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控制性降压现在在麻醉领域的应用已经很广泛,为了减少某些特殊手术的手术野失血,或降低血管张力,给手术创造良好条件,或使患者术中循环稳定,术中应用各种药物和方法以及调整患者体位,维持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为循环血容量、血液黏度、心排血量和周围血管总阻力。控制性降压主要通过小动脉舒张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和静脉血管扩张减少回心血量而使动脉血压降低。有意识地降低患者血压,这一技术称为控制性降压术。控制性降压术的管理和监测尤为重要,大家在卫生人才招聘考试中应注意这个知识点的整理,现^91考试网卫生人才网将要点梳理如下;
(一)麻醉要求
要做到麻醉平稳,全身麻醉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麻醉医师必须具备熟练的麻醉技术和正确处理病情的能力,并要求手术者充分配合,以确保安全。
(二)失血量
在控制性降压中出现低血容量将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因此,在术中要尽量精确估计失血量,及时作适量补充,严防发生低血容量。必须保持静脉通道畅通。
(三)降压幅度
不能单纯以血压下降的数值或手术野不出血作为控制性降压的标准。必须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手术的要求,并参考心电图、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作全面的衡量。健康情况良好的患者可较长时间耐受(60~70 mmHg)的MAP。对有血管硬化、高血压和老年患者应,一般应以血压降低不超过原水平的30%~40%,或收缩压降至比术前舒张压低(0~10 mmHg)的范围之内。在满足手术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维持较高的血压水平,并注意防止降压速度过快,以使机体有一个调节适应过程。
(四)手术体位
在控制性降压中,改变体位将促使血液潴留于下垂部位,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相对减少。因此,可充分利用体位来调节降压的幅度和速度。若头抬高25°,头部比心脏水平高25 cm。此时如果心脏水平的平均动脉压为70 mmHg,则头部的血压将是50 mmHg。颅脑手术可取头高10°~25°,并根据手术野出血情况随时进行调节。
(五)通 气与氧合
控制性降压期间,肺分流量和无效腔量均可能增加。因此供氧必须充分,确保潮气量和每分通气量略大于正常,保持PaCO2在正常范围。
(六)停止降压
手术中可能导致剧烈出血的步骤完成后,应该逐渐停止降压,在升压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待血压逐步回升至或接近原水平后,需对创面的出血点进行彻底止血。同时防止反跳性高血压的发生。
(七)术后护理
控制性降压患者手术结束降压作用并不能完全消失,可能出现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必须加强术后护理。麻醉医师在指导患者家属或护理人员在搬动病人时要尽量轻柔,切忌粗暴搬运。手术后尽量避免头高位以防止出现脑缺血性肢瘫。对控制性降压术后的病人还要做到及时补足术中的失血量,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严密观察尿量,护理病人直至完全清醒,反应活跃,通气良好,肤色红润。
(八)监测
1.动脉血压:病人情况良好,降压时间短者,可采用袖带间接测动脉压法监测;降压时间长、降压幅度低时必须行直接动脉测压进行连续监测。
2.心电图:连续监测心脏的电活动能反映心率、节律、心肌缺血、梗死和电解质紊乱等。是估计心脏对低血压耐受性的良好指标。
3.尿量:是简单而重要的监测指标,反映肾脏血液灌注情况,藉此也反映生命器官血液灌注情况。降压期间不可长时间内无尿,至少应保持1 ml/(kg·h)。
4.动脉血氧饱和度:了解组织氧供情况。
5.预先估计失血量较多者,应监测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锲压。
练习题
术中控制性降压一般不低于( )
A.50 mmHg B.70 mmHg
C.60mmHg D.65mmHg
E.75mmHg
以上便是今天^91考试网卫生人才网分享的控制性降压的管理与监测相关知识点,^91考试网卫生人才网预祝各位考生一路成公!
Beware of a silent dog and still water. 提防不吠的狗,小心平静的水。/ 不叫的狗咬人痛,无浪的水淹死人。
Money is a bottomless sea, in which honour, conscience, and truth may be drowned. 金钱是深不可测的海洋,能淹没廉耻,良心和是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