,对于两种不同的情况我们要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
第一,对于客观不应做的情形来说,不敢说“不”是委曲求全的体现。也能够体现“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符合“吃亏是福”的传统理念,就像康熙年间张英宰相主动退让,最终形成“六尺巷”,成为一代佳话。
但是,这也体现对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认为一味退让能够获得友情,殊不知一旦失去原则,任何关系都难以长远,像落马的一些官员就是错误理解了人际关系,才导致锒铛入狱的下场,而邹忌以小悟大,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勇于向齐王纳谏。
第二,对于主观不愿做的情形来说,是遵从内心的表现,能够让我们及时辨明是非曲折,坚守底线,在必要的情况下及时果敢决断。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先生曾说,“一个企业若想持续发展不行贿应该成为做事的底线”,虽然万科在全国31个城市做房地产开发,但从来没有通过行贿某个官员得到利益,走自己透明、规范的发展道路,稳步前进;又如,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的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朱自清亦是如此,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但是如果一味地拒绝,就会导致过于自我,从而不利于人际关系和谐。比如,特朗普拒绝《巴黎协定》,就是太注重自我利益,最终引发了美国在内的全世界的一致反对。同样,对于90后来说,工作中也是因为太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导致了所谓的“90后职场危机”。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想做到既明辨是非,又不损失彼此关系,可以从以下着手:
第一,拒绝前改变自身想法。可以通过心理学知识的暗示,摈弃错误的认知观念,明确朋友
的真正含义,明白“拒绝”和“良好的关系”是可以共存的。第二,拒绝时客观说明情况。在表示拒绝时,可以把自己不能提供帮助的原因客观地向对方陈述,也要针对对方的请求真心诚意地给出自己的建议,协助其寻求其他帮助。
第三,拒绝后给予帮助。拒绝后加强联系,在能力范围内给朋友提供帮助,说明自己做相关事情的经验,查找资料,帮助朋友不走弯路,节约时间。
第四,作旁观者,我们在遇到他人拒绝时,也应该换位思考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
拒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中技巧,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心出发,在可以接受的时候欣然接受,想要拒绝时也能勇敢说“不”。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你的主管准备跳槽”
表明对方身份, 是主管领导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身份,而且主管跳槽我们不能阻拦,更多的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审题点2:“找你谈话希望你跟他走”
侧面说明主管与你关系较好,以及说明事件情况。但是是否和主管走是值得探讨的,一般来说,我们不能因为主管的鼓动就离开现岗位,比如会影响单位工作进度、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等。
审题点3:“怎么办”
明确表态。选择不和他走,注意措辞,说明自身对于原单位不舍,基层工作经验的积累对自我提升的好处。同时对于主管的离开表示肯定,并表达真诚祝愿。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各位考官,当领导找我交流时,我会表达对领导的感谢,感谢他能够认可、欣赏我。但同时向领导说明,作为年轻人,应该更多地积淀、沉淀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像领导一样做得更好,有更多的职业选择。
领导有丰富的经验,在工作能力上有更高的水平,我作为新人经验少,工作能力尚浅,对自身定位还有待检验。所以不知道是否能够适应新岗位的工作。对于新单位而言,不太清楚岗位、专业需求,对未来发展空间都不是很明确。所以我会向领导表明,更希望留在现单位,这也是我最初的梦想,过五关斩六将才能来到这,而且单位的同事对我帮助、指导非常多,我非常感谢他们。在基层做好基层人行该做的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主要目标。因为有这样优秀的领导做表率,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虽然不能跟随他,但我会尽我所能地提供帮助,若有适合的人才也会推荐给领导。 总而言之,对于我一个刚进单位不久的同志,最主要还是应先提升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仅仅是要积极参与到单位的理论课培训中,还可以运用“互联网+”进行学习,购买一些网课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向大国工匠看齐。平时可以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多向老同事请教经验,不仅仅要把自己工作做完,更要做好,做快。
同时我要清醒认识到,任何工作岗位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让单位变得更好。建言献策,推动单位改革,精简办事流程,加快办事效率。主管跳槽,我不可受到影响、不能消极对待当下工作。晋升靠的是个人能力不断提升,我要应有吃苦精神,杜绝四风,耐心沉淀,厚积而薄发。
第4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习总书记说
这里强调了习总书记讲话,属于综合分析题中名人名言类的题目,既然题目中有了具体的名人出现,学员在论述中可以灵活应用名人自身的经历来精准扣题,比如本题可以结合总书记的人生奋斗经历作为例子来展开。
审题点2:“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是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1月1日新年贺词中提到的。对于名人名言类的题目要表明自身的态度,对于 这句话既平实质朴,饱含人民情怀,又催人奋进,点燃了亿万人民在新时代奋发向前的激情,我们是认同的。既然是认同的,接下来我们就要用多种方法展开论述认同的原因,可以名人名言等道理论证方式加强论证。也可以结合例子来论证,利用主体分析法,从自身、社会、国家的角度来展开分析幸福与奋斗的辩证关系,谈出对于这句话的深刻理解。
审题点3:结合自身谈谈你的认识
题目中明确要求结合自身,那么考生可以在论证中结合自身经历谈认识,但是最重要的是在后半部分结合自身岗位来谈理解,结合自身是本题的要求,考生一定要结合人行的岗位来说说自己的具体做法。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我非常赞同习总书记的观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是习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每一位劳动者辛勤工作的肯定,更是激励,从深层次来说,也是对社会正能量的弘扬、对社会风气的正向引导。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我们要牢记在心,落实于行。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下,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相对公平,每个人都有无数次选择的机会,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不懈努力,都能实现目标,获得幸福。具体来说:
第一,目标高远,脚踏实地。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和机会,幸福在每个人眼中都有不同的模样,比如成绩、地位、金钱等,但是要想获得成就感、幸福感,就必须依靠不懈奋斗。习总书记一直我们奋斗的榜样,他从插队干起,直到如今的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就是靠对于每一天的工作都不怠慢,对每一件农民小事都不含糊,对每一个失误都不放松警惕,兢兢业业,才得以实现,相信他的内心中,除了沉甸甸的的责任,还有一个角落为人民事业的奋斗取得不断成功,而感到幸福。我本人对于这句话也有很深刻的体会。在复习备考银行从业资格证的时候,我每天的神经是紧绷的,对每一个金融术语、每一个公式都认真记忆和练习,三个月的时间几乎没有娱乐和休闲,最终一次性通过考试,成绩公布那一刻,内心的幸福感是无以言表的实。这次面试的机会我也非常珍视,为了做好各项准备,我每天拉着同学和我一起研究准备面试资料,有时在图书馆到了很晚才回去休息,希望这次能通过我得努力加入到人行的大家庭。
第二,稳健发展,久久为功。任何企业从建立开始,就离不开奋斗这个词,不论是淘宝在刚刚起步的步步维艰、苦心经营,还是华为如今追求创新、从不停息,都在用行动阐释着共同的道理,那就是奋斗不止、久久为功。幸福体现在企业中可以理解为对于企业规模的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员工的忠诚度等等方面,这都需要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坚持理念、统筹谋划,需要每一位员工日复一日、踏实工作。我们人行的发展壮大也需要企业和我们每一个员工一起努力奋斗,我希望进入人行成为一份子为其发展壮大而努力。
第三,繁荣昌盛,孜孜以求。每一个国家的稳定和繁荣都是来之不易的,国家的幸福在于人
民,人民的幸福又在于国家的科学统筹。我国也不例外,从建国时百业待兴、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不断进行调整方向、明确任务,摸着石头过河,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现在在进行着剧烈的变革,国家的发展经历了许许多多艰难困苦,幸运的是,在党中央和政府的带领下,依托群众的力量,不懈奋斗,实事求是,克服困难,才得以创造出如今的中国。对于我自己而言,能够入围面试本身就是对之前努力复习的肯定,我已经感到非常幸福了。如果有幸进入人行工作,那么我会更加以百倍的奋斗精神,不断为之努力。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我会依旧保持奋斗精神,昂扬斗志,踏实学习,从每一项业务中吸收知识、积累经验,使自己快速胜任岗位,满足服务要求,不仅为自己的小幸福而奋斗,更要为人行的整体幸福感而奋斗,为银行行业的幸福感而奋斗!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事业单位招考遇冷”
事业单位的招聘应该算是比较火热的,有编制,铁饭碗。在以往的事业单位招聘现场肯定是人满为患的,而现在出现事业单位招聘现场报名寥寥无几的情况,也是对现实就业境况的一种展现。
审题点2:“年轻人在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岗位时都选择慢就业,在家做啃老族”
慢就业日渐兴起,于社会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从正面看,既可以让大学生通过慢就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发现社会的新需求,也能一定程度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但是无论何种理由,如果长期啃老都是不应该的,危害巨大。其出现的背景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就业观念风气的影响,也有大学生的家庭环境的因素,还包括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认识本身出现了较大的转变。
审题点3:“你怎么看”
从问法可以看出此题为典型的综合分析,而事业单位招聘报名少的情况,就可以作为分析慢就业和啃老族的切入点。同时给出如何去解决当前现状,可以为大学生的普遍就业支招,比如大学期间学校做更多就业辅导,社会媒体增加正向的舆论引导等。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题目当中表述的事业单位招聘现场遇冷,正是慢就业和啃老族兴起的一种现实缩影,确实让我感慨良多。
第一,慢就业影响多。一方面,包括事业单位在内的诸多体制内单位,如果长期招聘不顺利的话,单位会急缺人,缺乏新鲜血液,人员结构老化,导致单位的工作效率降低,缺乏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慢就业等于继续回到父母港湾,让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成长没有担当。如果长时间啃老的话,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自理能力会遇到巨大的挑战,而大学生也会慢慢的对这些单位失去兴趣,甚至丧失了就业的能力,“慢就业”变“不就业”,变成“啃老族”。无论从哪个维度讲,啃老族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而长此以往,很有可能造成整个行业的失衡,更有甚者会加剧当前地域发展不平衡。
第二,慢就业之所以出现,相关因素众多。从积极层面而言,其一是由于现阶段整个社会风气越来自由,允许大学生有不同的选择,就业市场也不再以出身论英雄。其二是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择业时不再只是考虑薪酬因素,而是考虑职业规划和发展空间等等。其三是家庭鼎力支撑,很多的家庭条件不错的大学生,能够有父母的支持,允许他们毕业后无需为基本的生活水平担忧。
而很多时候,慢就业更像是一种无奈之举。在当前毕业生众多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就业能力有限,无法匹配岗位需求,有的毕业生则面临专业不对口,就业渠道窄、薪酬低等困境,
而一些招聘单位仍存在不规范乃至侵害员工权益的行为,毕业生迫于无奈走向“待机”。第三,“慢就业”虽好,但毕竟还存在一定的困境。要让“慢就业”回归理性,还必须有所作为。
其一,包括事业单位在内的用人单位要主动发力。一方面,在招聘之初就应该通过网站、报纸、订阅号等方式把招聘的信息、需求、待遇等进行充分的宣传;另一方面,也应该从现实大学生的需求出发,给更多的人才提供合适的、有竞争力的待遇,增加职位的吸引力;再一方面,也要从多维度方式考察大学生的能力水平,不要局限于学习成绩,多考虑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
其二,高校和家庭也都应该对于大学生有正向的引导。高校除了以往的知识教育以外,也应该联系社会的就业前景和现实,给同学们更多的正确就业择业的观念,让大学生从本领和心理双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不仅如此,有大学生的家庭在教育方面也应该长远考虑,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支持以外,更多的让学生离开高校之后,依靠自我的本领去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和发展。
其三,政府不仅要做好制度安排,还要搭建平台。比如可以推广公租房,廉租房,为大学生群体提供更多住房保障。可以加大创业就业帮扶,激发年轻人活力,也可以推动高校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变革,让高校学子更加适应社会,并能够改变社会。
而作为“慢就业”的主力军,毕业生更应该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要么从容落实工作,在工作中提升自我能力,要么“慢慢来”,精准定位,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无关快慢。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63%以上的人认为拒绝会有损关系
可以看出,63%的人认为拒绝会对人际关系造成损害,那么他们属于在拒绝时不敢于说“不”的一类人,不能果断拒绝,好处是能够顺应传统的观念——以和为贵;坏处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
审题点2:70%的人认为要学会说“不”
这是遵从自己内心的一部分人,勇于说“不”,好处是能够明辨是非曲直,是果敢担当的体现,比如可以想到王石不行贿、布鲁尼等例子;坏处是一味拒绝,会导致自我,从而不利于人际关系和谐,像特朗普拒绝《巴黎协定》。
审题点3:谈谈你的看法
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从这两类人出发,分别分析其好处和坏处,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明确怎么合适的拒绝。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题目中的数据反映了多数人不敢说“不”的情况,但是,结合生活实际在“拒绝”他人时一种是主观不愿做,另一种是客观不应做,对于两种不同的情况我们要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
第一,对于客观不应做的情形来说,不敢说“不”是委曲求全的体现。也能够体现“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符合“吃亏是福”的传统理念,就像康熙年间张英宰相主动退让,最终形成“六尺巷”,成为一代佳话。
但是,这也体现对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认为一味退让能够获得友情,殊不知一旦失去原则,任何关系都难以长远,像落马的一些官员就是错误理解了人际关系,才导致锒铛入狱的下场,而邹忌以小悟大,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勇于向齐王纳谏。
第二,对于主观不愿做的情形来说,是遵从内心的表现,能够让我们及时辨明是非曲折,坚守底线,在必要的情况下及时果敢决断。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先生曾说,“一个企业若想持续发展不行贿应该成为做事的底线”,虽然万科在全国31个城市做房地产开发,但从来没有
通过行贿某个官员得到利益,走自己透明、规范的发展道路,稳步前进;又如,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的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朱自清亦是如此,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但是如果一味地拒绝,就会导致过于自我,从而不利于人际关系和谐。比如,特朗普拒绝《巴黎协定》,就是太注重自我利益,最终引发了美国在内的全世界的一致反对。同样,对于90后来说,工作中也是因为太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导致了所谓的“90后职场危机”。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想做到既明辨是非,又不损失彼此关系,可以从以下着手:
第一,拒绝前改变自身想法。可以通过心理学知识的暗示,摈弃错误的认知观念,明确朋友的真正含义,明白“拒绝”和“良好的关系”是可以共存的。
第二,拒绝时客观说明情况。在表示拒绝时,可以把自己不能提供帮助的原因客观地向对方陈述,也要针对对方的请求真心诚意地给出自己的建议,协助其寻求其他帮助。
第三,拒绝后给予帮助。拒绝后加强联系,在能力范围内给朋友提供帮助,说明自己做相关事情的经验,查找资料,帮助朋友不走弯路,节约时间。
第四,作旁观者,我们在遇到他人拒绝时,也应该换位思考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
拒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中技巧,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心出发,在可以接受的时候欣然接受,想要拒绝时也能勇敢说“不”。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你的主管准备跳槽”
表明对方身份, 是主管领导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身份,而且主管跳槽我们不能阻拦,更多的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审题点2:“找你谈话希望你跟他走”
侧面说明主管与你关系较好,以及说明事件情况。但是是否和主管走是值得探讨的,一般来说,我们不能因为主管的鼓动就离开现岗位,比如会影响单位工作进度、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等。
审题点3:“怎么办”
明确表态。选择不和他走,注意措辞,说明自身对于原单位不舍,基层工作经验的积累对自我提升的好处。同时对于主管的离开表示肯定,并表达真诚祝愿。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各位考官,当领导找我交流时,我会表达对领导的感谢,感谢他能够认可、欣赏我。但同时向领导说明,作为年轻人,应该更多地积淀、沉淀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像领导一样做得更好,有更多的职业选择。
领导有丰富的经验,在工作能力上有更高的水平,我作为新人经验少,工作能力尚浅,对自身定位还有待检验。所以不知道是否能够适应新岗位的工作。对于新单位而言,不太清楚岗位、专业需求,对未来发展空间都不是很明确。所以我会向领导表明,更希望留在现单位,这也是我最初的梦想,过五关斩六将才能来到这,而且单位的同事对我帮助、指导非常多,我非常感谢他们。在基层做好基层人行该做的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主要目标。因为有这样优秀的领导做表率,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虽然不能跟随他,但我会尽我所能地提供帮助,若有适合的人才也会推荐给领导。
总而言之,对于我一个刚进单位不久的同志,最主要还是应先提升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仅仅是要积极参与到单位的理论课培训中,还可以运用“互联网+”进行学习,购买一些网课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向大国工匠看齐。平时可以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多向老同事请教经验,不仅仅要把自己工作做完,更要做好,做快。
同时我要清醒认识到,任何工作岗位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让单位变得更好。建言献策,推动单位改革,精简办事流程,加快办事效率。主管跳槽,我不可受到影响、不能消极对待当下工作。晋升靠的是个人能力不断提升,我要应有吃苦精神,杜绝四风,耐心沉淀,厚积而薄发。第4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习总书记说
这里强调了习总书记讲话,属于综合分析题中名人名言类的题目,既然题目中有了具体的名人出现,学员在论述中可以灵活应用名人自身的经历来精准扣题,比如本题可以结合总书记的人生奋斗经历作为例子来展开。
审题点2:“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是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1月1日新年贺词中提到的。对于名人名言类的题目要表明自身的态度,对于 这句话既平实质朴,饱含人民情怀,又催人奋进,点燃了亿万人民在新时代奋发向前的激情,我们是认同的。既然是认同的,接下来我们就要用多种方法展开论述认同的原因,可以名人名言等道理论证方式加强论证。也可以结合例子来论证,利用主体分析法,从自身、社会、国家的角度来展开分析幸福与奋斗的辩证关系,谈出对于这句话的深刻理解。
审题点3:结合自身谈谈你的认识
题目中明确要求结合自身,那么考生可以在论证中结合自身经历谈认识,但是最重要的是在后半部分结合自身岗位来谈理解,结合自身是本题的要求,考生一定要结合人行的岗位来说说自己的具体做法。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我非常赞同习总书记的观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是习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每一位劳动者辛勤工作的肯定,更是激励,从深层次来说,也是对社会正能量的弘扬、对社会风气的正向引导。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我们要牢记在心,落实于行。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下,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相对公平,每个人都有无数次选择的机会,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不懈努力,都能实现目标,获得幸福。具体来说:
第一,目标高远,脚踏实地。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和机会,幸福在每个人眼中都有不同的模样,比如成绩、地位、金钱等,但是要想获得成就感、幸福感,就必须依靠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我们奋斗的榜样,他从插队干起,直到如今的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就是靠对于每一天的工作都不怠慢,对每一件农民小事都不含糊,对每一个失误都不放松警惕,兢兢业业,才得以实现,相信他的内心中,除了沉甸甸的的责任,还有一个角落为人民事业的奋斗取得不断成功,而感到幸福。我本人对于这句话也有很深刻的体会。在复习备考银行从业资格证的时候,我每天的神经是紧绷的,对每一个金融术语、每一个公式都认真记忆和练习,三个月的时间几乎没有娱乐和休闲,最终一次性通过考试,成绩公布那一刻,内心的幸福感是无以言表的实。这次面试的机会我也非常珍视,为了做好各项准备,我每天拉着同学和我一起研究准备面试资料,有时在图书馆到了很晚才回去休息,希望这次能通过我得努力加入到人行的大家庭。
第二,稳健发展,久久为功。任何企业从建立开始,就离不开奋斗这个词,不论是淘宝在刚刚起步的步步维艰、苦心经营,还是华为如今追求创新、从不停息,都在用行动阐释着共同的道理,那就是奋斗不止、久久为功。幸福体现在企业中可以理解为对于企业规模的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员工的忠诚度等等方面,这都需要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坚持理念、统筹谋划,需要每一位员工日复一日、踏实工作。我们人行的发展壮大也需要企业和我们每一个员工一起努力奋斗,我希望进入人行成为一份子为其发展壮大而努力。
第三,繁荣昌盛,孜孜以求。每一个国家的稳定和繁荣都是来之不易的,国家的幸福在于人民,人民的幸福又在于国家的科学统筹。我国也不例外,从建国时百业待兴、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不断进行调整方向、明确任务,摸着石头过河,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现在在进行着剧烈的变革,国家的发展经历了许许多多艰难困苦,幸运的是,在党中央和政府的带领下,依托群众的力量,不懈奋斗,实事求是,克服困难,才得以创造出如今的中国。对于我自己而言,能够入围面试本身就是对之前努力复习的肯定,我已经感到非常幸福了。如果有幸进入人行工作,那么我会更加以百倍的奋斗精神,不断为之努力。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我会依旧保持奋斗精神,昂扬斗志,踏实学习,从每一项业务中吸收知识、积累经验,使自己快速胜任岗位,满足服务要求,不仅为自己的小幸福而奋斗,更要为人行的整体幸福感而奋斗,为银行行业的幸福感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