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3日下午福建省福州市事业单位面试真题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步伐不是冲刺,而是坚持。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2题:养儿防老,而在现实社会中,会出现父母与亲生子女对簿公堂的事情。谈谈你的理解?
第3题:处长来电,说要下来调研,领导让你了解情况,接待工作由你负责,请问如果你是小李,你怎么做?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
“跬步”是指半步、跨一脚,在题目语境当中可以理解为向前走的极小一步距离。“徘徊”是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在本题语境中主要指方向不明原地踏步。通过对于上面两个词语的理解,建议看出题目中指的最慢的步伐不是在指迈的步子小,而是方向不明原地踏步。因此根据题目的语境来看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做事要把握住方向,向前的再小一步都要强于原地打转。
审题点2:“最快的步伐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冲刺”是快要接近目标时做的最大努力,题目中理解为快速达成目标。“坚持”是指不改变、不动摇,在题目中指做一件事情时始终如一的态度。通过上面两个词语的理解,可以看出题目中对于最快的步伐不是指单纯的追求速度快,而是指努力扎实坚持不懈的完成任务。因此根据题目的语境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做事要有坚持的态度,最快的方法不是盲目的追求速度,而是始终如一的努力。
审题点3:“谈谈你的看法?”
通过该问法可以看出本题属于较为典型的态度观点类综合分析题目,考生在作答过程中第一步要明确对于题目观点的看法,本题观点是在不同的维度阐述了做事、做人的原则,因此应当持支持态度。然后再通过对于两个观点逐一论证从而说明我们今后在做事过程中要把握好方向后坚持不懈的奋斗,再根据题目观点提出以后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首先表明态度支持题目观点;其次针对两个观点进行分别论证说明观点正确;最后阐述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践行。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各位考官,对于题目当中的这两个观点我是十分赞同的。古语云:“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们也常说在错误的方向前进就是后退。这些都和题目观点一样告诉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脚踏实地的前行才能达到目标。
首先,“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认清发展的方向,在明确方向后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正如当前中美贸易战中被频繁提到的华为,回望华为的发展历程,在成立初期面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蓝海,华为没有选择将经济利益放到第一位,而是明确了“技术是企业的根本”的发展方向,在运营过程中不断的将资金投入到收益缓慢的技术开发工作上,正是这样的正确发展方向以及坚定目标的前进,让今天的华为具备了让美国都恐慌的技术实力。而方向的错误可能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就如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中博古、李德由于对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认识不足,盲目的提出“堡垒战”策略,导致红军最终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走上了两万五千里的悲壮长征路。这些例子就告诉我们,方向错误的“徘徊”会阻碍发展,正确方向的“跬步”都能促进成功。
其次,“最快的步伐不是冲刺,而是坚持”就告诉我们“万事从来贵有恒”,做事不能盲目求快,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就如祖国北部的塞罕坝,上世纪60年代由于过度开垦塞罕坝已是一片荒原。1962年将近400名机械林场职工奔赴塞罕坝植树造林,经过55年整整三代塞罕坝人的坚持与努力最终实现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另一方面,就像在无际的沙漠中的骏马与骆驼,骏马虽然奔驰的飞快但在恶略的外界条件下最后却无法比过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前行的骆驼,这样的故事就告诉我们达成目标最快的方式不是盲目冲刺,而是扎实坚持。
最后,题目的观点也给我今后的工作很大启发。第一,在工作中要“立长志”不能“常立志”,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发展的方向,不能“无头苍蝇”一样盲目工作更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消极工作,要准确的找到目标不断努力。第二,要摒弃工作中的浮躁心理,在工作证守得住平凡、耐得住寂寞,扎扎实实、保质保量的完成每天繁杂重复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中铸就不平凡的业绩。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综合分析之社会现象题。父母与子女对簿公堂,不仅是对家庭伦理关系的挑战,更是对社会和谐安宁的挑战,首先要分析可能产生的问题;为什么传统美德中尊老敬老、养儿防老这样的事却闹上法庭呢,接下来需要我们分析原因;如何妥善解决纠纷,让父母与子女能够和睦相处,最后提出对策一一解决。
审题点1:“养儿防老,而在现实社会中”养儿防老本是好事,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理应遵守的法律义务,这是我们应该支持和赞同的,考生可以在开篇点出这一点。但是,“而”字后面表示转折,在现实社会中,肯定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我们要重点关注转折词后面的内容,把握住答题的侧重点。
审题点2:“会出现父母与亲生子女对簿公堂的事情”
父母与子女对簿公堂,让父母感到寒心,也让子女感到难过,不仅使家庭支离破损,更使社会动荡不安,所以这样的现象是令人痛心的,考生应该看到其产生的危害是深远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现象,一个巴掌拍不响,子女肯定有不足之处。但父母是否绝对正确?社会舆论、法律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接下来深入分析找到原因所在;最后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树立尊老爱幼之风,如何让孩子更好发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即可。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为:表明态度令人难过——产生危害影响深远——原因多面层层分析——精准施策合理解决。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养儿防老本是理所应当,但出现父母与子女对簿公堂这样的现象,我认为是非常不好的,令人感到非常难过和痛心,父母与子女出现这样的问题,将会对我们的家庭、社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本是最亲近的亲人,却对簿公堂、冷眼相对、势不两立,不仅让老人感到非常寒心,也让子女感到非常难过,这是对伦理道德的挑战,将会破坏家庭团结和睦;对社会而言,如果很多家庭都出现这样的问题、存在这样的隐患,矛盾纠纷得不到有效解决,
家庭支离破损、家人感情不和,久而久之,也会破坏社会的和谐安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个人意识有所欠缺。一方面,有很多子女不懂得尊老敬老,嫌麻烦、怕担责,没有耐心、缺少孝心,不懂乌鸦反哺、感恩父母养育之恩;另一方面,也确实有部分老人比较封建固执,不懂得体贴体谅子女,尤其是现今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年轻人工作繁忙,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大等问题,难免产生矛盾和纠纷。第二,宣传教育不到位。社会媒体对传统美德的宣传力度不足,在社会上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尊老爱老、互爱互尊之风,缺少有效、全面、立体化的宣传引导。第三,规章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养老问题比较严重,既缺乏明确的赡养制度和标准,难以界定老人与子女之间的赡养纠纷问题;也没有完善的养老体系和制度,无法保护好老人的权益。第四,法与情的冲突导致执行难。虽然我国法律将赡养老人纳入了法律规定范围内,但是传统伦理道德因素的影响导致执行困难。
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应该精准发力,科学施策,合理妥善解决问题。第一,要加强宣传,在社会上营造一个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通过三微一端、广播、电视媒体等方式,呼吁我们广大群众能够做到尊重老人、体谅子女,营造和谐和睦的良好氛围;第二,要加强教育。尤其是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开设传统美德课程,不仅学习尊老爱幼,还要学习更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更好的传承和发扬。第三,要完善制度,国家要明确没有做到赡养老人的要入法入刑,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子女都应当承担老人的赡养费用、应该陪伴照顾老人,要对违规的这些人纳入黑名单,纳入不诚信名单;在执行时充分发挥调解作用,让法律的执行也带有温情。同时尽快推进完善养老体系建设,规范约束,做好兜底,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考察考生的组织计划能力,主要考察的是接待,同时,接待中穿插着调研。我们可以按照接待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来答,在接待的展开部分再结合调研的内容。
审题点1:“处长来电,说要下来调研”
本句话说明处长要下来调研,领导来调研一般是了解我们单位工作的开展情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领导全面客观了解我们单位的情况,比如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实地看工作人员工作、实地视察的方式。为了能让题目答的细化,我们可以假设我们单位是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事业单位,此题以工会为例。
审题点2:“领导让你了解情况,接待工作由你负责”
这句话说明了我是这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一方面,我们要熟悉正确的接待领导调研的流程,接待前准备、陪同调研以及善后工作。这里要注意,接待的规格要符合中央关于“八项规定”的要求。另一方面,考虑好接待工作的细节准备及具体工作的开展。其中,上级领导的行程安排应该围绕领导此行的目的展开,如何客观反映本单位的工作情况是答题的关键。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了解情况——召集开会——陪同调研——后续完善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上级领导到我单位来调研,是对我们日常工作的考量,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计划安排调研工作,在领导面前展现最好最真实的面貌。领导把这项工作交给我,我一定会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八项规定”规范公务员的接待要求,做好接待工作。
第一,我会与处长取得联系,掌握充分的基本信息。其一,我会询问调研的时间、人数、性别比例等,以便提前安排好住宿以及调研所需会议室。其二,我会询问调研团队有少数民族以及无忌口事物,合理安排饮食。其三,我会询问处长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来我们这里是飞机,还是火车,还是汽车,是否需要去车站进行接待,如果无需接待则提前把行进路线做好文档发送给调研团队。同时准备工作所需的物资,比如涉及到此次调研所需的材料,按照人数打印成册。除此以外,还会进一步沟通了解上级单位对于此次调研的目的地有何特殊安排与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清楚做出后续安排。
第二,根据了解的情况,我会召集各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召开重要会议,向大家传达领导调研的具体情况,同时组织分配好各部门的工作任务,使接待小组能够密切配合,做到各尽其职。
第三,当领导到达我单位后,首先,我们会以诚挚热烈的态度表示欢迎,但不悬挂、张贴或显示欢迎标语、横幅,不组织群众迎送。其次,我会按照领导调研的要求,安排相关的工作座谈会,由单位的业务骨干向领导汇报我单位近期工作,比如在维护职工经济权益和民主权益方面的做法经验等等。再次,我会亲自陪同到单位各个部门调研,了解一些具体案例,如何维护职工基本权益以及是否存在政策执行的难点。最后,陪同领导去我单位辖区内的典型
企业调研,主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带薪休假落实,企业职工安全保障等等。在调研过程中,我会积极与领导沟通,尽可能让领导对我单位工作成效有全面了解,并在全程中做好记录。第四,调研结束后,欢送领导,但不送礼物。还要对调研中领导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做好整理,并上交给单位领导,以便更好地弥补工作过失,开展好今后工作。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
“跬步”是指半步、跨一脚,在题目语境当中可以理解为向前走的极小一步距离。“徘徊”是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在本题语境中主要指方向不明原地踏步。通过对于上面两个词语的理解,建议看出题目中指的最慢的步伐不是在指迈的步子小,而是方向不明原地踏步。因此根据题目的语境来看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做事要把握住方向,向前的再小一步都要强于原地打转。
审题点2:“最快的步伐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冲刺”是快要接近目标时做的最大努力,题目中理解为快速达成目标。“坚持”是指不改变、不动摇,在题目中指做一件事情时始终如一的态度。通过上面两个词语的理解,可以看出题目中对于最快的步伐不是指单纯的追求速度快,而是指努力扎实坚持不懈的完成任务。因此根据题目的语境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做事要有坚持的态度,最快的方法不是盲目的追求速度,而是始终如一的努力。
审题点3:“谈谈你的看法?”
通过该问法可以看出本题属于较为典型的态度观点类综合分析题目,考生在作答过程中第一步要明确对于题目观点的看法,本题观点是在不同的维度阐述了做事、做人的原则,因此应当持支持态度。然后再通过对于两个观点逐一论证从而说明我们今后在做事过程中要把握好方向后坚持不懈的奋斗,再根据题目观点提出以后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首先表明态度支持题目观点;其次针对两个观点进行分别论证说明观点正确;最后阐述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践行。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各位考官,对于题目当中的这两个观点我是十分赞同的。古语云:“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们也常说在错误的方向前进就是后退。这些都和题目观点一样告诉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脚踏实地的前行才能达到目标。
首先,“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认清发展的方向,在明确方向后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正如当前中美贸易战中被频繁提到的华为,回望华为的发展历程,在成立初期面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蓝海,华为没有选择将经济利益放到第一位,而是明确了“技术是企业的根本”的发展方向,在运营过程中不断的将资金投入到收益缓慢的技术开发工作上,正是这样的正确发展方向以及坚定目标的前进,让今天的华为具备了让美国都恐慌的技术实力。而方向的错误可能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就如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中博古、李德由于对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认识不足,盲目的提出“堡垒战”策略,导致红军最终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走上了两万五千里的悲壮长征路。这些例子就告诉我们,方向错误的“徘徊”会阻碍发展,正确方向的“??步”都能促进成功。
其次,“最快的步伐不是冲刺,而是坚持”就告诉我们“万事从来贵有恒”,做事不能盲目求快,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就如祖国北部的塞罕坝,上世纪60年代由于过度开垦塞罕坝已是一片荒原。1962年将近400名机械林场职工奔赴塞罕坝植树造林,经过55年整整三代塞罕坝人的坚持与努力最终实现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另一方面,就像在无际的沙漠中的骏马与骆驼,骏马虽然奔驰的飞快但在恶略的外界条件下最后却无法比过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前行的骆驼,这样的故事就告诉我们达成目标最快的方式不是盲目冲刺,而是扎实坚持。最后,题目的观点也给我今后的工作很大启发。第一,在工作中要“立长志”不能“常立志”,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发展的方向,不能“无头苍蝇”一样盲目工作更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消极工作,要准确的找到目标不断努力。第二,要摒弃工作中的浮躁心理,在工作证守得住平凡、耐得住寂寞,扎扎实实、保质保量的完成每天繁杂重复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中铸就不平凡的业绩。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综合分析之社会现象题。父母与子女对簿公堂,不仅是对家庭伦理关系的挑战,更是对社会和谐安宁的挑战,首先要分析可能产生的问题;为什么传统美德中尊老敬老、养儿防老这样的事却闹上法庭呢,接下来需要我们分析原因;如何妥善解决纠纷,让父母与子女能够和睦相处,最后提出对策一一解决。
审题点1:“养儿防老,而在现实社会中”
养儿防老本是好事,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理应遵守的法律义务,这是我们应该支持和赞同的,考生可以在开篇点出这一点。但是,“而”字后面表示转折,在现实社会中,肯定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我们要重点关注转折词后面的内容,把握住答题的侧重点。
审题点2:“会出现父母与亲生子女对簿公堂的事情”
父母与子女对簿公堂,让父母感到寒心,也让子女感到难过,不仅使家庭支离破损,更使社会动荡不安,所以这样的现象是令人痛心的,考生应该看到其产生的危害是深远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现象,一个巴掌拍不响,子女肯定有不足之处。但父母是否绝对正确?社会舆论、法律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接下来深入分析找到原因所在;最后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树立尊老爱幼之风,如何让孩子更好发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即可。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为:表明态度令人难过——产生危害影响深远——原因多面层层分析——精准施策合理解决。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养儿防老本是理所应当,但出现父母与子女对簿公堂这样的现象,我认为是非常不好的,令人感到非常难过和痛心,父母与子女出现这样的问题,将会对我们的家庭、社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本是最亲近的亲人,却对簿公堂、冷眼相对、势不两立,不仅让老人感到非常寒心,也让子女感到非常难过,这是对伦理道德的挑战,将会破坏家庭团结和睦;对社会而言,如果很多家庭都出现这样的问题、存在这样的隐患,矛盾纠纷得不到有效解决,家庭支离破损、家人感情不和,久而久之,也会破坏社会的和谐安定。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个人意识有所欠缺。一方面,有很多子女不懂得尊老敬老,嫌麻烦、怕担责,没有耐心、缺少孝心,不懂乌鸦反哺、感恩父母养育之恩;另一方面,也确实有部分老人比较封建固执,不懂得体贴体谅子女,尤其是现今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年轻人工作繁忙,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大等问题,难免产生矛盾和纠纷。第二,宣传教育不到位。社会媒体对传统美德的宣传力度不足,在社会上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尊老爱老、互爱互尊之风,缺少有效、全面、立体化的宣传引导。第三,规章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养老问题比较严重,既缺乏明确的赡养制度和标准,难以界定老人与子女之间的赡养纠纷问题;也没有完善的养老体系和制度,无法保护好老人的权益。第四,法与情的冲突导致执行难。虽然我国法律将赡养老人纳入了法律规定范围内,但是传统伦理道德因素的影响导致执行困难。
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应该精准发力,科学施策,合理妥善解决问题。第一,要加强宣传,在社会上营造一个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通过三微一端、广播、电视媒体等方式,呼吁我们广大群众能够做到尊重老人、体谅子女,营造和谐和睦的良好氛围;第二,要加强教育。尤其是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开设传统美德课程,不仅学习尊老爱幼,还要学习更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更好的传承和发扬。第三,要完善制度,国家要明确没有做到赡养老人的要入法入刑,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子女都应当承担老人的赡养费用、应该陪伴照顾老人,要对违规的这些人纳入黑名单,纳入不诚信名单;在执行时充分发挥调解作用,让法律的执行也带有温情。同时尽快推进完善养老体系建设,规范约束,做好兜底,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考察考生的组织计划能力,主要考察的是接待,同时,接待中穿插着调研。我们可以按照接待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来答,在接待的展开部分再结合调研的内容。
审题点1:“处长来电,说要下来调研”
本句话说明处长要下来调研,领导来调研一般是了解我们单位工作的开展情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领导全面客观了解我们单位的情况,比如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实地看工作人员工作、实地视察的方式。为了能让题目答的细化,我们可以假设我们单位是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事业单位,此题以工会为例。
审题点2:“领导让你了解情况,接待工作由你负责”
这句话说明了我是这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一方面,我们要熟悉正确的接待领导调研的流程,接待前准备、陪同调研以及善后工作。这里要注意,接待的规格要符合中央关于“八项规定”的要求。另一方面,考虑好接待工作的细节准备及具体工作的开展。其中,上级领导的行程安排应该围绕领导此行的目的展开,如何客观反映本单位的工作情况是答题的关键。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了解情况——召集开会——陪同调研——后续完善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上级领导到我单位来调研,是对我们日常工作的考量,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计划安排调研工作,在领导面前展现最好最真实的面貌。领导把这项工作交给我,我一定会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八项规定”规范公务员的接待要求,做好接待工作。
第一,我会与处长取得联系,掌握充分的基本信息。其一,我会询问调研的时间、人数、性别比例等,以便提前安排好住宿以及调研所需会议室。其二,我会询问调研团队有少数民族以及无忌口事物,合理安排饮食。其三,我会询问处长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来我们这里是飞机,还是火车,还是汽车,是否需要去车站进行接待,如果无需接待则提前把行进路线做好文档发送给调研团队。同时准备工作所需的物资,比如涉及到此次调研所需的材料,按照人数打印成册。除此以外,还会进一步沟通了解上级单位对于此次调研的目的地有何特殊安排与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清楚做出后续安排。
第二,根据了解的情况,我会召集各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召开重要会议,向大家传达领导调研的具体情况,同时组织分配好各部门的工作任务,使接待小组能够密切配合,做到各尽其职。
第三,当领导到达我单位后,首先,我们会以诚挚热烈的态度表示欢迎,但不悬挂、张贴或显示欢迎标语、横幅,不组织群众迎送。其次,我会按照领导调研的要求,安排相关的工作座谈会,由单位的业务骨干向领导汇报我单位近期工作,比如在维护职工经济权益和民主权益方面的做法经验等等。再次,我会亲自陪同到单位各个部门调研,了解一些具体案例,如何维护职工基本权益以及是否存在政策执行的难点。最后,陪同领导去我单位辖区内的典型企业调研,主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带薪休假落实,企业职工安全保障等等。在调研过程中,我会积极与领导沟通,尽可能让领导对我单位工作成效
有全面了解,并在全程中做好记录。第四,调研结束后,欢送领导,但不送礼物。还要对调研中领导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做好整理,并上交给单位领导,以便更好地弥补工作过失,开展好今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