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试卷和答案考试说明
一、此项测验分为4个部分,共125小题,总时限90分钟。 二、请按照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涂写好准考证号,严禁折叠答题卡。 三、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题本上答题,一律无效。 四、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方可答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题本、答题卡、草稿纸一律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如果你违反了以上任何一项要求,都将影响你的成绩。 五、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阅读理解。下面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材料,要求你仔细阅读分析,在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1.我们没有理由假定科学家,哪怕是“主流科学家”都是圣徒,也没有理由确信科学只被用来造福社会。种族主义对于人类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但不能否认,有人为种族主义找到了科学依据,其中优生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就扮演了积极角色,以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段时间里,优生学、遗传学在某些国家被定性为“纳粹科学”而禁止。虽然可以说优生学、遗传学本身是无辜的,但相关的科学工作者并不无辜。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科学家有时候会成为帮凶 B.科学家为种族主义提供了科学依据
C.有些科学不能被用来造福人类 D.科学的价值要看其实际效用 2.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往往有着独特的、别人无法做到、无法效仿的东西。就像人们常说的那句话,“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一个爱因斯坦,只有一个比尔?盖茨,只有一个乔布斯等。而且,即使是成功者本人向你宣讲他是如何成功的,你也无法完全学会;即使你以为掌握了成功的诀窍,你也不一定能做到和做好。在这方面,人的个体的思想、情感、学识、悟性和运气等,都有着与他人不尽相同的地方,即使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徒弟,功夫也会各有高下。 以下观点与原文意思最相符的是: A.成功没有诀窍可言 B.不成功都是相似的,但成功各不相同 C.成功者的经历不可复制 D.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 3.就实际情况看,赤道上的物体还远未到被甩入空中的程度,但是肯定有这种倾向。例如赤道上的人不费太大的力气就能跳过6英尺(1英尺=0.304米),比在其他地区要省劲得多。因为地球每小时1000英里(1英里=1.609千米)的转速帮助他克服了一点地球引力。正因为如此,在不同纬度创造的运动记录并不严格一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赤道上的物体有可能被抛入空中 B.赤道地区的地球引力相对较小 C.不同纬度的运动记录标准不同 D.地球转动克服了一部分地球引力 4.去年全球汽车产量已经达到8400万辆,而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中国的迅速崛起。2002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只占全球产量的6%,金砖四国的产量仅占11%,而去年中国的产量已经占到全球的23%,金砖四国的产量已经占据全球总量的35%。中国对世界汽车产业的推动不仅是规模上的迅速增长,而且影响力也在增强。 这段话是为了证明:
A.全球汽车数量骤增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将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 B.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汽车大国的行程中 C.金砖四国对世界汽车产业将产生巨大影响力 D.中国在金砖四国中汽车产量最大 5.词藻的妙用,在乎能显示印象,从片段里生出完整来。有些境界可用白描的手法,有些非词藻不为功,这个道理自然也有人理会得。依我个人的偏嗜,词中的温飞卿是很懂得用词藻的;六朝文之所以大胜唐宋四六文者,会用词藻至少是一原因。词藻,文学的色泽,也是应付某种需要而生,并非无聊地东涂西抹,专以炫人耳目为业的。俗滥是不善用之故,不是词藻本身的毛病。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作者认为有些场合非用词藻不可 B.作者认为温飞卿作词善用词藻 C.作者认为六朝文远胜于唐宋文 D.作者认为善用词藻就不会俗滥 6.《爸爸去哪儿》选择了 5对明星父子一起参加录制。节目中,平时因为工作繁忙而鲜有时间陪伴孩子的爸爸们,必须单独带着孩子完成为孩子做饭、陪孩子睡觉等多项任务。《爸爸去哪儿》收视情况之优异,据说超过了今年全国迄今为止所有电视节目。为什么观众会对这档节目如此青睐?说到底,是因为节目中体现的浓浓亲情让人心存暖意,也点燃了人们心中回归家庭的渴求。正如泰戈尔曾经在诗里写道:“我们一次次地离开,是为了一次次地归来。” 对文中“我们一次次地离开,是为了一次次地归来”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引用这句诗,主要是为了突出这档节目激发了人们回归家庭的渴望 B.引用这句诗,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不要忘了对最初自我的肯定 C.这句诗的引用,主要对文意起到点缀作用,为了增添一点诗意 D.任何一种形式的回归,都意味着对更好的未来的再度憧憬 7.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孟佩杰8岁起就独自挑起了照顾瘫痪养母刘芳英的重担,至今已有15个年头。母女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艰难。在社会各界和当地政府的关照下,孟佩杰母女的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改
善。如今孟佩杰不仅照料着养母,也开始了公益生涯。当割肾救子的母亲郭顺珍对手术费一筹莫展时,孟佩杰母女不仅资助了她2000元,还帮助联系爱心团队筹到了3.7万元手术费。 下列名言中,对本文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百善孝为先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8.在今日10时的家属沟通会上,马航工作人员向家属表示,目前马来西亚外交部已向南北走廊上所有国家发出外交照会,并请求这些国家提供支持和协助,包括雷达和卫星信息、海陆空搜救行动、相关国家的搜救行动计划及马来西亚请求提供的其他信息。目前已有26个国家参与搜救,几乎涵盖南北走廊的所有国家。 为这段新闻拟写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A.马航组织家属沟通会 B.马来西亚请求援助搜救工作 C.马航与家属协商搜救工作 D.马方已向多国发出外交照会 9.美国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儿童每天喝碳酸饮料越多,就更容易出现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不合群等行为问题,其中每天喝4杯或4杯以上的儿童,破坏别人东西、与人吵架或殴打别人的可能性是不喝碳酸饮料儿童的两倍。 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A.碳酸饮料对成年人的行为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B.只要限制孩子喝碳酸饮料就能减少其攻击性 C.常喝碳酸饮料的儿童可能比较好斗 D.碳酸饮料是导致儿童不良行为的最主要原因
10.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是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对“底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的底线下降是每个人心中的底线下降的标志 B.每个人都遵守底线,社会才会变得文明 C.每个人心中的底线下降会导致社会的底线下降 D.守住底线既有利于个人成长,又有利于社会发展 11.上访,这样一种有着浓郁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社会认同的社会纠纷解决方式,尽管给当下的法治建设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若对其进行一种情绪化、一无是处的批判,不屑一顾的否认和鞭笞,都不是真正要解决问题的理性态度。当代中国法治实践中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实就在于我们的法文化本身。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法治建设,其核心就是一个法治文化建设的问题。 与上述文字观点一致的是: A.上访在中国由来已久 B.上访不利于中国的法治化进程 C.当前的上访问题需要通过法治手段来治理 D.现代法治目标的推进,需要现代法治文化的铺垫 12.铁路货运改革不仅是铁路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更是艰难的一步。铁路货运长期存在手续繁杂、组织脱节、收费混乱和运力分配不够透明等问题,涉及机构多、人员杂,成了一本算不清、改不动的烂账。让习惯了冷脸子、批条子的“铁老大”,转型为热心肠、跑腿忙的“店小二”,让装进私人口袋的公家利益回流,实非易事。也因此,改变“车皮难求”,不仅是运力挖潜的问题,更是触及既有利益格局的命题。不仅需要坚不可摧的改革决心,更需要攻城拔寨、雷厉风行的改革手段,需要改革机构设置、再造工作流程、创新考核机制等一系列内部大手术。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
A.铁路货运存在的问题 B.铁路货运改革面临的难题 C.铁路货运改革难以推行的客观原因 D.铁路货运改革必须从内部开始 13.每个人既是道德环境的被动接受者,也是主动塑造者。正如那句广为流传的话,“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很多时候,道德环境的改善,不一定需要有越来越多做出轰轰烈烈壮举的英雄,只需要有越来越多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实施道德行为的普通人。面对道德选择,你不冷漠,中国就会有温暖,正所谓“向我们时代的行动者致敬——而他可能就是你”。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B.每个人对道德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 C.个人与道德环境的相互影响 D.道德环境对个人有重大影响 14.在当前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背景下,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三公”浪费现象成了整治的重点。遏制公款吃喝、公车滥用、公款出国的“禁令”连发,在社会上引发了公众监督的高潮,“三公”浪费得到了明显的抑制。然而,遏制“涉公浪费”不能止步于“三公”,其他涉公领域的奢侈浪费甚至违规腐败行为,同样亟须被关进制度的“笼子”。 作者接下来要谈的内容可能是: A.“三公”浪费整治工作取得的成功 B.其他“涉公”领域的浪费情况 C.“三公”浪费整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D.“三公”浪费与违规腐败行为之间的关系 15.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要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说的就是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大家都要引为鉴戒。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限于“客里空”。 这段话作者的主要意思是: A.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 B.要坚持正确的学习方??? C.避免学习中存在的误区 D.领导干部应如何加强学习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20题。 时下,原本被人在网上恶搞的“黑暗童话”,竟成了风行的儿童读物,并且为便于阅读(可获取更多利益吧),多是注音版的:优美的安徒生童话竟成了某些人恶搞的“_____①_____”——最后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凄惨地被宰杀,成了盘中“烤鸭”; “睡美人”不是被王子唤醒,而是变成了邪恶的复仇女巫;“灰姑娘”最后竟遭遇火刑,成了陪葬者……这种“黑暗”像_____②_____在孩子们中间游荡,甚至几欲吞噬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不拍案而起:决不能让 “黑暗童话”毁了孩子! 一个人所具有的优良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时期所形成的 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儿童获得人生滋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读书。像《安徒生童话》这样的童话经典,都是讲良善终归战胜邪恶,似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泛着仁爱与正义之波,这便成了人们长大的营养。而某些“黑暗童话”像_____③_____,正在污染着一片片葱绿的田野。意在渲染暴力、恐怖等内容的“黑暗童话”,颠倒了正确的荣辱观,放逐了崇高与伟大的情感。面对这种被扭曲的价值观,儿童会迷失方向,沉溺于庸俗与丑恶的泥沼。 针对“黑暗童话”的问题,仅仅依靠公众舆论对其进行批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拿出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那些将经典视为“_____④_____”,肆意切割,用反主流价值来吸引眼球以牟取暴利的人,需要担负起社会的道义与责任。王蒙曾说:“应该扪心自问,你写的作品能不能拿给自己的孩子看?”这不妨可以看作是对某些人的警策之语。其次,儿童书籍究竟是否宜于儿童阅读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适合儿童接受的判断,还有赖于一个科学、专业、公共的童书评判和儿童阅读的指导体系。当务之急,是在童书出版、儿童教育、儿童公共图书馆服务等领域,组建起若干支可以有效发挥图书监督和阅读指导作用的专业队伍,指导儿童的读书行为,从而防止“黑暗童话”对孩子的侵蚀。
16.填在空格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①橡皮泥 ②幽灵似的 ③汩汩的黑水 ④砧板 B.①橡皮泥 ②汩汩的黑水 ③幽灵似的 ④砧板 C.①砧板 ②汩汩的黑水 ③幽灵似的 ④橡皮泥 D.①砧板 ②幽灵似的 ③汩汩的黑水 ④橡皮泥 17.根据文意,“黑暗童话”的最主要特征是: A.“黑暗童话”源自网络文学加注了拼音 B.安徒生童话被人恶搞 C.美好的童话故事被篡改了结局 D.“黑暗童话”吞噬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18.根据文意,填在“甲”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善良的情感 B.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C.读书习惯 D.正确的荣辱观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决不能让“黑暗童话”毁了孩子 B.一个人的品性取决于童年时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C.儿童时期需要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D.解决“黑暗童话”问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案 20.对本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首先列举现在风行的儿童读物中存在的种种“黑暗童话”现象,然后阐明“黑暗童话”的危害,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奠定立论基础 B.第二段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意在强调童年时期培养善良情感的重要性 C.第三段引用王蒙的话意在说明“黑暗童话”的编造者应该肩负起社会的道义与责任 D.本文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反证法等,阐述了“黑暗童话”对儿童的巨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