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的分配,监督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负责税费改革宣传发动、政策指导、信访接待和督查落实等工作。十、衡阳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为财政局所属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6名。主要职责:负责财政性基本建设投资的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审查工程前期工作费的使用情况;参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评估、论证;参与设计概算审查、标的审查和招投标工作;参与工程合同的制订与审查;负责工程预结(决)算的审查;负责对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签署审查意见;负责审查有关财务收支决算及执行情况,根据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核签用款计划。
十一、衡阳县资产处理中心
为财政局所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4名。主要职责:对改制企业报废、报损资产的残值和改制企业核销剥离的不良资产进行管理。
十三、衡阳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管理办公室
为财政局所属股级全额拨款公益1类事业单位,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8名,核定领导职数3名(1正2副)。主要职责:负责拟订全县PPP项目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负责制订全县PPP项目操作流程和管理办法;负责建立PPP项目库和信息发布平台;负责PPP项目策划、洽谈及合同(协议)的审核;负责PPP项目的综合协调、监督管理、绩效考核;负责收集、研究PPP相关政策,做好向上项目争取工作。
十四、衡阳县植保植检中心
衡阳县植保植检中心是隶属于衡阳县农业局的二级机构(副科级),为财政全额拔款机关事业单位。单位下设农业有害生物测报站、农业有害生物防控站、农业植物检疫站和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农业植物保护、农业植物检疫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拟订全县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预防、治理和农业植物检疫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负责监测预报站点建设及站点监测设施的管理、负责监测预报站点人员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组织监测预报站点人员开展农业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综合分析监测数据,及时作出农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根据湖南省植物保护条例负责农业有害生物预报、警报的信息发布,承办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农业生物灾害信息发布工作等。本单位全额事业编制为15名,近十多年专业人员陆续退休后没有得到有效补充,目前正规学历人才特别是农业类专业院校人才严重不足,急需补充勤劳肯干的相关人员。
十五、衡阳县耕地质量管理局
衡阳县耕地质量管理局隶属于衡阳县农业局,是经衡编办[2011]235文件批准由衡阳县土壤肥料工作站更名升格的副科级事业单位,核定人员编制13个,设局长1名,副局长2名。现有干部职工在编人数3人。其中中级职称1人,其他2人。本单位主要职能是:研究拟定中、低产田和土的改良规划,并提供其技术保障;调查分析土壤利用、肥料施用状况,研究提出肥料发展建议;负责全县土壤资源、类型普查及土、肥资源监测;负责全县耕地质量管理和肥料登记监督管理;组织协调土、肥、水重大项目的实施和土、肥、水技术培训;负责新肥料、新激素、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及技术开发服务;协同做好化肥质量监测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由于单位工作任务重、技术含量高,对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要求严格,同时现有工作人员少,补充对口专业人才是目前当务之急。
十六、衡阳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管理站
衡阳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管理站设立于2001年,隶属衡阳县农业局,为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10人,实有在编人数1人。其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农业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指导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监督管理工业“三废”对农业环境的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环境影响评价和农业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开展农村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作;组织开展农业环境执法管理工作,承担对向农田和农田灌溉渠道及渔业水域排放工业废水的审批、占用农用地建设项目农业环境保护方案的审核;开展农业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拟制地方重点保护农业野生动植物名录;开展农田重金属污染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综合治理;开展外来生物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综合治理、信息发布、宣传培训工作;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建设、技术指导;负责农产品产地安全监督管理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开发管理工作,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及标志监督检查;指导生态农业即循环农业建设、技术研究和推广、宣传培训等。由于工作量大人员少,现急需补充相关技术力量。
十七、衡阳县农药监督管理站
衡阳县农药监督管理站于2012年由县编委行文成立,隶属县农业局管理,属全额拨款正股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农药监督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负责农药经营店农药质量监管;指导和监督农药使用,调处违法使用农药造成的民事纠纷等。
虽然县编办批复本站编制5人,但目前为止的许多工作是在本局机关抽调人员完成的,本站实际无在编人员(无农药监督管理站编制人员)。由于涉及农药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监管等工作越来越多,且农药监管工作难度大,现需补充具有相关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人才从事专门的农药监管工作。
十八、衡阳县粮油作物工作站
衡阳县粮油作物工作站隶属于县农业局,全民事业单位,正股级,核定事业编制10名,设站长1名,副站长2名;本站现有干部职工5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中级职称2人,技师1人。由于专业化集中育秧、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粮油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农机农艺融合、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作物苗情监测、农情调查研究、粮油产业化经营、惠农政策宣传、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面积核录与补贴标准确定及补贴金额发放等工作量大要求高,现急需补充能吃苦耐劳的相关人才。
十九、衡阳县界牌陶瓷工业园
界牌陶瓷工业园前身为衡阳县界牌陶瓷工业小区,成立于2006年,是县政府管辖的一个临时机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有入园规模企业8家,年产值在6亿元以上,税收在3000万以上,提供劳动力就业1500余人。
2015年2月,衡阳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设立界牌陶瓷工业园筹建委员会。通过1年多时间的筹建,现界牌陶瓷工业园党工委、管委会班子已配备到位,并在规划、机构、环评、资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一是做好了规划。委托中南大学设计院完成了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规划、控制性详和城市化设计,通过了县规委会评审,县政府给予了批复,并报省住建厅备案,成为法定规划。二是登记了“户口”。经报请省政府同意,2015年7月,省发改委正式行文批准,设立衡阳县界牌陶瓷工业园。三是设立了机构。根据省发改委的批文,2015年9月,市编委会、县编委会通过现场考察后专题研究,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界牌陶瓷工业园管委会,为县政府管理的正科级公益Ⅰ类事业单位,确定了领导职数为6名、人员编制18名和职责职能。四是通过了环评。环评是园区的关键问题,是园区发展的硬指标。2016年2月1日,省环保厅厅务会研究通过园区的区域性环评报告。5月24日,市环保局行文批复园区环评预审意见。6月24日,省环保厅正式批复园区环评报告书。界牌陶瓷工业园的发展是有资源、有优势、有潜力、有希望的。有资源。界牌蕴含的瓷泥在5亿吨以上,可以开采200年以上,是全国瓷泥三大基地之一,紧邻的衡山县马迹镇也有大量的瓷泥,为园区资源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有优势。界牌园区紧邻岳临高速,园区创业大道与岳临高速石市出口实现无缝对接。国道107、省道034、省道225与园区道路形成两纵三横交通网络,交通区位独特。有潜力。界牌陶瓷生产具有200多年历史,特别是生产的御温杯、日用陶瓷曾作为皇上贡品而声名远播,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和产品开发潜力。有希望。园区把握全省重新划定基本农田的机遇,将园区核4.4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笼子,己经省政府同意批复。园区一期项目已经列入省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储备库,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特别政策支持。所有这些,都为园区发展带来了契机和希望。
目前根据衡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园区管理体制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把界牌陶瓷工业园规划红线范围内涉及的村组成建制划转并委托界牌陶瓷工业园管委会管理。此次“行政村托管移交”的范围是:园区规划红线范围内涉及的渣江镇唐福村、众拱村(含原香冲村、谭溪村);石市镇太清村、南阳村(含原高湾村);界牌镇白象村、象山村、国庆新村(含原石碧村)共7个村,总人口16101人,土地总面积37.64平方公里。按照依法办事、平稳过渡的原则,由由县委、县政府将上述7个村的人、财、物、事成建制移交并委托给管委会管理。这项工作现在正在稳步推进中。
二十、衡阳县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
衡阳县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根据蒸编[2016]42号于2016年6月29日成立,为县政府法制办所属股级全额拨款公益1类事业单位,核定编制6名。是政府的法律顾问机构,受政府委托(委派)负责承办县政府法律事务。其主要职责是:(一)对政府重大民商事行为、行政行为决策及实施进行法律论证;(二)办理涉及政府的民商事诉讼、仲裁及执行案件;(三)参与政府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政府采购等合同(协议)的洽谈和其他重大经济贸易洽谈,起草、审查、修改重要的合同(协议)以及其他有关法律事务文件;(四)对重大涉法涉诉社会热点问题、突发事件善后处置方案进行法律论证;(五)承办政府领导交办的其他法律事务。
二十一、衡阳县文化馆
衡阳县文化馆成立于1950年,座落于衡阳县西渡镇新正街文明巷12号,共有馆设两栋,面积2076平方米。
衡阳县文化馆是政府举办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几十年来,抓住全县特点,发挥阵地功能,文化馆先后组建了美术班、书法班、舞蹈班、音乐工作室、书法工作室、美术工作室,并开设有“蒸水艺苑”展厅、多功能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等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场所,由此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都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与全县人民天天进行的生活劳作结合起来,与修身养性、提高群众艺术欣赏能力结合起来,这三个结合形成了衡阳县文化馆的特色,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为各乡镇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起到了推进作用,为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十二、衡阳县图书馆
衡阳县图书馆于1976年设立,1986年1月馆舍建成开放。现有馆舍1578平方米,藏书11万余册。设有采编室、外借室、阅览室、少儿室、合作协调室、技术室、国防教育文献吧、多功能厅、共享工程室、电子阅览室等业务部门。
自1990年起,实行零门槛办证、无手续阅览、全天候开放。各项服务和业务空间均免费开放,是免费开放的先行者。免费开放二十多年来,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努力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能力。近年获得的主要荣誉有:2009年的服务成果《三管齐下,倾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获省文化厅一等奖,2011年的活动案例“读红色经典,做时代先锋”在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的“社区乡镇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获推广奖;同年获省委宣传部、省委农村工作部、省文化厅等五部门授予“全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该馆公共电子阅览室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2011年该馆和文化共享工程衡阳县支中心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2016年,该馆与省图书馆、省少儿馆等一道,获省文化厅颁发的“全省公共图书馆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成果”一等奖。在文化强县新时期正迈向业务自动化、文献数字化、服务均等化。
二十三、衡阳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衡阳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是经过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同意,成立于2013年7月,为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3名,现有工作人员1名,定领导职数1名,隶属于衡阳县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管理。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县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市场、科技中介服务、企业科技进步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