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3日广西三支一扶面试真题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贫困村妇女外出打工,照顾不了家里的父母小孩,要实现妇女在家门口打工,你要怎么做?
第2题:领导安排你和同事小李一起合作一个账目,同事小李经验丰富,大部分工作压在你身上,你有点力不从心,你要怎么做?
第3题:现在的扶贫干部自掏腰包的扶贫,比较的普遍,有些为贫困户建房子,有些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有些为了拉进与贫困户之间的距离,对此你怎么看?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为组织管理类题目,要求做的是实现妇女在家门口打工,也就是就业帮扶。具体如何思考,我们需要结合题干信息进一步分析:
审题点1:“贫困村妇女外出打工,照顾不了家里的父母小孩”
这两句话交代事件的背景,现在在农村,许多青壮年外出务工,剩下留守儿童和老人相依为命,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于老人颐养天年,也不利于农村的整体经济发展。
审题点2:“要实现妇女在家门口打工,你要怎么做”
这句话交代作答要求,要做的是实现农村妇女家门口打工,则需要我们多渠道为她们找到就业的道路,例如组织她们进行技能培训,招商引资在本地建立企业、工厂,让她们做手工,还可以建立瓜果合作社,带领她们对瓜果进行采摘、包装、售卖等,因此在家门口打工的途径是多样的。我们可以按照时间轴的顺序,先做好前期的准备,再具体开展帮扶就业,最后再说说应当如何抓好后续工作。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帮助妇女实现在家门口打工,可以帮助村里的妇女增加收入,又能让她们安心在家
照顾家人,免去奔波外地、远离家人的痛苦,让她们顾家挣钱两不误。我认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着手帮扶准备。其一,我会通过电话询问、入户了解的形式调研我村的妇女有多少人,有多少人有在家门口打工的意愿,她们自身有无什么特长,做好统计记录。其二,带领贫困村的村干部深入村中进行实地调研,掌握我村的优势特色,适宜做的项目工程有哪些,有无空地可以开办工厂等。其三,成立帮扶就业小组,商讨就业帮扶的主要方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
第二,开展就业帮扶。其一,招商引资。小组成员通过和企业洽谈,说服企业入驻我村,如服装制造代加工企业入驻我村,聘用我村妇女为企业做手工活;与我村农业合作社联系,商议如何进行农产品加工,如何拓宽瓜果蔬菜的销路,聘请我村妇女在合作社工作,实现产品的再加工等。其二,聘请农学专家,为村民讲授农业种植方面的技术,优化水果庄稼的品种,培训他们施肥、除草、灌溉、包装、线上售卖果蔬瓜果的能力。其三,通过积极协调县财政、人社、金融、妇联等部门,制定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重点向农村创业妇女倾斜,对有创业意向的农村妇女,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帮着找项目,并多渠道为产品找销路,鼓励农村妇女自主创业。其四,积极协调乡镇政府、学校等机关单位,当有公益性岗位时可介绍村中妇女前去应聘,例如为一部分优秀妇女提供食堂帮厨、单位保洁、辅助幼师等岗位。其五,大力挖掘我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刺绣、剪纸、泥塑、香包制作等,请专人结合我地特色与现代潮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设计创新、包装,由我村妇女制作手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售卖。
第三,做好后续跟进。当村里的妇女都实现家门口打工后,我会定期采访问询,了解她们目前的就业收入多少,是否存在困难问题,对于今后发展有何打算,为她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此外,我还会不断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多多探索发现就业路径,不断拓宽妇女的就业途径。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为人际关系类题目,题目给出一个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让我们处理,其问题实质还是工作问题。具体如何思考,我们需要结合题干信息进一步分析:
审题点1:“领导安排你和同事小李一起合作一个账目,同事小李经验丰富”
这句话交代事件的背景,领导安排与小李合作完成工作,且小李经验丰富,则我们应当多向小李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小李分工协作完成任务。
审题点2:“大部分工作压在你身上,你有点力不从心”
这句话给出了问题矛盾,大部分工作由我们做说明分工不合理,应当及时和小李沟通,说明分工问题。另一个角度来看,说明我们的工作能力还不够强,因此需要不断完善自我能力。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领导将这项工作交给我和小李共同完成,是对我们的信任,因此我一定会克服所有困难将工作尽心尽力完成好,如果遇到题干当中的情况,我将会这样做:第一,端正心态,反思自我。一方面我会告诉自己,工作中感受到压力非常正常,我应当及时的调节自我,通过听音乐、健身、多跟同事交流的形式,让自己能够舒缓压力。另一方面,我会正视目前的工作问题,不埋怨不抱怨,而是尽量理解小李,共同努力将工作做好。
第二,沟通小李,解决问题。我会将自己反思得到的一些问题和小李坦诚布公地交流,认真倾听他的想法,查找小李将工作压在我身上的原因。
如果小李是想通过这次机会锻炼我,帮助我更好成长,那么我会对他的心意表示感谢,但是我的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成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领导已多次督促我们的进度,如果大部分的工作任务压在我身上会拖慢工作的进度,影响单位整体工作进程,所以希望他能以大局为重,充分发挥自己的本领才干,我们共同努力,尽快将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好。
如果是由于之前未做好合理分工,小李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么我会与小李一起将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我们个人的特长与专业进行重新分工,小李经验丰富,将由小李负责账目的总体把控与审核校对,我擅长计算机操作,由我来导入数据、进行计算。
在整个工作过程当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会及时查询资料、和小李及其他老同事沟通,相信通过我二人的通力协作,账目一定可以又好又快又准确的完成。
第三,总结工作,不断提高。此项工作结束之后,我会与小李一起将账目再次核对,确保无误后上报给领导。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一定会运用此次工作中学习到的知识经验,不断学习单位业务知识、财务知识,努力成为独当一面的工作小能手。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为综合分析中的社会现象类题目,要求谈论的是扶贫干部“自掏腰包”这一现象,由于这一现象比较复杂考生可以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也可分析现象的积极意义或者影响危害,最后再谈谈我们应当如何做。具体如何思考,我们需要结合题干信息进一步分析:
审题点1:“现在的扶贫干部自掏腰包的扶贫,比较的普遍”
这两句话交代事件的背景,告诉我们在扶贫工作当中,出现了“自掏腰包”这一现象,而且这一现象还比较普遍,那么我们就会思考,扶贫花费了国家大量的财政,为何还需要扶贫干部自掏腰包呢,自掏腰包对于干部来说是多大的负担,这种举措是否值得提倡。
审题点2:“有些为贫困户建房子,有些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有些为了拉进与贫困户之间的距离”
这三种情形实则为我们说出了扶贫干部自掏腰包的原因,第一种是垫付建房工程款。就是在贫困户获得扶贫建设项目,但政府扶持资金未到位无法开工时,帮扶人先垫付资金,等项目资金下来后再归还帮扶人。第二种是慈善捐款,比如资助贫困家庭孩子上学,使其不至于因贫辍学等。第三种是“套关系”,主要出现在贫困户不配合、不理解扶贫帮扶人的时候使用,为了拉近与贫困户之间的关系。这三种原因中,除了慈善捐款,其他两种都是出于无奈,不得已才自掏腰包,因此我们需要分析这种无奈的深层原因与危害,从而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本题的作答思路为:提出自己的态度观点——分析自掏腰包的原因,可能产生的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扶贫干部“自掏腰包式扶贫”,听起来匪夷所思,如今却在许多地方成为了普遍现象。身为一名三支一扶干部,我认为我们应当全面理性地看待该现象。
首先,我想讨论一下该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题干中已经给出了三个方向,其一是为垫付建房工程款,这体现出的是政府扶持资金到位慢,导致工程项目无法开工时,帮扶人不得已先垫付资金。其二是慈善捐款助学,这体现的是帮扶干部的高尚情操与教育扶贫力度不够的问题。其三是为“拉近关系”,体现出有的贫困户不配合、不理解扶贫帮扶人,帮扶人不得已用钱财“拉拢人心”,反映出的根本问题原因是帮扶政策宣传不到位。
其次,这种现象可以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其一,可以拉近干群关系,有效树立干部为群众着想的形象。其二,解决群众燃眉之急,有的群众一时困难筹不到钱,在政府补助未下来的间隙,一时的帮助可以让他们的生活继续。其三,实现高尚追求。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慈善捐助,扶贫干部也不例外,通过做慈善干部可以将自己善良的展现出来。
再次,我们也需要直面这种现象可能带来的危害。其一,给帮扶干部带来沉重负担。扶贫干部也只是普通的公务员,每月薪水不多,自己也有家庭有亲人需要照顾,所以自掏腰包这种行为无疑会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而且这种行为一旦被群众所熟知,会认为扶贫干部就该给自己钱,对干部形成道德绑架。其二,造成群众等靠要思想。扶贫要扶“智”与“志”,只是短期给钱会让群众得到一时的甜头之后就懈怠努力、不事生产,反而越扶越贫。
因此,这种行为如果是出于自愿,我们可以赞美,但是绝不能大力提倡这种做法,把这种善举当做义务推广。要想实现农村真脱贫,我们还是应当靠制度、靠落实。
第一,科学施策。应当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农户家中为其宣传政策、解读政策,鼓励其学手艺、勤种植,让其能切实提“智”增“志”。
第二,有效落实。政府的帮扶举措应当按时到位,例如帮扶资金、贴息贷款、危房改造等应尽快落实到位,防止产生战线过长失去群众信任的情况。
第三,合理考评。在扶贫效果考察方面也应当灵活考评,不能只听干部的“一面之词”,也不能全部都由农户说了算,应当建立科学的考评体制,使干部的作为能真正被看到。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为组织管理类题目,要求做的是实现妇女在家门口打工,也就是就业帮扶。具体如何思考,我们需要结合题干信息进一步分析:
审题点1:“贫困村妇女外出打工,照顾不了家里的父母小孩”这两句话交代事件的背景,现在在农村,许多青壮年外出务工,剩下留守儿童和老人相依为命,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于老人颐养天年,也不利于农村的整体经济发展。
审题点2:“要实现妇女在家门口打工,你要怎么做”
这句话交代作答要求,要做的是实现农村妇女家门口打工,则需要我们多渠道为她们找到就业的道路,例如组织她们进行技能培训,招商引资在本地建立企业、工厂,让她们做手工,还可以建立瓜果合作社,带领她们对瓜果进行采摘、包装、售卖等,因此在家门口打工的途径是多样的。我们可以按照时间轴的顺序,先做好前期的准备,再具体开展帮扶就业,最后再说说应当如何抓好后续工作。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帮助妇女实现在家门口打工,可以帮助村里的妇女增加收入,又能让她们安心在家照顾家人,免去奔波外地、远离家人的痛苦,让她们顾家挣钱两不误。我认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着手帮扶准备。其一,我会通过电话询问、入户了解的形式调研我村的妇女有多少人,有多少人有在家门口打工的意愿,她们自身有无什么特长,做好统计记录。其二,带领贫困村的村干部深入村中进行实地调研,掌握我村的优势特色,适宜做的项目工程有哪些,有无空地可以开办工厂等。其三,成立帮扶就业小组,商讨就业帮扶的主要方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
第二,开展就业帮扶。其一,招商引资。小组成员通过和企业洽谈,说服企业入驻我村,如服装制造代加工企业入驻我村,聘用我村妇女为企业做手工活;与我村农业合作社联系,商议如何进行农产品加工,如何拓宽瓜果蔬菜的销路,聘请我村妇女在合作社工作,实现产品的再加工等。其二,聘请农学专家,为村民讲授农业种植方面的技术,优化水果庄稼的品种,培训他们施肥、除草、灌溉、包装、线上售卖果蔬瓜果的能力。其三,通过积极协调县财政、人社、金融、妇联等部门,制定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重点向农村创业妇女倾斜,对有创业意向的农村妇女,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帮着找项目,并多渠道为产品找销路,鼓励农村妇女自主创业。其四,积极协调乡镇政府、学校等机关单位,当有公益性岗位时可介绍村中妇女前去应聘,例如为一部分优秀妇女提供食堂帮厨、单位保洁、辅助幼师等岗位。其五,大力挖掘我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刺绣、剪纸、泥塑、香包制作等,请专人结合我地特色与现代潮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设计创新、包装,由我村妇女制作手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售卖。
第三,做好后续跟进。当村里的妇女都实现家门口打工后,我会定期采访问询,了解她们目前的就业收入多少,是否存在困难问题,对于今后发展有何打算,为她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此外,我还会不断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多多探索发现就业路径,不断拓宽妇女的就业途径。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
审题重点本题为人际关系类题目,题目给出一个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让我们处理,其问题实质还是工作问题。具体如何思考,我们需要结合题干信息进一步分析:
审题点1:“领导安排你和同事小李一起合作一个账目,同事小李经验丰富”
这句话交代事件的背景,领导安排与小李合作完成工作,且小李经验丰富,则我们应当多向小李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小李分工协作完成任务。
审题点2:“大部分工作压在你身上,你有点力不从心”
这句话给出了问题矛盾,大部分工作由我们做说明分工不合理,应当及时和小李沟通,说明分工问题。另一个角度来看,说明我们的工作能力还不够强,因此需要不断完善自我能力。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领导将这项工作交给我和小李共同完成,是对我们的信任,因此我一定会克服所有困难将工作尽心尽力完成好,如果遇到题干当中的情况,我将会这样做:第一,端正心态,反思自我。一方面我会告诉自己,工作中感受到压力非常正常,我应当及时的调节自我,通过听音乐、健身、多跟同事交流的形式,让自己能够舒缓压力。另一方面,我会正视目前的工作问题,不埋怨不抱怨,而是尽量理解小李,共同努力将工作做好。
第二,沟通小李,解决问题。我会将自己反思得到的一些问题和小李坦诚布公地交流,认真倾听他的想法,查找小李将工作压在我身上的原因。
如果小李是想通过这次机会锻炼我,帮助我更好成长,那么我会对他的心意表示感谢,但是我的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成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领导已多次督促我们的进度,如果大部分的工作任务压在我身上会拖慢工作的进度,影响单位整体工作进程,所以希望他能以大局为重,充分发挥自己的本领才干,我们共同努力,尽快将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好。
如果是由于之前未做好合理分工,小李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么我会与小李一起将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我们个人的特长与专业进行重新分工,小李经验丰富,将由小李负责账目的总体把控与审核校对,我擅长计算机操作,由我来导入数据、进行计算。
在整个工作过程当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会及时查询资料、和小李及其他老同事沟通,相信通过我二人的通力协作,账目一定可以又好又快又准确的完成。
第三,总结工作,不断提高。此项工作结束之后,我会与小李一起将账目再次核对,确保无误后上报给领导。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一定会运用此次工作中学习到的知识经验,不断学习单位业务知识、财务知识,努力成为独当一面的工作小能手。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为综合分析中的社会现象类题目,要求谈论的是扶贫干部“自掏腰包”这一现象,由于这一现象比较复杂考生可以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也可分析现象的积极意义或者影响危害,最后再谈谈我们应当如何做。具体如何思考,我们需要结合题干信息进一步分析:
审题点1:“现在的扶贫干部自掏腰包的扶贫,比较的普遍”
这两句话交代事件的背景,告诉我们在扶贫工作当中,出现了“自掏腰包”这一现象,而且这一现象还比较普遍,那么我们就会思考,扶贫花费了国家大量的财政,为何还需要扶贫干部自掏腰包呢,自掏腰包对于干部来说是多大的负担,这种举措是否值得提倡。
审题点2:“有些为贫困户建房子,有些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有些为了拉进与贫困户之间的距离”
这三种情形实则为我们说出了扶贫干部自掏腰包的原因,第一种是垫付建房工程款。就是在贫困户获得扶贫建设项目,但政府扶持资金未到位无法开工时,帮扶人先垫付资金,等项目资金下来后再归还帮扶人。第二种是慈善捐款,比如资助贫困家庭孩子上学,使其不至于因贫辍学等。第三种是“套关系”,主要出现在贫困户不配合、不理解扶贫帮扶人的时候使用,为了拉近与贫困户之间的关系。这三种原因中,除了慈善捐款,其他两种都是出于无奈,不得已才自掏腰包,因此我们需要分析这种无奈的深层原因与危害,从而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本题的作答思路为:提出自己的态度观点——分析自掏腰包的原因,可能产生的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扶贫干部“自掏腰包式扶贫”,听起来匪夷所思,如今却在许多地方成为了普遍现象。身为一名三支一扶干部,我认为我们应当全面理性地看待该现象。
首先,我想讨论一下该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题干中已经给出了三个方向,其一是为垫付建房工程款,这体现出的是政府扶持资金到位慢,导致工程项目无法开工时,帮扶人不得已先垫付资金。其二是慈善捐款助学,这体现的是帮扶干部的高尚情操与教育扶贫力度不够的问
题。其三是为“拉近关系”,体现出有的贫困户不配合、不理解扶贫帮扶人,帮扶人不得已用钱财“拉拢人心”,反映出的根本问题原因是帮扶政策宣传不到位。其次,这种现象可以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其一,可以拉近干群关系,有效树立干部为群众着想的形象。其二,解决群众燃眉之急,有的群众一时困难筹不到钱,在政府补助未下来的间隙,一时的帮助可以让他们的生活继续。其三,实现高尚追求。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慈善捐助,扶贫干部也不例外,通过做慈善干部可以将自己善良的展现出来。
再次,我们也需要直面这种现象可能带来的危害。其一,给帮扶干部带来沉重负担。扶贫干部也只是普通的公务员,每月薪水不多,自己也有家庭有亲人需要照顾,所以自掏腰包这种行为无疑会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而且这种行为一旦被群众所熟知,会认为扶贫干部就该给自己钱,对干部形成道德绑架。其二,造成群众等靠要思想。扶贫要扶“智”与“志”,只是短期给钱会让群众得到一时的甜头之后就懈怠努力、不事生产,反而越扶越贫。
因此,这种行为如果是出于自愿,我们可以赞美,但是绝不能大力提倡这种做法,把这种善举当做义务推广。要想实现农村真脱贫,我们还是应当靠制度、靠落实。
第一,科学施策。应当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农户家中为其宣传政策、解读政策,鼓励其学手艺、勤种植,让其能切实提“智”增“志”。
第二,有效落实。政府的帮扶举措应当按时到位,例如帮扶资金、贴息贷款、危房改造等应尽快落实到位,防止产生战线过长失去群众信任的情况。
第三,合理考评。在扶贫效果考察方面也应当灵活考评,不能只听干部的“一面之词”,也不能全部都由农户说了算,应当建立科学的考评体制,使干部的作为能真正被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