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附件1淮北市市情简介
淮北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1960年建市,现辖相山、杜集、烈山3个区和濉溪县,拥有5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5万人。
淮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4000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于相山南麓,此后历代王朝在此设郡置县。蹇叔、桓谭、嵇康、刘伶等先贤圣哲,现代雕塑大师、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者刘开渠,皆生于斯或长于此。中国十大古曲中淮北独占《高山流水》《广陵散》《梅花三弄》三席,临涣古城墙、汉画像石、隋唐运河柳孜遗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都展示着厚重文化和辉煌历史。
淮北交通便捷、开放包容。距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连云港港口260公里,是安徽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京台、连霍、泗许、济祁高速环城四周,京沪、陇海、符夹铁路交汇于此,高铁站建在中心城区,2小时可达合、宁,处于京沪之间三小时黄金节点,淮宿蚌、淮阜城际铁路和淮北西站、双堆集高铁站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市将拥有4座高铁站,东联西引、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与徐州战略合作,建设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着力打造产城融合新片区、新兴产业集聚区、生态创新示范区、共同富裕先行区。新型
- 2 -
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双创”平台加快建设,政务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房产超市等便民利企,开放型经济长足发展,成为客商云集、外资集聚的投资高地。淮北产业转型、结构优化。推进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8:43.8:49.4,经济增长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工业共同主导的产业结构新格局。工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能力较强,口子酒业、恒源煤电、淮北矿业、华孚时尚、绿金股份等5家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淮北矿业稳居中国企业500强,煤电、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陶铝新材料、平山电厂135万千瓦发电机组等多项技术世界领先,“五群十链”产业加快布局,2022年,“五群”“十链”产业产值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的58.9%、60.9%,淮北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产业基地、淮北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产业基地获批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基地产值保持较快增长。
淮北文明和谐、生态宜居。连续两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174位市民入选中国好人榜,百万人口占比稳居全国第一,被誉为“好人之城”。建成100公里的城市大外环,城市框架不断拉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92%,居安徽第5、皖北第一。东部新城、南部次中心等新城新区加快建设,由“依山建城”转向“拥湖发展”“跨湖发展”,420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山水生态达200平方公里,有相山公园、四季榴园、长寿南山等众多景区,有交汇贯通的南湖、绿金湖、朔西湖及圆梦岛等城区中心湖带景观,“一带双城三青
- 3 -
山、六湖九河十八湾”城市特色风貌更加彰显,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和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