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3日上午福建省福州市事业单位面试真题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杜荀鹤的诗句“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你怎么理解?
第2题:柯大勇曾干过公务员,在江浙淘金,在广埠屯打拼。但是却干起快递员,一干就是7年,还获得“五星配送员”称号,你怎么看?
第3题:你下班回家后,单位主要领导给你打电话,让你第二天陪同随行出差。你不确定你的科长知不知道这件事,且科长交代给你的工作你还没完成。在接到电话中和电话后你怎么做?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态度观点类题目。给出了杜荀鹤的一首诗,如果对这首诗不熟悉,可以从诗句的字面意思入手,逐步剖析诗句所蕴含的哲理,再从哲理中提炼观点,最后对观点进行分析论证。接下来我们结合这道题目进行详细分析。
审题点1:“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从前两句诗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反常的现象,明明泾溪里礁石很险浪很急,但是常年都不会有人掉里面淹死。主要是因为人们意识到了危险,在险要之处,能够集中注意,小心谨慎,所以反而不易发生事故。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危险时要小心谨慎,确保事业的成功。
审题点2:“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从后两句诗我们又发现一个反常的现象,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主要是因为人们在安全的环境下,容易麻痹大意,放松警惕,最终酿成悲剧。
整首诗来看,即使不熟悉这首诗,我们也可以通过诗中的“险”“慎”“平”“沉”这些关键词所表达的含义来明白诗文的意思,即“舟行遇险,谨慎不倾,平流却沉”。其中充满了辩证的哲理,也警示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以由此提炼观点,要居安思危。再从个人、企业、国家等角度分析论证,也可以侧重一个,进行正反对比论证。通过讲道理、摆事实,把抽象的观点具体化。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解释诗句——提炼观点——分析论证(个人、企业、国家)。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晚唐诗人杜荀鹤这首《泾溪》的意思是说,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时都非常小心,因此没有人掉到里面淹死。反而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诗人通过这首极富辩证哲理的小诗,告诫人们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中国有句古话讲,“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不管是对于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亦或是一个国家,必须需要有这种忧患意识,才能走的更远、变的更强。
首先,对个人成长而言,居安思危能够让我们防患未然,少走弯路。三国时期的吕布素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称,可谓天下无敌,何等英雄气概!然而他为什么会失败呢?除了他见利忘义、见权忘义的弱点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过于自负和自傲。在群雄逐鹿的大时代背景下,他没有紧迫的危机意识,只顾着沉迷酒色,疏于竞争管理,最终兵败城破,被曹操擒杀于下邳白门楼。
其次,对企业发展而言,居安思危能够让企业克服危机,坚定方向。华为面对美国挥出的封杀大棒,没有屈服,因为它早在十几年前就对未来的难关有预判,并为如何应对危机,作了长期艰苦而充分的准备。它每年都会投入巨额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当全球合作技术与产业体系面临中断时,一直作为“备胎”的海思芯片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备用方案的启用,显示出华为的居安思危的战略远见,令人钦佩更引人深思。
再次,对国家治理而言,居安思危自能够让国家行稳致远,转危为安。国家发展形势好了,和平日子久了,就更加需要强化忧患意识。回望来时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来自外部环境明里暗里的打压与封锁从未间断过。从研制“两弹一星”应对大国核讹诈,到坚持“一国两制”维护港澳地区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国家繁荣、人民生活幸福,始终坚持“往最好处努力、做最坏处准备”的忧患意识,才让我们的国家一次次地化险为夷,化危为机。
正所谓“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我们每个人都要认识到居安思危的战略意义,并且将小家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坚持自己的事情,坚定奋斗的信念,坚守忧患的意识,我们的国家一定能冲破任何封锁打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走向复兴,走向辉煌。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社会现象题。公务员、淘金、打拼、快递员多种行业身份的转变和最终“五星配送员”称号形成对比,从中除了能看到主人公的勇气,也能看到可喜的行业发展趋势。但这背后也有忧虑。接下来,我们结合这道题目进行详细分析。
审题点1:“柯大勇曾干过公务员,在江浙淘金,在广埠屯打拼。”工作稳定、社会认可度较高的公务员,能带来丰厚经济收入的下海淘金和打拼,在柯大勇丰富的从业经历中,不乏一些不错的职业选择,但他非但没有安于现状,滋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而是选择不断前进,从中能看出他个人敢于尝试的勇气。
审题点2:“但是却干起快递员,一干就是7年,还获得“五星配送员”称号,你怎么看?”
最终选择快递行业,获得“五星配送员”称号,看到了柯大勇踏实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除了看到个人的闪光之处,也从行业角度看到了新兴行业的吸引力。新兴行业的快速扩张,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特别是近年来快递、外卖等行业也吸引了不少大学生,这显示了新兴行业的独特优势和良好发展趋势。从社会角度而言,这必然是一种可喜的理性就业趋势。但这毕竟还未形成主流就业观念,暴露出人才评价标准仍然固化、单一,需要扭转。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肯定职业选择——说明有益方面——指出存在忧虑——给出合理对策。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柯大勇的从业经历和职业选择令我不禁心生佩服,也为之欣喜不已。
第一,欣喜于柯大勇的勇气和态度。一方面,他曾有过社会认可度较高的“铁饭碗”,也曾选择淘金打拼追求丰厚物质生活,但他并未止步,不断打破常规,寻找符合个人价值追求的职业,这份勇气值得为之叫好。另一方面,最终选择快递行业的柯大勇,7年来坚持踏实做好本职,收获了“五星配送员”称号,这份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值得称赞。
第二,欣喜于新兴行业的吸引力。柯大勇最终选择快递行业也显示出该行业的吸引力。工作虽紧张忙碌,但按单提成的计薪方式、工作时间地点相对自由灵活都带来了更多工作动力。李克强总理也多次点赞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发展,认为这是“众人做事,集众智集众力,众人共享”的好事,有很大发展空间。
第三,欣喜于社会就业观念的与时俱进。柯大勇的从业选择能起到一定的正面示范效应,给当下就业难的年轻人一定的参考,相信任何平凡岗位都可以成就自我,创造不凡,获得所在行业的“五星”称号。
但不容忽视的是,“柯大勇之勇”仍然鲜有。囿于公众对职业评判的固有观念,快递、外卖等行业的社会认同感还不够高,这也暴露出目前仍存在着固化、单一的人才评价标准,急需
转变。因此,更为包容多元的人才评价标准是当下需要尽快形成的社会共识。为此,各方主体还需做以下努力。一是转变就业观念,理性择业就业。要综合考量个人专业能力、兴趣爱好、市场需求,理性选择就业。向柯大勇一样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同样能在平凡岗位上找准自己人生的支点,收获梦想。
二是保障基本权益,打通发展通道。一方面企业平台要保障员工基本权益,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如为户外劳动者购买人身保险、高温天气发放高温补贴,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打通职业发展通道,通过细化快递分拣、运输调度、网路管理、后期运维等岗位分工,加强员工培训,形成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行业队伍,让大家对职业发展更有信心。
三是加大宣传引导,助推人才涌流。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开展“寻找最美快递员”评选、“点赞身边外卖小哥”等活动,引导就业观念和人才评价标准与时俱进,形成多元包容的人才评价机制,助推各行业人才涌流、百花齐放的繁荣就业前景。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应急应变类题目。首先审清题目中的身份和矛盾。题干没有明确的给出身份,但是提出了领导布置的一些任务,由此可知,身份是政府普通工作人员。题干中给出了三个矛盾,分别是电话中领导要求陪同领导出差,科长是否知道出差的事以及科长交代的工作还未完成。而且题目中问题是电话中电话后怎么做。因此,本题的答题思路是:接听领导电话--做出初步的预估和判断--就能否按时完成进行合理假设并解决--惩前毖后。接下来结合此题进行细致分析。
审题点1:“你下班回家后,单位主要领导给你打电话,让你第二天陪同随行出差。”
接到单位领导的电话,需要第二天陪同出差。既然是主要领导打的电话,所以出差工作是我们必须去完成的工作,因此,要仔细询问出差相关事宜,并且根据领导的安排准备好明天出差的相关资料等工作。
审题点2:“你不确定你的科长知不知道这件事,且科长交代给你的工作你还没完成。”
在处理这两个矛盾的时候,需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工作可以按时完成,这时候我们只需要按时完成工作,并且向领导报备出差相关事宜即可。如果经过判断,工作不能按时完成,这时候需要向科长说明情况,并且还需要给出科长任务接下来的安排以及可行性建议,做好交接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假设工作任务能否完成的时候,需要我们进行一个合理化的判断依据,这里可以根据题干背景以及生活经验,设置出差时间长短,继而判断??作能否完成。
整体而言,本题作答思路可以是:接听领导电话第一时间了解出差情况--梳理与判断领导任务是否能够在出差前完成以及做好出差准备工作--根据出差时间假设能否完成工作并且给出解决方案且和科长报备--后续提高工作效率做好工作安排。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我会尽我最大努力将科长和领导布置的任务完成。
第一,接电话中,详细了解出差事宜。接到领导安排出差的电话,我会感谢领导的认可,并仔细询问出差的相关事宜,具体的时间、地点、日程安排,明确此次出差的主要目的,提前做好准备和安排。
第二,接电话后,我会梳理科长布置的工作内容,对于已完成的工作内容进行检查,了解尚未完成的比例,估算所需时间,做好后续工作计划和安排。根据出差的要求准备好工作资料和日常洗漱用品,做好出差的工作准备。
第三,梳理清楚手头工作后,我会第一时间电话联系科长,向他报备明天出差的情况,并向他保汇报当前手头工作的具体情况。
如果出差时间比较短,仅需要耗费半天或者是较短的时间,那么我会按照科长的要求,将科长布置的材料撰写的进度,以及任务的剩余量等做一个详细的表格,并且在今晚加班加点将材料框架、大纲进行梳理,做好工作的后续规划预安排,利用空闲时间尽量多完成一些工作。
如果出差时间比较长,我会按照科长的要求做好后面的工作安排,如果这项工作需要我来完成,那么我会把工作电子备份整理好,在出差时的空余时间完成本职工作;如果领导找到其他同事来对接,那么我会把当前工作的完成情况,需要对接的事项都整理好将此项工作交接给比较熟悉材料写作的组宣干事小张,说明情况并做好工作交接。由我做好主方案制定和框架梳理,后续的细节部分完善交给小张补充。另一方面,和小张进行联系,说明情况并且说明有任何工作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我取得联系,以便于顺利交接完成工作。
第四,在科长任务完成后,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和领导、科长的实时对接,做好工作轻重缓急的梳理,科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积极参与单位业务培训,请教学习老同事工作经验技巧,争取以后能够高效率的完成工作。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态度观点类题目。给出了杜荀鹤的一首诗,如果对这首诗不熟悉,可以从诗句的字面意思入手,逐步剖析诗句所蕴含的哲理,再从哲理中提炼观点,最后对观点进行分析论证。接下来我们结合这道题目进行详细分析。
审题点1:“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从前两句诗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反常的现象,明明泾溪里礁石很险浪很急,但是常年都不会有人掉里面淹死。主要是因为人们意识到了危险,在险要之处,能够集中注意,小心谨慎,所以反而不易发生事故。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危险时要小心谨慎,确保事业的成功。
审题点2:“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从后两句诗我们又发现一个反常的现象,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主要是因为人们在安全的环境下,容易麻痹大意,放松警惕,最终酿成悲剧。
整首诗来看,即使不熟悉这首诗,我们也可以通过诗中的“险”“慎”“平”“沉”这些关键词所表达的含义来明白诗文的意思,即“舟行遇险,谨慎不倾,平流却沉”。其中充满了辩证的哲理,也警示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以由此提炼观点,要居安思危。再从个人、企业、国家等角度分析论证,也可以侧重一个,进行正反对比论证。通过讲道理、摆事实,把抽象的观点具体化。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解释诗句——提炼观点——分析论证(个人、企业、国家)。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晚唐诗人杜荀鹤这首《泾溪》的意思是说,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时都非常小心,因此没有人掉到里面淹死。反而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诗人通过这首极富辩证哲理的小诗,告诫人们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中国有句古话讲,“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不管是对于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亦或是一个国家,必须需要有这种忧患意识,才能走的更远、变的更强。
首先,对个人成长而言,居安思危能够让我们防患未然,少走弯路。三国时期的吕布素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称,可谓天下无敌,何等英雄气概!然而他为什么会失败呢?除了他见利忘义、见权忘义的弱点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过于自负和自傲。在群雄逐鹿的大时代背景下,他没有紧迫的危机意识,只顾着沉迷酒色,疏于竞争管理,最终兵败城破,被曹操擒杀于下邳白门楼。
其次,对企业发展而言,居安思危能够让企业克服危机,坚定方向。华为面对美国挥出的封杀大棒,没有屈服,因为它早在十几年前就对未来的难关有预判,并为如何应对危机,作了长期艰苦而充分的准备。它每年都会投入巨额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当全球合作技术与产业体系面临中断时,一直作为“备胎”的海思芯片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备用方案的启用,显示出华为的居安思危的战略远见,令人钦佩更引人深思。
再次,对国家治理而言,居安思危自能够让国家行稳致远,转危为安。国家发展形势好了,和平日子久了,就更加需要强化忧患意识。回望来时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来自外部环境明里暗里的打压与封锁从未间断过。从研制“两弹一星”应对大国核讹诈,到坚持“一国两制”维护港澳地区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国家繁荣、人民生活幸福,始终坚持“往最好处努力、做最坏处准备”的忧患意识,才让我们的国家一次次地化险为夷,化危为机。
正所谓“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我们每个人都要认识到居安思危的战略意义,并且将小家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坚持自己的事情,坚定奋斗的信念,坚守忧患的意识,我们的国家一定能冲破任何封锁打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走向复
兴,走向辉煌。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社会现象题。公务员、淘金、打拼、快递员多种行业身份的转变和最终“五星配送员”称号形成对比,从中除了能看到主人公的勇气,也能看到可喜的行业发展趋势。但这背后也有忧虑。接下来,我们结合这道题目进行详细分析。
审题点1:“柯大勇曾干过公务员,在江浙淘金,在广埠屯打拼。”
工作稳定、社会认可度较高的公务员,能带来丰厚经济收入的下海淘金和打拼,在柯大勇丰富的从业经历中,不乏一些不错的职业选择,但他非但没有安于现状,滋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而是选择不断前进,从中能看出他个人敢于尝试的勇气。
审题点2:“但是却干起快递员,一干就是7年,还获得“五星配送员”称号,你怎么看?”
最终选择快递行业,获得“五星配送员”称号,看到了柯大勇踏实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除了看到个人的闪光之处,也从行业角度看到了新兴行业的吸引力。新兴行业的快速扩张,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特别是近年来快递、外卖等行业也吸引了不少大学生,这显示了新兴行业的独特优势和良好发展趋势。从社会角度而言,这必然是一种可喜的理性就业趋势。但这毕竟还未形成主流就业观念,暴露出人才评价标准仍然固化、单一,需要扭转。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肯定职业选择——说明有益方面——指出存在忧虑——给出合理对策。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柯大勇的从业经历和职业选择令我不禁心生佩服,也为之欣喜不已。
第一,欣喜于柯大勇的勇气和态度。一方面,他曾有过社会认可度较高的“铁饭碗”,也曾选择淘金打拼追求丰厚物质生活,但他并未止步,不断打破常规,寻找符合个人价值追求的职业,这份勇气值得???之叫好。另一方面,最终选择快递行业的柯大勇,7年来坚持踏实做好本职,收获了“五星配送员”称号,这份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值得称赞。
第二,欣喜于新兴行业的吸引力。柯大勇最终选择快递行业也显示出该行业的吸引力。工作虽紧张忙碌,但按单提成的计薪方式、工作时间地点相对自由灵活都带来了更多工作动力。李克强总理也多次点赞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发展,认为这是“众人做事,集众智集众力,众人共享”的好事,有很大发展空间。
第三,欣喜于社会就业观念的与时俱进。柯大勇的从业选择能起到一定的正面示范效应,给当下就业难的年轻人一定的参考,相信任何平凡岗位都可以成就自我,创造不凡,获得所在行业的“五星”称号。
但不容忽视的是,“柯大勇之勇”仍然鲜有。囿于公众对职业评判的固有观念,快递、外卖等行业的社会认同感还不够高,这也暴露出目前仍存在着固化、单一的人才评价标准,急需转变。因此,更为包容多元的人才评价标准是当下需要尽快形成的社会共识。为此,各方主体还需做以下努力。
一是转变就业观念,理性择业就业。要综合考量个人专业能力、兴趣爱好、市场需求,理性选择就业。向柯大勇一样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同样能在平凡岗位上找准自己人生的支点,收获梦想。
二是保障基本权益,打通发展通道。一方面企业平台要保障员工基本权益,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如为户外劳动者购买人身保险、高温天气发放高温补贴,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打通职业发展通道,通过细化快递分拣、运输调度、网路管理、后期运维等岗位分工,加强员工培训,形成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行业队伍,让大家对职业发展更有信心。
三是加大宣传引导,助推人才涌流。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开展“寻找最美快递员”评选、“点赞身边外卖小哥”等活动,引导就业观念和人才评价标准与时俱进,
形成多元包容的人才评价机制,助推各行业人才涌流、百花齐放的繁荣就业前景。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应急应变类题目。首先审清题目中的身份和矛盾。题干没有明确的给出身份,但是提出了领导布置的一些任务,由此可知,身份是政府普通工作人员。题干中给出了三个矛盾,分别是电话中领导要求陪同领导出差,科长是否知道出差的事以及科长交代的工作还未完成。而且题目中问题是电话中电话后怎么做。因此,本题的答题思路是:接听领导电话--做出初步的预估和判断--就能否按时完成进行合理假设并解决--惩前毖后。接下来结合此题进行细致分析。
审题点1:“你下班回家后,单位主要领导给你打电话,让你第二天陪同随行出差。”
接到单位领导的电话,需要第二天陪同出差。既然是主要领导打的电话,所以出差工作是我们必须去完成的工作,因此,要仔细询问出差相关事宜,并且根据领导的安排准备好明天出差的相关资料等工作。
审题点2:“你不确定你的科长知不知道这件事,且科长交代给你的工作你还没完成。”
在处理这两个矛盾的时候,需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工作可以按时完成,这时候我们只需要按时完成工作,并且向领导报备出差相关事宜即可。如果经过判断,工作不能按时完成,这时候需要向科长说明情况,并且还需要给出科长任务接下来的安排以及可行性建议,做好交接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假设工作任务能否完成的时候,需要我们进行一个合理化的判断依据,这里可以根据题干背景以及生活经验,设置出差时间长短,继而判断工作能否完成。
整体而言,本题作答思路可以是:接听领导电话第一时间了解出差情况--梳理与判断领导任务是否能够在出差前完成以及做好出差准备工作--根据出差时间假设能否完成工作并且给出解决方案且和科长报备--后续提高工作效率做好工作安排。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我会尽我最大努力将科长和领导布置的任务完成。
第一,接电话中,详细了解出差事宜。接到领导安排出差的电话,我会感谢领导的认可,并仔细询问出差的相关事宜,具体的时间、地点、日程安排,明确此次出差的主要目的,提前做好准备和安排。
第二,接电话后,我会梳理科长布置的工作内容,对于已完成的工作内容进行检查,了解尚未完成的比例,估算所需时间,做好后续工作计划和安排。根据出差的要求准备好工作资料和日常洗漱用品,做好出差的工作准备。
第三,梳理清楚手头工作后,我会第一时间电话联系科长,向他报备明天出差的情况,并向他保汇报当前手头工作的具体情况。
如果出差时间比较短,仅需要耗费半天或者是较短的时间,那么我会按照科长的要求,将科长布置的材料撰写的进度,以及任务的剩余量等做一个详细的表格,并且在今晚加班加点将材料框架、大纲进行梳理,做好工作的后续规划预安排,利用空闲时间尽量多完成一些工作。
如果出差时间比较长,我会按照科长的要求做好后面的工作安排,如果这项工作需要我来完成,那么我会把工作电子备份整理好,在出差时的空余时间完成本职工作;如果领导找到其他同事来对接,那么我会把当前工作的完成情况,需要对接的事项都整理好将此项工作交接给比较熟悉材料写作的组宣干事小张,说明情况并做好工作交接。由我做好主方案制定和框架梳理,后续的细节部分完善交给小张补充。另一方面,和小张进行联系,说明情况并且说明有任何工作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我取得联系,以便于顺利交接完成工作。
第四,在科长任务完成后,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和领导、科长的实时对接,做好工作轻重缓急的梳理,科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积极参与单位业务培训,请教学习老同事工作经验技巧,争取以后能够高效率的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