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10KV大容量电机的驱动电子电路,独立开展电机频繁启动、运行的模拟计算;具有高压电力电子、电气传动课题或项目经历,能够独立承担和解决电气驱动系统实际运行中出现问题; |
IET-6-12 | 储能研发中心 | 电力储能工业自动化 | 1 | 大规模储能电站的工业自动化运行,通用PLC系统设计、运行; | 控制工程、自动化 | 硕士及以上;掌握自动控制原理和现代控制,微机原理技术;掌握PLC技术;熟练应用一款主流PLC编程软件,熟练运用一款主流工控组态软件进行软硬件集成;具有工业自动化课题或项目经历,能够独立承担和解决自动化系统实际运行中出现问题; |
IET-6-13 | 储能研发中心 | 船舶电站自动化研发设计 | 1 | 微型电站自动控制系统软硬件组态、微型电站电气试验和仿真 | 轮机专业、电气自动化及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熟悉船舶电站的工作原理;能熟练使用西门子S7系列PLC,并掌握一种组态软件;掌握船舶电站并网、保护,以及有功无功的调节方式;能用matlab对船舶电站进行仿真研究 |
IET-6-14 | 储能研发中心 | 油气输运工程研发设计 | 1 | 天然气门站系统设计及优化;组织天然气储存及输运系统的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工作 | 油气输运及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有较强的油气集输专业知识基础,熟悉天然气输送存储的相关标准和准则;具有天然气储运行业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可独立完成天然气门站设备检修;掌握CAD绘图软件,熟悉应力分析等专业设计软件 |
IET-6-15 | 储能研发中心 | 科研助理 | 1 | 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管理;国际储能市场调研探索;储能技术材料与文献报告等文档材料的翻译与撰写; | 管理学及语言学等相关专业 | 本科及以上学历;责任心强,勇于担当,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具有较高的英语阅读、写作和交流水平 |
IET-6-16 | 储能研发中心 | 储能经济性研究 | 1 | 各类储能系统技术经济性建模与评测;储能应用模式创新研究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 | 博士;掌握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电工电子学、能源系统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电力系统技术经济性研究经历者优先 |
IET-6-17 | 储能研发中心 | 储能咨询工作 | 1 | 储能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国内外储能政策研究;储能应用项目可行性分析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技术经济与管理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具有较强的能源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技术经济与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基础;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取得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资格证书者优先 |
IET-7-1 |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 高效紧凑式换热器设计研发及超临界CO2流动换热特性研究 | 3 | PCHE等新型高效紧凑式换热器设计与优化;CC/CW/CU型主表面式换热器优化设计;超临界CO2流动换热特性研究 | 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或其他相关专业 | 博士毕业,40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放宽至45周岁,有换热器设计经验者优先;掌握传热传质学和热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换热器多目标多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具备换热器设计能力。英语四级以上。 |
IET-7-2 |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 光电转换与弱电信号运放系统设计研发 | 2 | 光电信号转换与弱电信号运算放大等结构设计、系统集成与试验研究及优化;电信号软硬件滤波降噪分析与处理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电子信息类专业 | 硕士及以上学历;40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放宽至45周岁;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熟悉使用protel/ proteus等电路设计仿真软件,LabView等虚拟仪器编程软件;熟悉光电转换原理,掌握弱电信号运放原理;英语四级以上。 |
IET-7-3 |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 能量转化与输运材料的设计研发 | 1 | 负责团队中高导热储能材料的设计与研发;热功能材料相关的基础研究 | 工程热物理/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 | 博士毕业,40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放宽至45周岁,有海外学术经历者优先;具有能源相关材料的研究背景;熟练掌握材料科学中主流设计软件的使用,如VASP等。英语四级以上。 |
IET-7-4 |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 新型高效热泵系统研发 | 2 | 热泵循环系统分析,关键部件研制,系统集成与性能优化等 | 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或其他相关专业 | 博士毕业,40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放宽至45周岁;具有能源相关循环系统分析、换热设备研发经历;熟练掌握材料科学中主流设计软件的使用,如VASP等。英语四级以上。 |
IET-7-5 |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 科研支撑与管理 | 2 | 负责实验室内部包括资产管理、质量管理、保密管理、安全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宣传、报销、外事及其他日常事务等在内的科研支撑工作;实验平台建设、测试、维护等 | 工科专业背景 | 硕士,35岁以下,有工程热物理专业背景者优先。 |
IET-7-6 |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 透平机械研发设计 | 1 | 超临界CO2循环发电压缩机和透平相关技术研发 | 风机、涡轮、燃气轮机等相关专业 | 博士;掌握CAD、UG、CREO等常用绘图软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熟练使用CONCEPTS 、ANSYS Fluent/CFX、NUMECA、DyRoBeS等软件中的一种或多种; |
IET-7-7 |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 透平机械研发设计 | 1 | 超临界CO2压缩机设计、超临界CO2透平设计;压缩机密封设计校核 | 风机、涡轮、燃气轮机等相关专业 | 博士;掌握CAD、UG、CREO等常用绘图软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熟练使用CONCEPTS 、ANSYS Fluent/CFX、NUMECA、DyRoBeS等软件中的一种或多种;良好的英语交流、撰写能力 |
IET-7-8 |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 电力系统控制 | 2 | 超临界CO2发电控制系统设计;新型高效发电系统控制研究 | 热能动力与电力系统控制等相关专业 | 博士;熟练掌握电力系统控制自动化专业知识;熟练运用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相关软件进行系统控制设计;具有电力系统控制设计相关经验 |
IET-7-9 |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 转子动力学及结构设计 | 1 | 利用DyRoBeS软件完成复杂轴系的转子动力学分析、转子系统的集成及优化;搭建转子动力学测试系统/平台、完成转子动力学实验测试及分析、转子系统的集成及优化 | 叶轮机械、转子动力学等相关专业 | 博士;具有扎实的转子动力学理论基础,能从事该领域的研究;熟练运用DyRoBeS软件,能完成复杂轴系的转子动力学分析 |
IET-7-10 |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 高温传热及相变传热强化 | 1 | 高温强化传热机理研究、新型热管技术应用研究;相变传热机理理论研究、相变传热机理实验研究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相关专业 | 博士;熟练掌握传热学、相变传热专业知识;熟知热管相关知识及其充装、应用等相关知识;能够独立完成热管性能测试等相关实验 |
IET-7-11 |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 透平机械实验技术支撑 | 1 | 超临界CO2实验台建设、压缩机实验 | 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 | 博士;熟知叶轮机械相关专业知识;熟练了解叶轮机械实验平台相关操作和实验流程 |
IET-7-12 |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 微纳尺度传热机理研究 | 2 | 开展微纳尺度传热机理的基础研究,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以及中科院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要求的强化传热机理方面的研究内容;独立或参与重要科研项目的争取、实施、管理和验收 | 工程热物理及其相关专业 | 博士;具有副高级职称;具有微纳尺度传热研究工作经历;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或作为骨干参与过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发表有SCI国际期刊论文;具有较强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IET-7-13 |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 光电子/电子器件先进热管理技术研发 | 2 | 负责光电子/电子器件先进热管理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负责光电子/电子器件先进热管理技术研发项目相关事项 | 工程热物理及其相关专业 | 博士;具有微纳尺度传热研究工作经历; 参加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有SCI国际期刊论文;曾作为发明人,申请过国家发明专利;英语六级;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IET-7-14 |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设计 | 1 | 设备装置及产品的机电一体化设计以及产业化应用工作;参与先进热管理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相关的项目事项 | 智能控制技术、机械设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及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有工作经历者优先;参加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曾申请发明专利;熟悉机械设计、机械CAD/CAM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等技术;熟练使用ProE和AutoCAD等绘图软件;英语六级;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IET-7-15 |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 高功率密度照明光学器件与系统研发设计 | 1 | 高功率密度LED或大功率激光器光学器件、系统及相关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工作;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以及中科院等省部级科研项目相关内容的研究;独立或参与重要科研项目的争取、实施、管理和验收;参与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相关的项目事项 | 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光电子技术科学及相关专业 | 博士;具有副高级职称或工作经历者优先;参加过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研究工作;作为发明人申请过国家专利;在国际期刊发表有SCI论文者优先;英语六级;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IET-7-16 |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 热管理控制系统设计研发 | 1 | 自动控制技术开发;两相循环自动控制系统研发及优化设计 | 自动控制工程及相关专业 | 博士;有工作经验者有限;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在校成绩优良, 具有学术论文英语写作能力;熟悉PLC,DSP等控制过程;具有程序编写能力;熟悉过程控制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硬件设备选型和使用标准。 |
IET-7-17 |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 相变循环系统设计研发 | 1 | 两相流动换热循环系统实验研究、数值仿真;两相循环系统研发、优化设计 | 热能工程/制冷工程及相关专业 | 博士;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在校成绩优良, 具有学术论文英语写作能力; 掌握制冷系统、化学反应系统流程相关分析软件; 参与实施过实验项目,熟悉热工测量、数据采集手段,具备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能力。 |
IET-7-18&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