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习主席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十八届五中全会 中国政府与政治 马哲 毛概 邓论和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法理学与宪法 公文写作 公务员法 管理常识 行政法 经济 经济常识 经济法 科技生活 民法 人文历史 商法 社会公德 事业单位知识 宪法 刑法 政治经济学 中共党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定义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选词填空 地形地势 高科技产业 工业 海洋资源 行政区划 河流湖泊 疆域 交通运输业 民族 农业 气候 人口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 时事政治

上海:2017年09月上海招聘松江区事业单位劳务派遣用工110人公告(1028批次)(三)
2017-09-29 16:41: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
28%31.6%9.6%,东部地区虽然低于中部地区,但东部地区开展创新活动企业的数量达到6.1万家。

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我国规模工业以上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9606.1亿元,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2.7%;新产品出口额为8686.8亿元,占全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11.9%

12009——2011年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约有______

A.2.41万家                       B.29.86万家                    C.24.08万家                    D.2.99万家

2、东部地区开展创新活动企业的数量达6.1万家,占全国开展创新活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______

A.9.6%                                 B.31.6%                              C.28%                                 D.70.9%

32011年我国全部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为______

A.72998.3亿元                B.1033.7亿元                  C.9720.5亿元                  D.39606.1亿元

解答:1、正确答案为B2、正确答案为D3、正确答案为A

 

第六部分:材料作文题或综合应用能力测试,两者取一 

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对基本公文写作知识的熟悉程度。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全面理解试题材料的内容及其含义,准确把握事实所蕴含的趋势、矛盾和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对试题材料的内容、趋势或矛盾进行归纳分析,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作出较为全面系统的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试题材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准确清晰地陈述意见、论证观点和表达思想等。

  常见的题型有材料分析题、观点评析题、案例题、文书写作题和材料作文题等。

A、材料作文:

根据给出的材料和答题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报考者充分利用给定的材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的见解,对材料中涉及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案。作文的答题要求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措施合理、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流畅。

【材料作文举例】一个人,无论是官是民、是富是贫,都少不了与人打照面、打交道。这就有一个如何待人的问题。

待人以礼,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更是提出“礼者,人道之极也”。到西汉时,戴圣在《礼记》中告诫:“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正因为如此,我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待人以礼,人心所向。生活中,谁也不愿与人相处或相交,是找气受、找罪遭,更不是要去垒一堵墙、树一个对立面,让自己无路可走,使自己成孤家寡人。

待人以礼,礼在“礼貌”:对人恭敬,高看一眼;礼在“礼让”:得饶人处且饶人,有理也不亮高声;礼在“礼节”:相敬如宾,彬彬有礼,乃至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作答要求:

仔细阅读材料,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以“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在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答题示范】

有礼何以安,无礼何以危

西汉的著名经学家戴圣在选编《礼记》时特别告诫:“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这句古训意思简单明确,但意义深远。那么,我们就来说一说,人有了礼,究竟“安”在哪儿,若无礼,又会“危”在哪儿。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生活在其中,难免会时常与别人打交道。怎样才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教给我们一个最好的方法——“礼”。

行为处事以礼待人,是一种素养,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和保障。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抬手不打笑脸人”。这里的“礼”并不是“礼物”的意思,而是“礼节”“礼貌”的意思。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们的身份不同、性格迥异,在对待事物的看法观点、处理事情的行为方式上难免彼此不同。我们无法强行要求每个人的性格、观点都一致、统一,但我们可以有一个公认的表达我们情感的合理途径和方法,也即一个行为上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因认同“礼”而表现在行为上的“以礼待人”。

“礼”不是虚的,它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讲礼貌,懂礼节,守规矩。与陌生人交谈时,不冷言冷语;和别人讨论问题时,不争得面红耳赤;与人对话时,不用尖酸刻薄的字眼,不在言语上无端地主动攻击别人。如果别人礼貌地对待自己,则自己更应礼貌地回应。人在社会中,谁都不希望和别人相处时顶着牛斗着气,给自己添堵。而且,谁都希望生活中朋友多一些,“路”好走一些。不是说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为处事就交不到朋友走不通路,而是如果事事依礼而行,肯定会交到更多的朋友,路也会走得更通更宽,而且自己也会更加安心。

那么“无礼”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有句俗语叫“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里“道理”的“理”也可以换成“礼貌”的“礼”,那么长远的后果相信大家都能意识到了。短期内呢?若待人处事行为无礼,对方是个有修养的人还好,如果对方也“彼此彼此”,那么斗气、争吵就在所难免了。严重的还会上升到肢体冲突,甚至因此而结怨结仇。如果说前者还只是让人的情绪变得不好,后者可是要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了。当然,这只是“无礼则危”最浅显的解释,但足以说明其严重性。

古训凝结了我国先哲的智慧,是有道理的,不然也不会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礼”是我们中华儿女世代传承的美德,它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社会生活中一条经久不衰的实用法则。

 

B1、观点评析题

某网络论坛中有这样的观点:

网友A:在单位里面,搞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没必要成天去搞人际交往!

网友B:那不一定,我们单位的一个伙计专业技能一般,但人缘好,很会来事,还不是多次被评为先进!

请对上述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答题示范】这两位网友观点的焦点,是工作中是否需要注重人际关系的问题。网友A认为工作中自己的业务能力是首位的,而网友B认为业务能力不好不要紧,人际关系处理好了才是关键。

这两位网友的观点都有其片面性。在工作中,业务熟练、专注本职是必要的,也是一个职员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但是,人是在团体(集体)中工作的,不可能脱离其他人而独立存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团队力量、工作效率的助推器。当然,就工作这个命题来说,业务精熟是必要条件,人际关系和谐是充分条件,二者是有主次之分的,不能把充分条件当成必要条件。因此,只是人缘好、会来事儿但专业技能跟不上的,虽然短时间内可能获得一些利益,但是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不良工作风气,从而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于人于己都不好。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既要保证自己的业务过关,也要与同事间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这样才更加有助于我们工作的完善。

 

B2、案例题

2014年,小李以优异成绩考取某省直某事业单位的工勤岗。刚开始,小李干劲很大,工作热情很高,可慢慢变得做事拖拉,精神倦怠。小李当初选择这个工作,是考虑到事业单位比较稳定,工作压力比较小。可实际工作后,他发现干的大多是杂事,有的还是体力活,还经常加班,收入也不太高,心理落差很大,他还觉得工勤人员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发展空间很小。小李的朋友也都劝他:“你还年轻,有专科文凭,又学了点技术,应该出去闯一闯。”小李感到很纠结,对选择这个岗位甚至有点后悔了。

结合案例,你认为小李应该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安心工作?

【答题示范】案例中的小李出现这样的心态是发现实际工作不如自己预想中的好。其实工作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合。一方面,这份工作要有能够适合工作的人;另一方面,这个人也要能够适应自己所做的工作。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是工作的人主动调整自己,去努力适应一份工作,而不是干等着合适自己的工作从天上掉下来。

对于小李来说,自己首先应该端正认识,每个岗位都有其特点,彼此是不完全相同的,而自己所做的工作就是工勤岗该做的(如为别的部门同事服务等),既然入了行就要努力适应工作环境。其次他也应当清楚自己在这个岗位上的优势,工勤岗是需要一定专业技术才能够报考的,而自己有一定的文凭和技能,符合岗位需求。换句话说,这个岗位,也许换了别人还不如自己,因此自己要有自信。而且在这个岗位上,自己还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改进或创新技术。另外,对于小李来说,工作中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不用太过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要相 信时间能够证明一切,只要努力和付出了,总能得到收获。

B3、材料分析题

从技校毕业生到“中国北车资深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从一名焊工到破解世界性焊接难题的高技能人才、全国技术能手,作为中国北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一名焊接机械手操作工,谢元立却演绎了不同寻常的职业传奇。

1988年,谢元立走进长春客车厂(长客股份公司的前身)焊接车间水箱工段,成为了一名焊工。当谢元立真正拿起焊枪,焊出第一个合格产品时,他就暗下决心,“既然干上这一行,就要干出个样儿来”。

工作第二年,谢元立就在全厂技术比赛中获得了“焊接状元”称号。“当时深刻感受到公司对技术工人的重视和需要,一下子觉得走技能人才的路特别有前景。”谢元立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上海:2017年09月上海金山漕泾镇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