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五 注意: 1.本卷为全主观题,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请在试卷、答题纸上严格按要求填写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3.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4.特别提醒:请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作答无效。 一、案例分析题(根据所给案例,回答后面的问题。50分) 案例一 资料一 套牌,机动车一车多牌之谓也。 车牌乃车辆“身份证”,按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 动车必须“一车一牌”,否则,就是违法。 然而,近年来,套牌车现象蔓延各地,以致事故频发,犯 罪剧增,影响恶劣。 对此痼疾,各地已经引起足够重视,并正在纷纷采取措施予以打击。 有媒体 报道,有些省份车牌“变脸”已经被移植到一些官员的坐骑上了,即车内安装电动变换号牌装 置,只要在车内轻触按钮,车的号牌便可随心所欲变换,“想官就官、想民就民”,或变成寻常百 姓车牌,或变成普通公车号牌。 C 省一些市、州的官员及省级部门的官员坐骑中有不少安装了 这种变换号牌的装置。 资料二 2014 年 7 月,某市纪委副书记驾驶套牌纪委公车发生交通事故后,拎着真车牌一路狂奔躲 避跟踪拍摄。 官方随后回应,这是一起受雇于人,有预谋、
材料一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北京加快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天津、河 北主动承接。 然而相关调研发现,在相关规划文件尚未公布的情况下,“谁跑得勤快,项目就给 谁”成了承接地“招商竞赛”的潜规则。 盲目争抢导致产业承接园遍地开花,也出现项目布局无 序,同质化、重复建设较多的现象。 相关人士表示,当前正值“十三五规划”的酝酿发酵期,在协同发展的整体要求下,国家有 关部门及京津冀三地,应对区域产业布局及分工协作进行整体谋划,划定功能分区,以规划引 导重大项目转移和落地,避免走回“分散发展”的老路。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河北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就达 197 家。 这些园区大都打着“承接”概念 赴北京招商,“僧多粥少”导致暗战频频。 而这些产业承接园区大都缺乏清晰的产业发展定位, 在规划上没有足够成熟的想法,对承接项目往往“饥不择食”。 北京市负责产业外迁的相关部门一年来感触颇深: 从河北过来进行招商对接的产业园区 可谓纷至沓来,“前脚刚送走一波,后脚又来了另一波,而且还是在同一个辖区内的。 ” “我们在北京设立的项目招商对接办公室,隔壁就是另一个临近县的对接办。 ”河北省唐山 市某工业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和北京的一些产业项目对接时,经常会遭到“邻居” 的明争暗抢。 北京某大型环卫项目原本计划落户河北省某县环保产业园。 他们看中的是该县的区位优势 和产业配套基础。 “原材料基地和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都在这里。 ”
但临近的另一家开发区却执意 通过领导施压,争取该项目到当地落户。 在市场主导和行政干预的夹缝中,这家企业左右为难。 产业承接园盲目争抢项目,导致产业同构、重复性建设的现象颇为突出。 业内认为,重复的 建设和对资源的争夺使区域内的竞争大于合作, 过度竞争不仅增加了区域内每个经济体的发 展成本,也可能削弱区域整体竞争力。 材料二 近年来,T 市 H 开发区为承接北京西直河石材批发市场迁移, 规划了总占地面积约 2 万 亩、总投资近 100 亿元、堪称全国最大的国际石材城,目前已吸引 130 多家北京石材企业签约 落户,其中 27 家已经开工建设。 但在与之相隔约 260 公里的 B 省 C 市某地区, 也在规划建设一个承接北京石材产业转移 的巨型平台———占地约 1.7 万亩的石材商贸城。 该项目于去年 5 月奠基,目前 36 万平方米的大 板批发市场一区、二区已基本建成,30 多家入驻企业也已经开工。 同样,北京动物园批发、大红门等服装批发市场的外迁也引发了廊坊永清、保定白沟以及天津的承接竞赛。 这些承接平台均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巨资, 比如廊坊永清国际服装城建于 2009 年,预计总投资达 800 亿元,天津电商城则提出打造京津冀消费品辐射集散中心、规划总 建筑面积 300 万平方米,但目前这些园区实际入驻的商户并不多。 京津冀三地曾达成政府间共识,确立构建“4+N”产业合作格局,其中四大承接主平台包括: 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新机场临空经济区。 但众多承接平台大都把生物制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
等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同质化竞争 趋势明显。 在素有“中国葡萄酒之乡”的 Z 市 Y 县,正在规划建设的京北生态新城计划到 2016 年打造 20 个产业承接载体,其中航天、智能制造装备、通信和环保几个产业园被作为建设和招商的重 点,看上去与当地的资源禀赋及产业链并无太大关联。 各承接地抢占先机、率先突破的冲动并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的管控。 有关人士建议,下一 步,一定要使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承接等各项工作重新回归到规划引导的科学、可持 续发展范畴,克服产业布局同质化,避免无序竞争。 问题: 阅读上述两则材料,概括京津冀地区在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 (30 分) 要求:概括准确全面,语言简练,不超过 350 字。 二、作文题(阅读以下材料,然后按后面的要求作答。 50 分) 近两年来,“胡焕庸线”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关注而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其中一个问题 是中国如何打破“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分界线,由中国人文地理学奠基人胡焕庸提出。 这条从黑龙 江省爱辉县到云南省腾冲县之间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被后人称之为“胡焕庸线”,简称“胡线”, 它揭示了中国东密西疏的人口分布特点,这一发现对地理学界意义重大。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 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地理所”)副研究员陈明星指出,“胡焕庸线”第一次明确了我 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也指明了背后存在的自然条件以及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充
一、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参考答案】 解决“套牌车”难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求有关部门,深挖当地权力部门使用套牌的根源 和利益链条,严厉打击公权部门及官员的权力“套牌”行为,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以身守法的形象。 其次,开发使用查处套牌案件管理系统,及时录入套牌车受案信息,并实施跨省转递交通违法记录,可供指挥中 心随时查询相关信息,为打击套牌车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 再次,安排专门警力,通过交通指挥中心实时 监控录像,密切注意路面情况,对可疑车辆进行检查。 最后,公安交警部门专设机构,统一受理群众监督举报套 用机动车号牌的违法行为,记录被套牌车主信息,高效协调案件的查处,及时布控涉嫌套牌机动车,由路面执勤 民警查扣。 案例二 【参考答案】 京津冀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有: 一是园区建设布局乱、定位模糊。 产业园整体规划不及时,规则不明晰,重复建设严重;缺乏清晰的产业发 展定位,规划上不成熟,盲目承接项目。 二是管理不规范。 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用行政施压来争取项目,导致企业在市场主导和行政干预的夹缝中左右为难。 三是区域内竞争大于合作。 由于产业承接平台重点发展产业趋同,使区域内的竞争大于合作,不仅增加区 域内经济体的发展成本,也可能削弱区域整体竞
争力。 四是承接产业与当地发展匹配度不高。 承接地斥巨资打造承接平台,而实际承接项目低于预期;承接产业 项目与本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链关系不大。 二、作文题 【参考例文】 协调发展 创新为上 一边是高楼林立、经济繁荣的东南,一边是寂寞荒凉、千年不变的西北,撕裂中国社会的,不仅有胡焕庸线, 更有经济发展的差距、思想观念的差异。 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有力推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然而,这种在原有格 局下的局部发展并没有解决东西部发展差距问题。 可见,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以创新思路打破旧格局。 协调发展在于创新,是新内涵的发展,而不是平均发展。 西北辽阔荒凉,东南富庶稠密,自古皆然,其原因不 仅在于经济发展水平,更受到气候、历史、民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协调发展本质是创新,要赋予发展新内涵。 协调发展不是在财富分配上吃“大锅饭”,而是要寻找自身的资源禀赋,实现造血式发展,而非传统的输血式发 展。 同时,发展应该改变以往高能耗模式,应该通过涵养绿色,涵养资源,积极发展旅游、文化创意等朝阳产业,实 现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协调发展在于创新,是开放共享的发展,而不是封闭发展。 对于偏远山区而言,“靠山吃山”式的封闭发展, 不仅效益低下,而且生态代价昂贵,不可持续。 用协调发展的思路看,一个地区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自我拼搏,而 是在一个更大的、开放共享的发展格局中寻求最佳路径。 协调发展最大的优势在于
在巨大的时空内整合配置资 源,实现效率的最优。 从宏观层面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到微观层面的西藏林芝的桃花节旅游,多层次、全方 位的经济互动为地区的发展拓展广阔的思路。 寻找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不仅要做到功在本地,更要达到利在 全局。 协调发展在于创新,是各方共赢的发展,而不是博弈发展。 协调发展是个宏观概念,但最终落脚点应该是各 参与方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同质竞争。 当前,京津冀一体化趋势逐年加快,由于承接地区规划和定位不合理,导致产业承接园,出现部分项目布局无序,同质化、重复建设较多的现象,由此带来的只有过剩的产能和同质竞 争,很难实现共赢发展。 可见,协调发展只有以共赢为中心,合理规划发展思路,摒弃同质竞争,寻求共赢,才是 真正的发展之道。 财富和幸福梦想,在历史的千年驼铃声中回响,跨越空间互惠互利,古今皆然。 协调是开放时代的要求,是 资源整合的智慧。 但协调不是万能的,作为发展的推动者,只有秉承创新精神,才能打破旧有格局,有效推进协 调发展,为中国的每一片土地、每一个公民创造财富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