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的功能
十七、生物化学知识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3.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核酸的分类、化学组成和结构
2.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三)酶
1.酶的分子结构
2.酶促反应的特点
3.酶活性的调节
(四)糖代谢
1.糖的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
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过程 -1 8-
3.糖异生的概念和意义
4.血糖的相对恒定及其调节
(五)脂类代谢
1.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的代谢
2.血浆脂蛋白代谢
十八、病理生理学知识
(一)疾病概述
1.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2.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基本规律、基本机制和转归
(二)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1.脱水的概念和类型
2.水肿的概念和分类
3.低钾、高钾血症的概念和对机体的影响
(三)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1.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
2.代谢性酸中毒的概念、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3.呼吸性酸中毒的概念、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4.代谢性碱中毒的概念、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5.呼吸性碱中毒的概念、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四)缺氧
1.缺氧的概念和分类
2. 常用的血氧指标 -19-
(五)发热
1.发热的概念
2.发热激活物的概念和种类
3.内生致热原的概念和种类
(六)应激
1.应激的概念
2.应激原的概念和分类
3.应激的全身性反应
4.细胞应激反应
(七)疼痛
1.疼痛的概念
2.疼痛的效应
3.疼痛的分类
4.疼痛的生物学意义
(八)休克
1.休克的概念
2.休克的病因
3.休克的分类
十九、医学微生物学知识
(一)细菌学
1.细菌的分类、大小、形态和结构 -2 0-
2.细菌的致病性、毒力和侵袭力
3.常用灭菌方法
(二)病毒学
1.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2.干扰素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三)真菌学
1.真菌的形态和结构
2.真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二十、人体寄生虫学知识
(一)寄生虫的分类、宿主、生活史和致病作用
1.寄生虫的分类
2.寄生虫的宿主
3.寄生虫的生活史
4.寄生虫的致病作用
(二)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1.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
2.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3.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4.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二十一、医学免疫学知识 -21-
(一)免疫细胞
1.免疫细胞的概念和种类
2.T细胞和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功能
(二)免疫球蛋白
1.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和区别
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和水解片段
(三)补体系统
1.补体的概念、特点、组成和生物学作用
2.补体系统的激活过程
(四)细胞因子
1.细胞因子的概念和分类
2.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和特点
二十二、药理学知识
(一)药物效应动力学
1.药物的基本作用
2.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3.药物作用的机制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
1.药物的跨膜转运
2.药物的体内过程
3.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参数 -2 2-
(三)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1.影响药物效应的药物方面的因素
2.影响药物效应的机体方面的因素
二十三、病理学知识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
2.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3.坏死的概念、类型、形态学变化和结局
(二)损伤的修复
1.再生与修复的概念
2.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功能和结局
3.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充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
2.充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原因、基本病理过程、病理改变和结局
(四)炎症
1.炎症的概念、基本病变、过程和结局
2.炎症的常见类型
3.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23-
(五)肿瘤
1.肿瘤的概念
2.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3.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4.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二十四、医学心理学知识
(一)概述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范围、性质和目的
2.医学模式的转变
(二)心理评估
1.心理评估的概念和作用
2.心理评估的方法
3.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
(三)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1.应激与心理应激的概念
2.应激源(生活事件)的分类
3.应激的反应
4.心身疾病
(四)健康行为
1.健康行为的概念
2.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2 4-
3.改变损害健康行为
4.促进健康行为的医疗政策与社会健康计划
(五)病人心理
1.病人与病人角色
2.病人心理
(六)医患关系
1.医生的角色与心理
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二十五、医学伦理学知识
(一)医学道德
1.医学道德的内涵
2.医学道德的特点
3.医学道德的作用
(二)医学伦理学
1.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2.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
二十六、循证医学知识
(一)概述
1.循证医学的定义
2.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 -25-
3.循证医学的特点
(二)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条件、步骤和方法
1.基本条件
2.基本步骤
3.基本方法
(三)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类、分级和推荐
1.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类
2.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级
3.循证医学证据的推荐
(四)循证医学证据的来源与检索
1.循证医学证据的来源
2.循证医学证据的检索 -2 6-
第三部分中医学基本知识
二十七、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精气学说
2.阴阳学说
3.五行学说
4.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二)精气血津液神
1.精
2.气
3.血
4.津液
5.神
6.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三)藏象
1.藏象学说概述
2.五脏
3.六腑
4.奇恒之腑
5.脏腑之间的关系
(四)经络
1.经络的基本概念 -27-
2.经络系统的组成
3.十二经脉的名称
4.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5.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6.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五)病因
1.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2.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3.疬气的基本概念
4.疬气的致病特点
5.影响疬气产生的因素
6.七情的基本概念
7.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8.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9.饮食失宜
10.饮食不节
11.饮食不洁
12.饮食偏嗜
13.过劳
14.过逸
15.痰饮
16.瘀血 -2 8-
17.结石
18.外伤
19.诸虫
20.药邪
21.医过
22.先天因素
(六)病机
1.邪正盛衰
2.阴阳失调
3.精气血的失常
4.津液代谢失常
5.内生“五邪”
6.疾病传变的形式
7.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七)防治原则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3.正治与反治
4.治标与治本
5.扶正与祛邪
6.调整阴阳
7.调理精气血津液 -29-
8.三因制宜
二十八、中医诊断学知识
(一)问诊
1.问诊的意义和方法
2.问诊的内容
(二)望诊
1.全身望诊
2.局部望诊
3.望排出物
4.望小儿指纹
(三)舌诊
1.舌诊概述
2.望舌质
3.望舌苔
4.舌象分析与舌诊意义
(四)闻诊
1.听声音
2.嗅气味
(五)脉诊
1.脉诊概述
2.正常脉象
3.病理脉象 -3 0-
4.脉诊的临床运用及意义
(六)按诊
1.按诊的方法和意义
2.按诊的内容
(七)八纲辨证
1.八纲基本证候
2.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3.八纲辨证的意义
(八)病性辨证
1.辨六淫证候
2.辨阴阳虚损证候
3.辨气血证候
4.辨津液证候
5.辨情志证候
(九)脏腑辨证
1.辨心病证候
2.辨肺病证候
3.辨脾病证候
4.辨肝病证候
5.辨肾病证候
6.辨腑病证候
7.辨脏腑兼病证候 -31-
(十)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1.六经辨证概要
2.卫气营血辨证概要
3.三焦辨证概要
4.经络辨证概要
二十九、方药学知识
(一)药性理论
1.四气
2.五味
3.升降浮沉
4.归经
5.毒性
(二)中药的配伍和使用
1.中药配伍原则
2.中药配伍的禁忌
3.中药的用药禁忌
4.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三)方剂与治法
1.治法概述
2.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3.常用治法 -3 2-
(四)方剂的组成变化与剂型服法
1.方剂的配伍目的
2.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
3.方剂的变化形式
4.方剂的剂型
5.方剂的服法
4.内江市情介绍.doc
内 江 市 情
内江幅员面积5386平方公里,总人口420万,辖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2区3县和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江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地处成渝城市群发展带、云贵—陕甘南北大通道发展轴、川南经济区“一带一轴一区”重要交汇点,同时融入了成都、重庆“半小时经济圈”,除威远县外全市其它县区都通高铁。内江文化底蕴深厚,涌现出了国画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孔子之师苌弘等杰出英才。内江经济基础扎实,2013年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2015年GDP达1198.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GDP达996.19亿元、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10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15元、增长9.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83亿元、同口径增长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2.35亿元、增长1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46亿元、增长12.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近期,内江召开了市第七次党代会,紧扣“埋头苦干、创造一流,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而不懈奋斗”主题,勾画了内江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内江将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三大发展战略”,突出抓好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运输网络体系建设、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