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一号文件 十九大报告 中国政府与政治 马哲 毛概 邓论和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法理学与宪法 公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 公务员法 管理常识 行政法 经济 经济常识 经济法 科技生活 民法 人文历史 商法 社会公德 事业单位知识 宪法 刑法 政治经济学 中共党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定义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选词填空 地形地势 高科技产业 工业 海洋资源 行政区划 河流湖泊 疆域 交通运输业 民族 农业 气候 人口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 时事政治

2022年02月广东广州大学“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创新枢纽海外优青招考聘用公告
2022-02-22 09:49:19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公务员、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广州大学“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创新枢纽海外优青招聘公告

 

一、创新枢纽简介

广州大学“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创新枢纽在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新基建赋能建设规划中,面向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面向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体系可信和可控的重大需求,面向广州建设全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集聚发展试验区,围绕广东省和广州市“十四五”规划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力图突破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应用技术瓶颈,力争建成科创型高层次人才聚集和培养高地、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及高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平台。本创新枢纽包含有以下建设领域/方向:

(一)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与应用

由中国工程院方滨兴院士领衔,团队现有科研人员44名,其中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4人,正高职称17人(特聘教授9人),副高职称1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重大人才项目专家2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香江学者1名;广州市杰出专家1名、广州市优秀专家2名、广州市优秀专家后备6名。研究团队在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及子课题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19项、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子课题各3项以及其他军队、部委和地方政府专项项目及课题59项;在研省部级及各类教改课题17项,省级教学团队1项、省高校创新团队1项、市教育局创新团队1项,近三年科研经费上亿元。近三年来,在国内外旗舰期刊与会议共发表论文310余篇,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百余项;牵头或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25项,出版专著7部。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科普)奖1项、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二)人工智能理论、方法、技术及安全应用

人工智能方法可应用于网络攻击与保护,如智能漏洞搜索技术、水印技术、对抗机器视觉等。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安全方法也为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可靠性提供保障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本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平台主要研究如下几个方向: 1. 网络空间中的智能对抗方法(尤其是基于网络、超高清图像和视频等的对抗),2. 人工智能安全方法,3. 密码理论创新平台。旨在为网络空间安全提供更加强大的对抗手段,为筑牢我国网络空间安全防线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建设成国内领先的网络空间对抗团队,同时将人工智能安全建设成国内一流团队,协助我校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

研究方向由郑志明院士、许进教授领衔,形成首期科研团队15人(包括院士1名、正高职称6名,副高职称5名)。该方向将依托大数据安全关键技术“广东省学术创新团队”、广东省教育厅学术创新团队等平台,以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为建设标准,积极进行团队整合,在国际顶刊顶会上发表论文280多篇研究成果,获得了教育部优秀研究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

(三)安全赋能区块链核心关键技术及创新应用

安全赋能区块链核心关键技术及创新应用研究,旨在落实“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的重要指示,以打造可信区块链开放创新基地、探索数字经济产业新模式为目标,致力于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可信区块链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前沿发展,为我国区块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突破作出贡献;打造城市级可信区块链数字基础设施,构建自主可控的区块链治理服务与应用赋能体系,助力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

该研究方向以我校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研究院郑志明院士团队为基础打造。郑志明院士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区块链技术的顶级专家,团队聚集了数学、信息与安全等多个领域的顶尖专家,在分布式可信系统、密码学、隐私保护技术等区块链本征技术领域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在我国最早提出区块链分布式可信系统模型,提出了区块链三元优化平衡策略,揭示了分布式可信软件系统的动态复杂性,探讨了构建分布式可信系统的基本科学问题和建立系统可信性的度量理论等。团队现有全职在岗科研人员13名,其中包括院士1名,国家级人才1名,正高职称2名,副高职称7名,博士后2名。团队承担了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及广州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任务,承担在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广州市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经费合计7000余万

(四)高算力计算中心

对标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生物计算和DNA存储的战略需求,结合本中心在生物计算、DNA存储方面的长期研究基础,针对未来大数据DNA存储的需求,围绕高效安全的信息存储方式和计算模式,展开以探针机数学模型为基础,生物计算机以及开展分子存储体系的研究,开发专用的图顶点着色探针计算机原理样机,研制漏洞搜索探针计算机原理样机。力争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成果,培养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该方向由张景中院士、许进教授领衔,组建了包括8名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博士后为主的研究团队。团队长期从事DNA计算、DNA存储与图论与计算机理论研究,在非传统计算、图论与计算机理论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近5年承担国家级项目共近20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授权发明专利近10项,发表SCI论文近300篇。

现诚邀海外青年英才依托我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项目,与我们一起拼博奋进、共创未来。

二、海外优青项目介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21年起,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三、申请条件

(一)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2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2022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 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1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二)限项要求。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支持期内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四、待遇及配套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100万—300万,期限3年。广东省按入选人才实际情况原则上不少于国家标准提供配套资助。同时入选人才可申报认定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并享受100-500万元不等的购房补贴;

(二)薪酬福利待遇:

1.入选人才符合政策纳入广州市事业单位编制

2.学校提供年薪80-130万元(税前);

3.学校提供税前住房补贴额度200万元(与广州市政策对接),按政策提供三年期的过渡性周转房一套;

4.按学科基础和实际需要提供60-120万科研启动经费额度,纳入学校“2+5”学科与科研创新交叉平台统筹管理。提供研究生招生指标。提供实验空间、办公空间、支持组建创新科研团队等;

5.符合属地义务教育招生条件和要求的情况下,安排子女就读广州大学附属学校。

五、申请方式

有意报名者请于2022年3月30日前,与联系人取得联系发送简历至联系人邮箱,邮件请注明“海外优青项目”。简历应包含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就等,具体申报要求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申报指南为准。

详见(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83268.htm)。系统于2022年2月15日开放。

六、联系方式

(一)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创新枢纽

联系人:柳老师

联系电话:13760670684

联系邮箱:tianzhihong@gzhu.edu.cn

(二)广州大学人事处:

联系人:箭老师、李老师、邢老师

联系电话:020-39341749

联系邮箱:gdrsc@gzhu.edu.cn

(三)项目网上申报事宜联系广州大学科研处:

联系人:阳老师

联系电话:020-39366985

联系邮箱:yangyunhua@gzhu.edu.cn

本文来源:广州大学
It is good to learn at another man's cost. 使人失败,自己学乖.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2年02月2022年河北农业大学招..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