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宿州市情简介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交汇区域,襟连沿海、背倚中原、承东启西,是一座焕发无限活力的楚汉名城。宿州于1999年撤地建市,现辖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埇桥区,面积99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2.4万。
一是历史底蕴深厚。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先民刀耕火种,小山口、古台寺、玉石山等文化遗址诉说着宿州的古老历史。五千年前,徐夷、淮夷等氏族部落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历宿国、萧国、徐国等诸侯国朝代更迭。秦汉时期,设为蕲县。唐朝公元809年始置“宿州”,此后千余年间,宿州一直是历代州府治所。宿州是中国汉文化、水文化、兵文化、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书法之乡、文学之乡、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马戏之乡、烧鸡之乡、泗州戏之乡和观赏石之乡。历史遗迹丰富,南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涉故台,北有刘邦躲避秦兵的皇藏峪,东有楚汉决战的垓下古战场和虞姬墓,西有李白饮酒赋诗的宴嬉台。自古人文鼎盛,古有闵子骞、嵇康、刘伶、刘裕、朱温、马皇后等历史名人,近有艺术大师刘开渠、萧龙士,著名哲学家孙叔平、模范师表孟二冬等群英荟萃。天下第一孝—闵子骞在这里留下了“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的孝贤故事。王绩、韩愈、高适、皮日休都曾在宿州游历或寓居,白居易寓居于此22载,在此写下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千古
名句。苏轼在《南乡子》里慨叹:“此去淮南第一州”。美国作家赛珍珠在这里创作了《大地》三部曲,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彭雪枫将军领导的新四军四师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张爱萍、张震都曾在此战斗过。二是区位交通便捷。宿州素有“舟车汇聚、九州通衢”之称,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遂成“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的军事重镇,在宋朝已是仅次于开封的全国第二大城市。110多年前,京沪铁路的前身——津浦铁路在符离集设站,也把符离集烧鸡带上了“四大名鸡”之首的位置。现在,宿州境内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立体综合交通网四通八达。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呈“十”字状贯穿全境,连霍、泗许、京台、徐明等高速公路纵横贯穿,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1小时可达南京、2小时可达上海、3小时可达北京。是全国5家量子通信节点城市之一、华东地区云计算中心、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具有承南启北、连东贯西、通江达海、线上线下的区位优势。 三是特色资源丰富。地上是“果海粮仓”,拥有耕地900万亩,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油料、水果等,是著名粮食产区、连片水果产区和华东地区“菜篮子”,所辖四县一区均为全国著名粮棉大县、生猪调出大县,萧县葡萄、砀山酥梨、泗县粉丝、符离集烧鸡、夹沟香稻米等名优特产久负盛名。地下是“乌金煤海”,已发现矿产28种,白云岩、大理石(饰面用灰岩)、耐火粘土位
居安徽省第一,煤层气探明储量600亿立方米,煤炭探明储量60亿吨,年发电量100亿千瓦时。人力资源丰富,拥有超300万劳动力人口,其中120万人常年在外务工,近年来每年约有10万人返乡创业就业。四是发展态势良好。宿州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节水型城市”。近年来,现代化新宿州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地区生产总值连跨8个百亿元台阶、达到2167.7亿元、居安徽省第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8%、2021年完成147.87亿元。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全面发力,固定资产投资、战新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2.4%、22.3%、26%,高新技术企业达252家,华为、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会聚宿州,“中国云都”名片越擦越亮。生态系统全面优化。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火力全开,PM2.5平均浓度下降42%,空气优良率达79%,获评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十三五”能耗双控考核优秀。外向经济蓬勃发展。正式加入长三角“朋友圈”,杭州结对帮扶宿州全面启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5%,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9%。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宿事速办”全面推开。存量市场主体年均增长20.8%。群众获得感空前增强。滚动实施3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35.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6%,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7万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现全覆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常态化防控体系完备高效。
“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
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四大机遇”叠加赋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并联发展,有利于宿州发挥内陆腹地、农产品主产区、生态绿色、人文资源“四种优势”,推动城区、园区、社区、农区“四区共进”,持续增强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