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一号文件 二十大报告 中国政府与政治 马哲 毛概 邓论和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法理学与宪法 公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 公务员法 管理常识 行政法 经济 经济常识 经济法 科技生活 民法 人文历史 商法 社会公德 事业单位知识 宪法 刑法 政治经济学 中共党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定义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选词填空 地形地势 高科技产业 工业 海洋资源 行政区划 河流湖泊 疆域 交通运输业 民族 农业 气候 人口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 时事政治

2023年09月徐州医科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公告附件kfdmjm43s2n
2023-09-20 02:02:42 【
徐州医科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简介
序号 学院 合作导师 合作导师个人简介 招聘博士专业(研究方向)
1 第一临床医学院 郑骏年 郑骏年,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现任徐州医科大学校长、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肿瘤生物治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所长、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创新中心主任。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突贡专家、江苏省优秀医学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兼任江苏省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洽疗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等。
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2437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课题13项;免疫细胞治疗肿瘤研究连续3次获得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200万元/项)。牵头建立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协同中心,获连续11年滚动资助(1000万元/年)。
主持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二等和三等奖各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和三等奖5项。在Ann Oncol、J Clin Oncol、Immunity、Lancet Haemato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30篇,最高IF 51.769。获得国际PCT发明专利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3项,授权44项,其中获评“江苏省百优专利”2项。牵头肿瘤免疫细胞治疗项目于2016和2018年两次通过美国AABB(全球先进输血和细胞治疗技术联盟)国际认证;在美国NIH注册并完成临床试验16项,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备案CAR-T临床试验25项,已完成患者治疗400余例,总体有效率81%,被CCTV、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
肿瘤免疫学、病毒学
2 麻醉学院 曹君利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麻醉学院院长,担任国家药监局麻醉精神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麻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主任、江苏省麻醉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麻醉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省双创团队带头人、省双创人才。
主要从事慢性疼痛的脑机制及疼痛-抑郁共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省级课题15项,在Biological Psychiatry、Current Biology、PNAS、Journal of Neuroscience、Anesthesiology、Pain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论文获得首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的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和2017、2019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获批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8项,并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麻醉学(慢性疼痛及其相关神经精神疾病研究)
3 第一临床医学院 葛文杰 葛文杰,理学博士,教授,博导,2022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2018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18-2022年,葛文杰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博士后研修4年。2022年入选徐州医科大学C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并入职肿瘤所。
葛文杰长期致力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如下成绩:(1)对肿瘤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调控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表于肿瘤学专业期刊Cancer Cell (2017)。同行专家给予工作高度评价,并在同期Cancer Cell撰写了Previews。(2)综合利用Cre/loxp基因工程小鼠、类器官等重要模型,研究了胰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发表于胃肠肝病学专业期刊Gastroenterology(2022)。同行专家给予该研究高度评价,并在同期Gastroenterology撰写了Editorials。(3)与ETH Zurich合作者一起利用单细胞质谱、针尖增强拉曼等新型化学生物学平台研究了胰腺癌代谢。工作发表于化学综合专业期刊Angew.Chem.Int.Ed. (2021, 2022, 2023, hot papers),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2, 2023)。
葛文杰课题组将凝练团队科研方向,聚焦消化系统肿瘤,致力于阐明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利用徐州医科大学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在转化医学方面的优势,积极将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向临床应用转化,以促进消化系统肿瘤的早诊早治,促进人民身体健康。
肿瘤生物学
4 第一临床医学院 白津 白津,教授,博导,现任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2)和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nnals of Oncology(IF 51.769)、Molecular Cancer(IF 41.444,3篇)、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IF 20.693)、Cancer Research(IF 13.312)、PNAS(IF 12.779)、Cell Death Differentiation(IF 12.067)等杂志发表SCI论文80篇,IF>40分4篇,中科院一区30篇,总引用2900次,h-index 33。推荐人连续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带领的课题组共获得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30项省部级项目。申报发明专利9项,授权6项,成功转化1项。成果获江苏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肿瘤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获江苏省科教强卫重点人才,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六大高峰人才、徐州市十大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5 第一临床医学院 刘泳 刘泳,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州医科大学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肿瘤代谢研究组组长。2017年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2020年入选江苏省卫生创新团队领军人才,2021年入选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二层次人才。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面上项目2项,以及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和省高校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先后在包括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Trends in Cancer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细胞代谢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线粒体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细胞代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的理事和委员。 细胞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免疫学,肿瘤学
6 第一临床医学院 章龙珍 章龙珍,II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放疗科科主任。2020年被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评为“改善医疗服务突出贡献工作者”,并先后获江苏省“科教强卫”放射肿瘤学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徐州市肿瘤学医学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市级课题5项,累计科研经费达2000万元;近5年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先后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江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江苏肿瘤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项;担任江苏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北五市放射肿瘤学联盟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州市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等。 肿瘤学(恶性肿瘤治疗抵抗的分子机制探讨)
7 第一临床医学院 施明 施明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工程实验室主任。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特聘医学专家。担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应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CAR-T细胞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信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8篇。参编国外外文学术专著2部、参编译著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近年来,开展CAR-T细胞研发与临床转化工作,参与多项CAR-T治疗的探索性临床研究,相关结果发表于J Clin Oncol、Lancet Haematol、Am J Hematol等学术期刊。曾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作为负责人获得2022年度徐州市五四青年奖章集体,获得第二届感动徐医人物集体。指导研究生获得2021年度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肿瘤免疫治疗
8 第一临床医学院 马波 马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硕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进入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晋升为研究员。2019年入职徐州医科大学,建立肿瘤转移与器官芯片研究组。现任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所长。2020年入选“江苏特聘教授”(特别资助)、“江苏双创人才”, 并作为核心成员获评江苏省“双创团队”、江苏省卫健委“创新团队”。以肿瘤转移研究模型和机制为主要研究方向。近年在Nature Immunology,Hepatology,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 JBC等期刊累计发表SCI论文18篇,平均影响因子11.5,他引1000余次。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一项(55万,2021-2024)。 肿瘤生物学,免疫学,器官芯片,
类器官
9 第一临床医学院 王刚 王刚,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现任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公共服务平台主任、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协会生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区域与移植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Cancer Lett、Int J Oncol等杂志审稿人。2007-2009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联合培养硕士、2010-2013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联合培养博士、2017-2018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肿瘤微环境与免疫细胞治疗相关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骨干、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面上项目1项及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9项;第一/通讯作者在Dev Cell、Am J Hematol、Pharmacol Res等杂志发表论文19篇;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9项,已授权15项;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和江苏医学科技一等奖各1项(2/9)。
肿瘤免疫学、病毒学
10 第一临床学院 崔桂云 崔桂云、徐州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博士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徐州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及运动障碍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调控协作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高危人群管理分会委员、j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卒中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脑卒中分会副主任委员。
近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科技厅临床重点专项2项,课题经费5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40余篇。荣获江苏省医学成果三等奖、江苏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淮海科技一等奖。
神经病学
11 第一临床医学院 杜红伟 杜红伟,博士,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特聘医学专家。2013年毕业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后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一直以来致力于CAR-T和TCR-T等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cience,Cancer Cell,Nature Cancer,Nature communications等一流杂志上发表一系列原创性研究论文;并有2项发明专利已实现转化。现任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转化医学中心主任。
近五年主持在研项目包括1项200万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人才和科研项目,2项校级人才和科研项目,累计在研经费约800万;此外,在美国工作期间主持科研项目2项。
课题组未来10年科研经费充足,研究课题前沿、有趣,并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肿瘤免疫抑制性微环境,如M2-巨噬细胞等,抑制CAR-T功能和存活的分子机制;2)通过CRISPR-Cas9文库筛选等方式鉴定调控记忆性CAR-T细胞分化的关键调控因子,并据此优化改造CAR-T,从而增强其在实体瘤中的临床疗效;3)探索发现肿瘤新抗原,并研发靶向新抗原的肿瘤疫苗、CAR-T、TCR-T、CAR-NK等免疫治疗药物;4)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和产业化。欢迎有志之士加入我们,共创未来。
肿瘤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CAR-T、TCR-T、CAR-NK)
12 麻醉学院 张咏梅 张咏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麻醉学院副院长,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徐州市劳动模范。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及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负责人。主要从事疼痛的神经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10余部,获得专利6项;先后获得江苏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获、徐州市科学技术奖、淮海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担任《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委及中国生理学会内分泌代谢学会委员,?The?Journal?of?Cellular?and?Molecular?Medicine等国际SCI杂志审稿人。 麻醉学(慢性疼痛及其相关神经精神疾病研究)
13 麻醉学院 刘超 刘超,博士,江苏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2018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9年全职回国到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疼痛的分子机制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疼痛生物学机制研究组组长,入选2019年江苏特聘教授,2020年双创团队骨干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研究工作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Acta Pysiologica、JBC、Ageing Research Reviews等杂志。 麻醉学(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14 麻醉学院 肖诚 肖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特聘教授。长期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疼痛、运动、情绪障碍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擅长电生理学、光遗传学、神经药理学和形态学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Michael J Fox Foundation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在Neuron、Nat Commun、PNAS、Cell Reports等SCI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论文被引用超过3500余次,H因子31。 神经生物
15 麻醉学院 周春艺 周春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环路机制的研究。擅长电生理、光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在Neuron、Nat Commun、PNAS、Cell Reports、J Neurosci、Pain等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被引用1000余次。 神经生物
16 麻醉学院 吴坤伟 吴坤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18-2022年在NIH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10月入职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近年来,围绕突触功能及可塑性调控开展系列研究工作,在Science, Neuron, Cell Reports, PLoS Biology, Neuropsychopharmac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21篇, 含中科院一区TOP期刊论文11篇。目前主要通过电生理学,遗传学,行为学等技术手段研究全麻及术后认知障碍的突触机制。 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生物医学相关专业
17 麻醉学院 潘志强 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后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和六大人才高峰等人才等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疼痛及相关疾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研究成果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Journal of Neuroscience(4篇)、Anesthesiology、Pain(3篇)和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等权威期刊发表。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 疼痛及相关疾病表观遗传学机制
18 麻醉学院 武玉清 武玉清,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麻醉药理学》课程负责人,国家药监局麻醉精神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麻醉药理与毒理”课题组长。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麻醉学专业第四轮规划教材编委,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5-201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进行访问学者研究。主要从事“全麻原理及毒理”和“疼痛信号转导及其调控”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Biological Psychiatry,J Neurosci,J Neuroinflammatio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编和参编教材专著10部。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扬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指导本科生多次获得“互联网+”、“挑战杯”及“基础医学创新研究和实验设计”等科创竞赛国家金奖、银奖等奖项。 麻醉学(围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及防治、慢性疼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全麻原理)、药理学(神经精神药理学)、生物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19 药学院 高丰雷 近五年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ACS Nano、Biomaterials、Anal. Chem.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60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励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等基金8项,目前在研科研经费240万。 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0 药学院 佟敬山 佟敬山,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2017年于美国匹兹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2018年为匹兹堡大学Research Scientist,2018年-2022年被聘为匹兹堡大学讲师。2022年7月加入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及江苏省新药研究与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目前课题组研究方向为抗肿瘤药物筛选,肿瘤免疫治疗及预防等。近年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ancer Research,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PNAS,Oncogene,elife等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第一作者论文9篇。论文他引次数近1200次。H-index:22。 肿瘤耐药与微环境调控
21 药学院 熊小春 熊小春,教授,博导,江苏省特聘教授。2010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201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16-2021年先后于美国犹他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获得美国青少年糖尿病基金会(JDRF)博士后资助,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Chemical Science等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2022年3月加入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组建课题组,目前主要致力于:1)针对糖尿病,纤维化等疾病开展药物化学及化学生物学研究;2)探索化学酶法高效合成活性药物分子。 有机合成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
22 药学院 朱旭 江苏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新药研究与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药学院生物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
2015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16-2020年于美国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0年起加入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开展独立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苏州大学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近年来已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余篇,平均影响因子大于10.0。
药物化学,有机合成化学
23 生命科学学院 宋远见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遗传学学科负责人、遗传学教研室主任、徐州市医学遗传与转化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州医科大学遗传基础与临床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香港科技大学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徐州医科大学“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徐州医科大学“振兴计划”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预防医学会脑血管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遗传学学会理事、江苏省遗传学学会人类遗传学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杂志客座主编。
    研究方向:聚焦神经系统疾病,综合采用医学大数据分析技术、行为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结构生物学等手段,从群体、个体、细胞、分子和原子等多个层面,系统探索神经损伤与修复的机制,筛选疾病预警标志物,发现新的靶点,研发新的药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其他省厅级项目5项,横向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在研项目累计经费超过1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Aging Cell、Mol Neurobiol和Behav Brain Res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1.005;获批专利3项,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已指导16名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并获得硕士学位。
神经损伤与修复的分子机制
24 基础医学院 闫居明 闫居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江苏特聘教授(特别资助)、江苏省免疫与代谢重点实验室肿瘤免疫与代谢课题组PI。获得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世界大学排名36)博士学位。研究主要致力于探究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开发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新靶点,开发阻断免疫抑制分子的单克隆抗体。研究成果发表在Cancer Discovery(2019、2020)、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2018、2020)、Nature Immunology(2017)等国际著名期刊共发表SCI学术论文24篇,被引用1100余次,H-index达20。近5年在高水平免疫学和肿瘤学期刊发表论文1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学术论文发表6篇,总影响因子达到80。其中在Cancer Discovery (IF 39.397)发表的固有免疫细胞MAIT细胞调节肿瘤免疫的研究被Science期刊分享并高度评价。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5项。主持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科研项目5项。中国免疫学会会员、江苏省免疫与代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免疫学会会员。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等期刊编辑。研究组现有讲师1名,全职博士后2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6名。 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
25 基础医学院 王会 王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免疫与代谢重点实验室。2005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科学系;2008年获得南京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2012年获得瑞典哥德堡大学医学科学博士学位;2013年瑞典林雪平大学博士后;2014-2018年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免疫系博士后;目前担任江苏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研究关注1)淋巴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分子调控机制;2)小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功能及分子作用机制。先后主持瑞典国际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等。已发表SCI学术论文47篇,近三年以(共同)通讯/资深作者在Cell Reports Medicine、Theranostics、Frontier Immunology、Immunology 等SCI杂志发表论文8篇。论文被引用1300余次。参译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部。已指导硕士研究生11名和博士生研究生1名。 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机理
26 基础医学院 张道永 主要研究方向:1. 肿瘤表观遗传学;2. 生物信息学。2011 年 1 月从 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先后在美国 Stowers 医学研究所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 年入选“江苏特聘教授”。近年来,先后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PNAS等国际主流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各类项目多项。 生物医学类相关专业
27 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 张潇     张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州医科大学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入选者,国家级创新创业导师,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教育学组全国委员会委员。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曾任职美国卫生部国立医药研究院(NIH)主任科学家、IT项目审评组联合召集人;美国卫生部Meaningful use Radiology分部技术focus group成员,HIMSS National Capital Chapter,主持研制的影像无损压缩技术等成果被纳入美国国家医疗信息化标准。
    长期从事医疗信息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的研究与创新实践,拥有20余年的医学信息学领域学术理论研究、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方面实践经验。领导并参与了十余个美国国防部与卫生部的大型IT研发及实施项目,涉及项目金额五千万美元以上。回国后,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云计算工程等多个国家级及省级科技项目,多次担任国家科技技术进步奖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千人计划等重大项目和奖项评委及评审组长。主持研发的首个国家级肿瘤大数据平台,已完成投资额近5亿元;主持了国家首个健康医疗大数据类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拟承担医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方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任务。
医学信息学(医学人工智能)
28 基础医学院 王文世 王文世,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青年)、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免疫与代谢重点实验室肝炎病毒课题组PI。在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QS世界大学医学专业排名,荷兰第2,世界第37)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病毒性肝炎方向),并先后以博士后和Research Fellow(欧洲肝病学会EASL Sheila Sherlock人才项目)身份在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QS世界大学医学专业排名,德国第1,世界第31)开展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基础与转化应用研究,包括乙肝病毒(HBV)与丁肝病毒(HDV)共感染、戊肝病毒(HEV)感染的致病机制、机体免疫应答与炎症发生发展,从宿主免疫与代谢这一创新角度发掘新型抗病毒药物和靶点。

先后获得欧洲微生物学会联盟(FEMS)科研基金、欧洲肝病学会Sheila Sherlock Fellowship等人才项目资助。共发表SCI收录论文>4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Hepatology (IF=30.083),Gastroenterology(IF=33.883),Hepatology(IF=17.298),Trends in Microbiology(IF=18.230),Science Signaling(IF=9.517)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5篇(累计影响因子IF>150)。先后获得荷兰皇家微生物学会(KNVM)Kiem Award(医学微生物领域),荷兰消化学会(NVGE)1st Prize NVGE Gastro-intestinal Research Award,入选荷兰消化学会官方期刊“DDD NEWS”封面人物(2019),多次获得欧洲肝病学会(EASL)Full Bursary Award。目前担任江苏省医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徐州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学术任职。 现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课题组经费充足,欢迎热爱科研的有志之士加盟!具有病毒学、感染与免疫、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与代谢、生物信息学、计算机药物高通量筛选等相关研究背景者优先。
病毒学、感染与免疫、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与代谢、生物信息学、计算机药物高通量筛选等相关研究背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3年09月徐州医科大学博士后研..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