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6淮委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简介
淮委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简称“科研所”)成立于1989年,是直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二级机构,正处级建制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内设综合管理室、环评技术室、规划科研室、生态研究室4个科室,在编职工25人,其中24人为专业技术人员,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9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8人,大学本科生9人。
科研所是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开展环境评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技术支撑单位,是国内最早获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的单位之一,也是首批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推荐的具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资格的单位。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科研所即开展了相关技术咨询服务,范围包括,区域开发与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与科研、水污染防治规划设计、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等,可解决包括环境识别与筛选、影响分析与预测以及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影响避免或减缓措施等广泛复杂的环境问题。
科研所成立以来,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保护的技术总承单位,完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问题研究》,荣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参与的《淮北平原区多目标
立体调蓄系统及实践》、《淮河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演变对地表生态作用及调控实践》分别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二等奖。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十三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研究等工作,获得软件著作权多项。此外,近五年还完成了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总体环境保护专业的方案论证、淮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保护篇章的修编以及出山店水库工程、前坪水库工程、江巷水库工程等20余项重大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技术服务工作,为国家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环保技术支撑,同时获淮委科学技术奖七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科研所将紧盯完善网络型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国家水网、提升流域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等战略任务,立足主责主业,在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等方面,提供全过程、全链条的有力技术支撑。
科研所历来重视青年人才培养,鼓励职工学习提升,完善选才、用才、育才、聚才机制引导帮助青年职工快速成长成才,使想干事的青年有机会、能干事的青年有平台、干成事的青年有地位;具备完善的绩效激励机制,实现职工收入的合理性分配和良性增长;关心关爱职工,按国家政策制定了完善的福利制度,保障职工按规定享有正常福利待遇。
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