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4日上午福州省福州市事业单位面试真题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2题:现在有很多人做决定前都会先找别人问,比如“考研”“我该做什么工作”“我该如何处理和他的关系”,你怎么看?
第3题:小李很爱在朋友圈分享美文,发表见解,大家都点赞夸赞。只有老王总是和他唱反调,泼凉水,小李很不爽,想把老王拉黑,你认为小李的做法对吗?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态度观点类题目。给出了一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需要去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观点,再去论证其合理性,最后可以结合自身谈一谈应该怎么做。接下来我们结合这道题目进行详细分析。
审题点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是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表明观点之后,再进行论证,可以从政治、经济、生态等多角度(不局限于此)分别讲道理、举例子,把抽象的观点具体化。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表明这句话的观点——论证(政治、经济、生态)——结合自身应该怎么做。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从严治党必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对于党的事业来说,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打造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习总书记曾经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好的“车头”带领正确的方向,引导正确的路线,好的领导干部就是一个标杆,引导人们看齐、跟进。焦裕禄为兰考人民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廖俊波一心为民彰显忠诚担当。最美村官黄文秀舍身忘我,用生命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些优秀的党员干部带领大家砥砺前行,披荆斩棘,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必先创新工具装备。要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生产力不断变革,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工具装备的不断创新。先进农业,必须有先进的的农具作保证。我国古代的农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犁,战国时期,牛耕和铁犁结合,耕作效率大为提高,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进入新期。在现代科技社会中,经历过“中兴事件”后,摆脱芯片的进口依赖已成全民共识,而装备是解决芯片问题的关键,我国正在走一条集成创新之路,自主研发制造光刻机,从而实现在芯片领域的突破。只有锋利了自身的武器,才能在经济竞争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再次,生态环保必先推动新能源的变革。在低碳经济的时代下,为了能更好地节约资源,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发展新能源。我国汽车产业是能源消耗大户,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节能,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还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不断出台政策加强扶持,目前已经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了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为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为了能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真正对得起百姓,对得起肩上的责任,我更加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学习党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领会各项政策文件的精神,真正强化精神之钙,用思想指导行到。二、掌握先进的技术工具。学习使用办公软件,比如excel、spss等高效率办公软件,有效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开设三微一端的平台,实现网上政策解读、在线审批等工作,更好地为民服务。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通过题干描述可以发现,一个人做决定时总是要征求别人的意见,难以自己独立判断。做决定左右为难时向别人请教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但缺乏自主思考也可能因为别人的意见而造成更多的困扰,下面结合题目具体分析。
审题点1:“需要做决定的问题列举”
题干中列举的问题都跟每个人自身密切相关,有的甚至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际遇,例如考研。这类问题有两个特点,一是非常重要,二是和自己密切相关,别人无法完全了解。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到底应该如何抉择?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是自己做决定?考生可以进一步思考。
审题点2:“做决定前都会先找别人问”
做决定前征求别人意见本无可厚非,虚心求教本就是传统美德,但是所有的问题都问别人弊端就比较明显,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给他人平添负累。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做决定才能即对自己负责又不易出错。
因此,整理本题的答题思路为先就题干现象进行表态,再分析做决定前征求他人意见的必要性,进一步阐述所有决定都问他人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做决定的可行办法。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我们自己做决定,这是成熟的表现。有些抉择很重要甚至关乎人的一生,例如考研、就业方向的选择等等,我认为在做决定时应该充分权衡利弊自主决断,但并不是刚愎自用,也要同时酌情参考他人意见。
年轻人走向社会,资历不深难免遇事要多方询问,很多时候做抉择参考别人的意见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自己经验尚浅,做抉择的事情没有经历过不了解。例如大部分第一次考研的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专业是否适合考研、读研后的就业前景和直接就业差别有多大等问题并没有足够的认知,一个同专业考研成功的学长就能轻松解决问题。第二,短时间内搜集有效信息,降低时间成本。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一类问题一个职场前辈的解答能够让职场小白少走很多弯路,因为人际关系没有职场圣经可以一本通,都是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第三,多一份参考意见就多了一个支撑自己抉择的理由。类似我该做什么工作这种问题即使再三思考也很容易举棋不定,尤其是多个选择相权衡的时候,多询问一个人得到肯定意见就对自己内心的选择多了一份确信,得到否定意见就会多一次比较分析以验证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最优解,无论哪一种情况实质上都有利于自己做出更适合的抉择。
但是,凡事过犹不及,所有的决定都先问别人的意见一方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另一方面也会让别人觉得厌烦。对自己而言,决定的后果一定是由自己承担,别人不是自己,给出的意见未必百分百的适合自己,如果自己心里没有主观的判断,盲目的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何的不良后果只能由自己承担。此外,别人的意见也可能相互冲突,问的越多得到的答案越多,反而会让自己更迷茫无措。对于被问的人而言,个别次数的询问出于友情和助人的本性会细致分析、耐心解答,但如果事事被询问则会让人厌烦。另外,被问的人对于问题也不是都能够用经验和知识解答,超出认知范围也是给别人徒增烦恼。更有甚者,对方给出了意见,自己听取他人意见作出决定,最后结果懊悔,反而心生埋怨,彼此之间感情也会产生裂痕。
为了能够让做出的决定即符合本心又避免出错,我认为可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抉择前自
己做好充分的调查,再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抉择。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利用论坛、贴吧、公众号等多渠道搜集信息,按照实际所需进行分类整理,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例如性格、经验、知识储备等条件综合衡量做出抉择预判。第二,梳理症结所在,找准对象,虚心求教。理清难以做决定的事情症结所在,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寻找合适的人请教,长辈、资深同事、学长学姐、老师等等,说出自己的意见,听取对方的建议。第三,自主意见为主,他人意见为辅,综合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不要轻易的否定自己,更不要盲目的相信别人,综合衡量自己的客观判断和他人的主观意见,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与人际关系的复合题目,问法有些特殊。题目里的矛盾很突出“在朋友圈分享文章发表见解,有人唱反调,拉黑他对不对”。那么答题应该分析一下拉黑他是否正确,拉黑显然是不对的,但需要说明不对的理由。接着尽管题目并没有问你怎么办,但是由于你否定了拉黑,就需要你给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应对策略,按照解决人际关系题目的答题方法作答即可。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审题点1:“小李很爱在朋友圈分享美文,发表见解,大家都点赞夸赞,只有老王总是和他唱反调,泼凉水”
这句话说出了题目中的关键矛盾:在自己的朋友圈发表美文和见解,其他人都点赞说明了的确有人很认同,但是只有老王冷嘲热讽。这就提醒我们注意一下这一鲜明的对比:为什么老王会有不同于其他人的反应呢?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观念符合了周围其他同龄人的想法,但是老王是一位老同志,由于年龄、阅历等的不同,导致他不认同你的观念。什么样的观念是年轻人喜欢但是上岁数的难以接受的呢?比如现在很流行的独身主义、丁克、慢生活等理念,与老一辈的多子多孙多福气、艰苦奋斗等观念就存在着矛盾。除此之外,还可以假设小李发朋友圈是在上班期间,老王认为他不专心工作,才表示了不满。这样的假设就让老王的行为变得合理了,然后针对这个假设再分别进行解决即可,比如观念不合就解释清楚,上班发朋友圈的确不对,承认错误及时改正即可。
审题点2:“小李很不爽,想把老王拉黑”
这里说了小李的反应是很不爽,我们没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一味指责小李,毕竟自己发朋友圈却被莫名攻击,感到不爽是人之常情。所以可以在答题开头表态的时候说能够理解他。但是“想把老王拉黑”这一行为显然不对,错在了哪里可以去分析一下:比如拉黑就能解决问题吗?如果对方发现了自己被拉黑,会不会影响二人的关系,一旦传开会不会让小李被误解为小肚鸡肠的人?并且如果确实是小李做错了,拉黑反而会失去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等。这些就可以作为自己认为小李做错了的佐证。
审题点3:“你认为小李的做法对吗?”
这个问法很特别,不同于其他题目的你怎么办。所以答题应该先正面回应问题:小李的做法不对。接着再去说明自己为什么认为小李的做法不对。既然小李拉黑的行为不可取,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就可以采取人际关系题目常用的答题思路来作答了:查找原因,针对原因(合理假设)分别处理-总结提高。这样才是完整的回应了题目的要求。
所以本题的思路为:表明立场-说明理由-阐述正确的处理方法。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小李有把老王拉黑的冲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认为这种做法既不对也不可取。
首先,这样做治标不治本。情绪化的拉黑老王可能会让朋友圈取得短暂的清净,但是并无益于解决老王与小李之间的问题真正得以解决。其次,这样做会影响人际关系。小李单方面拉黑掉老王,但是其他人并不知道原因。一旦在未来某个时间被老王发现自己被拉黑后,可能不仅会影响两人的关系。一旦事件传开,更有可能会影响到小李在其他人心中的形象。再次,也反映出小李遇到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时不懂得灵活处理,遇到困难就逃避,处理问题不考虑后果。最后,不利于小李进步。老王的唱反调和泼凉水可能事出有因,盲目拉黑可能会让他失去发现自身问题的机会,也就没办法借此机会改正错误,提高自身。所以,我认为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查找原因。小李可以通过翻阅自己的朋友圈以及回忆老王过去与自己交往的经历等,寻找老王之所以有那样反应的原因。更为直接的是,找到老王,态度诚恳、开诚布公的说明老王的评论让自己感到不舒服,也容易让人误会两个人之间是否有矛盾,进而询问其是否有什么原因。
第二,针对解决。如果是因为老王认为自己朋友圈分享的美文和评论内容有些不符合他的价值观。比如年轻人喜欢的独身主义、慢生活等理念。那么可以与他诚恳沟通,说明自己能够理解他认真工作、艰苦奋斗的观念。同时也会澄清独身主义和慢生活也是一种负责,是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人生都负责的表现。向他介绍慢生活的一些方法,帮助他生活更加轻松自如。如果是因为老王认为小李有一些朋友圈是在上班期间发布的,这样会影响工作。那么小李需要真诚的向老王承认错误,感谢他的指正,并且承诺以后一定会杜绝上班期间发与工作无关的朋友圈。以后要区分清楚工作与生活,上班期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三,总结提高。一方面,小李未来可以多与长辈、领导沟通,拓展自己的眼界和境界。还可以多读书、勤思考,让自己越来越有知识积淀与内涵。另外一方面,小李也应该注意自己发朋友圈的频率、内容,必要的时候合理设置分组,利用分组可见让自己既能够发表观点,又不必引起其他人的不快。但最重要的是,未来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深思熟虑,不被冲
动的情绪绑架,从而做出最佳的判断和选择。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态度观点类题目。给出了一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需要去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观点,再去论证其合理性,最后可以结合自身谈一谈应该怎么做。接下来我们结合这道题目进行详细分析。
审题点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是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表明观点之后,再进行论证,可以从政治、经济、生态等多角度(不局限于此)分别讲道理、举例子,把抽象的观点具体化。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表明这句话的观点——论证(政治、经济、生态)——结合自身应该怎么做。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从严治党必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对于党的事业来说,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打造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习总书记曾经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好的“车头”带领正确的方向,引导正确的路线,好的领导干部就是一个标杆,引导人们看齐、跟进。焦裕禄为兰考人民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廖俊波一心为民彰显忠诚担当。最美村官黄文秀舍身忘我,用生命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些优秀的党员干部带领大家砥砺前行,披荆斩棘,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前进。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必先创新工具装备。要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生产力不断变革,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工具装备的不断创新。先进农业,必须有先进的的农具作保证。我国古代的农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犁,战国时期,牛耕和铁犁结合,耕作效率大为提高,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进入新期。在现代科技社会中,经历过“中兴事件”后,摆脱芯片的进口依赖已成全民共识,而装备是解决芯片问题的关键,我国正在走一条集成创新之路,自主研发制造光刻机,从而实现在芯片领域的突破。只有锋利了自身的武器,才能在经济竞争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再次,生态环保必先推动新能源的变革。在低碳经济的时代下,为了能更好地节约资源,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发展新能源。我国汽车产业是能源消耗大户,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节能,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还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不断出台政策加强扶持,目前已经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了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为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为了能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真正对得起百姓,对得起肩上的责任,我更加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学习党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领会各项政策文件的精神,真正强化精神之钙,用思想指导行到。二、掌握先进的技术工具。学习使用办公软件,比如excel、spss等高效率办公软件,有效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开设三微一端的平台,实现网上政策解读、在线审批等工作,更好地为民服务。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通过题干描述可以发现,一个人做决定时总是要征求别人的意见,难以自己独立判断。做决定左右为难时向别人请教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但缺乏自主思考也可能因为
别人的意见而造成更多的困扰,下面结合题目具体分析。审题点1:“需要做决定的问题列举”
题干中列举的问题都跟每个人自身密切相关,有的甚至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际遇,例如考研。这类问题有两个特点,一是非常重要,二是和自己密切相关,别人无法完全了解。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到底应该如何抉择?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是自己做决定?考生可以进一步思考。
审题点2:“做决定前都会先找别人问”
做决定前征求别人意见本无可厚非,虚心求教本就是传统美德,但是所有的问题都问别人弊端就比较明显,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给他人平添负累。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做决定才能即对自己负责又不易出错。
因此,整理本题的答题思路为先就题干现象进行表态,再分析做决定前征求他人意见的必要性,进一步阐述所有决定都问他人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做决定的可行办法。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我们自己做决定,这是成熟的表现。有些抉择很重要甚至关乎人的一生,例如考研、就业方向的选择等等,我认为在做决定时应该充分权衡利弊自主决断,但并不是刚愎自用,也要同时酌情参考他人意见。
年轻人走向社会,资历不深难免遇事要多方询问,很多时候做抉择参考别人的意见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自己经验尚浅,做抉择的事情没有经历过不了解。例如大部分第一次考研的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专业是否适合考研、读研后的就业前景和直接就业差别有多大等问题并没有足够的认知,一个同专业考研成功的学长就能轻松解决问题。第二,短时间内搜集有效信息,降低时间成本。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一类问题一个职场前辈的解答能够让职场小白少走很多弯路,因为人际关系没有职场圣经可以一本通,都是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第三,多一份参考意见就多了一个支撑自己抉择的理由。类似我该做什么工作这种问题即使再三思考也很容易举棋不定,尤其是多个选择相权衡的时候,多询问一个人得到肯定意见就对自己内心的选择多了一份确信,得到否定意见就会多一次比较分析以验证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最优解,无论哪一种情况实质上都有利于自己做出更适合的抉择。
但是,凡事过犹不及,所有的决定都先问别人的意见一方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另一方面也会让别人觉得厌烦。对自己而言,决定的后果一定是由自己承担,别人不是自己,给出的意见未必百分百的适合自己,如果自己心里没有主观的判断,盲目的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何的不良后果只能由自己承担。此外,别人的意见也可能相互冲突,问的越多得到的答案越多,反而会让自己更迷茫无措。对于被问的人而言,个别次数的询问出于友情和助人的本性会细致分析、耐心解答,但如果事事被询问则会让人厌烦。另外,被问的人对于问题也不是都能够用经验和知识解答,超出认知范围也是给别人徒增烦恼。更有甚者,对方给出了意见,自己听取他人意见作出决定,最后结果懊悔,反而心生埋怨,彼此之间感情也会产生裂痕。
为了能够让做出的决定即符合本心又避免出错,我认为可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抉择前自己做好充分的调查,再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抉择。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利用论坛、贴吧、公众号等多渠道搜集信息,按照实际所需进行分类整理,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例如性格、经验、知识储备等条件综合衡量做出抉择预判。第二,梳理症结所在,找准对象,虚心求教。理清难以做决定的事情症结所在,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寻找合适的人请教,长辈、资深同事、学长学姐、老师等等,说出自己的意见,听取对方的建议。第三,自主意见为主,他人意见为辅,综合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不要轻易的否定自己,更不要盲目的相信别人,综合衡量自己的客观判断和他人的主观意见,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与人际关系的复合题目,问法有些特殊。题目里的矛盾很突出“在朋友圈分享文章发表见解,有人唱反调,拉黑他对不对”。那么答题应该分析一下拉黑
他是否正确,拉黑显然是不对的,但需要说明不对的理由。接着尽管题目并没有问你怎么办,但是由于你否定了拉黑,就需要你给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应对策略,按照解决人际关系题目的答题方法作答即可。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审题点1:“小李很爱在朋友圈分享美文,发表见解,大家都点赞夸赞,只有老王总是和他唱反调,泼凉水”
这句话说出了题目中的关键矛盾:在自己的朋友圈发表美文和见解,其他人都点赞说明了的确有人很认同,但是只有老王冷嘲热讽。这就提醒我们注意一下这一鲜明的对比:为什么老王会有不同于其他人的反应呢?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观念符合了周围其他同龄人的想法,但是老王是一位老同志,由于年龄、阅历等的不同,导致他不认同你的观念。什么样的观念是年轻人喜欢但是上岁数的难以接受的呢?比如现在很流行的独身主义、丁克、慢生活等理念,与老一辈的多子多孙多福气、艰苦奋斗等观念就存在着矛盾。除此之外,还可以假设小李发朋友圈是在上班期间,老王认为他不专心工作,才表示了不满。这样的假设就让老王的行为变得合理了,然后针对这个假设再分别进行解决即可,比如观念不合就解释清楚,上班发朋友圈的确不对,承认错误及时改正即可。
审题点2:“小李很不爽,想把老王拉黑”
这里说了小李的反应是很不爽,我们没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一味指责小李,毕竟自己发朋友圈却被莫名攻击,感到不爽是人之常情。所以可以在答题开头表态的时候说能够理解他。但是“想把老王拉黑”这一行为显然不对,错在了哪里可以去分析一下:比如拉黑就能解决问题吗?如果对方发现了自己被拉黑,会不会影响二人的关系,一旦传开会不会让小李被误解为小肚鸡肠的人?并且如果确实是小李做错了,拉黑反而会失去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等。这些就可以作为自己认为小李做错了的佐证。
审题点3:“你认为小李的做法对吗?”
这个问法很特别,不同于其他题目的你怎么办。所以答题应该先正面回应问题:小李的做法不对。接着再去说明自己为什么认为小李的做法不对。既然小李拉黑的行为不可取,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就可以采取人际关系题目常用的答题思路来作答了:查找原因,针对原因(合理假设)分别处理-总结提高。这样才是完整的回应了题目的要求。
所以本题的思路为:表明立场-说明理由-阐述正确的处理方法。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小李有把老王拉黑的冲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认为这种做法既不对也不可取。
首先,这样做治标不治本。情绪化的拉黑老王可能会让朋友圈取得短暂的清净,但是并无益于解决老王与小李之间的问题真正得以解决。其次,这样做会影响人际关系。小李单方面拉黑掉老王,但是其他人并不知道原因。一旦在未来某个时间被老王发现自己被拉黑后,可能不仅会影响两人的关系。一旦事件传开,更有可能会影响到小李在其他人心中的形象。再次,也反映出小李遇到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时不懂得灵活处理,遇到困难就逃避,处理问题不考虑后果。最后,不利于小李进步。老王的唱反调和泼凉水可能事出有因,盲目拉黑可能会让他失去发现自身问题的机会,也就没办法借此机会改正错误,提高自身。所以,我认为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查找原因。小李可以通过翻阅自己的朋友圈以及回忆老王过去与自己交往的经历等,寻找老王之所以有那样反应的原因。更为直接的是,找到老王,态度诚恳、开诚布公的说明老王的评论让自己感到不舒服,也容易让人误会两个人之间是否有矛盾,进而询问其是否有什么原因。
第二,针对解决。如果是因为老王认为自己朋友圈分享的美文和评论内容有些不符合他的价值观。比如年轻人喜欢的独身主义、慢生活等理念。那么可以与他诚恳沟通,说明自己能够理解他认真工作、艰苦奋斗的观念。同时也会澄清独身主义和慢生活也是一种负责,是对自
己和对他人的人生都负责的表现。向他介绍慢生活的一些方法,帮助他生活更加轻松自如。如果是因为老王认为小李有一些朋友圈是在上班期间发布的,这样会影响工作。那么小李需要真诚的向老王承认错误,感谢他的指正,并且承诺以后一定会杜绝上班期间发与工作无关的朋友圈。以后要区分清楚工作与生活,上班期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第三,总结提高。一方面,小李未来可以多与长辈、领导沟通,拓展自己的眼界和境界。还可以多读书、勤思考,让自己越来越有知识积淀与内涵。另外一方面,小李也应该注意自己发朋友圈的频率、内容,必要的时候合理设置分组,利用分组可见让自己既能够发表观点,又不必引起其他人的不快。但最重要的是,未来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深思熟虑,不被冲动的情绪绑架,从而做出最佳的判断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