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梅州市概况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闽赣三省交界处,东邻潮州,西接河源,南连揭阳、汕尾,北接江西、福建,是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的生态发展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43.96万,下辖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等8个县(市、区)。
叶帅故里,红色苏区。梅州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现有“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旧址群等红色革命遗址509处,是全国七个之一、广东唯一全域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范围的地级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叶剑英元帅出生在梅县雁洋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梅州大地建立了东江苏维埃政府,成立了以古大存为军长的红十一军,开辟了著名的中央红色交通线,4500多名梅州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中央苏区的形成和巩固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文荟萃,世界客都。梅州历来崇文重教,人才辈出,文化厚重,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落脚点,也是明清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有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客家博物馆,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87处,有中国五大古民居建筑之一的客家围龙屋4000多座,名人故居(旧居)381处。客家山歌、广东汉剧等6项文化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孕育了宋湘、丁日昌、丘逢甲、黄遵宪、张弼士、林风眠、李惠堂、曾宪梓、田家炳等一大批名人贤士。辛亥革命以来,涌现了院士36名、大学校长340多名、将军518名。旅居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700多万人,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誉称“世界客都”。
生态优美,平安名城。梅州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空气清新、水质良好,有自然保护区50个、森林公园158个,森林覆盖率达74.5%、稳居全省前列,是广东的重要生态屏障,是“世界长寿之都”。梅州是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故乡,正在创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梅州足球特区。有雁南飞5A级旅游景区和叶帅故园、五指石、雁山湖、客天下、灵光寺、张弼士故居等12个4A级旅游景区,有中国第二个“国际慢城”——梅县雁洋。客家人尊道厚德、勤劳诚信,邻里和睦、风清气正,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屡获全省“双第一”,2020年度平安广东建设考评获“优秀”等次,连续多年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
粤北枢纽,投资热土。按照国家《“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对梅州的定位要求,正探索建设粤闽赣苏区改革试验区,全力创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打造粤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现有11条高速公路、4条出省快速通道,梅汕高铁顺利通车,融入大湾区的梅龙高铁全线开工,综合快速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梅州机场运营10条航线、通航全国13个热点城市和地区。全市52.3%的土地属富硒土壤区域,土壤硒含量是国家富硒标准的1.75倍,潜在价值巨大。全市10个产业园(集聚地)全部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列入科技部“2021年度高新区以升促建调研名单”,正在申报国家级高新区。梅州综保区(一期)通过国家正式验收,梅州国际无水港开工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是全省第6个拥有综合保税区的城市。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21个,数量居全省前列;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75个,约占全省总量十分之一。2021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梅州继续在粤东西北地区中保持前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