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1日福建省事业单位面试真题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做大事和做小事的关系,你怎么看?
第2题:专家说专注很重要,你怎么看?
第3题:有人说群体团结很重要,但是个人能力强的往往受到崇拜。个人和群体关系你怎么看?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做大事和做小事的关系”
“做大事”体现个人价值,为社会作贡献,获得认同,得到认可和尊重;“做小事”锻炼能力,提升素养,淬炼品质。“做大事”“做小事”乍一看是两个不同的选择,也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轨迹,但“大事”是由无数个“小事”构成,正是因为有了“小事”的不断磨练、不断积累,才能在“大事”展现素养,绽放光彩。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各位考官,我认为“做大事”和“做小事”二者辩证统一,并不矛盾。“做大事”为实现自我价值指明了方向,而通过不断地“做小事”,可以锻炼个人能力,提升个人素养,为“做大事”打好牢固基础。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事与小事是相对的、辩证转化的。前段时间故宫博物馆馆长单霁翔退休消息霸屏,社交媒体上满屏都是对他的不舍,正是他的不断创新勇于尝试,让故宫“活”了起来,也“火”了起来。如果没有他走遍1200座建筑、9371间房,踏破20多双布鞋,不断琢磨每件文物这些“小事”,我们可能看不到故宫文创的“烈火烹油”和“故宫口红”,如果没有他在故宫入口设置的三个安检口保证文物安全,确保故宫
可以持续开放,我们可能也体验不了“紫禁城里过大年”和“上元灯光秀”。做事、做大事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要求,做有利于人民利益的事,是人的崇高的理想和志向。不从小事做起,就干不成大事,把看似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一个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才是真正的立志做大事。习总书记寄语青年人:“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今年是为期三年的精准扶贫工作收官之年,越到最后越不能放松,如果有幸通过考试进入公职队伍,我将实现成为人民公仆的远大理想,我将充分发扬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优秀品质,不断学习业务本领,做好群众工作,在与群众打交道、为群众办“小事”的过程中,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工作能力,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小我”融入到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大我”中去,用一点一滴的“做小事”实现“做大事”。
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只有点亮理想的灯,才能照亮前行的路,只有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才能梦想成真。”只有立志做大事,“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让生命在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事业中闪光出彩。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专家说”
态度观点类题目,遇到专家说、某地政府发言人说等关键点时,考生可以结合实际,给出观点表态,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本题可以表达的观点即为赞同、不认可及辩证看待三种,学生围绕自己的论点展开论述即可。
审题点2:“专注很重要”
展开论述专注:专注即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按照计划不断努力奋进,最终取得成功,比如“工匠精神”等。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各位考官,对于题目中的这一说法,我是非常认同的,专注铸就成功的事例比比皆是:之前大火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节目,一代代“匠人”将毕生的精力与心血都投入到文
物修复之中,正是因为他们的专注,破碎缺失的文物重新绽放光彩,诉说不为人知的历史,填补文明发展的缺漏;正是因为技术“工匠”们的专注,“复兴号”得以再次提速,大大缩短了地理距离,其令人惊叹的运行速度和超高的安全系数,也使得高铁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张引人注目的名片;“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始终奋战在科技兴农、扶贫攻坚和教书育人第一线,扎根太行山30年,他的专注创建了山区生态开发模式,打造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为坚守本心,实现梦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培养专注的良好品质:一是树立远大理想,学校在注重文化课学习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设置道德修养相关课程,通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教师”等优秀事迹的宣传学习,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二是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工作学习计划,客观全面地分析个人优缺点,充分挖掘自身特点,扬长避短,以实现大目标为方向,分阶段制定详细易达成的小目标计划,通过小目标的实现不断激励自己;三是合理规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按照既定目标开展工作时,为自己设置每个阶段任务完成的具体时间,一旦任务达成,可以通过给自己购买心仪的小礼物、美食犒劳等方式奖励自己,以促进专注品质的养成。
作为公职人员,我们更应该注重专注品质的培养,专注能够让我们坚持理想,坚定信念,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专注能够让我们不受灯红酒绿的影响,着重提升实干、担当的本领为群众服务;专注能让我们不忘初心、坚持追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深入。只有专注,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坚持“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最后体现个人价值,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态度观点类题目,论证群体团结和个人能力强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在开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如:群体团结很重要、个人能力强很重要、两者都非常重要等。然后逐一分析群体团结与个人能力强的观点,并且举出例子增加可信度,最后联系自身,以后如何做好群体团结与个人能力强的平衡。
审题点1:“有人说群体团结很重要”
“群体团结很重要”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点明主旨,然后对于团结的重要性进行表态,利用名人名言和例子对这一句话进行论证,比如一带一路的例子来论证团结的重要性。
审题点2:“但是个人能力强的往往受到崇拜”
个人能力强受到崇拜意思是社会更欣赏接受个人能力强的人才,与上句话群体团结相对比,突出了个人的作用更重要,这一个观点要在文段开始表达出来,然后可以通过举例论证的方式来增加内容丰富度,例如钱学森的例子。论证的时候要将个人能力强的特点表达出来。
审题点3:“个人和群体关系你怎么看?”
本题考察我们认为群体团结和个人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双方是促进的,相辅相成的。另外一方面,群体团结和个人能力之间发生冲突时,往往需要我们注重团队主义。
思维导图参考答案对于题目中的两句话,我认为前者强调的是团结的重要性,而后者是说明个人的力量可以对集体带来很大的提升作用,因此更容易受到他人崇拜。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但在必要的时候,我认为群体团结是要优于个人能力强的。
首先,群体团结很重要。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正是因为团结,我们才能看到最终集体的成果。正如我国提倡的一带一路计划,是习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发出的倡议,这项倡议一提出即受到了国际的高度关注,目前已经涉及了土耳其、叙利亚、印度等几十个国家,在这里每个国家精诚合作,团结一致,建设了亚投行、蒙内铁路等诸多世界成果,为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次,个人能力强往往受到崇拜说明团队更欣赏接纳个人能力强的人才。作为集体的一份子,个人的能力有时候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提升团队能力。就比如上世纪五十年代回到祖国怀抱的钱学森先生,作为一名赴美留学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毅然决然的回国效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凭借自己在美国留学的知识,让我国在6年的时间里拥有了自己的“两弹一星”工程,从一个世界大国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可见,钱学森先生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应该受到崇拜。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如果过分强调个人能力强的话,就会陷入个人英雄主义,往往最后不会有好的结果,如历史著名的项羽,他本来武力超群,无人与之匹敌。但过分注重个人能力,哪怕是连自己最亲近的亚父范增都不能给予完全信任,最后被团结一致的刘邦阵营给剿灭,自刎乌江,遗憾而终。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中才永远不会蒸发,同样我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应该主动融入团队集体,对于单位所要进行的工作,我应该积极分担任务,主动与同事沟通,团结同事,对于老同事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比如不会使用新媒体或者办公软件的时候,我应该主动帮助同事解决困难。同时,工作之余我也要充实我自己的学习生活,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学校没有学到的知识,因此我不能停止学习的步伐,相反我要购买一些专业书籍增加自己知识储备度,提高自己的业余文化能力,为团队打下坚实的基础,用团结的士气和强大的个人能力推动本单位的工作。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审题重点审题点:“做大事和做小事的关系”
“做大事”体现个人价值,为社会作贡献,获得认同,得到认可和尊重;“做小事”锻炼能力,提升素养,淬炼品质。“做大事”“做小事”乍一看是两个不同的选择,也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轨迹,但“大事”是由无数个“小事”构成,正是因为有了“小事”的不断磨练、不断积累,才能在“大事”展现素养,绽放光彩。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各位考官,我认为“做大事”和“做小事”二者辩证统一,并不矛盾。“做大事”为实现自我价值指明了方向,而通过不断地“做小事”,可以锻炼个人能力,提升个人素养,为“做大事”打好牢固基础。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事与小事是相对的、辩证转化的。前段时间故宫博物馆馆长单霁翔退休消息霸屏,社交媒体上满屏都是对他的不舍,正是他的不断创新勇于尝试,让故宫“活”了起来,也“火”了起来。如果没有他走遍1200座建筑、9371间房,踏破20多双布鞋,不断琢磨每件文物这些“小事”,我们可能看不到故宫文创的“烈火烹油”和“故宫口红”,如果没有他在故宫入口设置的三个安检口保证文物安全,确保故宫可以持续开放,我们可能也体验不了“紫禁城里过大年”和“上元灯光秀”。
做事、做大事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要求,做有利于人民利益的事,是人的崇高的理想和志向。不从小事做起,就干不成大事,把看似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一个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才是真正的立志做大事。习总书记寄语青年人:“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今年是为期三年的精准扶贫工作收官之年,越到最后越不能放松,如果有幸通过考试进入公职队伍,我将实现成为人民公仆的远大理想,我将充分发扬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优秀品质,不断学习业务本领,做好群众工作,在与群众打交道、为群众办“小事”的过程中,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工作能力,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小我”融入到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大我”中去,用一点一滴的“做小事”实现“做大事”。
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只有点亮理想的灯,才能照亮前行的路,只有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才能梦想成真。”只有立志做大事,“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让生命在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事业中闪光出彩。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专家说”
态度观点类题目,遇到专家说、某地政府发言人说等关键点时,考生可以结合实际,给出观点表态,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本题可以表达的观点即为赞同、不认可及辩证看待三种,学生围绕自己的论点展开论述即可。
审题点2:“专注很重要”
展开论述专注:专注即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按照计划不断努力奋进,最终取得成功,比如“工匠精神”等。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各位考官,对于题目中的这一说法,我是非常认同的,专注铸就成功的事例比比皆是:之前大火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节目,一代代“匠人”将毕生的精力与心血都投入到文物修复之中,正是因为他们的专注,破碎缺失的文物重新绽放光彩,诉说不为人知的历史,填补文明发展的缺漏;正是因为技术“工匠”们的专注,“复兴号”得以再次提速,大大缩短了地理距离,其令人惊叹的运行速度和超高的安全系数,也使得高铁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张
引人注目的名片;“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始终奋战在科技兴农、扶贫攻坚和教书育人第一线,扎根太行山30年,他的专注创建了山区生态开发模式,打造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为坚守本心,实现梦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培养专注的良好品质:一是树立远大理想,学校在注重文化课学习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设置道德修养相关课程,通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教师”等优秀事迹的宣传学习,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二是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工作学习计划,客观全面地分析个人优缺点,充分挖掘自身特点,扬长避短,以实现大目标为方向,分阶段制定详细易达成的小目标计划,通过小目标的实现不断激励自己;三是合理规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按照既定目标开展工作时,为自己设置每个阶段任务完成的具体时间,一旦任务达成,可以通过给自己购买心仪的小礼物、美食犒劳等方式奖励自己,以促进专注品质的养成。
作为公职人员,我们更应该注重专注品质的培养,专注能够让我们坚持理想,坚定信念,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专注能够让我们不受灯红酒绿的影响,着重提升实干、担当的本领为群众服务;专注能让我们不忘初心、坚持追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深入。只有专注,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坚持“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最后体现个人价值,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态度观点类题目,论证群体团结和个人能力强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在开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如:群体团结很重要、个人能力强很重要、两者都非常重要等。然后逐一分析群体团结与个人能力强的观点,并且举出例子增加可信度,最后联系自身,以后如何做好群体团结与个人能力强的平衡。
审题点1:“有人说群体团结很重要”
“群体团结很重要”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点明主旨,然后对于团结的重要性进行表态,利用名人名言和例子对这一句话进行论证,比如一带一路的例子来论证团结的重要性。
审题点2:“但是个人能力强的往往受到崇拜”
个人能力强受到崇拜意思是社会更欣赏接受个人能力强的人才,与上句话群体团结相对比,突出了个人的作用更重要,这一个观点要在文段开始表达出来,然后可以通过举例论证的方式来增加内容丰富度,例如钱学森的例子。论证的时候要将个人能力强的特点表达出来。
审题点3:“个人和群体关系你怎么看?”
本题考察我们认为群体团结和个人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双方是促进的,相辅相成的。另外一方面,群体团结和个人能力之间发生冲突时,往往需要我们注重团队主义。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对于题目中的两句话,我认为前者强调的是团结的重要性,而后者是说明个人的力量可以对集体带来很大的提升作用,因此更容易受到他人崇拜。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但在必要的时候,我认为群体团结是要优于个人能力强的。
首先,群体团结很重要。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正是因为团结,我们才能看到最终集体的成果。正如我国提倡的一带一路计划,是习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发出的倡议,这项倡议一提出即受到了国际的高度关注,目前已经涉及了土耳其、叙利亚、印度等几十个国家,在这里每个国家精诚合作,团结一致,建设了亚投行、蒙内铁路等诸多世界成果,为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次,个人能力强往往受到崇拜说明团队更欣赏接纳个人能力强的人才。作为集体的一份子,个人的能力有时候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提升团队能力。就比如上世纪五十年代回到祖国
怀抱的钱学森先生,作为一名赴美留学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毅然决然的回国效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凭借自己在美国留学的知识,让我国在6年的时间里拥有了自己的“两弹一星”工程,从一个世界大国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可见,钱学森先生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应该受到崇拜。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如果过分强调个人能力强的话,就会陷入个人英雄主义,往往最后不会有好的结果,如历史著名的项羽,他本来武力超群,无人与之匹敌。但过分注重个人能力,哪怕是连自己最亲近的亚父范增都不能给予完全信任,最后被团结一致的刘邦阵营给剿灭,自刎乌江,遗憾而终。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中才永远不会蒸发,同样我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应该主动融入团队集体,对于单位所要进行的工作,我应该积极分担任务,主动与同事沟通,团结同事,对于老同事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比如不会使用新媒体或者办公软件的时候,我应该主动帮助同事解决困难。同时,工作之余我也要充实我自己的学习生活,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学校没有学到的知识,因此我不能停止学习的步伐,相反我要购买一些专业书籍增加自己知识储备度,提高自己的业余文化能力,为团队打下坚实的基础,用团结的士气和强大的个人能力推动本单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