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一号文件 二十大报告 中国政府与政治 马哲 毛概 邓论和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法理学与宪法 公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 公务员法 管理常识 行政法 经济 经济常识 经济法 科技生活 民法 人文历史 商法 社会公德 事业单位知识 宪法 刑法 政治经济学 中共党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定义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选词填空 地形地势 高科技产业 工业 海洋资源 行政区划 河流湖泊 疆域 交通运输业 民族 农业 气候 人口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 时事政治

2023年01月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海内外高层次人才_优秀青年教师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考聘用启事
2023-01-12 10:34:18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公务员、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北京科技大学2023年度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启事

 

一、学校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矿冶学科。1952年,学校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名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并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本部位于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全校占地约80.3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95.01万平方米。学校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安全监管监察科技支撑工程,6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

学校现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6个本科专业。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2017年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史获评A+,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A),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力学、物理学、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与器件物理学、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等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2019年,安全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3309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740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783人,其中专任教师2171人,在站博士后314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双聘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双聘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5人、青年拔尖人才2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0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青年教师奖/新世纪优秀人才103人。

二、支持条件

(一)“北科杰出学者”层次海内外人才

1.薪酬待遇一事一议,正常享受教学科研津贴、各类奖励和二级单位津贴,上不封顶。

2.学校住房补贴一事一议。

3.学校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理工类人民币500万元以上、经管和人文社科类人民币100万元以上。

(二)“北科领军学者”层次海内外人才

1.学校提供税前薪酬人民币70万元/年以上,正常享受教学科研津贴、各类奖励和二级单位津贴,上不封顶。

2.学校提供住房补贴人民币200-300万元。

3.学校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理工类人民币300-600万元、经管和人文社科类人民币50-100万元。

(三)“北科鼎新学者”层次海内外人才

1.学校提供税前薪酬人民币45万元/年以上,正常享受教学科研津贴、各类奖励和二级单位津贴,上不封顶。

2.学校提供住房补贴人民币100万元。

3.学校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理工类人民币150万元、经管和人文社科类人民币50万元。

(四)“北科青年学者”层次海内外人才、特聘教授、特聘副教授

1.对于在相应学科取得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的突出业绩、学术水平在本学科同类人员具有明显优势、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可直接聘任为特聘教授或特聘副教授,享受教授、副教授相应校内薪酬待遇。特别优秀者可入选“北科青年学者”,额外享受人才津贴人民币8万元/年。

2.对于特聘教授学校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理工类不少于人民币50万元、经管和人文社科类不少于人民币20万元,特聘副教授学校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理工类不少于人民币30万元、经管和人文社科类不少于人民币10万元。

(五)博士后研究人员

博士后研究人员是我校重要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对于符合条件的进站人员,学校提供支持条件如下:

    学校薪酬基础上,合作导师可额外给予配套,上不封顶。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博士后专项资助的,学校待遇叠加发放。

    学术业绩优异的入站人选可给予特聘副教授、特聘教授待遇。

    符合政策的提供博士后公寓/周转房。

    符合政策的解决子女入托入学。

    在站期间学术业绩优异者出站后可留校任教并给予奖励。

(六)外籍教师

1.外籍教师可申请学校各类教师岗位,纳入学校整体教师队伍管理,享受校内同类人员薪酬。

2.担任海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副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的外籍教师可申请访问教授岗位(专兼职均可)。

以上各类人员社保事宜均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学校协助符合政策的人员解决子女入托入学,符合条件的可进入学校“人才特区”——融合创新研究院。其他事宜面议。

三、招聘程序

(一)网上投递应聘材料。接收应聘材料邮箱为附件中各单位公布的专用电子邮箱。应聘材料包括:

1.个人简历。含个人基本信息、教育及工作经历、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标注影响因子及中科院JCR分区)、获奖成果等。

2.附件材料。包括身份证/护照、学历学位证书、任职证明、科研项目证明、论文首页、获奖证明、专利证明等。

(二)各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求及应聘者情况,进行筛选。

(三)各用人单位按程序进行面试、试讲、综合考察等相关环节。

(四)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汇总各用人单位上报的拟接收人员后,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和程序,确定人选。

三、招聘程序

(一)网上投递应聘材料。接收应聘材料邮箱为附件中各单位公布的专用电子邮箱。应聘材料包括:

1.个人简历。含个人基本信息、教育及工作经历、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标注影响因子及中科院JCR分区)、获奖成果等。

2.附件材料。包括身份证/护照、学历学位证书、任职证明、科研项目证明、论文首页、获奖证明、专利证明等。

(二)各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求及应聘者情况,进行筛选。

(三)各用人单位按程序进行面试、试讲、综合考察等相关环节。

(四)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汇总各用人单位上报的拟接收人员后,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和程序,确定人选。

四、应聘须知

1.应聘人员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

2.除特殊学科外,应聘人员原则上具有博士学位,可以是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出站人员、留学回国人员或调入人员。

3.除特殊学科外,拟聘人员如无博士后工作经历,原则上须在学校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

五、联系方式

邮箱地址:zhaopin@ustb.edu.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83

联系人:

1.北京科技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 韩老师

联系电话:+86-10-62333640

2.北京科技大学人事处人事科 王老师

联系电话:+86-10-62332009

3.北京科技大学人事处博士后工作办公室 张老师

联系电话:+86-10-62333650

传真:+86-10-62333033

微信公众号:北京科技大学人事服务平台(微信号:USTB-HR)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后(微信号:USTB_POSTDOC)

北京科技大学真诚期待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加盟!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附件

教学科研单位联系方式

序号

单位

联系人

办公电话

电子信箱

1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李老师

010-62333366

frf@admin.ustb.edu.cn

2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陈老师

010-62334914

metall@ustb.edu.cn

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施老师

010-62332104

materials@ustb.edu.cn

4

机械工程学院

景老师

010-62332065

meoffice@me.ustb.edu.cn

5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耿老师

010-62332599

seee@ustb.edu.cn

6

自动化学院

滕老师

010-62332805

saee@ustb.edu.cn

7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李老师

010-62334820

scce@ustb.edu.cn

8

智能学院

王老师

010-62332106

ai@ustb.edu.cn

9

数理学院

白老师

010-62332462

slxy@ustb.edu.cn

10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耿老师

010-62333167

macui@ustb.edu.cn

11

经济管理学院

倪老师

010-62334598

jgzp@ustb.edu.cn

12

文法学院

李老师

010-62334276

wfxyxz@ustb.edu.cn

13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老师

010-62333171

mksoffice@163.com

14

外国语学院

李老师

010-62334744

sic@ustb.edu.cn

15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老师

010-62333995

amm@skl.ustb.edu.cn

16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老师

010-82375861

zhangjj@ustb.edu.cn

17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金老师

010-62333860

sqhe@ustb.edu.cn

18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洪老师

010-62332143

wangyi@admin.ustb.edu.cn

19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康老师

010-62332184

clky@ustb.edu.cn

20

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焦老师

010-62333327

kjs@ustb.edu.cn

21

工程技术研究院

彭老师

010-25986601

bkdgyy@ustb.edu.cn

22

大安全科学研究院

王老师

010-62333808

wangh@ustb.edu.cn

23

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中心

孟老师

010-62332207

bjmge@ustb.edu.cn

24

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

秦老师

010-62334725

qyjc@ustb.edu.cn

25

碳中和研究院

王老师

010-62332901

ywwang@ustb.edu.cn

26

金属冶炼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

安老师

010-62334720

jsyljd@ustb.edu.cn

本文来源:北京科技大学人事处
If you want knowledge, you must toil for it. 求知必须刻苦.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3年01月广东江门开平市公安局..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