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6日四川省宜宾市面试真题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5月4日,27岁的无锡男子邹明,与4名网友相约到黑竹沟探险。5人闯入未开发区域,但不久后一人摔伤,几人无奈求助后下山,并写下保证书不再进山。5月6日,邹明独自一人进入黑竹沟,并关掉手机“失联”。
邹明“失联”后,景区和家属组织了大规模搜救。一直到5月21日,景区花费了数万元,家属花费了约20万元,共计上千人次上山搜救。但5月22日,邹明在拉萨被人发现,其家人得到消息后,于5月23日前往确认。此事曝光后,邹明遭到网友一边倒的批评,网友斥责其“太任性”、“太自我”,其行为被认为“超出了玩笑和恶作剧的范畴”。
5月25日,江苏无锡男子邹明(化名)假“失联”引发大规模搜救一事,经华西都市报等媒体报道后,引来网友一片批评之声。被指“找借口不辞而别”的邹明家人,25日上午主动联系峨边黑竹沟景区管委会,向景区和搜救人员表示了谢意和歉意。
尽管有了“迟来的谢谢和抱歉”,景区管委会还是开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拟对邹明罚款1000元。同时,景区管委会还发出“追偿通知”,要求邹明承担景区垫付的6.3万元搜救费用。两份文书均已通过邮寄方式寄出,这也是黑竹沟景区开出的首张“罚单”和“追偿通知”。业内人士表示,若追偿成功,该事件有望成为中国搜救追偿“第一例”。
第1题:请问你对“有偿救援”怎么看?
第2题:近一年发生了很多安全事故,领导让你开展调研,你要从哪些方面收集信息?
第3题:晚上有人打电话给你请求救援,你作为工作人员怎么办?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社会现象题,通过对材料事例分析去看待“有偿救助”是否应该实行,在情理法方面是否可行,若应该实行,我们就应该对有偿救助表支持态度。表态后我们应该去针对有偿救助去分析他为什么应该实行,这个政策若实行可能带来哪些隐患?接下来我们结合材料和题目进行详细分析:
审题点1:“5人闯入未开发区域,但不久后一人摔伤,几人无奈求助后下山,并写下保证书不再进山。5月6日,邹明独自一人进入黑竹沟,并关掉手机‘失联’”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分析出,以邹明为代表的部分探险者违规探险,深入未开发区,并造成失联,这样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却要公共财政承担救援费用,显然是不太合理。而他们是因为自己固执己见做出错误的行为浪费人力物力,也理应承担相应后果和救援费用。
审题点2:“景区管委会还发出‘追偿通知’,要求邹明承担景区垫付的6.3万元搜救费用”
由景区管委会发出“追偿通知”,这是中国有偿救援的开端,但是我们也要仔细去思考,这样的“追偿通知”,是否合情、是否合理、最重要的是是否合法?通过情理法去分析这种行为,另外我们实行有偿救助,那么有没有可能产生一系列问题,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对策去对有偿救援的进行完善。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首先明确观点,然后谈一谈为何支持有偿救助,接下来简单分析可能带来哪些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如何去完善有关有偿救助。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近年来,类似材料中的邹明故意造成失踪现象并深入未开发区,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搜救的事件层出不穷,有偿救援也成了社会广泛争议的热点,而我认为有偿救助是无可厚非的。
首先,广大驴友不听警示,明知危险还执意冒险,这样产生的搜救费用却需要公共财产承担,显然是不合理。其次,我国《旅游法》规定: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所以有偿救援就是有法可依的。最后,户外探险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运动,必须科学计划、精心准备,而部分驴友认为反正出事政府会出人救助,也不用自己买单,而缺少前期准备,贸然探险,有偿救助可以提高冒险成本,进而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但是,有偿救助虽然合法合规,也可能产生类似不给钱不救助的情况。也有可能会因为有偿救助,使一些处在危险的驴友不敢求救,会错过最佳救援时间,造成严重后果。并且,我国虽有法律规定,但是条款还不够完善。所以有偿救助还要我们采取更多措施去完善,既能救人于危险,又能起到警示违规探险的作用。那么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我们要完善有关有偿救助的法律法规,最好能制订专门的户外探险救助管理办法,将具体行为的判定、监管执法的主体、操作细则等进行详细说明。实现法律法规对此领域的覆盖。让我们有偿救助有法可依,标准统一。
第二、我们要完善救援责任划分,如要求探险者探险前提前报备,由旅游部门批准才可探险;探险过程需选择安全性高,已开发区域进行;提前要做好充足准备,科学规划,自检自查等。若依规合法探险,出现救援情况由公共财产承担,若有违规情况,根据违规程度划定责任,进行有偿救助。
第三、搜救产生的费用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摊,根据遇险的人责任划分进行承担一部分,再由公共支出承担一部分。并建议引入保证金或强制商业户外保险,利用商业保险弥补意外发生时产生的个人费用。这样既能对驴友贸然出游起到警醒的作用,也不会让个人承担过高的救援费用。
最后,我认为有偿救助最根本的争议在于驴友违规探险,若能所有驴友均依规出行,无偿救
助又如何,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驴友的安全意识培训,让他意识到非法探险的危险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有偿救助与无偿救助更好地实施下去。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这道题是一个典型的调研类的组织管理题,我们在答题的时候可以从调研方式、调研内容、调研对象等角度来展开。具体分析如下:
审题点1:“近一年发生了很多安全事故”
“近一年”说明时间跨度不长。“很多”意味着安全事故发生次数多,频率高。“安全事故”给我们第一印象是造成重大影响、造成人员伤亡、造成经济损失的事故,特别是一些本可避免的景区安全事故。除了要调研事故的相关信息,我们更要去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及后期的整改办法和措施。
审题点2:“领导让你开展调研”
这个任务是领导委派的任务,如果遇到重大的决策或是需求,要有主动向领导申请和汇报的意识。领导委派你调研,主要目的就是找出事故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为以后减少事故发生提供有效的调研数据。
审题点3:“你要从哪些方面收集信息?”
“从哪些方面”的问法比较特殊,和“重点是哪些”的问法类似。所以答这题,可以就从调研过程挑出比较重要的几个环节,详细展开即可。
故本题答题思路为:具体调研内容的展开-分析汇总。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由材料得知,和景区相关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为了确保本次调研结果更加准确,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信息:
第一,收集以往安全事故的相关信息。我会到档案部门查阅事故的文字材料和视频监控,着重了解近一年安全事故涉及哪些景区、各景区发生的频率、事故类型、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有无社会救助、有没有成功追偿案例,以及浪费资金救助的有多少起。并做好记录和分类。我也会找到专业的搜救人员,了解他们的搜救难度、搜救遇到的难题以及他们对于预防安全事故的相关建议。我也会邀请专家结合所搜集到的资料对事故高发地区、高发时间进
行评估,搜集专家的意见。第二,收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背后反映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把以往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挂到网上,鼓励网友对案例进行分析,挖掘其背后反映的问题和事故发生的原因。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对一些高频事故、事故高频地区进行重点分析,可以邀请景区负责人、事故当事人、专家一起进行研讨,共同分析事故背后反映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也制作原因分析的电子问卷,然后将问卷以微博、微信、论坛等多种方式进行针对性推送,了解更多地事故原因。
第三,收集我国目前的救援力量信息。我会通过走访的方式向景区负责人了解景区的救援力量,我会具体了解景区的应急救援人员的数量、应急预案的规划、基础设施的配备等情况。我也会和消防部门的相关的救援部门了解,目前我国专业的救援人数有多少,是否满足现阶段需求,救援人员的专业性是否满足需求,救援设施配备是否充足等基本信息。
第四,收集相关的预防措施。我会向景区负责人了解一下,景区是否针对危险区域设置隔离栏杆或者是设置警示性的标语,对于危险地区地方是否有专人进行看守,景区是否实现监控全覆盖等。除此之外,我也会一下相关部门是否制定旅游安全的应急预案,是否完善与旅游安全相关的条例等。
最后,我会将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并形成调研报告,报告我将分两个部分进行撰写。第一个部分主要是呈现数据。我会涉及到的数据通过树状图、饼状图等形式进行分析和呈现,我也会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汇总。第二部分主要是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我会针对收集到的信息提出相关的建议,比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高素质的救援人员等。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应急应变题,答题过程中要有意识的结合给定材料、题干所设置的相关情景,要把握好自己的身份、施救的途径以及具体的情景来进行作答。根据材料和题干所给出的信息,这是一个在景区寻找走失人员的救援工作,要通过发挥想象力,让答题更接地气、更具有画面感。接下来我们根据题目具体来看看如何展开:
审题点1:“晚上”
晚上是非工作时间,你可能是在加班、或者是值班的工作人员,单位的其他同事可能都不在单位,因此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如何来协调、如何更高效的获取他人的帮助。
审题点2:“有人打电话给你”
但凡是工作中接到群众来电,都有必要的步骤,比如要详细询问情况、做好记录反馈、核对相关细节、及时给出反馈,通过协调询问之后,还要给出初步处理意见,通过这些步骤串联起我们整个答题。
审题点3:“请求救援”
晚上来请求救援的必定是相对比较紧急的事情,可以迁移材料中的信息,比如家人在景区中走失;在具体解决问题时,既要避免想得太难给自己挖坑,也要避免假设太过简单无法体现自己的水平。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先做好电话记录、全面了解情况,联系具体负责人员了解处理方法,初步明确方案、请示领导后开展救援,最后积极跟进、吸取教训。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如果接到家人在景区走失的救援电话,我会这样处理:
首先,我会认真的与来电群众确认家人走失的时间、地点、以及他的体貌特征、着装等信息,目前失联的具体情况、电话是否能够接通等具体内容,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向来电群众询问他目前所在的位置,做好情绪疏导和安抚,告知他我们会立即派同事前往,与他一起寻找家人,请他暂时停在原地不要乱走,避免产生其他意外。
其次,我会及时和景区的安保大队联系,告知他们目前收到的情况,请他们及时安排同事前往来电群众所在的地点并提供帮助。同时,我立即去到景区监控室,告诉相关值班同事收到的电话情况,请他根据我记录下的信息调取走失时间前后该区域的监控视频情况,查找走失人,比对景区地图来确定基本的路线,提高寻找的效率。另外我也会向当班的其他有经验同事请教,确认相关区域附件是否有山坡、沟渠、山洞等比较隐蔽的地方。
再次,我会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以及询问的结果制定初步的帮助方案,比如安排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同事陪伴家属的安抚工作,避免家属因为找人心切,忙中出乱出现其他意外事件;由我们景区负责安保救援的同事和当地对地形比较熟悉的村民一起上山寻找走失人员,如果时间过长的及时和当地公安民警联系,共同开展救援。制定好方案后,我会在报领导审核同意后立即协调同事开展救援帮助。
最后,在走失人员找回后,及时帮助联系医护人员,并将情况汇报给领导。另外,如果我们景区经常发生此类走丢事件,我会建议领导更新景区内的道路指示牌,同时对尚未开发的区域用警戒线、铁丝等进行隔开,并通过微博微信向游客发出倡议,提倡文明旅游。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社会现象题,通过对材料事例分析去看待“有偿救助”是否应该实行,在情理法方面是否可行,若应该实行,我们就应该对有偿救助表支持态度。表态后我们应该去针对有偿救助去分析他为什么应该实行,这个政策若实行可能带来哪些隐患?接下来我们结合材料和题目进行详细分析:
审题点1:“5人闯入未开发区域,但不久后一人摔伤,几人无奈求助后下山,并写下保证书不再进山。5月6日,邹明独自一人进入黑竹沟,并关掉手机‘失联’”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分析出,以邹明为代表的部分探险者违规探险,深入未开发区,并造成失联,这样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却要公共财政承担救援费用,显然是不太合理。而他们是因为
自己固执己见做出错误的行为浪费人力物力,也理应承担相应后果和救援费用。审题点2:“景区管委会还发出‘追偿通知’,要求邹明承担景区垫付的6.3万元搜救费用”
由景区管委会发出“追偿通知”,这是中国有偿救援的开端,但是我们也要仔细去思考,这样的“追偿通知”,是否合情、是否合理、最重要的是是否合法?通过情理法去分析这种行为,另外我们实行有偿救助,那么有没有可能产生一系列问题,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对策去对有偿救援的进行完善。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首先明确观点,然后谈一谈为何支持有偿救助,接下来简单分析可能带来哪些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如何去完善有关有偿救助。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近年来,类似材料中的邹明故意造成失踪现象并深入未开发区,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搜救的事件层出不穷,有偿救援也成了社会广泛争议的热点,而我认为有偿救助是无可厚非的。
首先,广大驴友不听警示,明知危险还执意冒险,这样产生的搜救费用却需要公共财产承担,显然是不合理。其次,我国《旅游法》规定: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所以有偿救援就是有法可依的。最后,户外探险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运动,必须科学计划、精心准备,而部分驴友认为反正出事政府会出人救助,也不用自己买单,而缺少前期准备,贸然探险,有偿救助可以提高冒险成本,进而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但是,有偿救助虽然合法合规,也可能产生类似不给钱不救助的情况。也有可能会因为有偿救助,使一些处在危险的驴友不敢求救,会错过最佳救援时间,造成严重后果。并且,我国虽有法律规定,但是条款还不够完善。所以有偿救助还要我们采取更多措施去完善,既能救人于危险,又能起到警示违规探险的作用。那么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我们要完善有关有偿救助的法律法规,最好能制订专门的户外探险救助管理办法,将具体行为的判定、监管执法的主体、操作细则等进行详细说明。实现法律法规对此领域的覆盖。让我们有偿救助有法可依,标准统一。
第二、我们要完善救援责任划分,如要求探险者探险前提前报备,由旅游部门批准才可探险;探险过程需选择安全性高,已开发区域进行;提前要做好充足准备,科学规划,自检自查等。若依规合法探险,出现救援情况由公共财产承担,若有违规情况,根据违规程度划定责任,进行有偿救助。
第三、搜救产生的费用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摊,根据遇险的人责任划分进行承担一部分,再由公共支出承担一部分。并建议引入保证金或强制商业户外保险,利用商业保险弥补意外发生时产生的个人费用。这样既能对驴友贸然出游起到警醒的作用,也不会让个人承担过高的救援费用。
最后,我认为有偿救助最根本的争议在于驴友违规探险,若能所有驴友均依规出行,无偿救助又如何,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驴友的安全意识培训,让他意识到非法探险的危险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有偿救助与无偿救助更好地实施下去。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这道题是一个典型的调研类的组织管理题,我们在答题的时候可以从调研方式、调研内容、调研对象等角度来展开。具体分析如下:
审题点1:“近一年发生了很多安全事故”
“近一年”说明时间跨度不长。“很多”意味着安全事故发生次数多,频率高。“安全事故”给我们第一印象是造成重大影响、造成人员伤亡、造成经济损失的事故,特别是一些本可避免的景区安全事故。除了要调研事故的相关信息,我们更要去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及后期的整改办法和措施。
审题点2:“领导让你开展调研”这个任务是领导委派的任务,如果遇到重大的决策或是需求,要有主动向领导申请和汇报的意识。领导委派你调研,主要目的就是找出事故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为以后减少事故发生提供有效的调研数据。
审题点3:“你要从哪些方面收集信息?”
“从哪些方面”的问法比较特殊,和“重点是哪些”的问法类似。所以答这题,可以就从调研过程挑出比较重要的几个环节,详细展开即可。
故本题答题思路为:具体调研内容的展开-分析汇总。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由材料得知,和景区相关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为了确保本次调研结果更加准确,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信息:
第一,收集以往安全事故的相关信息。我会到档案部门查阅事故的文字材料和视频监控,着重了解近一年安全事故涉及哪些景区、各景区发生的频率、事故类型、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有无社会救助、有没有成功追偿案例,以及浪费资金救助的有多少起。并做好记录和分类。我也会找到专业的搜救人员,了解他们的搜救难度、搜救遇到的难题以及他们对于预防安全事故的相关建议。我也会邀请专家结合所搜集到的资料对事故高发地区、高发时间进行评估,搜集专家的意见。
第二,收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背后反映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把以往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挂到网上,鼓励网友对案例进行分析,挖掘其背后反映的问题和事故发生的原因。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对一些高频事故、事故高频地区进行重点分析,可以邀请景区负责人、事故当事人、专家一起进行研讨,共同分析事故背后反映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也制作原因分析的电子问卷,然后将问卷以微博、微信、论坛等多种方式进行针对性推送,了解更多地事故原因。
第三,收集我国目前的救援力量信息。我会通过走访的方式向景区负责人了解景区的救援力量,我会具体了解景区的应急救援人员的数量、应急预案的规划、基础设施的配备等情况。我也会和消防部门的相关的救援部门了解,目前我国专业的救援人数有多少,是否满足现阶段需求,救援人员的专业性是否满足需求,救援设施配备是否充足等基本信息。
第四,收集相关的预防措施。我会向景区负责人了解一下,景区是否针对危险区域设置隔离栏杆或者是设置警示性的标语,对于危险地区地方是否有专人进行看守,景区是否实现监控全覆盖等。除此之外,我也会一下相关部门是否制定旅游安全的应急预案,是否完善与旅游安全相关的条例等。
最后,我会将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并形成调研报告,报告我将分两个部分进行撰写。第一个部分主要是呈现数据。我会涉及到的数据通过树状图、饼状图等形式进行分析和呈现,我也会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汇总。第二部分主要是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我会针对收集到的信息提出相关的建议,比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高素质的救援人员等。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应急应变题,答题过程中要有意识的结合给定材料、题干所设置的相关情景,要把握好自己的身份、施救的途径以及具体的情景来进行作答。根据材料和题干所给出的信息,这是一个在景区寻找走失人员的救援工作,要通过发挥想象力,让答题更接地气、更具有画面感。接下来我们根据题目具体来看看如何展开:
审题点1:“晚上”
晚上是非工作时间,你可能是在加班、或者是值班的工作人员,单位的其他同事可能都不在单位,因此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如何来协调、如何更高效的获取他人的帮助。
审题点2:“有人打电话给你”
但凡是工作中接到群众来电,都有必要的步骤,比如要详细询问情况、做好记录反馈、核对
相关细节、及时给出反馈,通过协调询问之后,还要给出初步处理意见,通过这些步骤串联起我们整个答题。审题点3:“请求救援”
晚上来请求救援的必定是相对比较紧急的事情,可以迁移材料中的信息,比如家人在景区中走失;在具体解决问题时,既要避免想得太难给自己挖坑,也要避免假设太过简单无法体现自己的水平。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先做好电话记录、全面了解情况,联系具体负责人员了解处理方法,初步明确方案、请示领导后开展救援,最后积极跟进、吸取教训。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如果接到家人在景区走失的救援电话,我会这样处理:
首先,我会认真的与来电群众确认家人走失的时间、地点、以及他的体貌特征、着装等信息,目前失联的具体情况、电话是否能够接通等具体内容,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向来电群众询问他目前所在的位置,做好情绪疏导和安抚,告知他我们会立即派同事前往,与他一起寻找家人,请他暂时停在原地不要乱走,避免产生其他意外。
其次,我会及时和景区的安保大队联系,告知他们目前收到的情况,请他们及时安排同事前往来电群众所在的地点并提供帮助。同时,我立即去到景区监控室,告诉相关值班同事收到的电话情况,请他根据我记录下的信息调取走失时间前后该区域的监控视频情况,查找走失人,比对景区地图来确定基本的路线,提高寻找的效率。另外我也会向当班的其他有经验同事请教,确认相关区域附件是否有山坡、沟渠、山洞等比较隐蔽的地方。
再次,我会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以及询问的结果制定初步的帮助方案,比如安排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同事陪伴家属的安抚工作,避免家属因为找人心切,忙中出乱出现其他意外事件;由我们景区负责安保救援的同事和当地对地形比较熟悉的村民一起上山寻找走失人员,如果时间过长的及时和当地公安民警联系,共同开展救援。制定好方案后,我会在报领导审核同意后立即协调同事开展救援帮助。
最后,在走失人员找回后,及时帮助联系医护人员,并将情况汇报给领导。另外,如果我们景区经常发生此类走丢事件,我会建议领导更新景区内的道路指示牌,同时对尚未开发的区域用警戒线、铁丝等进行隔开,并通过微博微信向游客发出倡议,提倡文明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