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事业单位面试真题和答案
1.你的领导经常给你安排一些不属于你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请问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领导给我安排不属于我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我会积极服从领导的安排,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
首先,及时进行计划调整,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在领导给我安排额外工作时,我会及时进行工作计划的调整,但无论如何,应保证本职工作的高效率完成,切不可因为工作繁多而自乱阵脚。
其次,调整心态,应对额外工作。对于不属于我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我也应保质保量高效完成。鉴于职责范围外的原因,在开展工作时,我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此时,我会积极主动与负责该职责工作的同事进行请教,请教工作中的疑难内容、应注意的事项,必要时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便于自己以后进行自主学习与研究。
再次,认真研究,寻找规律。在不断的工作中,认真思索本职工作与额外工作的共有规律,借用规律,进行不断摸索,为以后应对多种职责的工作而积累经验。
最后,不断充实自己,对工作精益求精。在以后的工作中,无论面对任何工作,我都会时刻保有一颗学习的心态,去不断钻研,不断充实自己,或是翻阅相关最新资料,亦或是虚心向同事请教,都要保证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在面对小的疑难问题时,也做到细致、严谨,不断创新自己的思维,保证精益求精完成每项工作。
2.有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请给合自身情况和所报考岗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张潮《幽梦影》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不是指物之人,而是因为陶渊明之爱菊、和靖之赏梅、子猷为赞竹而得言。这一切的归类都源于自知——对自我定位的明确认知。
对于我而言,我选择以城市、建筑为知己。在现代化的节奏中,一座座地标建筑成为了城市的美丽风景线,而城市建设者就是风景线的缔造者。他们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凝聚在建设事业当中,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正因为此,我从小就怀着一个梦想,梦想自己也能够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为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做出一份贡献。于是,我在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了土木工程。
在大学期间,我首先学习了土木工程概论,对土木工程这个专业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接着,钢筋混凝土、土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让我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了这个专业所需要的素养和技能。在毕业设计过程当中,我又对很多所学知识的细节加深了了解,也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大学毕业之后,我毅然选择了施工单位。在工地生活的日子里,虽然感到很苦很累,也受过许多委屈,腿部也因为操作不熟练而受过轻伤,但我觉得那是我人生当中非常宝贵的一份经历,它锻炼了我的品格和意志,教会了我不轻言放弃,让我感受了苦中作乐的味道,也明白了任何时候都应对自己完成的任务有清楚的认识,应有极强的责任心和敢于承担的勇气。在工??上的生活,与工人们的朝夕相处,让我明白土木工程不仅学习知识就够了,也要学会怎么与人相处和沟通,同时在这期间的锻炼也让自己知道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合理调动人员和器械进场,保持工地运转流畅,与各班组良好的沟通和相处,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主观能动性,让工程能够更好更快完工,保质保量。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年轻的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也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而我对自我的认知也会沿着我的梦想而不断前行。
3.你在本单位干的不是很如意,如果这时有其他单位想要挖走你,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
面对题目中的这种情况,我会冷静思考,绝不轻率行事。在一个单位工作不如意,原因可能有多种,我会认真反思干的不如意的原因,想办法予以解决和改善,而不是轻率地跳槽走人,因为很多时候原因出在自身,如果不改掉自己身上的缺点,到哪个单位都会碰到挫折。
首先,要解决工作不如意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自己在本单位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既然当初选择并且能够进入这个单位,一定是抱有相当大的兴趣和理想,并且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的。有句话说得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年轻人最需要的就是耐力,不应当因为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和挫折就蒙住双眼,忘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只要有可能,我就要设法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其次,要分析自己身上存在哪些问题。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哪里,才能加以改正,这样才能得到进步。如果是我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产生了工作惰性,那我会转变工作态度,多发现多创新,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工作;如果是我的工作能力让我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感到吃力,那我会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和老同事工作交流,只有提高了工作能力,才能够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取得满意的工作成果,获得比较高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最后,我觉得作为一名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工作中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感受,更要学会从大局出发,为单位和整个公共事业考虑。在不适应的时候要及时调整,而不是选择逃避,只有对单位足够的忠诚,对工作足够的用心,才能让自己更快的成长,才能更快的实现个人的价值。
4.现在社会上大部分人都贷款买房、买车,对于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时代在进步,生活方式也在更新,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愈发成为当下流行的消费方式。不可否认,这种消费方式在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面
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此带来的民众心理压力巨大、经济压力过重、信用危机预警也成为不争的事实,盲目的超前消费的愈演愈烈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剖析贷款消费泛滥成灾,发现成因存在以下几点:
第一,超前的个人消费观念。消费观念影响消费喜好,消费喜好又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随着物质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发生改变,相比传统的勤俭节约,新潮、时尚的消费观更受年轻人的欢迎,超前消费行为由此伴随而来。
第二,国家消费理念的误导。为了刺激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家鼓励个人贷款,提倡提前消费行为,许多银行对于贷款条件的放宽,在一定程度上给当下追逐新式消费理念的年轻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三,社会风气所致。伴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社会价值观也在悄悄发生改变,攀比、炫富的风气日益严重,是否“有房“、“有车”已经成为衡量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这让很多年轻人为了满足心理上的虚荣感,对于贷款买房、买车这样的超前消费行为趋之若鹜。
贷款买房、买车属于正常的消费行为,但需要基于合理的消费理念,并且控制在个人承受范围之内。盲目消费只会让人一时痛快,长期以往,不仅给正常的生活带来困扰,有可能为此背负长久的债务压力,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所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至关重要。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应该大力倡导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引导公众树立科学合理的绿色消费理念,呼吁大家在在合理范围内规划自己的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