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系和中文系。②作家称赞中文系毕业者身体健康。③物理系毕业者请教授写了一个条幅。④作家和物理系毕业者在一个市内工作。⑤乙向数学系毕业者请教过统计问题。⑥毕业后,物理系毕业者、乙都没再和丙联系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丙是作家,甲毕业于物理系
B:乙毕业于数学系
C:甲毕业于数学系
D:中文系毕业者是作家
答案:A。题目详解:(1)根据题中多个已确定条件可直接排除选项。据条件⑤乙向数学系毕业者请教,排除B项:乙毕业于数学系。据条件⑥物理系毕业者、乙都没再和丙联系过推出:甲一物理系,排除C项:甲毕业于数学系。据条件②作家称赞中文系毕业者排除D项:中文系毕业者是作家。(2)排除B、C、D后,答案为A, [www.91eXaM.org]
47 . 定义:①自我知觉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即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行为发生的情境了解自己的态度、情感和内部状态。②人际知觉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包括对人的外部特征、个性特点的了解,对人行为的判断和理解。③知觉定势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即人们当前的活动常倾向于带有前面活动的特点,一般由早先的经验造成。典型例证:(1)三人行必有我师。(2)习惯成自然。(3)吾日三省吾身。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例证(1)(2)分别与定义①②相符
B:例证(3)(2)分别与定义①③相符
C:例证(2)(1)分别与定义①②相符
D:例证(2)(3)分别与定义③②相符
答案:B。题目详解:第一步:抓住每个定义中的关键词“自我知觉”中的关键词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人际知觉”中的关键词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知觉定势”中的关键词包括“主体对一定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第二步:逐一判断例证“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为几个人同行,其他人各具优点和缺点,他们的优点我要学习,他们的缺点我要注意加以防范,避免重蹈他们的覆辙,所以他们都可以是我的老师。完全符合关键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因此(1)属于人际知觉,即例证(1)与定义②相符;“习惯成自然”意思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做事的方法习惯了,就很难以改变,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完全符合关键词“主体对一定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因此(2)属于知觉定势,即例证(2)与定义③相符;“吾日三省吾身”意思为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完全符合关键词“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因此(3)属于自我知觉,即例证(3)与定义①相符。综上,例证(1)与定义②相符,例证(2)与定义③相符,例证(3)与定义①相符,通过分析选项,只有B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B。
48 . 10,10,8,4,( )
A:4;
B:2;
C:0;D-2;
D:选D。前项-后项=>0,2,4,6等差
答案:
49 . 人的死亡是能够引起一系列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
A:法律行为
B:法律事件
C:法律后果
D:法律前提
答案:B
50 . 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的语言文字已成历史尘埃,世界上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由此推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以上观点?()
A:有许多语言文学家正在研究这些语言文字
B:古代语言文字往往是随着文明被征服而灭绝的
C:许多濒危语言文字已经得到了重视和有效的保护
D:现代的非文盲比例与古代相比有非常显著的降低
答案:C。题目详解:本题属于削弱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现有6000多种文字,每两周消失一种,结论是到2050年,90%的文字消失。根据削弱的三种途径:削弱前提、论证过程或结论,发现选项C是对论证过程的削弱,说明尽管文字在消失,但是已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因此到2050年不一定会有90%的文字消失。选项A是说语言学家正在研究这些文字,选项B提到古代文字的遭遇,选项D对比非文盲比例,这些都不能对目前消失的文字起到削弱的作用。
51 . 知识在本质上不是书本( )给我们的现成结论,知识的本质是发现,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人们才( )更多发现的可能。
A:灌输具有
B:展示拥有
C:传递争得
D:呈现获得
答案:B。题目详解:“灌输”指输送(知识、思想等);“展示”指展现、显示;“传递”指递过去,辗转递送;“呈现”指显露出、出现。由文段“书本”“现成结论”可知,知识只能通过书本被展示给人类,故选“展示”;“拥有”与“更多可能”是固定搭配。故选B。
52 . 3,7, 47,2207,( )
A:4414;
B:6621;
C:8828;
D:4870847
答案:选D,第一项的平方 - 2=第二项
53 . 产生“寻租”的根源在于()。
A:经济不发达
B:监督体制不完善
C:部分官僚的素质太差
D:政府干预过多
答案:D。解析:在政府行为中所产生的寻租问题是由于政府干预产生的一类经济现象,它是一种典型的、直接的、非生产性寻租利益活动,主要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此来维护或攫取既得利益。
54 . 筷子古名曰“箸”。《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有“纣为象箸,而箕子唏”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似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继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关于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就。明陆容不得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行船时安稳平顺,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导出:( )。
A:筷子是商纣时期发明的
B:名词是“筷”这个称谓是在明代出现的
C:筷子是从贵族阶层向劳动阶层普及的
D:吴中是名词“筷”的发源地
答案:D。题目详解:本题属于寓意启示题型,主要考察推断类中的劝导说服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推断不当。根据文中名陆容《菽园杂记》中提到“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说明“筷”的发源地应该是在吴中。C项是无中生有。A项是强拉因果,文中“筷子的历史似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并不能确定是在商纣时期发明了筷子。B项是强拉因果,文中是“明陆容不得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书是明代陆容所写,并不表示“筷”是在明代出现的,文中没有表明。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
55 . (湖北)近年来,随着IT厂商数量的不断增加,IT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于IT产品,用户不但要选择产品本身,更要选择服务。调查数据显示:对于高科技产品如电脑等,用户愿意多花10%的价钱来购买服务好的同质产品。 这段文字表明的观点是( )。
A:IT产品的售后服务很重要
B:IT产品的服务性很强
C:IT产品专用性强,技术要求高
D:用户愿意多花钱来购买IT产品
答案:A。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观点态度,主要考察推断类的劝导说服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对原文信息进行读取,寻找关键词(态度情绪词)中强调性词句“不但……更要……”。也就是强调“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尾句进行数据的辅证,来强化之前的观点。因此符合观点的一项应该是A选项。B选项“服务性很强”表述有误,文段是“服务很重要”,并非选项中的“服务性强”。C项“技术要求高”是无中生有;D项“愿意多花钱购买IT产品”一句有误,”,文段是“愿意购买服务好的同质产品”,并非选项中“愿意多花钱购买IT产品”。而文中首句陈述了IT市场日益激烈的现状,然后第二句就提出了观点,即“用户不但要选择产品本身,更要选择服务”。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
56 . 飞机起飞与降落时,应(),最为有利于安全保障。?
A:顺风起飞,顺风降落?
B:逆风起飞,逆风降落?
C:顺风起飞,逆风降落?
D:逆风起飞,顺风降落?
答案:B。?解析:逆风起降,可以增加升力或阻力,使飞机离地和着陆的速度减小,缩短飞机的起飞滑跑距离和着陆距离;同时,还有利于飞机运动中方向的稳定性和可操纵性。因此正确答案为B。?
57 . 皮肤中胶原蛋白的储量决定皮肤是否光滑细腻,决定人的皮肤是否年轻。相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皮肤中含有相同量的胶原蛋白,而且女性更善于保养,并能从日常保养中提高皮肤胶原蛋白含量,尽管如此,女性却比男性更容易衰老。以下选项能解释上述矛盾的是()
A:男性皮肤内胶原蛋白是网状结构的,而女性是丝状结构的
B:女性维持光滑细腻的皮肤、年轻美貌的容颜需要大量胶原蛋白
C:只有蹄筋类食物富含胶原蛋白,但是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
D:男性的胶原蛋白几乎不消耗,而女性代谢需要消耗大量胶原蛋白
答案:D。题目详解:(1)主句: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衰老。(2)分句:相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皮肤中含有相同量的胶原蛋白。(3)选择支持主句观点的理由。(4)类比求异法。前提相同(分句)相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皮肤中含有相同量的胶原蛋白,经由不同过程(选项D)男性的胶原蛋白几乎不消耗,而女性代谢需要消耗大量胶原蛋白,得到不同结果(主句)女性却比男性更容易衰老。D项最好地解释了为何由相同前提推出了不同结论。(5)A项分析了男女皮肤内胶原蛋白结构不同,但没说明弊益;B项只说女性需要大量胶原蛋白,没说衰老原因;C是无关选项,都排除。
58 . 由于青铜技术的成熟包括鼓风、浇铸等的运用,世界各个民族的先人陆续掌握了冶铁技术,中国是在()时代初步掌握了冶铁技术。
A:春秋战国
B:汉代
C:秦代
D:宋代
答案:A。解析:现已从考古学上明确,中国最迟在春秋晚期已掌握了冶铁技术,并且是生铁铸件和块炼铁锻件同时出现,战国时期钢铁生产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以块炼铁为原料的渗碳钢制品。
59 . 诉讼时效中止,指在诉讼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而使诉讼时效停止计算。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情形将导致诉讼时效中止?()
A:甲向法院起诉,要求乙偿还款。法院受理了此案。在审理过程中,甲突然死亡
B:甲借给乙人民币若干,约定一年后归还,到期后,乙未归还。经甲催讨,乙同意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