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等三个高地,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五个攻坚战。
A. 和谐发展B. 科学发展
C. 率先发展D. 生态宜居
35. 2011年,神舟()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实验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成功突破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关键技术。
A. 七B. 八
C. 九D. 十
36.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
A. 科技B. 法制
C. 法治D. 文化
37. 201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今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方向和主要任务,“()”成为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调,引起全球瞩目。
A. 稳中求进B. 稳中求好
C. 稳中求快D. 快中求好
38. 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规划,我国“十二五”期间将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国总人口控制在()亿人以内。
A. 13.9B. 14.1
C. 14.3D. 14.5
39. 2012年3月25日当选并获得第四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是()。
A. 唐英年B. 曾荫权
C. 梁振英D. 何俊仁
40. 新华社今年4月16日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体系。
A. 科技服务B. 公益服务
C. 文化服务D. 社会服务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请将“A”涂黑,错误的将“B”涂黑。填涂“C、D”无效。(共30题,每题0.4分。共12分)
41. 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整个物质世界,无一不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42.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43.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4. 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是群众路线。()
45. 实行“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和平统一。()
46.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7. 现阶段,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是由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的。()
4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49. 所有国家的法律都表明了其法律的阶级本质。()
50. 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公民具有政治上的行为能力的法定年龄是18岁。()
51. 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52. 激光是通过受激发射而实现的光。()
53. 如果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则会造成市场萧条,生产萎缩;反之,则会造成市场紧张,物价上涨,经济秩序混乱。()
54.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先后设立了珠海、深圳、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55. 我国领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三。()
56. 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事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57. A处长就B局长询问就近安置的军转干部工作生活情况一事撰写了一份报告给予答复,顺便在报告中将近期的几项工作情况一并反映上去。()
58. 请示的正文在阐述请示事项时,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情况,提出执行和办理的具体意见。()
59. 政府职能决定着政府机构的设置及其规模。()
60. 行政执行的手段主要有行政手段、强制手段、命令手段等。()
61.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轮流执政。()
6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63.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公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64.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65. 国务院今年1月召开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战略优先位置,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66. 今年3月,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67.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科学化。()
68.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69. 张高丽书记在2011年12月召开的市委第九届十二次全会上提出,今年要在全市深入开展“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
70. 今年年初,黄兴国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2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第二部分 写作
一、背景材料
1.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国古代的主要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则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在汉代都已经基本定型,到了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2.目前,学术界及社会上的讨论越来越聚焦到传统节日的符号与仪式上。某“弘扬节日文化研究”课题组对“传统节日符号是强化还是弱化”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其发言摘录如下:
学者F:春节符号有些强化了,如:回家过年强化了,现代符号春晚强化了,春节的商业运作和炒作强化了。春节的弱化主要表现为精神弱化,物化倾向加大。
学者H:关于节日符号与仪式,学术界有争论。有人觉得一提起西方的圣诞节就想到圣诞树、圣诞老人和圣诞礼物这些东西,节日符号鲜明突出,而中国的节日如春节,好像很难找到这种具有代表性的节日符号。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传统不同,能不能在我们诸多的节日符号当中找出一组而不是一个两个最突出的、最有代表性的节日符号,再通过各种手段突出和强化?
学者T:我们的符号太多了,没必要非得找出一个符号。给老百姓一个宽松的节日环境,让大家想到传统,想到祖先,想到我们古老的文化,包括想到亲情。就很好了。
学者L:没有丰满的文化价值,没有深切的文化认同,没有广泛的文化主体,任何一种节日符号形式都是不可持续的;若是摆脱信仰寄托、文化象征、社会教化和审美娱乐等丰富的功能担待,不考虑建构主体、价值诉求、利益关照及意义认同的群众性,任何一种节日符号的创新设计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任何节日符号都有深切的所指意义,而这意义必须与老百姓的文化认同紧密关联。如果老百姓不张贴年画,不对年画所赋予的驱邪避害的文化所指有所认同,年画则失去了意义。
91Exam.Org
节日符号的认同实际上就是民俗,没有了民俗,一切符号介质都没有意义。怎么能把民俗激活,使得传统延续了几千年的一些习俗能够在今天继续活跃,继续有生命力,继续得到政府的重视,继续得到社会公众的一种深切的认同?这是将来节日符号建设的工作重点。
学者X: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忽略了符号,把很多符号禁止了,或者在商家的炒作之下,对个别的符号有所凸显,但节日整体系列的符号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我们应该注意到,第一,节日需要可以直接品尝、观赏、把玩的物质产品的象征物。我们的节日活动过程就是这些象征物的有机展示,象征物不能和节日活动分开,它实际就在节日活动、仪式活动中扮演一个重要的、推进的角色。第二,节日需要仪式和庆祝活动,通过仪式的记忆来传递一种传统。中国人在传统社会里面是有仪式感的,但是近代以来,有些东西被作为封建迷信消解了。
专家Z:传统是靠积淀的,没有仪式,你怎么能够使人有所依从?所谓仪式就是要用有形、有色、有声的文化形式度过无形、无色、无声的时间。这就是仪式的作用。
3.早在几年前,端午节和羌年(羌族的节日)就已经成功申遗,但这并没有止住它们式微的势头——即便在屈原故里,被视为端午节标志性活动的划龙舟,都已经更接近于表演,而非能够让大众广泛参与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