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全文(十六)
2016-03-24 07:03:5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的正能量。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子,做到深学、细照、笃行,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二〇一四年三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准则,是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再启程、再出发。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祛除歪风邪气、树立清风正气,做到思想认识上真正提高、工作作风上明显转变。

  5.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腐败是社会毒瘤,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致命风险。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反腐倡廉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坚决的态度重拳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二十多名省部级高官相继落马,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被严肃查处,让全党全国全社会感到了变化、看到了希望,树立了党的权威、赢得了群众信任。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二〇一四年一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反腐败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要把这项重大政治任务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以改革精神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要坚持惩治这一手不放松。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的事实说明,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这决不是一句空话。要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要严格依纪依法查处各类腐败案件,既坚决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要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加强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纪委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6.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我们党有八千五百多万党员,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二〇一三年一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

  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一个政党如果没有政治纪律约束,允许党的组织和党的重要干部在政治主张、政策主张上各有一套、我行我素,允许广大党员在政治上行动上与党离心离德、为所欲为,这个党就不可能有号召力影响力战斗力,在政治上就没有作为。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严明党的纪律,还必须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党内生活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组织观念薄弱、组织涣散就是其中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增强组织纪律性,必须切实增强党性,切实遵守组织制度,切实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执行组织纪律。要强化党的意识,强化组织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等党的组织制度。要正确对待组织,对组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遵照执行党的规矩,不能搞特殊、有例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而不能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党的各级组织要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的责任,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十二、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 关于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贯穿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既要深入理解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又要着力把握讲话体现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学哲学、用哲学,是党的一个好传统。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着社会性质和基本结构,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只有把这两对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今天,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也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要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生产关系也可以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必须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是真正的英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是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事业。要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推动事业发展,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探索,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能不能正确判断形势,能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能不能顺利推进工作,关键看有没有科学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现着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的思想方法,对许多问题的阐释让人豁然开朗。我们要认真学习运用这些思想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总是善于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体现出恢宏的战略思维。他强调,要树立大局意识,善于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把握工作主动权;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就要视野开阔、胸襟博大,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要增强战略定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明确,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静观其变,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

  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历史是前人的“百科全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他关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回顾分析,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的精辟阐释,关于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点,关于如何评价党的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深刻论述,都体现了深邃的历史思维,给人以深刻启迪。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国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要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6年一号文件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