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不合理; (13)收购其他企业或者开设新销售网点,对销售和经营有明显影响,如收购只是基于财务动机,而不是与核心业务有密切关系; (14)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性、经营性固定资产; (15)厂房和设备未得到很好的维护,设备更新缓慢,缺乏关键产品生产线; (16)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存在偏差,或计划执行出现较大的调整,如基建项目的工期延长,或处于停缓状态,或预算调整; (17)借款人的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出现下降; (18)流失一大批财力雄厚的客户; (19)遇到台风、火灾、战争等严重自然灾害或社会灾难; (20)企业未实现预定的盈利目标。 31. 下列内容体现与银行往来异常现象的是( )。 A 企业销售额下降,成本提高,收益减少,经营亏损 B 对短期贷款依赖较多,要求贷款展期 C 贷款超过了借款人的合理支付能力 D 借款人有抽逃资金的现象,并寻求贷款 E 借款人在资金回笼后,在还款期限未到的情况下挪作他用,增加贷款风险 答案:B,C,D,E [解析] A选项体现企业财务风险;其余选项均是与银行往来异常现象。 32. 下列关于担保的补充机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银行如果在贷后检查中发现借款人提供的抵押品或质押物的抵押权益尚未落实,可以要求借款人落实抵押权益或追加担保品 B 如果抵押人的行为足以使抵押物价值降低的,抵押权人(银行)有权要求抵押人停止其行为 C 如果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由于贷款展期使得贷款风险增大,银行也会要求借款人追加担保品 D 对由第三方提供担保的保证贷款,如果借款人未按时还本付息,就应由保证人为其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 E 倘若保证人的担保资格或担保能力发生不利变化,其自身的财务状况恶化,银行应要求担保人追加新的保证人。 答案:A,B,C,D,E [解析] 倘若保证人的担保资格或担保能力发生不利变化,其自身的财务状况恶化;或由于借款人要求贷款展期造成贷款风险增大或由于贷款逾期,银行加收罚息而导致借款人债务负担加重,而原保证人又不同意增加保证额度;或抵(质)押物出现不利变化;银行应要求借款人追加新的保证人。 33. 下列关于风险预警的程序和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根据运作机制将风险预警方法分为黑色预警法、蓝色预警法和红色预警法 B 黑色预警法需要引进警兆自变量,考查警兆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即循环波动特征 C 风险处置是指在风险警报的基础上,为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商业银行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D 按照阶段划分,风险处置可以划分为预控性处置与全面性处置 E 风险预警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等技术来检验其有效性 答案:A,C,D,E [解析] 黑色预警法不引进警兆自变量,只考查警兆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即循环波动特征。 34. 影响贷款偿还的非财务因素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复杂多样的,一般可以从( )分析非财务因素对贷款偿还的影响程度。 A 借款人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自然及社会因素 B 银行信贷管理 C 借款人行业的成本结构、成长期 D 产品的经济周期性和替代性、行业的盈利性、经济技术环境的影响 E 对其他行业的依赖程度以及有关法律政策对该行业的影响程度 答案:A,B,C,D,E [解析] 由于借款人的行业风险、管理能力、自然社会因素等非财务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借款人未来的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进而影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银行信贷管理又对贷款的最终偿还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贷款分类中,需要对借款人的各种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其对现金流量及其他财务指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进而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做出更加全面、客观的预测和动态的评估,判断贷款偿还的可能性。 35. 下列关于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原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审慎会计原则的核心内容是对利润的估计和记载要谨慎或保守,对损失的估价和记载要充分,同时要保持充足的准备金以弥补损失 B 审慎会计原则是指对具有估计性的会计事项,应当谨慎从事,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不预计或少预计可能带来的利润 C 按照审慎会计原则,对估计损失的记载应选择就高不就低,对利润的记载和反映要选择就低而不就高 D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应当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 E 充足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应当随时保持足够弥补贷款内在损失的准备金 答案:A,B,C,D,E [解析]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原则包括: (1)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要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按照审慎会计原则,当记载和反映估计性会计事项,面临着高和低两种可能的选择时,对估计损失的记载应选择就高不就低,对利润的记载和反映要选择就低而不就高。要及时将估计的损失如实地反映在账簿中,对利润的记载和反映要选择保守的数据,不能低估损失和高估利润,不能提前使用未来的收益。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是基于对贷款内在损失的分析、判断和估价,属于带有估计性的会计事项,因此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应当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 (2)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要坚持及时性和充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应当在估计到贷款可能存在内在损失、贷款的实际价值可能减少时进行,而不应当在贷款内在损失实际实现或需要冲销贷款时才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 充足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应当随时保持足够弥补贷款内在损失的准备金。这里所说的“随时”实际上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是要求商业银行所保持的准备金水平都与其当天贷款的内在损失绝对相等。只要商业银行能够定期对贷款的内在损失进行评估,并根据内在损失程度的变化定期调整其准备金水平就可以了。通常讲,贷款损失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估价的贷款内在损失由估价事项变为现实损失的过程。商业银行应当在这一过程中,按照及时性和充足性原则,针对不同期间对贷款内在损失数量的估价,提足损失准备金。及时、足额提取准备金,避免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而对银行资本的过度侵蚀,是商业银行持续、稳健经营的基础和保证。 36. 下列债权或者股权不得作为呆账核销的有( )。 A 借款人或者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未按期偿还的银行债权 B 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各种形式逃废或者悬空的银行债权 C 行政干预逃废或者悬空的银行债权 D 银行未向借款人和担保人追偿的债权 E 其他不应当核销的银行债权或者股权 答案:A,B,C,D,E [解析] 下列债权或者股权不得作为呆账核销:①借款人或者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未按期偿还的银行债权;②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各种形式逃废或者悬空的银行债权;③行政干预逃废或者悬空的银行债权;④银行未向借款人和担保人追偿的债权;⑤其他不应当核销的银行债权或者股权。 37. 不良贷款指的是( )。 A 正常 B 关注 C 次级 D 可疑 E 损失 答案:C,D,E [解析] 从2002年起,我国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贷款指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 38. 常规清收包括( )。 A 依法收贷 B 直接追偿 C 协商处置抵质押物 D 委托 E 依法追偿 答案:B,C,D [解析] 根据是否诉诸法律,可以将清收划分为常规清收和依法收贷两种。常规清收包括直接追偿、协商处置抵质押物、委托第三方清收等方式。 39. 原辅料供给分析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 A 分析和评价原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 B 分析和评价原辅料的价格是否合理 C 分析和评价原辅料的供应数量能否满足项目的要求 D 分析和评价原辅料的价格、运费及其变动趋势对项目产品成本的影响 E 分析和评价原辅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