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91考试网为您提供安徽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备考资料。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8月1日,是从事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的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7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两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102人,硕士生导师172人,设有博士学位点10个,硕士学位点12个,专业工程硕士学位点3个和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是我国海洋科研机构中唯一的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建所60多年来,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海洋科学前沿,在海洋科学主要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工作,取得了1100多项科研成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创新性贡献。
面向未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致力于综合性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立足近海环境演变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创新与关键技术的综合交叉与系统集成,拓展深海环境与战略性资源探索的先导性研究,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系统性和原创性成果,成为国际一流的海洋科学和技术研究机构,在我国海洋科技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根据工作需要,2018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研究和支撑共计53名工作人员(项目聘用),现将招聘相关事宜公布如下:
一、招聘岗位信息
详见附表(2018年招聘岗位及要求一览表)。
二、申报条件
1. 应聘研究岗位的人员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其他岗位人员视各岗位具体要求。
2. 应聘研究岗位的人员需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含)以上SCI文章(至少1篇在国际刊物发表),其他文章要求视各岗位需要;学风端正,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较强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英文论文写作能力和流利的口语;具有国外留学经历者优先;同等条件下所外人员优先。
3. 除符合上述各岗位要求的条件外,应聘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符合国家党政干部录用条件,同等条件下学历高者优先。
三、申报时间及申报方式
1. 申报时间:2017年11月20日—2017年12月24日
2. 申报方式:采用网上报名方式。
应聘人员请登录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招聘网(网址:http://159.226.158.46/zp),按照要求投递简历(请务必使用谷歌浏览器)。请如实填写应聘信息。报名期间不再接收书面简历材料,填报材料不全者,不予审核。
各类证明材料以附件形式在网站上传,附件上传时以网站要求为准。
四、材料审查结束后在本所网站公布进入答辩的人选名单及答辩时间。
五、答辩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六、联系方式:
应聘过程中如有政策问题请联系我所人事处联系人。
所人事处联系人:代老师 倪老师
联系电话:0532-82898635 82898626
E-mail: rsc@qdio.ac.cn
原标题:2018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人员招聘公告
点击下载>>>
2018年招聘岗位及要求一览表
2018年招聘岗位及要求一览表 |
序号 |
部门 |
岗位名称 |
招聘人数 |
岗位性质 |
学历要求 |
专业背景要求 |
岗位要求 |
工作职责 |
1 |
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海洋生物蛋白的结构功能与应用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海洋生物学等相关学科 |
精通蛋白质的表达纯化,结构解析及功能分析,具有膜蛋白或蛋白复合物研究经验更佳。以第一作者在主流刊物发表SCI文章2篇以上。英语六级以上。 |
负责实验室的结构生物学平台,从事蛋白质相关的研究,协助课题组长指导研究生。 |
2 |
红藻资源生物学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海洋生物学,具有从事红藻研究背景 |
熟练使用分子生物学、藻类生理生化相关技术,熟悉我国红藻资源特性及其分布。以第一作者发表红藻分类相关SCI文章2篇。英语六级。 |
负责海藻系统分类、海藻资源开发;开展经济海藻种质扩繁以及规模化培养。协助完成课题组研究任务、管理日常工作,协助课题组长指导研究生。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方向的课题申请。完成课题组长交办的其他任务。 |
3 |
海洋天然产物研究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天然产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分子药理学等 |
具有扎实的海洋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或分子药理学专业知识和研究经历,能独立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勤奋刻苦,具有团队精神。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2篇及以上。英语四级。 |
承担海洋天然产物相关的研究工作。 |
4 |
海水鱼类分子遗传学及遗传育种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 |
有较强的群体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操作背景。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3篇以上。具备熟练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
从事海水鱼类育种及其遗传学评估研究。 |
5 |
海洋药物研制与开发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分子生物学,药理学 |
能够从事海洋药物的研制与开发,新药研究项目活性化合物的发现以及作用机制研究。要求具有药物筛选模型建立、药物作用机制深入研究的基础及能力;熟练掌握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动物学相关实验技能,责任心强,工作积极认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国外获得博士学位者优先,有博士后经历者优先。以第一作者发表影响因子>5的SCI文章2篇以上。具备熟练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
从事海洋药物的研制与开发,新药研究项目、活性化合物的发现以及作用机制研究。 |
6 |
海洋微生物源药物发掘及药理研究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细胞生物学,药理学 |
具有良好的海洋药物药理研究经历,熟悉各种细胞生物学技术。对于未知靶点的小分子或多糖类活性物质能够借助各种手段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3篇及以上。英语六级。 |
能够独立申请并承担国家基金委青年基金或同等级别省部级课题,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协助课题组长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科研工作。 |
7 |
微生物致病机制或动物免疫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微生物学,免疫学等相关专业 |
熟练掌握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方面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在专业领域重要期刊发表SCI文章2篇及以上。英语六级,能够独立撰写研究论文。 |
从事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或宿主免疫机制相关研究工作,协助课题组长进行实验室管理、材料撰写和项目管理等。 |
8 |
海洋糖类药物研究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具有糖化学,糖工程,药学,食品科学相关专业背景 |
具有扎实的多糖/寡糖/糖复合物结构解析与制备、寡糖合成或相关研究以及生物活性研究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工作勤奋,有团队协作精神。以第一作者发表国际SCI文章2篇及以上。具备熟练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英文论文写作能力和流利的口语。 |
从事海洋糖类药物与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 |
9 |
贝类环境胁迫型疾病防控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海洋生物学,水产养殖学 |
具有环境胁迫型疾病防控以及免疫相关工作经历,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贝类养殖学,能胜任野外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5篇及以上,或以第一作者发表影响因子5以上论文1篇。英语六级。 |
从事贝类环境胁迫型疾病防控研究。 |
10 |
海藻组学与生态适应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组学,分子生态与适应进化或生物信息学等 |
具备分子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分子生态学等技能。以第一作者在专业领域发表SCI文章2篇及以上。英语六级。 |
协助课题组开展海藻组学及进化生物学研究,申请国家及相关部门课题,指导研究生及实验室管理等。 |
11 |
海藻良种产业化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具有4年以上从事海藻育种、海藻细胞培养的工作经验,能够熟练的使用全自动营养盐分析仪;熟悉我国主要经济海藻养殖、育种、种苗培育的主要技术方法;能够独立出差、出海完成科研任务 |
具备海藻细胞培养、海水营养盐自动分析技术、海藻杂交育种、藻类基因条码分析技术、微卫星分析技术。以第一作者在海藻研究领域发表国际SCI文章2篇以上。具备较强的英文论文写作能力。 |
协助责任研究员完成农业部藻类产业技术体系的各项研发任务,协助责任研究员完成其它各项科研任务。 |
12 |
海洋生物遗传与代谢工程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海洋生物学相关专业 |
熟悉藻类基因工程相关实验操作。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3篇及以上。英语六级。 |
从事海藻基因组编辑与代谢工程研究。 |
13 |
仪器技术支撑岗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相关技术支持) |
1 |
支撑岗位 |
硕士及以上 |
生物相关专业,有一定的显微镜使用经验 |
动手能力强,有团队合作精神。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1篇以上。英语四级及以上。 |
从事显微镜等基础维护、培训及其指导学生上机实验;辅助设计实验、解析实验结果。 |
14 |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
近海生态学研究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学专业 |
具备海洋生态、海洋生物研究背景。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2篇及以上,其中至少1篇SCI高端文章。具备熟练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
从事海洋调查与研究、数据处理、实验分析。 |
15 |
海草生态学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海洋生态学相关专业,具有海草研究背景优先 |
具备海草样品室内处理及野外调查实践经验;熟练掌握分子生态学相关实验技能;能够独立开展海草生态学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3篇以上。英语六级,具备良好的英文读写能力。 |
开展海草繁殖特征、种群补充特征研究,以及分子生态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
16 |
贝类附着变态机理研究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海洋生态学、养殖生态学、海洋生物学等相关专业 |
具有一定的贝类学和生物信息学基础,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熟悉转录组、蛋白组等组学分析的研究方法。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4篇以上。英语六级。 |
开展脉红螺附着变态机制的研究,查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细胞凋亡在变态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
17 |
渔业资源生态学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渔业资源等相关专业 |
具有渔业资源评估经历,掌握渔业数据分析技能,具备独立从事渔业生态学研究的能力,有至少1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者优先。以第一作者发表国际SCI文章2篇及以上。具备熟练的英语阅读、写作和交流的能力。 |
从事渔业资源长期数据评估工作。 |
18 |
有害藻华生物学及其防控原理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具有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或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有国外博士学位者优先考虑;如申请人为非应届博士生,须有国外博士后研究经历。 |
具有较好的海洋生物、海洋化学以及有害藻华防控等方面相关研究基础。近5年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以上(总影响因子>10);对于发表单篇影响因子>10的申请者,可不受上述条件限制。具备熟练的英语学术交流、阅读、写作能力。 |
根据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在有害藻华生物学及其防控原理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积极申请国家相关科研项目,并参与项目组已有的相关工作;完成课题组负责人交付的其他科研和管理工作。 |
19 |
海洋浮游植物生态学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具有生物学或海洋生态学专业教育或研究背景 |
具有扎实的海洋浮游植物专业知识和研究经历,具有海洋浮游植物室内外实验生态学的研究经验;具有植物细胞产物化学分析的研究经验和熟悉相关仪器,或具有海洋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经验,并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积极认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2篇及以上。具有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熟练应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论文写作。 |
从事藻华藻类化学互感作用或海洋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 |
20 |
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
热带西太平洋主流系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
1 |
科研岗位 |
博士 |
物理海洋专业 |
掌握流体力学和海洋动力学基本理论,熟练运用各种海洋资料分析方法,开展过大洋水团和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