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燃烧时由分解或蒸发出的气体 形成火焰,一般为(A)。
A、扩散火焰 B、预混火焰 C、分解火焰 D、蒸发火焰
30、火焰中由二次空气供氧所形成的火焰峰面称为(D)。
A、火焰 B、焰心 C、内焰 D、外焰
31、有机可燃物火焰的明亮程度和颜色主要由火焰中的(B)来确定。
A、含氧量 B、碳粒子
C、含氢量 D、烟浓度
32、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表面上产生的蒸气,当与空气混合后,一遇着火源,就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现象叫做( A )。
A、闪燃 B、瞬燃 C、闪点 D、爆闪
33、评价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依据是( B )。
A、着火点 B、闪点 C、燃点 D、自燃点
34、易燃与可燃液体表面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B)。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爆炸点
35、根据闪点可将燃烧液体分为两类,闪点大于(B )℃的称为可燃液体。
A、30 B、45 C、55 D、70
36、易燃可燃液体的闪点( B ),其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A、越高 B、越低 C、大于45℃ D、等于45℃
37、根据( C )可确定液体生产、加工、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A、燃点 B、着火点 C、闪点 D、自燃点
38、闪点小于或等于(B)的液体称为易燃液体。
A、35℃ B、45℃ C、55℃ D、70℃
39、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属于( C )固体。
A、易燃 B、难燃 C、可燃 D、不燃
40、汽油的闪燃点为(
C )℃。
A、-30 B、-40
C、-50 D、-60
41、可燃物质在空气中连续均匀地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下能够发生自动燃烧的现象称为( B )。
A、阴燃 B、受热自燃 C、本身自燃 D、着火
42、可燃物质,在远低于自燃点的温度下自然发热,并且这种热量经长时间的积蓄使物质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称为( C )。
A、着火 B、受热自燃 C、本身自燃 D、自燃
43、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 C )。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着火点
44、(A)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A、爆炸 B、闪燃 C、自燃 D、着火
45、按爆炸物质在(B)中的变化,可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和核爆炸。
A、爆炸条件 B、爆炸产物 C、爆炸后果 D、爆炸过程
46、按照爆炸的(C),化学爆炸可分为爆燃、爆炸、爆震。
A、过程 B、产物 C、条件 D、传播速度
47、下列( C )的爆炸属于物理爆炸。
A、粉尘 B、炸药 C、钢瓶 D、炸弹
48、下列( B )的爆炸属于
。
A、汽油桶 B、可燃气体
C、蒸汽锅炉 D、气体钢瓶
49、按照爆炸的变化传播速度,(
A )不属于化学爆炸。
A、爆闪 B、爆燃 C、爆炸 D、爆震
50、 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称为( B )。
A、着火点 B、火灾
C、爆炸 D、燃烧
51、固体可燃物燃烧而引起的火灾是( A )。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52、闭杯试验闪点≤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混合物的液体是(B )。
A、可燃液体 B、易燃液体
C、燃烧液体 D、普通液体
53、根据易燃液体储运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的大小,易燃液体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是指( A )。
A、闪点<28℃的液体 B、28℃≤闪点<60℃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