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事业单位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试卷和答案注意事项
一、此项测验分为五个部分,共 100 小题,总时限 90 分钟,各部分不单独计时,但都给出参考时限,供答题时合理分配时间。 二、请按照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涂写好准考证号,严禁折叠答题卡。 三、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题本上答题,一律无效。 四、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方可答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 题本、答题卡、草稿纸一律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如果你违反了以上任何一项要求,都将影响你的成绩。 五、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答 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共 25 题,参考时限 10 分钟)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1.下列关于我国法治建设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 ②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下列成语源自儒家典籍的是: A.刻舟求剑 B.过犹不及 C.望洋兴叹 D.游刃有余 9.下列有关法律文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最早最完整的成文法典 B.《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第一部民法典 C.《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法集大成者 D.《大宪章》是美国的根本大法 10.刘某拾得一部手机。 关于该手机的所有权,下列说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若张某明知手机系刘某拾得,但支付了合理价款,便可取得手机所有权 B.若张某获得手机系刘某无偿赠与,但因其误以为手机系刘某购买所得,故而张某可以取得手机所有权 C.失主赵某知道手机在张某手中三年后,仍然有权向张某追回手机 D.若张某通过拍卖购得该手机,失主赵某为追回手机应向张某支付费用 11.关于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继续案件的工作 B.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 C.审判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D.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以书面方式做出决定 12.关于离婚案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本人非必要的情况下无须出庭 B.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原告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B.乙行星拥有的卫星数量最多 C.丙行星有光环 D.启明星位于丙行星的外围 17.关于我国著名水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流经安徽和江西 B.黄河最终注入黄海 C.澜沧江为东西走向 D.珠江发源于青藏高原 18.关于我国古代货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宋代铸造货币的机构称为钱监 B.西汉曾经允许民间私人铸造货币 C.我国古代各类政权铸币的文字均采用汉文 D.唐代以前的货币文字不可能采用“瘦金体” 19.下列历史事件与发生朝代对应错误的是: A.澶渊之盟———北宋 B.马邑之谋———西汉 C.白登之围———唐朝 D.土木之变———明朝 20.关于洋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 B.寒流对所流经的海岸有降温增湿的作用 C.寒暖流交汇是形成大型渔场的重要条件 D.洋流有助于海水净化,也会扩大污染范围 2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铁、锰等的可溶性盐类的水。关于硬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井水、泉水一般都属于硬水 B.用硬水洗衣服会增强洗涤效果 C.硬水的 pH 值一般小于 6
D.活性炭或石英砂可以软化硬水 22.下列观点与所属流派对应正确的是: A.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兵家 B.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法家 C.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儒家 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墨家 23.下列环境污染中,与燃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24.根据通信传输的介质不同,可以对其进行分类,其中一类称为红外通信,因红外波波长 较短,对障碍物的衍射能力较差,只适合短距离“点对点”直线传输。 下列不属于红外通信的是: A.蓝牙耳机 B.自动冲水感应器 C.空调遥控器 D.自动感应门 25.下列有关维生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维生素 A 宜饭后服用,才能够较完全地被人体吸收 B.眼干燥症者宜补充维生素A,多吃动物肝脏、蛋类等食物 C.经常精神紧张、暴躁不安者宜补充 B 族维生素 D.维生素 C 没有害处,可长期大量服用,以增强体质
第二部分 言语运用(共 25 题,参考时限 20 分钟)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 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 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26.胡适和鲁迅都属于中国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 坚定的西化论者,“五四”之后,两人却________,各自深深地卷入现实政治斗争。 无论是思想还是性格,他们 都形成鲜明对照。 在后人眼里,一个被视作自由知识分子的代表,一个被视作激进知识分子的 代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分庭抗礼 B.各行其是 C.不欢而散 D.分道扬镳 27.除藏书外,藏书楼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作为藏书家及文人学者校勘书籍、读书研究 的主要场所。 为了使藏书内容准确,没有舛误,他们将多种刊本进行比对,通过勘订,改正原书 中的错处,以免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讹传讹 B.误人子弟 C.谬以千里 D.混淆是非 28.从符号化到数字化,信息在人类进化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如果说符号化产生了知识的“宝库”,那么作为数字化的产物,大数据将成为人类的“超级矿藏”,其资源性、基础 性与战略性的价值已经________。 为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正在悄然展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略胜一筹 B.今非昔比 C.不可胜数 D.初露峥嵘 29.品鉴国学不易,品鉴国学经典更难。 然而此书却自出机杼,采英撷华,从浩如烟海的史料 中选取了
________的国学经典,上起《管子?牧民》,下迄《曾国藩家书》,________了思想上的大 智、心灵上的大真、伦理上的大善、心性上的大爱、行为上的大义、为人上的大诚、做事上的大信 以及艺术上的大美。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贯通古今 蕴含 B.汗牛充栋 融合 C.包罗万象 汲取 D.车载斗量 荟萃 30.有些“非遗”项目的核心要素恰恰在于它的视觉形式,将之时尚化或许并不合适,它们自古以来的视觉形式哪怕在今天看来________,却是需要保存和传承的。 比如苗族刺绣,可能略显土气,但是正因其图案、色彩记载的是整个民族的历史,形式本身就是“非遗”的核心,故不能对其盲目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俗不可耐 更新 B.不合时宜 改变 C.不可思议 批评 D.格格不入 修改 31.德国诗人海涅将塞万提斯与莎士比亚、歌德相提并论,称他们是“三头统治”,在小说、戏 剧和诗歌这三类文学创作中________。 此外,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各种流派的作家无不受到 塞万提斯的影响;滑稽模仿、多重叙事视角、套盒结构…… 所有这些小说家们________的写作手法,都曾出现在《堂吉诃德》之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齐头并进 信手拈来 B.独当一面 习以为常 C.独占鳌头 如数家珍 D.各领风骚 津津乐道 32.科幻文学从来就是一种伴随西方知识话语而兴起的文学样式,大多数人把科幻文学当成________和不切实际的想象。 但是,所有享誉世界的科幻文学作品,所探讨的都是与现实________的两难问题,反映了人类所面临的现实苦难与伦理困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遥不可及 一脉相承 B.天马行空 息息相关 C.咫尺千里 密不可分 D.虚无缥缈 表里相依 33.手在甲骨上雕刻和在帛纸上书写的________肯定不一样,前者只能一刀一刀费力刻画, 后者却可以运笔如飞,书写自如。 但甲骨文和纸上文字最大的区别却并非省力或费力,亦非字 形,而是内容:前者秉笔直书,________;后者却时时曲笔讳饰,遮遮掩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方式 龙飞凤舞 B.力度 力透纸背 C.感觉 直言不讳 D.速度 言之凿凿 34.在今天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社会的对外开放程度与对外交流密度前所未有。 与此同时,互联网及数字化媒介的普及,使知识与信息进一步覆盖到更广大的群体,阅读的________进一步降低。 一块块移动电子屏,让书籍________,极大地拓展了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本 改头换面 B.条件 一目了然 C.门槛 触手可及 D.标杆 俯拾即是 35.声音由听觉加工,图像识别则由视觉分管。 音乐和绘画是不同感官的艺术形式,应该没有相互________的可能。 不过,有人却能“看到”身边的音乐,并且将旋律凝固到画板上。 许多研 究机构也正在进行“声音视觉化”的尝试,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也许就能从真正意义上音乐的“色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转化 表达 B.代替 展现 C.转换 观赏 D.替换 感受 36.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艺术趋势,是作者越来越追求复杂和多元的表达方式,这使得读者 对诗歌的阅读与接受, 也越来越多了一些________和障碍。 就这一类表现方法复杂的新诗而 言,诗的创造者与接受者在理解上出现了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隔膜 鸿沟 B.阻力 分歧 C.迷惑 误会 D.干扰 偏见 37.人工智能听起来很遥远,其实已经________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了。 人工智能的 应用,让生活更便捷、更有乐趣,节约时间、解放体力,甚至未来机器将________人类进行一些 基础性的劳作,这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