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题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正确答案:cd 第【142】题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 A. 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 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 C. 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D. 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 正确答案:abc 第【143】题 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 A. 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 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 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 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正确答案:abcd 第【144】题 “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体现了( )。 A. 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B.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ab 第【145】题 现实生活中虽没有龙,却有龙的形象,龙的概念。这一情形表明( )。 A.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能动地创造物质 B. 有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C. 意识通过对现实材料的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概念 D. 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 正确答案:cd 第【146】题 人们制造强大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发射地球卫星,这说明( )。 A. 人们不仅可以认识规律,而且可以改造规律 B. 规律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浮现在事物表面的东西 C. 规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D.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正确答案:cd 第【147】题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包括( )。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完全同步 B.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完全平衡 C.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阻碍或促进社会的发展 正确答案:cd 第【148】题 从社会意识层次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可分为如下两种( )。 A. 人个意识 B. 社会心理 C. 群体意识 D. 社会意识形式 正确答案:bd 第【149】题 意识形态包括( )。 A. 艺术 B. 政治法律思想 C. 形式逻辑 D. 哲学 正确答案:abd 第【150】题 从意识的起源看( )。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C. 意识来源于物质 D. 意识的起源充分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正确答案:abcd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151】题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 A. 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B. 意识对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C. 意识在产生过程中使物质的形态发生改变 D. 意识消极、机械、被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正确答案:ab 第【152】题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以下长期、复杂的过程( )。 A. 从无机物质的反应特性到有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B. 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C. 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 D. 从人的意识到超人的意识 正确答案:abc 第【153】题 关于人与规律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可以认识和掌握规律 B. 人可以改变规律 C. 人可以运用规律 D. 人不可能认识规律 正确答案:ac 第【154】题 静止是( )。 A. 有条件的 B. 无条件的 C. 暂时的 D. 相对的 正确答案:acd 第【155】题 意识的作用在于它能够能动地( )世界。 A. 认识 B. 改造 C. 创造 D. 消灭 正确答案:ab 第【156】题 一切唯心主义都( )。 A. 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质 B. 是不可知论 C. 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坚持精神到物质这个认识论的基本路线 正确答案:acd 第【157】题 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有( )。 A. 主观性 B. 稳定性 C. 普遍性 D. 重复性 正确答案:bcd 第【158】题 下列论断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性质的有( )。 A. 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B. 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C. 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D. 人为自然界立法 正确答案:bc 第【159】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寓意是( )。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正确答案:bc 第【160】题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 A.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 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 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 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正确答案:acd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161】题 割裂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理论上会导致( )。 A. 机械唯物论 B. 庸俗进化论 C. 庸俗唯物论 D. 各种唯心论 正确答案:ad 第【162】题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是人脑对容观世界的反映 正确答案:abcd 第【163】题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是人脑对容观世界的反映 正确答案:abcd 第【164】题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 A. 有事物有矛盾,有的事物没有矛盾 B. 不同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 C. 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 D. 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正确答案:bcd 第【165】题 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是( )。 A. 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C.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D.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必经之路 正确答案:abcd 第【166】题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 A. 新陈代谢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对立统一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正确答案:bcd 第【167】题 辩证的否定是( )。 A. 事物自我的否定 B. 事物发展的环节 C. 事物联系的环节 D. 全盘否定 正确答案:abc 第【168】题 质变是( )。 A. 由事物外部矛盾引起的 B. 事物处于显著变动状态 C.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 飞跃 正确答案:bcd 第【169】题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A.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 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C.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D. 二者相互联系 正确答案:abcd 第【170】题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 A.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 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 C. 只有内因,没有外因 D. 内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变化的依据,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正确答案:ab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171】题 辩证唯物法认为事物的性质( )。 A. 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 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C. 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D. 是由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正确答案:ac 第【172】题 发展是指( )。 A. 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B. 新陈代谢 C. 质变 D. 飞跃 正确答案:abcd 第【173】题 联系的多样性主要有( )。 A.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B.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C.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D.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正确答案:abcd 第【174】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 )。 A.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 事物之间的相互统一 C. 事物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 D. 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关系 正确答案:ad 第【175】题 唯物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 )。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B. 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C. 事物联系的环节 D. 对旧事物的“扬弃” 正确答案:abcd 第【176】题 下列属于辩证否定的有( )。 A. 我国必须全盘西化 B.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 D. 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正确答案:bcd 第【177】题 下列事例中属于前进中回复的有( )。 A. 被推翻的旧势力暂时复辟 B. 从原始公有制到共产主义公有制 C. 农民用旧麦种培育出新麦种 D. 生产—消费—生产 正确答案:bcd 第【178】题 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 )。 A. 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B. 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决 C.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是不变的 D. 抓住了主要矛盾时,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决 正确答案:ad 第【179】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诊断说明了( )。 A.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为质变准备了条件 D. 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正确答案:abc 第【180】题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 没有质变,就没有新的量变 C.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D. 量变和质变之间能互相转化 正确答案:abc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181】题 当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时( )。 A. 事物表现为平衡和静止 B. 事物外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C. 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 D. 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互易其位 正确答案:ab 第【182】题 中国有句古诗:“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橘这种水果适于在淮南一带种植,如果将它移植到淮北去,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柑橘会变成一种又小又苦的枳了。这说明( )。 A.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相关,因而,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 B. 外在的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着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因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C. 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但外因也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正确答案:ac 第【183】题 “拔苗助长”这句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B.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C.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正确答案:abc 第【184】题 对于“既要改善人民生活、又要艰苦奋斗”,有这几种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