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的利益。当前出现的新气象固然可喜,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常抓不懈。关键在于“常”、“长”二字,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持下去。具体而言,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依靠制度完善落实,并加强监督查处。
要想避免作风问题“反复发作”,首先应该将行动内化为思想认识而非应景式“作秀”。各级干部只有牢记自己的使命,树立勤俭观念,消除特权思想,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严格自律,才不会或对改作风持观望态度,或依旧我行我素,生出各种“变通”之举。
只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改作风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才能将改作风的实效延续下去。只有建立完善的操作细则,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减少各种权力的“不作为”和“乱作为”。
在全国上下广泛开展改作风的时候,一些地方个别单位作风依旧。种种情况表明,要想改使改作风持之以恒,还应加强监督查处。一方面应当公开透明各项公务行为,另一方面还应引入民主监督,加大惩处力度,才能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将改作风进行到底。
“走好群众路线,就要深入群众,就要和群众‘将心比心’”。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
习近平主席曾经在重庆调研时指出,做群众工作要懂得换位思考,能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只有做到将心比心,我们才能换取群众的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就是要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解决问题。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支持、拥护我们。换位思考,就是要将群众当成家人一般,将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多做倾听者,多听批评,多听不同意见,不断加深对群众的了解,将心比心,就是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了解群众的心声,花力气解决群众的困难,而且要把事情做扎实,把问题解决得彻底,直到老百姓满意为止。
此外,“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还要求我们在开展群众工作的过程中与群众讲“真心话,贴心话”,真正做到放下架子,沉下身子。眼下,有个别的党员干部在机关呆久了,接触群众机会少,接不上地气,再加上官本位思想的作祟,惯于摆出一副官架子,在群众面前打官腔,说空话、套话,不实际更不实用。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们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做一次深入的思想作风上的“精神体检”,以各项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做到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诚心诚意听取群众意见,抓问题的根源,找最切实的办法,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