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13年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公务员、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永嘉县2013年下半年公开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关工勤人员)公告
为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管理,保证合理流动,根据工作需要,面向全县公开选聘7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关工勤人员1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公开选聘的对象和条件
(一)身体健康,思想政治素质较好,工作能力较强,能较好履行职责。
(二)选聘的对象必须为本县在编在岗工作人员,报考事业单位岗位的,人员身份与选聘岗位必须相符;报考机关工勤岗位的,须为机关工勤或全额事业人员。
(三)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必须满三年以上,且在现单位工作满二年以上;近三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含新录用工作人员试用期考核)。
(四)符合报考职位其他要求。具体见《2013年下半年永嘉县公开选聘全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关工勤人员)计划表》(见附件1)。专业审查依照《2013年永嘉县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专业资格审查办法(修改)》(见附件3)。
二、公开选聘程序
采取公开报名、统一考试、严格考察、择优流动的办法进行。
(一)报名
报名时间:2013年10月29日—30日(上午8:30-11:00,下午14:00-17:00)。
报名地点:钱塘世纪大酒店17楼多功能厅(上塘县前路)
报名办法:
1.报名者填写相应的报名表(从永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www.yjrsj.gov.cn和永嘉人才网www.yjrc.com.cn下载),按干部管理权限征得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同意并签署报考意见后,持本人毕业证书、身份证等相关证件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同时须提供近三年年度考核等次证明,接受资格初审。
2.每人限报一个单位的一个职位。
3.经资格审查,符合报考条件的人数和职位选聘计划数不足3:1的,相应减少选聘名额或取消选聘计划,对因取消选聘计划的有关报考人员可以在规定时间前改报其他职位。
4.年龄、工作经历、资格资质有年限要求的,均以周年计算,计算截止时间为2013年10月29日。
5.考务费为80元。
经选聘单位资格审查符 合报考条件的报名者于2013年11月14日9时—2013年11月16日9时登陆永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www.yjrsj.gov.cn),下载打印《笔试准考证》。
(二)考试
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组织,采取笔试闭卷形式,总分100分。
1.笔试科目为《综合应用能力》(满分100分)、《基本素质测验》(满分100分),各占笔试成绩的50%。笔试成绩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尾数四舍五入。
2.笔试具体时间及科目:
2013年11月16日
上午 9:00——11:00《综合应用能力》
下午14:00——15:30《基本素质测验》
笔试地点详见准考证。
(三)考核
1.按笔试成绩,分岗位从高分到低分,按照选聘岗位数1:1的比例确定考核对象。如遇比例内最后一名总成绩同分,《综合应用能力》成绩高者优先,若再同分,则采取加试办法。
2.考核对象名单公布后,各选聘单位必须在60日内完成考核工作。考核工作由各招聘单位及其 主管部门负责,考核对象要积极配合选聘单位完成考核工作。
3.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能力水平、廉政勤政、工作实绩等。标准参照《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察工作细则(试行)》。
4.若出现考核对象考核结果不合格或自动放弃的情况,其空缺在该岗位报考人员中按照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递补者中有同分对象的也如上述办法处理,没有递补人选的相应减少选聘名额或取消选聘计划。
(四)流动
考核对象经考核合格的,研究确定拟选聘对象。拟选聘对象在永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www.yjrsj.gov.cn)和永嘉人才网(www.yjrc.com.cn)公示7个工作日无异议的,按管理权限办理流动手续。拟选聘对象名单公布后,如再放弃资格的,不再递补。
三、其它事项
本公告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选聘单位负责解释。公开选聘过程中有关事项,请关注永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www.yjrsj.gov.cn)和永嘉人才网(www.yjrc.com.cn)。
1.2013年下半年永嘉县公开选聘全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关工勤人员)计划表
2.2013年下半年永嘉县公开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名表
3.2013年下半年永嘉县公开选聘机关工勤人员报名表
4.《2013年永嘉县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专业资格审查办法(修改)》
附件4
2013年永嘉县属事业单位公开选聘工作人员
专业资格审查办法(修改)
2013年永嘉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专业(岗位)报名资格审查的原则是:参考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目录,对专业性强的专业(岗位)按照报考人员所学专业对口掌握,综合性的专业(岗位)适当从宽。具体掌握如下:
一、“文秘”招考专业(岗位)
含有“文秘”的专业;
哲学类: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等;
政治学类:法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史与中共党史、社会学、社会、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政治学理论、政治理论、中外政治制度、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政治与行政学等;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
教育学类:政治思想教育、人文教育、教育学、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文秘教育、科学教育、政治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政史教育学、政治和历史教育、教育学研究、学科教学(语文)、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原理、汉语言文学师范、科学教育(师范)、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小学教育、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师范)、应用心理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师范)、应用心理(师范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工作)、初等教育、初等教育(综合文科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教育(师范)、人文教育(师范)、小学教育(中文)、小学教育(师范)、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等;
文学类: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含师范方向)、汉语言、对外汉语、中文、中国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古典文献、汉语言文学教育、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师范)、汉语言教育、中国现代文学、语言及应用语言学、汉语、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学、基础教育(中文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方向)、汉语言文学(中文秘书方向)、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方向)、中文师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文艺学专业、基础教育(中文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学(新闻方向)、汉语言文学(涉外文秘方向)、汉语言文学(涉外高级文秘)、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汉语言文学(文学方向)、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方向)、人文科学、人文、汉语言文学(公关与文秘)、汉语言文学(现代文秘及信息技术)、汉语言文学(基地)、汉语言文学(影视方向)、汉语言文学(秘书方向)、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等;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广告学、媒体创意、网络传播、广告、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编导、新闻采编与制作、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广告艺术设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新闻传播、传媒策划与管理、广告与广告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文化与传播、新闻传播学、播音与主持、新闻、大众传播、大众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学和大众传媒、广播电视艺术学、编辑出版学、编辑出版等;
历史学类:历史学、世界史、世界历史、民族学、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历史学(师范)、历史学教育、中国近现代史、考古学、博物馆学、民族学、文物保护技术、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等;
管理学类: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社会保障、管理科学、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政策学、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机关管理与办公自动化、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管理、党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行政管理(电子商务)、行政管理(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经济与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电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医学信息)、公共事业管理(师范类)、公共关系、工商管理(医药)、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媒体事业)、国际管理、工业工程(管理学类)、公共事业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安全工程)、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双语教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等;
社会学和民族学类: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管理、社会工作、社会管理、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社会学法学学士、社会政策等;
秘书类:文秘、文秘档案、秘书学、涉外文秘、中英文秘、文秘英语、法律文秘、法律文秘(法制新闻方向)、法律文秘(法律文书与档案管理)、经济秘书、现代文员、文秘与办公自动化、秘书、涉外秘书、现代文秘、行政文秘、商务秘书、文秘与档案、全球传播文学硕士等;
政史类: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历史学专门史、政治理论学、历史学、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人文教育方向)、历史学类博物馆学等。
二、“中文”招考专业(岗位)
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语文教育、汉语言教育、汉语言、对外汉语、新闻、新闻学、中国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广播电视编导、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汉语言文字学、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学(中文)、汉语言文学(教育)、广播电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现代文秘)、汉语言文学(中外文秘方向)、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人文科学、汉语国际教育、国际汉语教育等。
三、“新闻(新闻传播)” 招考专业(岗位)
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广告学、媒体创意、网络传播、广告、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编导、新闻采编与制作、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广告艺术设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新闻传播、传媒策划与管理(新闻)、广告与广告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文化与传播、新闻传播学、播音与主持、新闻等。
四、“英语”招考专业(岗位)
英语、商务英语、英语教育、英语语言文学、英语翻译、英语(师范)、英语笔译、英语(国际商务方向)、英语(商务方向)、小学教育(英语)、英语语言和文化、英语应用语言学、英语(医学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同声传译)、英语(翻译)、英语(中美联合培养)、国际商务英语等。
五、“法律”招考专业(岗位)
法学、法学理论、法律史、行政法、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经济法学、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法学、国际经济法、监狱学、劳动改造学、商法、民商法、民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诉讼法学、刑法、刑事司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军事法学、法律学、法律、法律事务、律师实务、法律实务、法律文秘、法律教育、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法学(律师方向)、国际经济法学、法律硕士、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等;
其他专业的人员,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资格证书或A类、B类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也可以报考。
六、“法学”招考专业(岗位)
法学、法学理论、法律史、行政法、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经济法学、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法学、国际经济法、监狱学、劳动改造学、商法、民商法、民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诉讼法学、刑法、刑事司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军事法学、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法学(经济法方向)、国际经济法学、法学(律师方向)、刑法学等。
七、“计算机多媒体运用技术”招考专业(岗位)
计算机多媒体运用技术等。
八、“计算机”招考专业(岗位)
电子信息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安全、信息科学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电子学与信息系统、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微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信息、信息管理系统、科学系统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信息管理技术与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教育、电机电子工程、电子商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电路与系统、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计算与信息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金融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力企业信息化)、数学和信息学、电子信息工程(教育)等;
电气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软件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设计、计算机软件技术与应用、软件编码与测试、计算机软件与网络应用、网络工程、计算机软件、通信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自动化、通信与信息系统、工业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管理、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管理信息系统、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 计算机通讯与技术 、通信与无线网络、卫星通信、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信息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统理论、嵌入式系统、计算机通信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计算机控制、集成电路工程、系统分析与集成、计算机+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网络工程、计算机应用网络、电气工程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
计算机及应用类: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科学教育、计算机现代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器件及设备、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信息对抗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技术、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电子应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计算机技术与教育、计算机数控、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电子工程、经济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自动化控制、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学、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理论、广播电视工程、计算机通信、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多媒体运用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子技术与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与控制工程、运筹学与控制论、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计算机教育、数字与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与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与技术、计算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职教师资)、计算机与科学技术、计算机、电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企业计算机方法应用(计算机及应用类)、计算机及应用、网络系统和电子商务、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等。
九、“电子科学与技术”招考专业(岗位)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物理电子学、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电工、电气技术、电机电气及其控制、光源与照明、电子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电气方向)、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与通讯工程等。
十、“通信工程(无线通信)”招考专业(岗位)
通信工程、通信与可视技术、数字通信设计、计算机通信、无线电通信、无线通信通讯、通信、信息管理、多路通信、通信网络与设备、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信息对抗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