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津区基本情况介绍
新津位于成都南部,幅员面积330平方公里,辖4街道4镇,服务管理人口42万。2020年6月5日,新津撤县设区。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31.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6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5亿元、增长(下同)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亿元、增长31.4%,固定资产投资169.8亿元、增长17.4%。连续6年位居四川省十强县行列,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县域经济发展强县,正加快建设“成南新中心、创新公园城”。
现代创新活力新区。形成“超级绿叶”公园城市总体架构,建立“公园城市+数字经济”领导小组制度,统筹城市策划、规划、建设、运营四大环节。实施TOD营城,有序推进地铁10号线新津站、五津站、刘家碾站等“七站一场”产城单元融合开发,地铁10号线新津站“TOD+5G”公园城市未来社区初步呈现。实施智慧营城,开展“物理+数字”双开发试点示范,建设“城乡大脑”,构建“BIM+CIM”数字化智慧运维城市底座。实施生态营城,遵循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城市开发理念,构建“大尺度+微循环”城市生态本底,津津绿道超过170公里,公园湿地群落总面积超过1万亩,白鹤滩湿地成为成都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公园城市大美形态初步彰显。
现代高质产业新区。优化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形成“一城两园一区”全域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在天府牧山数字新城,聚焦“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发展数字建造、数字商贸、数字文旅、数字内容等新经济产业,大力培育以数字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产业集群,打造“成渝数字经济新名片、全国数字微城新示范”;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聚焦“智能制造+工业互联”,发展智能交通装备及核心部件、智能家居及智能硬件产品、绿色食品及供应链系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以智造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天府数智基地”;在天府农业博览园,聚焦“数字农博+乡村振兴”,发展“农业+科技”“农业+文旅”“农业+食尚”等产业,大力培育以乡村为场景的现代乡村产业集群,打造“中国农业达沃斯”;在梨花溪文化旅游区,聚焦“数字文旅+场景体验”,发展山水运动和文创旅游产业,塑造“花漾新津”旅游IP,持续壮大以文创为内核的微度假产业集群,打造“天府微度假首选地”。
现代宜居宜业新区。聚焦幸福美好生活需求,大力实施“优教新津”行动,以“名校+”理念为统领,引进成都外国语学校、泡桐树小学、龙江路小学、石笋街小学、市机关三幼等名校,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深入实施“健康新津”行动,省骨科医院天府分院、区中医院、妇女儿童医院新院区建成投运,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积极发展新型消费,统筹城市级、片区级、社区级消费布局,打造老码头文化创意街、希望·奥特莱斯购物街等特色街区,建成红石公园等主力商圈。全面推行智慧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形成“1+4+N”智慧治理体系,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