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试卷和答案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共25题,参考时限30分钟)
    本部分包括两种类型的题目:    一、数字推理:共10题。 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    请开始答题:    1.21,  32,  53,  85,  138,  ( )    A.148 B.216    C.223 D.254    2.2,  4,  7,  12,  19,  ( )    A.28 B.30    C.34 D.56    3.1,  2,  9,  121,  ( )    A.251 B.6900    C.16900 D.960    4.1,  0,  7,  22,  ( )    A.45 B.54    C.72 D.86    5.2,  5,  9,  19,  37,  ( )    A.59 B.64    C.72 D.75
     6.60,  120,  210,  ( )    A.208 B.355    C.360 D.487    7.1,  5,  16,  27,  ( )    A.16 B.36    C.81 D.243    8.8,  17,  24,  37,  ( )    A.64 B.42    C.52 D.48    9.3, 2, 11, 14, 27,   ( )    A.32 B.34    C.36 D.40    10.3, 5, 11,  21,  43, ( )    A.60 B.68    C.75 D.85    二、数学运算:共15题。 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遇到难题可以跳过去不做,待有时间再返回解决它。    请开始答题:    11.在207、570、710和815四个数中,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是哪个数?    A.207 B.570    C.710 D.815    12.若两个数的平方差为19,之和为19,那么这两个数的积是多少?    A.86 B.90
     C.100 D.120    13.一个人把20000元分为两部分,分别存入两个银行,利息率分别为1.6%与1.8%。 到年终时,该存款总共得到344元利息收入,问两种存款的比例是多少?    A.3∶4 B.3∶5    C.2∶4 D.2∶3    14.王刚花100元在集市买了100只鸡,已知母鸡每只5元,公鸡每只3元,雏鸡每3只1元,问王刚最多买了多少只母鸡?    A.14 B.12    C.8 D.4    15.某孤儿院收养了甲、乙、丙三个人,已知甲比乙大9岁,乙比丙大6岁,甲岁数的倒数与乙岁数的倒数之和等于丙岁数倒数的一半,问甲的岁数是多少?    A.18岁 B.17岁    C.16岁 D.15岁    16.有两根一样长的蜡烛,一根粗一根细。粗蜡烛可以点5小时,细蜡烛可以点4小时。若同时将这两根蜡烛点燃,点了一段时间后,粗蜡烛的长度正好是细蜡烛长度的4倍。 问蜡烛点了多长时间?    A.2时25分 B.2时50分    C.3时40分 D.3时45分    17.三名游泳运动员在一圆形游泳池训练,同时入水。当甲游1圈时,乙正好超过甲半圈,丙超过甲1/4圈,按此速度三人共游了15圈,问丙游了多少圈?    A.7 B.6    C.5 D.4    18.某单位车库里有6个油桶,分别盛有汽油、柴油和机油,其重量为31升、20升、19升、18升、    16升、15升。 已知6桶油中有一桶汽油,柴油比机油多一倍。 请问,柴油是多少?
    A.49升 B.50升    C.66升 D.68升    19.文印室小王和小李6小时共打印了900页文件,小王打印的速度比小李快50%,请问小王每小时打印多少页文件?    A.60 B.70    C.80 D.90    20.有一支参加阅兵的队伍正在进行训练,这支队伍的人数是5的倍数且不少于1000人,如果按每横排4人编队,最后少3人;如果接每横排3人编队,最后少2人;如果按每横排2人编队,最后少1人。 请问,这支队伍最少有多少人?    A.1045 B.1125    C.1235 D.1345    21.某项工程计划300天完成,开工100天后,由于施工人员减少,工作效率下降20%,问完成该工程比原计划推迟多少天?    A.40 B.50    C.60 D.70    22.甲容器中有浓度为3%的盐水190克,乙容器中有浓度为9%的盐水若干克,从乙取出210克盐水倒入甲。 甲容器中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A.5.45% B.6.15%    C.7.35% D.5.95%    23.有三个不同的数字(均非0),用它们组成的所有各个三位数的和是2886。如果把这三个数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成两个三位数,其差是495。 请问,这三个数是什么数?    A.从大到小为8、5、3B.从大到小为6、4、1C.从大到小为7、4、2D.从大到小为9、7、4    24.粮库的玉米麻包垛又高又大,垛顶层按4排、每排8个麻包堆放,第二层按5排、9个麻包堆放……依次类推,每垛共堆有7层麻包。 如果一个麻包重100千克,问每垛玉米共有多少千克?
    A.376×100 B.468×100    C.567×100 D.674×100    25.今年植树节期间,某单位在一块直角三角形绿地的周边上植树,共植了12棵树,如果树间距为1米,绿地面积是6平方米。 问在绿地的斜边上最多能植多少棵树?    A.8 B.7    C.6 D.5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共35题,参考时限35分钟)
    本部分包括两种类型的题目:    一、段落阅读:共20题。 每道题包含一段短文,短文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来完成这一陈述。 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对短文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需求最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26.城市要种树这一点虽说是共识,但种什么树却大有讲究。以穿衣为喻,人都要穿衣,但穿什么衣却有不同选择。有钱人当然主要不为保暖遮羞,而是要体面,要独具风采;钱少的人就不能不量力而行;穷人自然图便宜,过得去就可以了。 而对于做衣服的、卖衣服的,当然是经营高档衣服利润高;还有,大户人家、大酒店,即使囊内没钱,奴仆和侍应生也要衣着光鲜,那是主人的面子嘛。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恰当的是:    A.城市种树,不应该选择高档树种    B.城市种树,对树种的选择要讲科学
     C.城市种树,不应搞政绩工程    D.城市种树,在树种选择上应量力而行    27.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不约而同地对主流饮料更换瓶型,导致包装和饮料含量一同“瘦身”。 减量不减价已成为企业的通行做法。 比如,许多人早就发现常见的小盒酸奶的容量从125ml悄然变为100ml。 这种改变商品规格以规避上层限价令的做法,在药品企业实施的历史更为悠久。 这也导致了国家“N次”降低药价,百姓得着的实惠却远不如预期的大。 这种变通博弈源于管理者并未在限价的基础上,限定商品规格。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这说明管理者对此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B.在通胀预期甚大的背景下,管理者对企业经营难以“过分干预”    C.管理者应该限定商品规格    D.减量不减价已成为企业的通行做法    28.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只要有合适的渠道,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 中国公众目前的环保参与程度还很低,原因不是公众环保意识淡漠,而是缺乏参与渠道。 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良性的公众参与不仅能弥补政府力量之不足,还能大大提高公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同度,更能提升国民的公共道德素质。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A.中国公众参与环保的驱动力大    B.中国公众目前环保参与程度不高    C.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作用明显    D.目前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不畅通    29.目前,乘坐飞机可购买“航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航空意外险是针对客运航班的非强制险,是否购买完全由乘客自己决定。对于空难,保险公司一般都能迅速理赔,对于未买乘机保险的遇难乘客,按照未投保不能保险的原则,不在保险理赔责任范围之内。不愿购买航空意外险,经济原因并不是根本原因,能买得起飞机票的乘客对于多支付20元的航空意外险并不会犹豫,
但是由于保险意识淡薄的惯性作用和侥幸心理存在, 甚至一些传统思想认为买保险不吉利等思想意识方面的因素,很多乘客不主动购买航空意外险。    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括最恰当的是:    A.对于空难,航空公司一般都能理赔    B.乘客的保险意识普遍都很淡薄    C.乘客不买航空意外险,有经济原因,也有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    D.航空意外险是非强制险    30.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看似相距甚远,实则紧密相连。 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固然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但实际上,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 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势在必行    B.科技发展是公民科学素养的“软实力”    C.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    D.科技的发展依赖于公众素养的同步提高    31.随着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人开始注重名和利,而学术则变成了谋取名利的工具。为了能够尽早地脱颖而出,有些学人甚至完全放弃学术之追求真理性认识的本然功能,将学术批判变成自我彰显的“噱头”,于是,专批名人、伟人,借助媒体虚造声势,以致钻进为批判而批判的死胡同。 不难想象,当这种现象泛化为普遍之时,必将是学术死亡之日。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当学术批判发展为普遍之时,将是学术死亡之日    B.学术批判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转而演变成政治斗争的工具C.只有经过全面调查和研究,才能使批判真正做到“有的放矢”D.唯有坚持真理取向的学术批判才能真正促进学术的繁荣
    32.“先老”即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变化,意味着我们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变化,劳动力变得昂贵了,意味着我们会丧失原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比较优势。 “未富”则意味着,我们并不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得到足够显著的比较优势。因此,这个阶段就比较优势来说,我们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也可以不准确地说,我们在经济发展上面临着“比较优势真空”。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    A.“未富先老”的局面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B.过去的发展方式会使我们丧失比较优势,不能支撑经济持续增长    C.中国面临的挑战,集中表现为如何应对“未富先老”的困境    D.“未富先老”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3.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农业发展和流入城市的农民所积累的资金,成为发展乡镇企业的启动资金。 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农村的小镇逐步发展成为小城市,小城市则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又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如此相辅相成,也就为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铺平了道路。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乡镇企业将发展成为农村的小城市    B.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举措    C.应当坚持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    D.城市步伐的加快将促进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4.任何一种教育体制下,都存在着学生资质差异的问题。 理想的教育体制,应该面向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提供相应的机会。 但是,面对高考升学,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遴选机制,我们常常是无奈地叹息。 因此,天才对教育唯一可说的话,是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的那句名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