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省份:四川 工作地点:达州市 招聘人数:404名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人才高地,中共四川省达州市委、达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2017年“千名硕博进达州”行动常态引才工作,面向全国公开引进404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现公告如下:
一、引进计划
拟引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63名,企业人员41名。查询网站:达州人才工作网(www.dzrcgz.gov.cn)、达州人事考试网(www.dzpta.gov.cn)、达州先锋网(www.dzdjw.gov.cn)。
二、引进对象及方式
1.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含2018年7月31日前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或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层次人才,采取不经笔试,直接考核的方式引进,具体岗位见附件1。
2.引进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及以上的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含2018年7月31日前毕业的应届毕业生),采取直接考核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具体岗位见附件2。对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或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采取不经笔试,直接考核的方式优先引进。然后,对剩余空缺岗位的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引进。
3.考核和考试具体事宜另行公告。
三、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具有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二)年龄35周岁以下(1982年10月31日以后出生),副高及以上职称、承担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的优秀人才,经组织人社部门同意可放宽到45周岁(1972年10月31日以后出生),具体岗位要求见职位表。
(三)符合引进岗位要求的其他条件。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报名:
1.曾受过各类刑事处罚的;
2.曾被开除公职的;
3.有违法、违纪行为正在接受审查的;
4.尚在党纪、政纪影响期内的;
5.按照相关规定应当回避的;
6.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中违规违纪在禁考期内的人员;
7.法律法规规定不能报考或不得聘用为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人员。
四、引进程序
一般采用网络报名、资格初审、资格复审、综合测试、体检考察、择优引进的方式进行。
(一)网络报名
报名时间:2017年11月1日至2017年11月23日
查询时间:2017年11月2日至2017年11月24日
报名网址:达州人事考试网(www.dzpta.gov.cn)
具体办法:报名人员登录报名网站,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报名条件的岗位报名(每人限报一个岗位)。具体步骤及程序按网络提示进行。
(二)资格初审
报名人员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后,及时登录报名网站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初审。资格初审合格者,不能再报其他岗位,资格初审不合格者,可在报名时间截止前改报其他岗位。
(三)资格复审
考核前进行资格复审,报名人员应提供岗位所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身份证等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出具本人学生证或院系相关证明。海外留学生应提供国家教育部有关学历认证机构认证的学历证明。
资格审查贯穿引才活动全过程,在任何阶段发现报名者有不符合岗位要求情形的,均取消其引进资格。
(四)综合测试
机关事业单位引进人才进行综合测试,需进行实绩认定或笔试,并开展面谈考核或面试;企业引进人才进行综合测试,由用人单位结合实际自主实施。相关事宜将在达州人才工作网、达州人事考试网、达州先锋网另行公告。
1.实绩认定
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或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需进行实绩认定。实绩认定充分体现行业、专业及岗位特点,以量化方式进行。进入实绩认定范围的人员应提供学历学位、职称、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获得的表彰奖励等相关文件(证书)。
2.开展笔试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报考附件2岗位,且达到开考比例为2:1,需在达州参加笔试,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3.面谈面试
面谈面试由组织人社部门统一组织、分级实施、分类考核。
(五)体检考察
根据综合测试情况,按岗位需求计划1:1比例等额确定体检考察人员,若综合测试总成绩相同,面谈面试成绩高者进入体检考察范围。
体检的项目和标准参照修订后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和《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执行。其中,乙肝检测项目按国家人社部、教育部和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要求执行。有行业体检要求的,结合其规定一并执行。对于在体检中弄虚作假或者隐瞒真实情况,致使体检结果失真的,不予引进。
考察主要对体检合格人员的档案进一步核实,对其现实表现进行综合了解。
出现体检、考察不合格或其他情况缺额的,按同一岗位考核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等额递补。
(六)网上公示
对体检、考察合格的拟引进人员,在达州人才工作网、达州人事考试网、达州先锋网上公示,公示期为7天。
(七)办理手续
经公示期满且无异议的,各用人单位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引进手续,高校应届毕业生先签订“三方协议”,待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等相关证件后办理正式入职手续。
五、待遇和管理
(一)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发放15万元安家补助、9600元/年岗位激励奖。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和高级技师,发放3万元安家补助、1200元/年岗位激励奖。引进的急需紧缺专业本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具有技师职业资格)发放2万元安家补助。
(二)对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首次聘用按规定分别聘用到事业单位管理七级、八级岗位或专业技术十级、十二级岗位。初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受单位岗位数额限制。
(三)引进人才在我市企事业单位服务期限最低为5年、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结束后,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聘用资格,考核合格的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
(四)引进人才受聘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根据《四川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实行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事业单位聘用制管理。市县两级组织人社部门及用人单位负责对引进人才进行管理,日常管理和考核以用人单位为主。引进人才到企业工作的,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由国资委或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进行考核管理。
(五)服务期满后,经考核合格、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自愿,可按照《四川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续聘或转聘我市其他事业单位;符合公务员调任条件的,根据工作需要,可调任党政机关。
六、纪律及其他
人才引进过程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如发现违纪违规问题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本《公告》及其未尽事宜,由中共达州市委组织部、达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达州市人才办负责解释。
咨询电话:0818-23760333322237监督电话:0818-12380
附件:1.2017年达州市常态引进硕博人才需求目录
2.2017年达州市引进急需紧缺专业本科及高技能人才需求目录
中共达州市委组织部达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达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10月31日
来源:
http://www.dzrcgz.gov.cn/2017/zytz_1102/540.html
You may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网页浏览器的是_____
A: IntemetExplorer
B: Firefox
C: FoxPro
D: Chrome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FoxPro,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数据库程序开发软件,不解析:方案设计是行政决策的
单选题: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_____
A: 党指挥枪的原则
B: 官兵一致的原则
C: 军民一致的原则
D: 民主建军的原则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A[解析]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提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形象表述。党指挥枪的原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确立和逐步完善起来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人民军队的性质决定的。1927年9月下旬,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确立的党指挥枪原则,成为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
本题所属考点:《毛概》
中心环节,也是决策咨询系统参与得最多的一个环节。方案设计就是在明确决策目标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方法,设计或者规划诸种实现决策目标的行政备选方案的行为或过程。"
本题所属考点:《管理常识》
属于网页浏览器。
本题所属考点:《科技生活》
delay, but time will not. 你【解析】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事
单选题:毛泽东强调人民军队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是在_____
A: 八七会议上
B: 中共六大上
C: 古田会议上
D: 遵义会议上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
本题所属考点:《毛概》
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
多选题: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民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_____
A: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B: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C: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D: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E: 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参考答案: ABCDE
本题所属考点:《十八届四中全会》
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行政机关的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本题所属考点:《行政法》
可以耽搁,但时间不会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