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配件对应的D产品的成本=3600+1200×0.8=4560(万元) C配件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560-4320=240(万元) 或3600-(4320-1200*0.8)=240(万元) 借:管理费用 24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40 资料(3)的答案 ①X设备应计提减值准备 2005年1月1日X设备的账面价值=600-260-68=272(万元) 2005年X设备计提的折旧=272÷(5×12-2-12-12)×12=96(万元) 2005年12月31日计提准备前的账面价值=272-96=176(万元) 2005年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76-132=44(万元) ②Y设备应计提固定减值准备 Y设备2005年12月31日不考虑减值准备的账面价值=1600-640=960(万元) Y设备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960-900=60(万元) ③Z设备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Z设备2005计提不考虑减值因不前的账面价值=600-225=375(万元) 由于375万元小于400万元所以是不用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根据资产(3)中①,计算X设备2006年度应计提的折旧额 X设备2006年应计提折旧额=132÷(5×12-2-12-12-12)×12=72(万元) (3)计算上述交易或事项应确认的递延税款借方或贷方金额,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①按税法的规定2005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9600×5‰-200+40-7600×5‰=-150万元 因此形成可抵减时间性差异=60-(-150)=210(万元) 说明:关于这里坏账准备的调整,现在有观点认为在计算时不用考虑中间发生及收回的坏账准备,也有观点认为不用考虑期初余额的.直接按期末余额的千分之五来处理.现在本参考答案在分析试题的基础上,认为此处理要按现行税法中的规定处理,具体处理原则学员可以看一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附表六的填表说明以及计算公式的说明. ②存货本年形成可抵减时间性差异=60+35+240=335(万元) ③固定资产形成可抵减时间性差异=44+60=104(万元) ④递延税款借方发生额=(210+335+104)×33%=214.17(万元) 借:所得税 990 递延税款 214.17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204.17 (或直接做下面的分录也是正确的 借:递延税款 214.17 贷:所得税 214.17)
3.乙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乙公司2005年度有关资料如下: (1)部分账户2005年年初、年末余额或本年发生额如下(单位:万元): 账户名称 年初余额 年末余额 借方发生额 贷方发生额 现金及银行存款 1250 4525 应收账款 2500 4800 坏账准备 25 48 预付账款 215 320 原材料 800 500 库存商品 0 700 待摊费用 240 192 长期股权投资 800 1030 固定资产 11200 11320 无形资产 525 120 短期借款 140 120 应付账款 380 800 预收账款 200 300 应付工资 285 365 应付福利费 142.5 182.5 应付股利 45 25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0 0 长期借款 250 1100 应付债券 0 1000 主营业务收入 8500 主营业务成本 5600 营业费用 253 管理费用 880 财务费用 37 投资收益 290 营业外收入 10 营业外支出 10 (2)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⑴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的增减变动均为产品销售所引起,且以银行存款结算;本年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的应收账款3万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⑵原材料的增减变动均为购买原材料和生产领用所引起;库存商品的增减变动均为生
|