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卫生系统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卫生系统招聘复习资料

2017年02月中医知识:心悸的相关内容和考点
2017-02-24 17:43: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中医内科学》对疾病的考查多从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分型论治以及相似疾病的鉴别这几个方面,心系疾病中最基础的就是心悸,针对心悸的考查还是比较多的,在此对以下相关考点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一)基本概念

心悸: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二)历史沿革

1.心悸的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并以炙甘草汤等为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

2.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提出心悸病因不外气虚、痰饮两端。

3.《丹溪心法》认为心悸的发病应责之虚与痰。

4.《景岳全书·怔忡惊恐》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

5.《医林改错》重视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记载了用血府逐瘀汤每多获效。

(三)病因

1.外因:感受外邪。

2.内因:体质素虚,饮食劳倦,七情所伤,药食不当。

(四)病机

1.惊恐恼怒,动摇心神,致心主不安而为惊悸。

2.久病体虚,劳累过度,耗伤气血,心神失养,若虚极邪盛,无惊自悸,惊动不已,则谓之怔忡。

(五)辨证要点

1.辨虚实:

虚——气血阴阳亏虚;实——痰饮、淤血、火邪上逆

2.辨病位:

病位在心,但也可导致其它脏腑功能失调或亏损;其它脏腑的病变也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心。

(六)治疗原则

总则:镇心安神。

1.虚证:补气、养血、滋阴、温阳。

2.实证:祛痰、化饮、清火、行瘀。

3.虚实错杂:多见,因主次、缓急各有不同而相应兼顾。

(七)分证论治

1.心虚胆怯

(1)辨证要点: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

(2)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3)代表方剂: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

(1)辨证要点: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

(2)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3)代表方剂:归脾汤。

3.心阳不振

(1)辨证要点: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形寒肢冷。

(2)治法:温补心阳, 安神定悸。

(3)代表方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参附汤。

4.水饮凌心

(1)辨证要点:心悸眩晕,下肢浮肿,形寒肢冷,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2)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3)代表方剂:苓桂术甘汤。

5.阴虚火旺

(1)辨证要点: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

(2)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3)代表方剂: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6.瘀阻心脉

(1)辨证要点:心悸不安,心痛如针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2)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3)代表方剂:桃仁红花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八)心悸、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与惊悸、怔仲的联系:心悸可分为惊悸与怔仲,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仲,可呈持续性。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仲。

惊悸与怔仲的区别:但凡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怔仲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以上是关于心悸各考点的介绍,愿有所收获,祝君考试成功!


He that is a master must serve. 一家之主必为全家操劳.
Life is made up of little things. 生活是由许多小事构成的.
Tags:卫生系统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7年02月医学伦理学:人体实验..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