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某班级共有48人,其中38人喜欢数学,35人喜欢语文,42人喜欢英语,40人喜欢物理。那么这个班级中至少有多少人这四门科目都喜欢?()
A. 9人
B. 7人
C. 6人
D. 11人
参考答案: D
17. (单选题)祖父的年龄为72岁,长孙18岁,次孙15岁,幼孙11岁,问多少年后,三个孙子的年龄之和与祖父的年龄相等?()
A. 10年
B. 12年
C. 13年
D. 14年
参考答案: D
18. (单选题)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单开甲管8小时注满水池,单开乙管12小时可以注满水池。若两个水管同时开2小时后,关掉甲水管,还需要多长时间可以注满水池?()
A. 4小时
B. 6小时
C. 7小时
D. 9小时
参考答案: C
19. (单选题)2015年8月1日是星期六,那么2016年8月1日是星期几?()
A. 星期六
B. 星期日
C. 星期一
D. 星期二
参考答案: C
20. (单选题)导游为15人的旅行团购买景点门票,票价120元,有军人证、残疾人证的可享受半价优惠,买门票共花费1560元。问导游购买了几张优惠票?()
A. 4张
B. 5张
C. 6张
D. 7张
参考答案: A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单选题)演绎推理:共5题。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小刘并非既喜欢打篮球又喜欢游泳。()
如果上述判断为真,那么下述哪项判断必定为真?
A. 如果小刘喜欢打篮球,那么他一定不喜欢游泳
B. 小刘喜欢打篮球但不喜欢游泳
C. 小刘要么喜欢游泳,要么喜欢打篮球
D. 如果小刘不喜欢打篮球,那么他一定喜欢游泳
参考答案: A
2. (多选题)美国、巴西、意大利、德国、阿根廷、西班牙六支足球队在比赛。看台上的球迷都想知道哪支球队能够夺冠,其中甲、乙、丙三个球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甲说:“冠军不是美国就是巴西。”
乙说:“冠军绝对不是意大利。”
丙说:“德国、阿根廷都不可能取得冠军。”
比赛结束后,结果表明他们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看法是正确的,请问哪支球队夺得冠军?()
A. 美国队
B. 巴西队
C. 意大利队
D. 阿根廷队
参考答案: CD
3. (单选题)上海市有些经理人员获得了MBA学位。因此,有些理科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取得了MBA学位。
以下哪一项为真,最能保证上述论证的成立?()
A. 上海市有些经理人员还没有取得MBA学位
B. 上海市所有经理人员都是理科背景的大学毕业生
C. 有些经理人员是理科背景的大学毕业生
D. 有些取得MBA学位的经理人员不是理科背景的大学毕业生
参考答案: B
4. (单选题)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公民对于政府在其行动中负有义务遵守规则的理解是相同的。因此,如果一个国家故意无视国际法,该国政府官员的态度也会变得不支持他们的政府。
上述推论是以下哪一个假设的前提的?()
A. 人们对政府义务的理解经常改变
B. 每个国家的公民相信政府应该遵守国家法
C. 一个国家的公民赞成政府通过合法的方式发展其国际影响力
D. 当选的政府官员比任命的政府官员更可能怀疑政府行动的明智性
参考答案: B
5. (单选题)一个通常狩猎运动辩护的观点是,狩猎发挥了对野生动物管理的重要功能。如果没有狩猎运动,无数动物可能由于饥饿和疾病而死亡。这个观点导致一个过分草率的结论:狩猎运动产生了一个更健康的动物群体。
下列哪一项如果正确,能够有效地反驳这个结论?()
A. 对于许多经济困难的家庭,狩猎是谋生手段
B. 当其他事物来源变少时,野生动物物种会侵害农作物
C. 狩猎运动中倾向于追捕动物群体中最大和最健康的动物
D. 一个物种数量过多会导致强壮和虚弱的动物都会遭受疾病
参考答案: C
6. (单选题)类比推理:共5题。先给出一对相关的词,要求你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汽车:方向盘()
A. 耳坠:饰品
B. 地球:太阳
C. 手表:表带
D. 厦门:福建
参考答案: C
7. (单选题)走投无路:左右逢源()
A. 口是心非:名副其实
B. 阳奉阴违:瞒上欺下
C. 朝三暮四:喜新厌旧
D. 力不从心:游刃有余
参考答案: D
8. (单选题)安培:电流()
A. 千克:重量
B. 焦耳:热量
C. 光年:速度
D. 公顷:面积
参考答案: B
9. (单选题)和谐:社会()
A. 健康:身体
B. 民主:自由
C. 诚信:友善
D. 违约:赔偿
参考答案: A
10. (单选题)诉讼:法庭()
A. 运动:比赛
B. 报告:领导
C. 教学:课堂
D. 结婚:登记
参考答案: C
11. (单选题)事件排序:共5题。各题目中分别有五个事件,请选择最合乎逻辑的一种时间顺序。
①运送救灾物资到灾区②灾害保险理赔③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④失联人员身份验证
⑤转移受灾群众()
A. ③①④⑤②
B. ③④⑤①②.
C. ③①②⑤④
D. ④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 A
12. (单选题)①政府提供免担保贷款
②张某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
③在家开办网店
④学习电商业务知识
⑤产品销路很好()
A. ②③①④⑤
B. ②③④⑤①
C. ②③⑤④①
D. ②④①③⑤
参考答案: D
13. (单选题)①媒体现场采访曝光②环保部门执法查处③企业停产整顿④造纸企业偷拍污水⑤周边居民联名举报()
A. ④①⑤②③
B. ④①②⑤③
C. ④⑤①②③
D. ⑤④②①③
参考答案: C
14. (单选题)①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
②要求开展调查
③实验结果遭质疑
④获得大量科研经费
⑤重复实验不成功()
A. ①④⑤③②
B. ①④⑤②③
C. ①⑤④②③
D. ④①⑤③②
参考答案: D
15. (单选题)①因未在景区购物遭导游谩骂
②网上购买旅游套餐
③搭车吴云南旅游
④旅行社被处罚
⑤终止旅游扫兴而归()
A. ③②①④⑤
B. ②③①⑤④
C. ②①③④⑤
D. ②③①④⑤
参考答案: A
第四部分 常识判断
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1. (单选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A. 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
B. 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C. 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D. 世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参考答案: C
2. (单选题)“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认识来源于实践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参考答案: A
3. (单选题)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的哲学依据是()。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D.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参考答案: D
4. (单选题)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A.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提出
C. 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参考答案: B
5. (单选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A.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C.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
参考答案: B
6. (单选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发展
B. 全面协调可持续
C. 统筹兼顾
D. 以人为本
参考答案: D
7. (单选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可概括为()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 自由、平等、公正、包容
C. 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D.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参考答案: C
8. (单选题)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
A. 优化创业创新环境
B.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C. 扩大对外科技开放合作
D.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参考答案: B
9. (单选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指()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协调发展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D.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执政
参考答案: C
10.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自由权利?()
A. 住宅不受侵犯
B.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C. 通信自由和秘密受法律保护
D. 言论自由
参考答案: D
11.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
A. 警告
B. 没收违法所得
C. 拘役
D. 责令停产停业
参考答案: C
12. (单选题)某公民对福州市公安局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该公民应该向申请行政复议。()
A. 福建省人民政府
B. 福建省公安厅
C. 福州市人民政府
D. 福州市人民政府或福建省公安厅
参考答案: D
13.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刑法的三项基本原则?()
A. 罪刑法定原则
B. 无罪推定原则
C.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参考答案: B
14. (单选题)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为()
A. 已满12周岁不满16周岁
B.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 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D. 已满15周岁不满18周岁
参考答案: B
15. (单选题)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个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A. 正当防卫
B. 自助行为
C. 紧急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