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事业单位统考笔试试卷
《综合应用能力》和答案
注 意:
1.本部分为全主观题,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请在试卷、答题纸上严格按要求填写姓名、涂写准考证号。
3.本卷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4.特别提醒:请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作答无效。
一、辨析题(先判断是否正确或合理,再简要说明理由。25 分)
1.真
理
和
谬
误
作
为
两
种
不
同
的
认
识
结
果
,是
相
互
依
赖
,相
互
对
立
,并
在
一
定
的
条
件
下
可
以
相
互
转
化
的。(7 分)2.目前,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重点。(6 分)
3.在行政法中,行政相对人就是行政第三人。(6 分)
4.“决定”和“意见”作为党政机关普遍使用的两种公文,区别不大,经常可以混合使用。(6 分)
二、案例分析题(结合所给案例,回答后面的问题。30 分)
案例一
材料 1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浙
江
和
江
苏
两
省
在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领
域
以
各
自
的
特
色
引
发
广
泛
的
关
注
,“温
台
模
式
”
和
“
苏
南
模
式
”
一
度
成
为
中
国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乃
至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两
大
代
表
。
但
近
几
年
浙
江
经
济
发
展
势
头
放缓,GDP 总量与江苏的差距越来越大,江苏在 GDP 总量上已超越山东成为全国第二,并出现了直逼广
东成为全国老大的趋势,与此同时,浙江曾多年领先于江苏的人均 GDP 也被反超,因此有人认为,“江
苏已经不再以浙江为对手”。但
也
有
学
者
指
出
,“苏
南
模
式
”没
有
数
字
上
看
到
的
那
么
好
,一
是
经
济
增
长
数
字
漂
亮
,但
百
姓
得
到
的
实惠不多,比如江苏昆山在过去 10 年中 GDP 增长 10 倍,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了 20 倍,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只增加了 2.5 倍;二是政府强势主宰,有“国进民退”之嫌,这不仅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
起
决
定
性
作
用
”
的
理
念
背
道
而
驰
,
也
使
得
财
富
替
代
性
增
长
倾
向
更
强
——拆
掉
原
有
财
富
,
再
建
新
财
富
,
这导致数字增长比实质财富增长快,有虚高的成分,同时各类无谓的拆迁和改建也频频出现。 材料 2
福布斯发布的 2013 年中国最富有 10 个县级市排行榜中,浙江独占 5 席;2013 年,浙江农民人均纯
收入连续 29 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中国经济周刊》发布的 2013 年全国“GDP 含金量”(单位人均 GDP
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排名中,浙江位居全国第四位(列上海、北京、广东之后,2009 年浙江到第
5 位),已经连续三年稳居“第一方阵”,而江苏排在第 18 位。 材料 3
有学者用数据说话,对苏浙作了一次全面客观的盘点,认为,“苏浙之比,中场的比分是 7:13:1,
即江苏领先 7 个方面,浙江领先 13 个方面,现代化目标一致”。具体而言,比 GDP 增长,江苏快一点;
比人均 GDP,江苏高一点;比工业数据,江苏强一点;比创新驱动,江苏强一点;比中心城市,江苏强
一点;比开放经济,江苏快一点;比财政金融,江苏强一点;比 GNP 贡献,浙江多一点;比人口增加,
浙
江
快
一
点
;
比
百
姓
收
入
,
浙
江
富
一
点
;
比
生
态
环
境
,
浙
江
绿
一
点
;
比
百
姓
消
费
,
浙
江
好
一
点
;
比
企
业
负
担
,
浙
江
轻
一
点
;
比
网
络
经
济
,
浙
江
强
一
点
;
比
市
场
带
动
,
浙
江
强
一
点
;
比
资
源
消
耗
,
浙
江
低
一
点
;
比
污
染
排
放
,
浙
江
少
一
点
;
比
社
会
保
障
,
浙
江
好
一
点
;
比
区
域
差
距
,
浙
江
小
一
点
;
比
首
创
精
神
,
浙
江
猛
一点。 材料 4
4 月 23 日,省长李强在浙江省女企业家协会 2014 年工作会议上,针对最近网上唱衰浙江经济的现
象
表
示
,
浙
江
经
济
放
缓
原
因
是
多
方
面
的
,
除
客
观
原
因
,
还
有
自
身
发
展
中
的
原
因
,
最
根
本
的
是
长
期
以
来
积
累
的
结
构
化
矛
盾
在
复
杂
多
变
市
场
下
的
综
合
反
应
,
根
子
在
产
业
结
构
,
浙
江
大
学
教
授
赵
伟
认
为
,
经
济
发
展
不
能
只
看
数
字
,
而
忽
视
数
字
后
的
实
质
,
没
有
死
就
无
所
谓
生
,
时
下
哪
个
发
达
地
区
耐
得
住
寂
寞
,
踏
踏
实
实
促
转
型,淘汰落后企业,促进民生和环境的改善,未来就有希望,赵伟说:“当下和今后几年最要紧的是转
型升级,转型升级就得忍受低增长,得淡化 GDP,看环境、民生和社会全面发展,五水共治就是个很有
战略眼光的政府举措。” 问题:
请结合“苏浙模式”,谈谈你对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的理解。(12 分) 案例二
随
着
“大
数
据
”时
代
来
临
,人
们
不
得
不
面
对
有
些
诡
异
的
现
实
:垃
圾
信
息
源
源
不
断
,骚
扰
电
话
(如
卖
房、推销保险、培训、贷款等)不分昼夜,冒名办卡恶意透支,坑蒙拐骗乘虚而入,人身安全防不胜防……
你的手机号、邮箱、孩子的生日,甚至你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都不是什么秘
密,人人都好像被一双眼
睛时刻盯着。 2011 年底,国内最大的程序员社区 CSDN 上 6000 万用户资料被公开;2011 年以来,先后发生淘宝、
京东商城、当当网、美团等购物网站用户账号被盗,余额被窃事件;2012 年,多家快递公司快递员倒卖
快递单。其中,圆通百万快递单号被泄露,快递单号公开叫卖有“行内”价格,每条 1 元,量大 8 毛, 若是量极大则有更大优惠——每条 3 毛,按百万单号信息被泄露计算,倒卖圆通快递单号形成百万以上
的产业。此外,多家连锁酒店住客信息被泄露。去年底,一份名为“2000 万开房数据”的资料被网友疯
狂下载,2000 万受害人的个人信息甚至可以在线随意查询,个人隐私成了别人赚钱的工具。 在信息安全行业工作 10 多年的王某和张某也是开房数据泄露的受害者,由于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
两人饱受垃圾短信和推销电话骚扰之苦。“作为信息安全讲师,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何况普通人?”
为此,两人在网上发起组建开房信息泄露的“受害者联盟”,准备邀请全国各地的受害者加入,一起通
过法律诉讼来维护权益。他们已委托律师向法院递交诉状,据悉,这将是全国首例“2000 万开房数据”
受害者维权诉讼。 问题:
1.结合所给材料,请分析当前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原因(6 分) 2.“大数据”时代,防止个人信息被泄露可采取哪些措施?(12 分)
《综合应用能力》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辨析题(先判断是否正确或合理,再简要说明理由。25 分) 1.真
理
和
谬
误
作
为
两
种
不
同
的
认
识
结
果
,是
相
互
依
赖
,相
互
对
立
,并
在
一
定
的
条
件
下
可
以
相
互
转
化
的。(7 分)【解题思路】
本
题
属
于
全
对
型
辨
析
题
,主
要
考
查
真
理
与
谬
误
的
关
系
。由
于
真
理
与
谬
误
的
性
质
与
功
能
不
同
,因
而
两
者是不
同的认识结果,是相互对立的;但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谁也离不开谁,所以两者相互依
赖,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两者还可以相互转化。 (1)真理和谬误,作为两种不同的认识结果,是相互对立的。两者的性质和功能各不相同。真理
是
意
识
对
客
观
事
实
的
正
确
反
映
,
因
而
能
够
指
导
人
们
的
实
践
取
得
成
功
;
谬
误
则
是
意
识
对
客
观
事
实
的
歪
曲
反
映
,
会
导
致
人
们
实
践
的
失
败
。
因
此
,
真理的提出,就是对谬误的挑战和否定,它必然会受到谬误的抵制
和非难。 (
2
)
真
理
和
谬
误
不
仅
相
互
对
立
,
而
且
相
互
依
赖
。
相
互
依
赖
,
是
指
真
理
和
谬
误
在
认
识
过
程
中
是
相
比
较而存在的,没有真理作为比较,就无法鉴别谬误,反之亦然。(3)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①真理向谬误转化有三种情况:其一,真理是具
体
的
,只
适
用
于
一
定
的
条
件
和
范
围
,一
旦
超
出
这
个
范
围
,只
要
再
多
走
一
小
步
,真
理
就
会
变
成
谬
误
;其
二
,
真
理
是
一
个
不
断
发
展
的
过
程
,如
果
在
不
同
的
历
史
条
件
下
固
守
已
经
过
时
了
的
原
则
,就
会
使
真
理
转
化
为
谬
误
;
其三,真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若将其中某一方面抽取出来并割断其同其他方面的内在联系,真理
也会转化为谬误。②谬误向真理的转化也有三种情况:其一,谬误如果获得了合适的条件和范围,也会
转化成真理;其二,谬误可以成为真理的先导,只要人们善于总结并吸取失败的教训,就有可能从谬误
走向真理;其三,在批判错误中发现真理。既可以把谬误当作“反面教材”给人敲响警钟,也可以借此
深化真理性认识,丰富真理的内容。 2.目前,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重点。(6 分)
【解题思路】
本
题
属
于
全
错
型
辨
析
题
,主
要
考
查
十
八
届
三
中
全
会
的
报
告
内
容
。十
八
届
三
中
全
会
明
确
提
出
,经
济
体
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而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解答时,要把经济体
制改革的重点地位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阐述清楚,最后做出总结。(1)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是中央在全面总结改革
开
放
经
验
、
准
确
把
握
国
内
外
大
势
、
统
筹
考
虑
五
位
一
体
总
体
布
局
基
础
上
作
出
的
科
学
判
断
和
重
要
决
策
。
以
深
化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为
重
点
,
是
立
足
基
本
国
情
、
增
强
综
合
国
力
的
必
然
选
择
;
是
适
应
形
势
变
化
、
推
动
经
济
转
型
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引领其他领域改革、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的客观要求。 (2)十八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