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技术笔试大纲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查考生对中医针灸推拿学专业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大学相关学科核心内容的理解。 (二)考查考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首先是临床诊断能力:中医四诊的方法、内容及应用能力;西医常规体格检查的方法、内容及应用能力;中医病证的诊断及类证鉴别能力;西医病种诊断能力。再者是辨证论治能力:根据四诊检查结果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准确确立治则、治法的能力;合理选方、用药(选穴、手法等)的能力;合理确定中医调护方案的能力。第三实际操作能力:1)基本心肺复苏术;2)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脊柱骨折搬运、长骨骨折简易固定;3)体格检查(内科基本操作);4)中医闻诊、切诊、针灸、推拿等中医临床技术操作能力;5)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6)常见病症的推拿技术应用能力;7)中医针灸、推拿、拨火罐等临床技术应用能力;8)针灸推拿异常情况处理能力。
(三)考查考生运用中西医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中医针灸推拿学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查考生从事中医针灸推拿学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和范围
(一)考试科目,中医学基础、经络腧穴学、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针灸学、中药学、方剂学、西医学基础、内科学基础、诊断学基础。
(二)学科专业知识
(1)中医学基础: 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常用诊断方法、辩证方法等。
(2)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常见病 病因病机、病理变化、证候辨析、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3)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常见病病因病机、病理变化、证候辨析、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4)中医骨伤科学: 骨伤科基础知识、伤寒杂病论、骨伤科常见病、外伤、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
(5)中医妇科学: 妇科常见病、内分泌疾病、性传播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6)中医儿科学: 小儿常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7)中医针灸学: 针灸学基础知识、针刺技术、针刺治疗,针刺预防等。
(8)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学基础知识、药材中药方剂、中药制剂等。
(9)经络腧穴学:经络基本知识、十二经、奇经八脉的走形、主治、以及常用穴位。
(10)推拿学:常用推拿基本知识、临床应用、基本手法的动作要领以及功效、推拿常见病诊断治疗以及医嘱、功能锻炼。
(三)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
(1)中医针灸推拿学: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2)基本的学习和教学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念转变理论,STS 教育。
(3)基本教学技能: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示范操作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技能,课堂组织技能。
(4)中医针灸推拿学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分析讲授法、演示法、是示范操作法探究 式教学法。
(5)中医针灸推拿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
(6)中医针灸推拿学教育评价: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原则、方式和方法,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及基本方法,教学反思的 意义、内容和方法。
(7)中医针灸推拿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医针灸推拿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中医针灸推拿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分值 120 分。
(3)主要题型: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客观试题有选择、判断等题型,主观试题有简答、论述、材料分析、教学设计等题型。
(4)内容比例:学科专业知识部分约占 70%,学科课程与 教学论及应用部分约占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